編按
4月20日一份由中國大陸知名教育學者、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主編的《教育藍皮書》(全稱為《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5》)在北京發佈。《教育藍皮書》指出,大陸貧困地區學齡兒童身體健康的兩大隱憂主要還是衛生習慣不良和營養搭配不合理兩個問題。此項調查覆蓋大陸東中西部20個省份,抽樣為省會城市小學1至2所,每個省1至2個貧困縣,每個貧困縣至少1所鄉鎮中心小學、村小或教學點。此次調查共包括88所小學,對這88所小學校長、56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學齡兒童的調查對象是在校6至14歲的小學生。《教育藍皮書》的公佈,讓中國大陸當代的教育現況再次成為媒體和輿論的焦點。為了讓台灣讀者掌握大陸教育最新的情況、當前政策走向與未來的發展,本版特別以「《2015教育藍皮書》與中國教育改革年」為題,重點介紹大陸教育現況。
解讀《教育藍皮書》:2015年將是大陸教育改革的落地之年
♦ 文編/吳松山
一份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教育藍皮書》,總結了2014年中國大陸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分析了中國大陸深化教育改革進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展望了2015年中國大陸教育發展形勢。
藍皮書提出「2015年將是教育改革的落地之年」,特別關注了大陸的高考改革及高考加分政策改革、中職教育深層次矛盾與後義務教育階段的發展、高等教育的版圖變化、以北京為代表的基礎教育政策突圍與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地方政府教育制度創新等教育問題。
藍皮書也認為,大陸當前特殊教育還存在中西部殘疾人義務教育機會不足、特殊教育資源佈局不合理、殘疾學生家庭承擔的教育負擔偏重、特教教師責任重待遇低、殘疾兒童隨班就讀亟需扶持等問題。藍皮書指出,全納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歸宿,特殊教育的發展需要制定規劃推動全納教育的發展,推行殘疾學生免費教育制度,加大對特教資源「空白」地區的支援力度,提高特殊教育職業吸引力,實施中西部地區新建特教學校辦學條件改善專案。
藍皮書援引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4年的調研資料,專章分析了中國大陸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的發展現狀。根據藍皮書的調查顯示,貧困縣近兩成小學生每週只能吃到一次肉,且學生們能吃到的食物結構單一,這是其生長發育較大城市兒童遲緩的重要原因。飲食衛生方面,貧困縣學齡兒童在食用不乾淨的食物而致病、飲用生水、洗手習慣不良上都超過半數,有兩成以上兒童出現飲水中毒情況,與省會城市小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
調查的結論稱,「衛生習慣不良和營養搭配不合理仍是貧困地區學齡兒童身體健康的兩大隱憂」。通過對比省會城市小學、貧困縣鄉鎮中心小學、村小或教學點這三類學校的調查,報告發現,貧困縣村小或教學點能為學生提供的食宿、醫療、衛生、安全等生活設施相當匱乏。
例如,86.67%的鄉鎮中心校學校有低齡寄宿生,但中心校設有食堂的比例約為八成,其中一半的學校急缺食堂清潔、衛生設備;三分之一的村小、教學點有低齡寄宿生,但設有食堂的約為六成,其中超過兩成的學校也急缺食堂清潔、衛生設備;被調查的貧困縣小學僅半數有直飲水設備,並且其中村小、教學點有七成的學校沒有開水供應。
相關資料還顯示,鄉鎮中心校中只有四成(43.50%)的學校有浴室,有浴室的學校中不到六成(57.14%)可以為學生們供應熱水,而被調查的村小、教學點全部沒有浴室,難以保障住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衛生狀況。貧困縣小學的廁所衛生條件亟待改善,其中反映「廁所衛生條件差」最多的也是村小、教學點。最讓人擔憂的是,貧困縣村小、教學點中,有超過95%的學校沒有醫務室,專職校醫比例為零,兼職校醫的比例也僅為20%。
這則藍皮書呼籲,改善貧困地區低齡寄宿兒童的在校生活條件是保障其生存和發展的當務之急,促進向農村小規模學校傾斜的經費保障機制真正落實,提升軟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以真正實現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平等享有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