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5期】當大米愛上麵條

擴展「婚姻半徑」新世代
 

瑪小吉

婚姻半徑」的擴展是市場經濟建設、
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必然趨勢。(網路圖片)

年輕一輩「婚姻半徑」多擴展

小娟來自福建漳州,小光來自哈爾濱。2000年,兩人因為同時考上了北京機械工業學院,成為同學。
幾年相處下來,兩人逐漸相知並相愛,2005年大學畢業後,兩人決定領證結婚。如今小娟和小光在北京買了房子,安了家,生活過的幸福美滿。  

小娟和小光的結合折射了當代大陸「婚姻半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30年前,這種橫跨大陸南北的長距離異地婚姻,在他們的父輩中是不可想像的。那時候,大部分人的「另一半」都是來自同一個城市,或者同一個村子或鄰村的那個他(她)。

但在今天,「婚姻半徑」已經擴展,新人中一人或兩人來自不同地方的「異地婚姻」甚至跨國婚姻,已經十分常見。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3317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9.5%的人表示身邊存在「兩地婚姻」,其中64.0%的人表示這樣的婚姻「很多」。

米飯與麵食的愛情 磕絆難免

為了愛情,家在成都的小林辭掉工作,遠離父母,來到家在陝西西安的丈夫小毅身邊。因為完全不同的飲食習慣,這兩人自打結婚後就沒少起衝突。不為別的,就為了一頓飯,小毅要吃麵條,小林要吃米飯。

延展的「婚姻半徑」,讓兩個不同地域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差異的人走到了一起,衝突也開始衍生。今年中元節,麗娟與丈夫大吵了一架,原因是丈夫提出要回老家江西為逝去的親人燒紙錢,而她對此事不太上心。丈夫便認為,妻子對自己的家人不夠尊重。「這一下就上升到很嚴重的高度了,其實只是我的家鄉不過中元節而已。」麗娟說來有點委屈。

「婚姻半徑」的擴展最容易遇到什麼摩擦?上述調查顯示:65.4%的人選擇,「每逢節假日的探親安排很難調和」;55.3%的人認為至少有一方會存在贍養父母難的問題;54.0%的人認為會因生活習慣不同引發矛盾;50.7%的人擔心會影響孩子教育。僅16.5%的人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從保持家庭的長久穩定角度,61.7%的人表示不看好,僅14.7%的人表示「看好」,23.6%的人覺得「不好說」。

如何讓距離產生美?

是什麼導致了大陸社會的「婚姻半徑」不斷地擴張?專家認為,「婚姻半徑」的擴展是市場經濟建設、城鎮化進程帶來的必然趨勢。擴大的「婚姻半徑」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也帶來了更強的思想包容性,對之後大陸各地的文化融合有著深遠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維繫一份擴展的「婚姻半徑」,需要的不僅是感情上的相愛相親,更重要的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上的融合。有緣千里來相會,選擇了異地婚姻,對此要有心理準備。相容、互補應是異地婚姻中夫妻雙方的日常功課。如果一方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排斥另一方的生活習慣和觀念,那麼他們的婚姻勢必會永無寧日。
不管是白米飯還是小米粥,不管是湯麵還是炒麵,輪流吃,摻合著吃,花樣多姿多彩,生活自然美滿和諧。當兩個人的感情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仍能堅持下去,那麼它將是很牢固很偉大的。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