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6期】「90後」邂逅大陸職場新奇職業

曉光

一位90後的入殮師正在學習
為模特上妝。(新華社)

寵物美容師、點菜師、色彩顧問、酒後代駕員、品水師、陪逛……在大陸社會飛速發展、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未來的就業大軍「90後」會選擇教師、醫生、會計等傳統職業,還是會選擇一個聽起來千奇百怪卻充滿挑戰的新奇職業呢?

「90後」職業入殮師的心聲

2012年4月,9個「90後」應聘成為浙江嘉興一家專門從事殯葬服務公司的職業入殮師,消息一出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職業入殮師,這個職業聽起來除了新奇之外更多了幾分神秘與恐怖。

職業入殮師在臺灣早已出現,為這些大陸「90後」們做培訓的就是有三年工作經驗的臺灣職業入殮師林沛潔和她的男朋友黃吉盛。「雖然是不眠之夜,雖然是凜冽寒風,但我們只有一個心願,那便是讓那位往生者今夜好眠,讓家屬心靈上得到撫慰,在為往生者化完妝回來的路上,雖然風是冷的,天是涼的,但心是暖的。」「90後」入殮師楊宏偉用這份溫暖支持著自己的選擇。的確,不光這些「90後」,包括林沛潔在選擇這樣的職業時都曾遭到過家人的反對與不解,但最終他們都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要當「模特」上實驗課,要在深更半夜一個人留在逝者身邊為其妝扮……學員陳冰道出了更多「90後」入殮師們的心聲:「殯葬行業是神聖的,還需要每個殯葬人的努力,提升行業形象,希望殯葬界人士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同。」

新奇職業你要hold

新奇職業打破了傳統的禁錮,心理學專業畢業的琳琳沒有去做傳統的心理諮詢師,而成為了婚姻分析師。而「90後」 張金鳳還未畢業就已經看到自己的就業前景,馬術俱樂部的招聘薪水不菲,這讓她對自己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在諸多新奇職業中,一些職業聽起來就令人嚮往,比如可以在各地白吃白住的酒店試睡員、可以盡飽口福的蛋糕品嘗師、可以充滿愛心的寵物馴導師……當然,對於更多人來說,選擇職業也要看薪水的,那麼新奇職業也能滿足你的要求。在某網站做的最矚目新興職業排行中,微博運營官名列榜首,這個專門玩微博的職業竟然薪水能達到年薪112萬元新臺幣。如果不願意在室內工作怎麼辦?沒關係,「陪逛」這個新職業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對別人來說只會消費花錢的逛街可以讓職業「陪逛」們月入過萬,只是這需要你先成為時尚達人,要具備色彩等理論知識,要熟悉商場裡各種商品的品牌、風格等等。

新奇職業,你的創意之選

聽了這些新奇職業,你是否還能hold住?在大陸,新奇職業正在不斷誕生,而國外,新奇職業也是不勝枚舉。地鐵推手,可以讓更多人擠上地鐵而不遲到;魔鬼世界試驗者可以讓你感受夢和刺激;吐口臭志願者成為一些公司研製漱口水的必要。新奇職業不僅為擇業者提供了更寬廣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空間,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現在,一些鮮為人知的新奇職業廣被未來就業大軍「90後」們推崇。而要選擇新奇的職業,就需要年輕的「90後」擁有更多勇氣,敢於去挑戰類似入殮師、聞屁師等在社會上有偏見的職業,能夠扛住社會、家庭帶來的壓力。最為關鍵的是,無論哪個行業都需要具備真才實學,沒有扎實的殯葬禮儀知識就做不好入殮師,沒有對時尚的知識的把握怎能是稱職的陪逛,若不懂專業知識,單單聞屁只會臭了自己。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6期】大陸白領瘋中醫

養生重在「修心」

陸飛

中醫養生成為大陸的全民話題,許多人認為
中醫治療副作用小,且可「治未病」。(新華社)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失眠、頭暈、心悸、疲倦乏力、胸悶氣短等症狀越來越成為都市白領又一身份標籤。為了健康,越來越多白領將目光投向了中醫,「中醫調理,標本兼治」的觀念在白領中越來越流行,成為新的時尚和潮流。

白領流行「中醫熱」

「冬天屬水,對應腎,就得多吃黑豆、芝麻這類黑色食物補腎,還要穿黑色衣服……」日前,白領張小姐聽了同事從網上現學現搬的建議,雖然半信半疑,卻仍然照辦了。前幾年因為工作壓力大,腸胃、肝臟的消化系統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張小姐看了一次中醫,從此對中醫養生就特別感興趣。如今,每當自己身體上感覺不舒服,或者季節轉換的時候,在網路上搜索各種養生的資料,並且「照葫蘆畫瓢」親身嘗試,已經是她每天必須要做的功課。用她的話說,「能從中醫養生的知識裡找到相似的症狀,並找到解決方法,心裡才踏實。」

根據近日一項調查顯示,大陸白領中處於亞健康的群體達70%以上,而且呈現出亞健康年輕化的趨勢。而在媒體報導上,近幾年有關過勞死等由亞健康積累釀成的後果更加令人痛心。隨著中醫文化的盛行,及中醫在治未病、調理亞健康方面的卓著成效,像張小姐這樣的白領群體把健康託付給中醫,通過養生治病,治「未病」的人也越來越多。

「養生控」未必健康

臨近年底,在一家公司擔任財務總監的方女士特別忙碌,經常加班熬夜,偏偏下屬不給力,忙中還出錯,讓她火氣不打一處來。這幾天,她感覺身體不舒服,口腔潰瘍、口乾、尿黃、心煩易怒等症狀都找上門來了。經中醫診斷,她是典型的心火旺。方女士想起紅色食品在五行中有養心入血一說,於是買了大量紅棗乾吃、熬湯、泡茶等等。沒想到幾天下來,症狀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有所加重。她很納悶,「紅棗是典型的紅色食物,應該對心臟有益,為什麼卻收到了反效果呢?」

張小姐和方女士所「鍾愛」的就是現下比較流行的中醫「五行養生說」。在一些購物網站也可以看到,進入冬季後,因為五行中有「冬季主水」的說法,對應的人體器官則是腎,不少網店中對補腎養腎有益的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烏、熟地等黑色食品格外熱銷。

專家提醒有相似問題困擾的白領,中醫大致把人的體質對應五行,講究「辨證施治」,因個人體質,症狀不同,藥物、食物的屬性不同,講究「對症下料」,否則,適得其反。比如,雖說紅棗是女性常用的補品,紅棗根據顏色分時入心,血虛、心神不寧者吃紅棗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心火旺的人吃了紅棗不僅不能改善病情,還會加重。

好心態才是真正的養生

不知何時起,中醫養生似乎成為了全民話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調查顯示,對於「中醫熱」的根源,有42%的人認為原因在於中醫治療毒副作用小;37.9%的人認為是「傳統文化復興,中醫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隨之受到重視」。

但是,「中醫熱」並不意味著中醫發展一帆風順。媒體分析,「中醫養生熱」背後的深層心理原因是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隱憂,白領應該樹立起正確的養生觀念,事實上按照日常均衡的飲食,完全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與其胡亂進補,不如經常鍛煉,與其瘋狂參加各種中醫偏方,不如順應自然,放下對健康的焦慮,保持好心態才是真正的健康養生。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5期】「屌絲」來襲

「元芳」,你怎麼看?

曉光

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經典
名句
「元芳,你怎麼看?」(網路圖片)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流行語頻繁地跳入大陸民眾的視野。
2009年的「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神馬」、「浮雲」紅遍網路、2010年的「給力」更是一度登上《人民日報》的頭條。

而2012年也不例外,「屌絲」、「元芳,你怎麼看?」不僅引起廣大鄉民的關注也先後上了官方媒體的檯面。網路流行語頻繁迸發又總能引起極度關注,究竟是源於「神馬」呢?

網路時代流行語層出不窮

「屌絲」作為2012年初典型的網路流行語,是隨著大陸網路文化興盛後產生的諷刺用語,最初用來形容與「高富帥」相反的「窮、醜、矮、挫、擼、呆、胖」男生。後來成為年輕群體對自己窮、無房無車現狀的自嘲。很多願意將自己歸於此類的鄉民認為,認清自己的現狀是一種自我覺醒。

在「屌絲」之後,隨著電視劇《後宮甄嬛傳》的熱播,「甄嬛體」也在網路上廣為流行。只是它並沒有「元芳」來得更兇猛。「今天為何不發工資啊!元芳,你怎麼看?」「最近作業很多,元芳,你怎麼看?高三的孩子傷不起啊!」……電視劇《神探狄仁傑》造就「元芳熱」,網友紛紛套用此句式,隨意添加任何具體內容。「元芳體」在微博上迅速成為熱點話題,短短數日內,「元芳」被詢問了250多萬次。

元芳是誰?為何引發網友「千萬次地問」?在擁有眾多觀眾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元芳是主角狄仁傑的保鏢,每每在探案關鍵時刻,狄仁傑總要神秘兮兮地問一句:「元芳,此事你怎麼看?」而李元芳的回答也很固化,「大人,我覺得此事有蹊蹺。」或「此事背後一定有一個天大的秘密。」當狄仁傑闡述完自己的看法後,元芳稱讚一句「大人真乃神人也」。

就連一向給讀者嚴肅、鄭重的《人民日報》也在文中使用了這些網路詞彙。11月3日,《人民日報》十八大特刊《激發中國前行的最大力量》一文中寫道:「市場經濟的衝擊餘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資訊化的浪潮又不期疊加。分配焦慮、環境恐慌,拼爹時代、屌絲心態,極端事件、群體抗議,百姓、社會、市場、政府的關係進入『敏感期』。」11月5日,《人民日報》刊載文章《「回應」:互動中築牢信任的基石》一文,文章開頭就寫道:「元芳,你怎麼看?」

是惡搞還是尋求民意共鳴

從之前的「凡客體」、「咆哮體」、「高曉松體」、「甄嬛體」、「離騷體」、「詩經體」、「淘寶體」,到如今迅速躥紅的「元芳體」,網路流行語反映的是鄉民的某種心態,而一個個網路流行語相繼出現,構成了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張曉紅認為,流行語的突然躥紅,首先源於網友的從眾心理,其次是流行語滿足了鄉民某方面的訴求。網路流行詞通過微博等新媒體,得到廣泛轉載與快速傳播,短時間內釋放出強大的傳播能量。

與其他傳統媒體相比,微博等新媒體的互動性、參與性更強,微博體現了草根的力量、鄉民的力量。在網路環境下,人人都掌握著「麥克風」,鄉民不再滿足於盲目接受傳統媒體疲勞式的單向「資訊轟炸」,更願意針對社會熱點、焦點事件發表意見,甚至對於某些背離社會公平正義的事件表達質疑。

分析人士認為,現在的社會生活千變萬化,競爭激烈,壓抑、緊張等情緒時常糾纏著民眾,而網路時常讓民眾形成從眾性,歸屬感與認同感會在相互模仿中找到歸宿,從而實現自我情緒的調節和減壓。

專家認為,「元芳體」的迅速躥紅,正是體現了鄉民表達意見、尋求民意共鳴的社會心態,作為鄉民分享資訊、互幫互助的平臺,微博等新興媒體也讓鄉民表達訴求、尋求民意共鳴的方式更加豐富多元。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5期】當大米愛上麵條

擴展「婚姻半徑」新世代
 

瑪小吉

婚姻半徑」的擴展是市場經濟建設、
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必然趨勢。(網路圖片)

年輕一輩「婚姻半徑」多擴展

小娟來自福建漳州,小光來自哈爾濱。2000年,兩人因為同時考上了北京機械工業學院,成為同學。
幾年相處下來,兩人逐漸相知並相愛,2005年大學畢業後,兩人決定領證結婚。如今小娟和小光在北京買了房子,安了家,生活過的幸福美滿。  

小娟和小光的結合折射了當代大陸「婚姻半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30年前,這種橫跨大陸南北的長距離異地婚姻,在他們的父輩中是不可想像的。那時候,大部分人的「另一半」都是來自同一個城市,或者同一個村子或鄰村的那個他(她)。

但在今天,「婚姻半徑」已經擴展,新人中一人或兩人來自不同地方的「異地婚姻」甚至跨國婚姻,已經十分常見。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331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9.5%的人表示身邊存在「兩地婚姻」,其中64.0%的人表示這樣的婚姻「很多」。

米飯與麵食的愛情 磕絆難免

為了愛情,家在成都的小林辭掉工作,遠離父母,來到家在陝西西安的丈夫小毅身邊。因為完全不同的飲食習慣,這兩人自打結婚後就沒少起衝突。不為別的,就為了一頓飯,小毅要吃麵條,小林要吃米飯。

延展的「婚姻半徑」,讓兩個不同地域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差異的人走到了一起,衝突也開始衍生。今年中元節,麗娟與丈夫大吵了一架,原因是丈夫提出要回老家江西為逝去的親人燒紙錢,而她對此事不太上心。丈夫便認為,妻子對自己的家人不夠尊重。「這一下就上升到很嚴重的高度了,其實只是我的家鄉不過中元節而已。」麗娟說來有點委屈。

「婚姻半徑」的擴展最容易遇到什麼摩擦?上述調查顯示:65.4%的人選擇,「每逢節假日的探親安排很難調和」;55.3%的人認為至少有一方會存在贍養父母難的問題;54.0%的人認為會因生活習慣不同引發矛盾;50.7%的人擔心會影響孩子教育。僅16.5%的人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從保持家庭的長久穩定角度,61.7%的人表示不看好,僅14.7%的人表示「看好」,23.6%的人覺得「不好說」。

如何讓距離產生美?

是什麼導致了大陸社會的「婚姻半徑」不斷地擴張?專家認為,「婚姻半徑」的擴展是市場經濟建設、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必然趨勢。擴大的「婚姻半徑」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也帶來了更強的思想包容性,對之後大陸各地的文化融合有著深遠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維繫一份擴展的「婚姻半徑」,需要的不僅是感情上的相愛相親,更重要的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上的融合。有緣千里來相會,選擇了異地婚姻,對此要有心理準備。相容、互補應是異地婚姻中夫妻雙方的日常功課。如果一方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排斥另一方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那麼他們的婚姻勢必會永無寧日。
不管是白米飯還是小米粥,不管是湯麵還是炒麵,輪流吃,摻合著吃,花樣多姿多彩,生活自然美滿和諧。當兩個人的感情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仍能堅持下去,那麼它將是很牢固很偉大的。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4期】 藍領「薪」風潮

技術勞工月薪破萬

蕭強

大廚年薪30萬不是夢,
工資趕超飛行員。(網路圖片)

在大陸,那些有著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從事腦力勞動的階層,一般通稱為「白領」;與此相對,需要付出大量體力勞動以獲得薪酬的階層,則稱為「藍領」。白領一直是光鮮、體面、高薪的代名詞,然而曾幾何時,藍領也拿起了高工資。這背後的真實商業邏輯是什麼?

藍領月收入進入萬元時代

從山東到北京打工的小蕾是個農村姑娘,由於學歷不高,2008年剛到北京的時候,只能做一些餐廳服務員、超市收銀員等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的活,因而工資也不高,一般在每月6500元(新臺幣,下同)左右。後來隔壁村的老鄉張姐介紹她去當月嫂,就是伺候產婦月子的活,一般工作時間為一個月。經過幾年的刻苦努力,小蕾逐漸在月嫂這一行混出了名堂,由於技術過硬,很多顧主都點名找她,而她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她說,現在她每月平均薪水都能拿到30000元左右。

近幾年,像母嬰護理師、高級廚師、高級西點師、資深的修車工、數控機床技師、負責傢俱繪圖雕工的木匠師傅、電子企業中掌握特殊技能的技工、建築工地的範本工等「不繫領帶、不在辦公室」的藍領工種,他們的薪資報酬都在大幅度提升,有的月薪已經超越普通白領。

市場需求失衡,直接造成薪資上漲

每月2號都是來自河南的泥瓦匠張大哥領薪水的日子,從2012年開始,張大哥的薪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他每天的工資是360元,而從2012年開始,他的日薪增加到900-1000元。據他介紹,在工地上,像他這樣只需要賣力氣,搬搬抬抬的小工是收入比較低的,而那些壘牆、摸泥、打洞等需要技術的活,報酬更高。但即使這樣,據張大哥介紹,工地上還是很缺人。龍年春節前後,各大工地缺人的現象尤其嚴重,老闆沒辦法,只能用漲工資的辦法來吸引人,留住人。

分析認為,從宏觀角度而言,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喪失,用工人員的缺失在各地頻頻出現,這在客觀上促使勞動力價格提高;從微觀角度考量,並非任何行業的藍領都有高收入,只有那些快速成長、勞動力供需失衡的行業,或者要求技能高、勞動強度大的行業,才能享受到高薪的待遇。

在新藍領時代,企業管理者更應在人力資源上未雨綢繆,留住人才,特別是高薪留住這些高技能人才。當然,這對很多用工企業來說,人力成本的增長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

「煉金術」的錘煉之路

為什麼同樣從老家到大城市,基層打工者的收入卻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距?答案就是職業技能。

「90後」的段小昭一直對酒店裡的大廚很羨慕,他覺得酒店大廚的工作環境好,收入也高,自己不能一輩子在工廠打工,多學點職業技能才會有更好的生活。他肯吃苦,更通過參加職業培訓考取相關的廚師資格證書,提升個人職業能力,積累職業競爭力。終於,他成功應聘了一家星級酒店的掌勺大廚。現在,每月拿著高薪,生活幸福甜美。

對那些已經有一技之長並且工作多年的藍領,則還需要充實自身的學歷。以茶藝師的培訓為例,一般到高級茶藝師沒有特別高的學歷要求,但是到了技師或者高級技師則有一定的學歷要求。另一方面,如果職業通道上繼續往上發展,掌握生產管理技術的高學歷藍領,則在技術培訓和管理方面還有更多發展機會。

事實上,擁有一技之長的行業,薪資確實在普遍上漲,根據大陸某網站針對手工業者今年第一、二季度薪資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傳統的茶藝師、園藝師、刺繡裁剪師這樣的傳統手工行業,還是足療、化妝、美甲等新型手藝活,薪資普遍猛漲10%~20%,其中以化妝師薪資上漲最快,為24.28%,為3302元(僅為底薪,不包括拆帳分紅)。「一技在手、走遍天下」,看來,對「80後」和「90後」這些新生代打工「藍領」來說,一個好時代正悄然來臨。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3期】從「中國製造」到「 中國規格」

山寨大軍的突圍之路 (一)

中國小米手機──「微創新」打破山寨觀念
  

小米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雷軍(網路圖片)

根據大陸媒體的報導,去年底(2011年)小米公司創始人兼總裁雷軍宣布將與中國大陸第二大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合作的消息,並宣佈了百萬台的年採購計畫。

就在這個消息宣佈的兩天前,這家成立才一年半的公司在三小時的預售中賣完了剛剛準備好的十萬部小米手機,收回2億多人民幣現金。 

此外,百度公司與戴爾公司在今年9月也共同發佈了首款基於百度移動應用平臺的智慧手機,同樣是聯通定制機。這是百度邁入移動互聯網領域並參與競爭的實質性的一步。 這些消息說明了中國大陸的IT公司正在嘗試從生産爲主轉換爲創新引導,並期望抓住這個由賈伯斯和他的蘋果公司創造出來的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市場。 

除百度之外,其他中國大陸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等都表達了其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願景。專家指出,這些廠商通過智慧手機緊隨移動互聯網風潮,並在軟體和服務上努力創新解決客戶需求。「互聯網公司崛起做手機,是當前的一大趨勢。小米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雷軍說道。 

很多IT業內人士都認爲,隨著蘋果公司及智慧手機市場的發展,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大陸也在其中尋覓著機會。「IT行業正在呼喚網路和硬體的整合。」晨興創投董事總經理劉芹說。 

僅2012年上半年,中國大陸3G用戶就增長了近4000萬,而十年前新浪、搜狐上市的時候,中國大陸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還不到2000萬。IDG全球副總裁熊曉鴿分析說,「目前中國已經擁有了一個9億手機用戶和4億網民的巨大市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指日可待」。 

這些涉足智慧手機的互聯網巨頭中的絕大多數都把重點放在作業系統上。「移動互聯網正將原來WINTEL(Windows+intel)的架構推向重構,而目前瀏覽器和作業系統是産業鏈中的重要維度。」熊曉鴿說。 

然而小米手機卻例外地隨著iPhone一樣加強對於互聯網、硬體及軟體的整合。雷軍將其稱爲「三項全能」。小米手機1999元人民幣的價格不到iPhone4的一半,而其硬體配置卻十分突出,特別是雷軍多次提及的「1.5GHz雙核處理器」,和一塊1930毫安培的大容量電池。 

雷軍似乎對「山寨」這個詞很敏感。爲了回擊「山寨」的指責,雷軍還提及了「世界級」的手機處理器晶片供應商高通,以及螢幕廠商夏普和同爲蘋果供應商的英華達公司。

「當你一旦開始使用它,你一點也不會把它和山寨電話聯想到一起。很多細節都顯示了精心的設計和做工,確實物有所值。」兩周前剛剛購買了小米手機的清華大學研究生田佳說。然而,從作業系統來看,無論是小米的MIUI,阿里巴巴的「阿里雲」,還是百度手機的易平臺,都是基於Google的Android系統這個開放和免費的平臺,並通過該平臺進行開發和定制。 

雷軍認爲,小米的創新並不局限在作業系統,它的開發和銷售方式都是創新性的。小米手機在此前的銷售全部是通過它自己的網站完成的。除了谷歌去年針對Nexus One手機的網上直銷模式外,這種銷售方式還很新。「但是他們失敗了,我們倖存了下來。」雷軍說。 

小米手機的網站有個用戶論壇,用戶可以通過它直接提出他們的質疑、需求或者建議。「三分之一的MIUI的應用程式都是根據用戶反饋開發的,用戶在産品設計上的投入比你們想象的要多得多。」雷軍說。與此同時,這種基於軟體和用戶體驗的改變被冠以了另外一個名詞——「微創新」。IDC中國區總裁郭昕說,雖然這種創新沒有驚天動地的改變,但卻有著對消費者需求的快速反應,這是一種很大的突破。 

郭昕認爲,此前中國大陸「山寨」産品的競爭力就在於可以迅速滿足客戶的微小需求和強大的整合資源、渠道及市場反應能力。如今,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注意迅速地用軟體解決客戶需求,在軟體和服務的創新上滿足客戶要求。此外,如今的軟體環境比兩三年前好得多,使得這些做軟體創新的公司有了更大市場和發揮餘地。 

前中國聯通銷售部總經理于英濤在這次小米和中國聯通的合作中起了不小的撮合作用。他表示,希望公衆可以給這些發展中的公司多一些包容。「讓我們多給他們些時間和機會」。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3期】出世之心入世之事

大陸都市白領瘋修禪

呂波

         禪修在大陸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網路圖片)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近年來,「修禪熱」在大陸各地逐漸流行起來,這些修禪者多為25歲-50歲之間的都市白領或企業總裁。

他們認為,「禪修」能通過一定的方法給自己的精神減壓,體驗「偶來作半日神仙」的悠閒,更可以在無形中領悟國學真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寺院禪修漸入尋常白領家

在北京一家公司做財務的李倩已經禪修兩個月了,「當時正好有些不如意的事情,又正好碰上禪修班,就去試試吧。」她認為,禪修班對她裨益良多,「看事情更坦然了,不會像以前那樣逃避,而是主動去面對。」李倩禪修班的同學多是在北京工作的白領,他們平時工作繁忙瑣碎,身心都嚴重透支。每每下班後或者趁著周休日,這些人就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入禪修班,希望在禪修中尋求內心的安寧。

與李倩「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心境不同,廣州某公司做推銷業務員的李晨卻正是為了解除煩惱而開始修禪的。大學畢業有五年了,當初激情滿懷想要一展拳腳的毛頭小夥子,如今已被殘酷現實磨平了棱角。更不如意的是,前段時間相戀多年的女友也提出了分手。「當時整個人心情非常低落,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接二連三的打擊徹底擊垮了他,那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修禪,決定一試,給自己的心靈找個安放的港灣。認知、放下、自在,是目前他所能感受到禪修帶給他心靈的淨化。「這不是迷信,禪修讓我的心更開闊,更勇敢地面對生活。」李晨說,禪修中他最大的感悟就是學會放下。

像李倩和李晨這樣的修行者,他們修禪的原因各式各樣,卻都帶著同樣的目的,在鬧市中、山林裡行走,在禪堂坐定,洗滌心靈,昇華思想。

課程內容不一而足,修行看個人

「分心則亂,最後行走必須慢,越慢越好,只有這樣才能讓心靜下來。」廣州大佛寺內主持禪修的法師,看到新來的幾名學院腳步不穩,告訴學員,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起到放鬆的效果。廣州大佛寺在今年年初開辦了禪修班,報名人數從最初不到十人增加到現在已逾百人。禪修定於每天晚間,由大佛寺所有常住法師同堂共修。

據瞭解,為了替上班族考慮,與大佛寺的時間類似,很多禪修班的時間多定於工作日晚間18時至21時之間,或者周休日,這樣不論白領學員或企業總裁都有時間參加,工作修禪兩不耽誤。而修禪班的地點有的開設在鬧市中,體會「大隱隱於市」的至高境界,有的則在山林中的廟宇中,有晨鐘暮鼓相伴。

修禪課程的形式內容不一而足,修行結果全看個人的領悟。廣州大佛寺的禪修班設置了 「經行」和「宴座」的環節。「經行」是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地繞場走動,旋回往返於一地,整個過程約30分鐘。經行是為了養身散除鬱悶。而宴坐則是要求全場人員盤腿靜坐,法師關掉燈,只留佛前一盞,持續一個小時。有幾人能堅持到最後,是揉腳、捶腿,或是擦汗、抓癢,還是雖緊閉雙眼但眉毛頻蹙,亦或是一直堅持挺直脊背端坐原地,只有學員自己體悟了。

感悟:出塵不出世,減壓好辦法

根據媒體統計,目前,禪修正成為一種趨勢在整個大陸範圍內興起。除了北京、廣州之外,今年8月,深圳弘法寺佛學院首期大學生禪修營開營;武漢歸元禪寺舉行「禪語釋人生」的暑期禪修活動;嘉興香海禪寺則連續兩年舉辦了名為「清涼禪韻」的青年禪修營;重慶華岩寺開展「週末禪修」、「禪修夏令營」等活動;成都文殊院進行了禪修體驗營……

人總有迷茫的時候,感到心傷的時候,感覺疲憊的時候,感覺混亂的時候,這時,繁忙的都市人便想到了修行。一日或一段時間,只要可以得到心靈的安寧與和諧。「禪修讓我學會了放下和捨得,生活中的許多瑣事、煩惱也少了許多。心情好了,對工作、對家人、對社會都是一種和諧。」已經堅持修禪一年的網友sun說。

業內人士更對這種修禪的形式給予了肯定。「針對現代人愈發沉重的社會壓力,將修身養性的禪修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的禪修旅遊,價值很大。」廣州禪修旅遊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廣東國旅假期有關人士對媒體表示。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3期】關於「家長止步線」的思考

陳薇

爲了培養學生獨立性,今年幾所高校開始設立「家長止步線」。(網路圖片)

9月,又是一年開學時,大陸各地高校相繼迎來「開學季」。此屆大學新生,大都是西元1994、1995年出生的學生,大陸俗稱「90後」。

大陸自上世紀80年代落實「獨生子女」政策以來,每個家庭只能有一個子女,家長對這一個孩子自然呵護備至。現在這批孩子陸續走入大學校門,但每到這個時候卻總能在大學校園裡見到比學生群體更大規模的家長們,原來他們都是來送孩子入校「報到」的。

作為高校來說,為了學生更好適應獨立生活和培養獨立性,今年,北京的清華大學以及上海的同濟大學等著名高校,根據以往家長三五成群送孩子的情況,開始設立「家長止步線」,採用此種方式來讓學生完成獨立註冊報到。

一個孩子三個幫

在大陸一些大學開學當天,校園裡停車難成了大問題,本地的或者離學校不遠的省份的學生家長,大多開著車送孩子到學校報到,本就不寬敞的路面上,車輛來來往往,緩慢前行,停車位一位難求;外地生源的學生也是幾個家屬一起坐火車或飛機陪孩子到學校報到,整個校園顯得熱鬧又擁擠,陪同家屬數目遠超過入學學生的人數。

在上海大學校園內,一位葉姓男生,就由爸爸、媽媽和阿嬤三個人陪同,從山東到上海開學報到,葉同學的父母手裡拿著席子、臉盆、水壺和行李包等物品,葉同學則自己抱著一床輕軟的涼被,幾個人邊走邊談論著校園裡的設施和學習、生活打算。葉同學父母說之所以隨同孩子一起來報到,是為了幫孩子打理好生活,也擔心路上安全,因此要把他送到學校,他也沒有獨自處理過生活瑣事。年過70的阿嬤則是因為捨不得他,也跟著來了,順便一家人在上海旅遊後再回去。

人頭攢動的校園裡,很多這樣的場面,家長手裡笨重的行李,辛苦跟在孩子身後,孩子就自顧自的玩手機或遊戲,仿佛這樣的生活對孩子們來說,早習以為常了。

註冊處,報到的事家長代勞
 
在新生報到處,一位何姓同學的父母在忙著填表、諮詢辦理飯卡和宿舍登記等相關問題,而她則就在一邊手機自拍,一切事情都交給了爸爸媽媽代辦。到了宿舍裡,父母忙裡忙外,搞衛生、鋪床位、擺放行李和物品等等忙得團團轉,何同學則拿出IPAD玩起了遊戲,爸爸媽媽邊忙碌邊交代注意這樣那樣的事情,小何則間或「嗯」、「哦」答應幾聲。學校的現場負責人感歎,人實在太多,大部分都是家長,明年要考慮向清華和同濟學習,考慮劃分「家長止步線」,一是不會擁擠太多人,二是可以讓學生從進大學開始就有獨立意識,畢竟18歲已經成人了,要學會獨立。在一些設立了「家長止步線」的校園註冊處,不少學生對於幾分鐘就可以辦好的手續,顯得很茫然,需要在不停地指引下,才能辦完。

「家長止步線」的背後
 
近幾年,每到9月「開學季」,一個孩子幾個人送的情況就會普遍出現。家長對孩子傾盡關愛是人之常情,可過分關照也會讓孩子難以獨立,這對於終將要獨自面對以後生活坎坷的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

在父母眼中,兒女永遠是需要自己遮風擋雨的小孩子,筆者無意指摘這份舐犢之心。但是家長須曉得,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一世。何不早早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對自己的孩子多些信心,放手讓其參與生活鍛煉,讓他學會自己走、自己跑,未來才能行得更遠、更穩。

道理人人會說,真要自身踐行卻並不容易。需要家長們多一份堅定,孩子多一份勇氣,全社會多一份支持。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變味「謝師宴」 想說愛你不容易

胡小悅

                       (網路圖片)

「肯定得辦宴席啊,要不兒子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呀。人家請老師吃飯,咱們不請,那可不成!」剛剛在北京一家四星級酒店預訂完宴席的江先生無奈地表示。六月,江先生的兒子與大陸千千萬萬的考生一起參加了高中升大學的考試——高考,七月份成績公佈,兒子不負眾望如願考上一所名牌大學。

「兒子考上名牌大學,這對我們家來說,是光宗耀祖的大事,請客吃飯是少不了的。」基於尊師重道的傳統,這首先要謝的就是小江的老師。但是,打聽了一圈下來,江先生發愁了,「今年這謝師宴水漲船高,一般的星級酒店,一桌動輒上千元人民幣,一般的小飯店倒是便宜,但孩子覺得請老師同學吃飯,上檔次才有面子。」江先生憤憤地說。

家長有家長的委屈,老師也有老師的無奈。每年高考成績一公佈,北京某中學的班主任宋老師聯手機都不敢開,因為接二連三的「謝師宴」實在讓他無福消受。午飯接著晚飯,很多時候一天四五場,每年七八月份他感覺自己就是個明星,需要「走穴」,晚上6-7點一場,7點半到8點半一場,9點之後還有夜場。宋老師坦言自己「也很為難」,一邊是盛情難卻,另一邊好不容易趕上放假與家人外出旅行的計畫,卻一拖再拖,難以成行。

大學畢業、高考中榜、初中升高中,小學生升初中,一個都不能少;星級酒店、紅毯鋪地、觥籌交錯、奢靡浪費樣樣做足。這樣的「謝師宴」,江先生搖頭,宋老師歎氣,笑得合不攏嘴的似乎只有商家。針對「謝師宴」的持續高溫,一些酒店飯莊一面加緊宣傳造勢,一面順水推舟推出優惠活動,如「前程似錦」套餐、「好人平安」菜宴、「魚躍龍門」喜宴等諸多形式,每桌價格從500元(人民幣,下同)到1500元不等,更有媒體爆出某地一桌謝師宴花費近5000元的新聞,令網友驚呼:「拼爹啊!」

除考慮「面子」,「謝師宴」也成為部分家長「回籠資金」的手段。「每年因為大事小事送出去的『份子錢』不少,自己孩子考得好,一方面替孩子高興,另一方面也正好借此機會回籠禮金。再說大家都在辦『謝師宴』,份子錢也不少拿,要是自己不辦,不就賠了嗎?」給兒子辦了10桌「謝師宴」的張先生坦承,現在人情紅包多得讓人難以承受,自己辦酒席也算是禮尚往來。他算了一筆賬,以現在行情,來人至少一人500元的份子錢,一桌10人,就是5000元,去掉3000元的飯錢,還能剩2000元,那10桌就是2萬,孩子上大學的錢就有了。

面對當下異常火爆的「謝師宴」,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對1700人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僅21.8%的人贊成用舉辦「謝師宴」的形式來感謝老師,44.5%的人明確表示「反對」,還有33.7%的人表示「不好說」。有些人表示: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老師吃頓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應當提倡。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擔心:教書育人是老師職責,老師和學生間的關係是純潔無暇的,而「謝師宴」給這種關係蒙上了功利色彩,也有損師者形象。

有一種表達叫感謝;有一種感謝叫銘記。將這份感激永存心底,逢年過節轉化成一句祝福,閒暇時分來一聲問候。這樣的表達或許比吃吃喝喝的「謝師宴」更具人情味。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職場女人

三十是「升」還是「生」?

李冉

                            (網路圖片)

古話有「三十而立」之說,多用來指男性,而在現今社會女人三十也一樣面臨人生的抉擇:職場女人步入三十,已經從青澀的實習生練就成公司職場的中堅力量,事業到了平步青雲的時候。
然而,女人天生被賦予了很多與家庭有關的情愫,在家庭生活中,三十歲的女子也到了該生子做母親的年齡。要是「升職」還是「生子」,人生的十字路口總是有諸多的徘徊和選擇。

女強人的心聲

蘭女士今年已40歲,早就打拼成公司的中層領導,現在蘭女士的生活稱得上蒸蒸日上,事業也正朝著更高的層次發展, 2012年她已經參加了單位頭把交椅的競選,很有希望成為所在單位的老大。但女強人蘭女士卻表示,自己並沒有多少所謂的幸福感。

原來,蘭女士多年來一直為了工作出差、加班到深夜,職場女人三十歲「升職」還是「生子」的問題中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當時覺得自己還年輕,生孩子的事情可以為了工作再等等。」 蘭女士告訴我們,正是一直認為自己年輕,在工作上打拼出一片天地,但轉眼十年時間已經過去了,四十歲的自己正要往事業的另外一座高峰攀登,此時要孩子等於前功盡棄,而四十歲恐怕再過幾年就根本沒法要孩子了。「想生孩子還是趁早吧,否則會後悔的。」這是蘭女士語重心長的忠告。
升與生兼顧

在某科研機構工作的樊女士剛剛被推舉成為首批重點培養的青年科研骨幹,參加青年科研骨幹啟動儀式時,樊女士正挺著7個月的大肚子。當她站起來發表感言時,眼中帶淚,聲音顫抖,我們都知道她為工作付出的努力,更理解她即將為人母的辛苦。

樊女士今年剛好三十歲,在這家科研機構已經工作了近四年多,工作中她孜孜以求、發表作品,並相應單位號召在2010年考取了博士。工作、學業兩兼顧,對很多人而言已經夠應接不暇,然而她不僅完成了工作考核,順利通過博士開題報告,還做了另外一個決定——要孩子。

樊女士表示,人到什麼樣的年齡就應該做什麼樣的事情,現在自己雖然工作爬坡很辛苦,但也不能為此放棄要寶寶的計畫。兩件事雖然撞車,但只要自己協調好了根本不衝突。要挺著大肚子工作、去學校完成博士學業,「這樣累但快樂著,三十歲本來就是家庭和事業兼顧的年齡,現在的累是為了未來的幸福。」樊女士參加完青年科研骨幹啟動儀式,又要忙著去醫院參加產檢,同事被她工作的努力所感動,更被她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而感染。
「升」與「生」是社會問題

過於糾結「升」還是「生」的問題是對女性的歧視。在大陸,一些企事業單位招聘的時候都會選擇男士優先,而那些到了生子年齡的女性在參加企業面試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打算什麼時候生孩子?在當今的社會,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女人既要參與社會工作,又要面臨生孩子、更多照顧家庭的責任。所以,我們的社會應該將「升」或「生」的問題歸還給女人的意願,不要再給他們更多的社會壓力;在職工福利、產假等方面應制定相應政策,給予女職工一定的優待,讓她們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工作單位的關懷。

對於企事業單位而言,女職員生孩子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鼓勵女職員適齡升級做母親不僅彰顯了工作單位人性化的一面,也是工作單位協助女職員實現人生重大進步的體現,也只有這樣和諧的工作環境才能讓女職員們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回報社會。

對於那些適齡生產的女職員,更不應該糾結於「升」與「生」的問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使人們的生活壓力隨之變大,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處於社會中的我們需要承擔的,事實證明,升職與生子從來都不矛盾,矛盾只是人為地讓二者站在了對立面。除非你真的想成為頂客族,否則就不要再猶豫了,蘭女士那句「想生孩子還是趁早吧」是最好的忠告。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