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綠色建築城市
♦ 文編/吳松山
沒有圍牆和大門,綠意盎然的植物覆蓋了整個大樓,回收系統收集到的自然雨水可灌溉植被可處理成中水,陽光經處理即可為地下室常年照明……中國大陸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大樓將綠色建築的概念展現在人們眼前,人們可在其中感受綠色人居環境,還能瞭解節能的建築系統。
自2000年起,「綠色建築」理念走進中國大陸,以其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得到大陸社會的廣泛認同。
2006年4月,大陸又頒布《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成為國際上為數不多的成體系建立綠色建築標準的國家之一。然而,市場參與度不高,設計者盲目照搬國外技術,開放商逐利不願意推廣綠色建築等,綠色建築推行過程中遭遇重重難題。
「一個三星級的綠色建築中,每平方公尺究竟容納多少人工作、生活。」上海建科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張宏儒說,「中國大陸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中遺漏了重要的人均指標。不考慮人均指標,再高效的建築也會有浪費。」
「國家通過補貼鼓勵推行綠色建築,可我們擔心一大群拿著補貼上星級綠色建築,把真正的綠色建築擠沒了。」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說,「補貼更應當用於組織行業的高技術人才對綠色建築欠發達地區宣傳、培訓,鼓勵深入基層做樣本工程。」
葉青還認為,公眾感知綠色標準是推廣綠色建築的核心工作。中國大陸尚需建立一個站在百姓立場、通過大資料讓公眾可自我衡量、感知綠色的標準,這個標準無需行業制定和機構證明,可與政府規範並行推行。相當於百姓自帶「即時監測儀」,倒逼開發商推行綠色節能建築。
在招商地產總部大樓十幾層的會議室,窗上安裝了一塊遮陽板,經過簡單的反射,使室內得光率更高。「沒有遮光板時,陽光只能照進屋子的三分之一。加一塊低成本、簡單技術的遮光板,整個下午屋子都是明亮的。」招商地產綠色研發與應用中心技術總監林武生說。
玻璃幕牆封閉造出的高溫空間,高科技複雜技術帶來的高消耗、高舒適環境……機械、盲目的「拿來」國外做法,是中國大陸綠色建築面臨的主要誤區之一。
「發達國家的建築消費建立在高成本基礎上,如果國內綠色建築完全參照國外標準和運營模式設計,將造成綠色建築反而能耗更高的情況。應從國情出發,延續低能耗社會的生活習慣與傳統進行設計,反對照抄國外模式。」林武生說,綠色建築不是簡單地引進價格高昂的綠色技術或產品,而是從細節控制資源、能源消耗。
此外,當前大陸建築開發量巨大,在粗放經營下開放商仍可獲取高利潤,絕大多數開發商缺少足夠的動力發展科技,也不願在可能增加技術風險和額外成本的情況下推行綠色建築。
安徽地平線建築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海東認為,中國大陸可借鑒日本1999年頒發《住宅品質確保促進法》,為確保住宅建造的品質提供法律保障。避免在建築全過程中,法律法規的脫節、監管不嚴使部分開放商「鑽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