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8期]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凝聚共識、鞏固團結 上海合作組織簽署阿斯塔納宣言

上海合作組織峰會6月15日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這次歷史性峰會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十周年阿斯塔納宣言》,既總結了上合組織10年成長之路,也規劃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在上合組織發展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將使這個新型多邊區域合作組織更加團結緊密地向前邁進。

連日來,國外官員、專家學者、媒體高度評價上合組織10周年紀念峰會,討論上合組織取得的成就、中國在上合組織的作用、上合組織未來發展走向,一致認為這次峰會是上合組織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如何評價上合組織10年成就

10年來,上合組織一直將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維護地區穩定與安全視為主要任務,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核心內容的「上海精神」已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認可。

上合組織成立10年,不僅受到成員國和觀察員國的擁護,在國際舞臺上也普遍受到歡迎。在這個國際組織裏,協商一致是通行規則,大國小國一律平等;維護和平、發展經濟、推動合作是該組織的訴求,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訴求。在反恐問題方面,上合組織和一系列國際和地區組織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反恐合作,其發展日新月異,已經完全具備有效應對各種新挑戰的足夠潛能。

如同《哈薩克實業報》總編所說: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擁有獨一無二的「上海精神」。經過十年的發展、壯大、完善,上合組織在全球範圍內為構建國與國之間的新型關係樹立了卓越典範,也為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如何看待10年紀念峰會意義

本次峰會除了對上合組織過去的發展作出客觀總結,還就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和合作內容提出設想,特別是對兩大常設機構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機構的工作提出建議,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安全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峰會通過的阿斯塔納宣言確定了進一步打擊與國際恐怖主義密切相關的武器走私、毒品犯罪、有組織犯罪、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動,將有效提高對「三股勢力」的打擊力度,為整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創造條件。

此次峰會通過的《2011-2016年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禁毒戰略》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當前阿富汗毒品形勢仍非常嚴峻,不僅使阿國內安全形勢日趨複雜,也嚴重威脅到中亞各國以及整個地區的安全。

如何評價中國在上合組織中的作用

中國和俄羅斯是上合組織重要成員國,對推動該組織的健康穩定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維護中亞地區的穩定發展是兩國在上合組織開展密切合作的重要動力。

由於中國在各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上合組織中擁有很高威望,在歷屆峰會上也都提出了許多倡議和建議。同時,中國已開始實施「十二五」規劃,在新疆等許多地區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這必將成為中國經濟向西開放的窗口,上合組織成員國亦將從中受益。

胡錦濤在峰會上的講話表明,中國正在努力將歐亞經濟論壇、中國-亞歐博覽會打造成區域經濟合作平臺,更好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繁榮。中國希望成員國都能發展起來,並提出富有建設性和惠民意義的主張。

如何看待上合組織發展前景

上合組織已成為維護亞歐地區,尤其是中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中流砥柱,它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今後,各成員國必須保持步調一致、形成合力,在繼續落實已有的成功合作機制的同時,還應積極尋找並有效利用各成員國的利益彙聚點和共同興趣點,以推動該組織的進一步發展。

多邊合作是上合組織各成員國關係全方位發展的必經之路。上合組織今年舉行了首次各國協調人會議,解決了交通運輸領域的相容性問題。各國對發展多邊合作必要性的統一認識有助於推動實際合作,克服各種困難。

現在上合組織的迫切任務是提升其國際形象,增強組織成員間的互信,以集體方式共同維護中亞地區安全。就如《俄羅斯報》所說:成立上合組織是正確而有遠見的戰略選擇。未來10年,上合組織要增進互信,加強安全、能源、交通、金融等領域合作,確保糧食安全和資訊安全。



[犇報‧第28期] 土耳其表示將繼續向敘利亞難民敞開大門

6月在土耳其邊境哈塔伊省的難民營,敘利亞民眾高喊口號,感謝土耳其政府提供的援助。土耳其外交部長表示即使避難的敘利亞難民超過一萬,土耳其也將繼續向敘利亞難民開放邊境,敘利亞人民與土耳其人民將擁有共同的未來和命運。根據土耳其官方提供的最新資料,跨過邊境來到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已達9000人,並且仍然有成千上萬的難民在等待過境。



[犇報‧第27期] 環境安全與政商勾結

霍媚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淡江地區(Ulu Klang)曾經發生幾起嚴重的高樓及洋房倒塌的慘劇。1993年12月,著名的淡江高峰塔公寓因為土崩倒塌,奪走48條市民性命;2002年鄰近高峰塔的高級住宅區淡江山景花園遭遇山泥崩瀉,淹埋一間雙層洋房,造成8人喪生;2008年12月,淡江國際山莊發生土崩,造成14幢洋房倒塌及被山泥掩埋,5人死亡和數千人被迫疏散及失去家園。馬來西亞國民對這些山崩慘劇並不陌生,因為根據雪蘭莪州政府的統計顯示,自1993年至2008年期間,雪州共發生18宗土崩事件,當中1993年淡江高峰塔公寓倒塌事件更是轟動全國。

每當發生土崩意外後,涉及的馬來西亞政府部門、部長都向外信誓旦旦表示,他們將會檢討房屋發展計劃,對發展商採取嚴厲的監督和法律行動、修改規劃法令,全力保護樹木、綠野和生態,務必杜絕土崩的再發生。然而十餘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仍然面對生活環境不安全的住宅,為什麼政府制定越來越嚴厲的法規後,仍然「經常性」發生土崩,這當中到底出現什麼問題?

馬來西亞國家土地研究局(IKRAM)在國際山莊地區出現土地下陷和山坡土壤侵蝕現象後,曾經花了數年研究這個地區的土壤結構。研究局報告指出,淡江地區土質含有沙及小石粒,導致土地鬆散及容易發生土崩。地質專家表示,80%淡江地區處於土崩危險區。早在2002年,IKRAM已經指出:大部份在國際山莊一帶的地區已經不適合居住。既然研究專家已經證實這個地區不再適合人們居住,為什麼此地區還在進行房屋計畫,後續還發生幾宗樓房坍塌事件?

位於安邦的淡江地區是最靠近吉隆坡市中心的地段,交通發達,設有各國大使館,人口密度不算高又有綠地,是一個高價位的住宅地區。早期的淡江地區是馬來西亞政府的森林保留地,當國家面臨快速經濟發展時,發展商大量砍伐樹林,興建公寓、洋房等,破壞環境取得的經濟發展,是後來土崩事件頻繁發生的致命原因。

「我們成了政治人物與商人『亂倫關係』下的受害者。這不是他們所聲稱的天災,這是人為所致的土崩。」淡江國際山莊災民法立向《當今大馬》網路媒體表示,馬來西亞的政商勾結才是真正的災難肇因,是政府胡亂批准不符合規格的房地發展計劃所致。雖然政府制定各項法令,如:1960年土地復興法令、房屋發展法令等,以確保都市發展和自然環境之間不會出現衝突。不過事與願違,發展商和貪婪的官員利用各種手段開發土地,他們才是都市發展的「最後決策人」,環境的安全及永續經營、市民的生命安全從來不是政商考慮的首要條件。

「一些發展計劃出現政治干預,造成部分地方當局不顧研究報告,任意批准發展申請。」馬來西亞規劃師學會(MIP)主席當年對《馬來前鋒報》記者的經典談話,揭示了政治和商業力量如何影響環境規劃和發展。馬來西亞評論人楊善勇在報章上就提到:「規劃和政治存有一個共同點,兩者之間都是一門永遠可能的藝術」 。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1987重新界定何謂永續發展:即是「在滿足當代人的需求時,不犧牲後代追求滿足需求的能力」。這個定義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思考與反省。

當代人的需求指的是什麼?Campbell(1996)認為人類無可避免從「以人為中心」出發看待環境議題,但主要問題在於當我們以人為中心在思考環境問題時,蘊藏在當中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是攸關全人類的福祉,抑或是部分上層階級人士的利益?當環境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只集中在上層階級的人手中時,將給社會和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當我們在討論生態永續環境時,無可避免需要面對社會中有關政治和經濟的現實問題,安全和自然生態的城市不是一個浪漫的烏托邦理想,那是需要市民和當權者協商角力,甚至是必須藉由社會和都市運動來改變畸形結構的艱辛任務。



[犇報‧第27期] 債務觸頂凸顯美國財政窘境

劉麗娜、蔣旭峰

美國政府已觸及「債務天花板」。目前14.29兆美元已越過可繼續「借錢」的警戒線,凸顯美國財政窘境。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當天致信敦促國會儘快提高債務上限,以保護市場的「充分信任和美國的信譽」,避免美國經濟出現「災難性後果」。

不過,考慮到其歷史成因和現實因素,「債務天花板」問題恐難近期得到解決。

巨額債務

所謂「債務天花板」,是指美國政府可以欠款的上限,須由國會批准,這一機制自1917年推出。

長期以來寅吃卯糧的財政習慣,加上本次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使得美國債務問題日益嚴峻。美國債務近10年來增長尤為迅速。14.29兆美元債務上限目前已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96%。

在上屆布希政府時期,由前任民主黨克林頓政府財政盈餘的局面,轉為赤字財政。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新的減稅政策,以及歐巴馬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而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等因素,均使聯邦債務繼續顯著增加。

2009財政年度,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創下1.41兆美元歷史紀錄,2010財政年達到1.29兆美元。在歐巴馬政府前期實施的減稅政策等影響下,預計聯邦財政赤字將於2011財政年達到1.65兆美元的歷史新高。

華盛頓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16日發表文章稱,每個美國人平均負債已達4.53萬美元,巨額債務為美國經濟罩上沉重陰影。

美國債務和金融危機研究專家、彼得森世界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卡門•萊因哈特與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肯尼士•羅戈夫共同進行的研究顯示,當一國債務總額占GDP比例超過90%後,該國經濟將陷入增長遲滯狀況。

這份研究還顯示,當前美國聯邦公債占GDP比例已達到二戰後最高水準;若再計入私人部門債務,美國債務占GDP比例水準之高實屬空前。

危險博弈

從歷史上看,提高債務上限在美國是平常事。據統計,自1962年以來,美國已74次提高了債務上限。2001年以來,美國已10次提高債務上限。最近一次提高債務上限是在2010年2月。

不過,在美國特殊政治生態下,債務上限已被兩党當作一項政治籌碼。在2012年總統大選背景下,共和黨以債務上限要脅歐巴馬政府以符合共和黨利益的方向大幅削減赤字。歐巴馬政府及民主黨則擔憂,過度削減赤字或削減威脅到本黨核心利益部分的赤字會拖累經濟復蘇,從而影響民主黨明年選情。

為回應共和黨的攻擊,歐巴馬政府闡述不提高債務上限的嚴重後果,敦促國會儘快行動。歐巴馬5月15日接受CBS電視臺採訪時警告,倘若全世界投資者對美國的充分信心和信用沒有得到支持,倘若他們認為美國政府要打欠條過日子,將破壞整個金融體系。「我們可能會陷入比我們已經歷的衰退更為嚴重的衰退,比已經歷的金融危機更為嚴峻的危機。」

蓋特納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在不同場合敦促國會提高債務上限。伯南克上周在國會一次聽證會上更是明確指出,拿債務上限作政治討價還價的籌碼是「危險之舉」。

蓋特納5月13日致信參議員邁克爾•貝內特警告說,如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有陷於債務違約的風險,國際市場對美國政府的充分信心和信用將成問題。

暫時應對

財政部建議國會應將債務上限再提高2兆美元。不過,鑒於當前債務上限已被突破,預期政治「惡鬥」短期內無解,美國財政部早已佈局特殊的臨時舉措,以保持美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保證美國依舊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融資。

短期來看,財政部主要採用的仍是「拆東牆,補西牆」之舉。蓋特納16日致信通告國會,為了能夠繼續籌集資金,財政部將無法全面支付文職退休和殘疾人基金相關資金,並暫停政府證券投資基金的再投資,以使財政部有餘力贖回現流通的國債,並發行新債。

蓋特納此前還表示,在所有特別措施都用盡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將停止或推遲軍人津貼、社會保障和醫療補助、債務利息以及失業金的發放。

長期來看,要渡過債務上限難關,歐巴馬政府必須與共和黨達成削減赤字的協定。但目前兩黨在削赤規模、尤其是削減的內容上仍爭執不下。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布雷納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在迅速削減債務這一點上,美國兩黨並無本質衝突,關鍵在於削減的具體內容,相信到頭來兩黨還是要達成政治妥協。

羅戈夫認為,財政部的短期應對舉措不會對市場造成多大影響。不過,多位經濟學家都表示,儘管國際市場對美元資產仍然有信心,但美國削減赤字的緊迫性已顯著增強。

面對華盛頓不斷試探國際對美國負債的承受力,尚難預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經濟中,何時會達到美國債務危機爆發的臨界點。



[犇報‧第27期] IMF總裁寶座之爭硝煙已起


尚軍

因涉嫌性侵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明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在紐約身陷囹圄。然而,在他是否有罪尚無定論,其去留也懸而未決之際,圍繞IMF總裁寶座的爭奪戰已經打響。歐洲人試圖繼續控制IMF,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欲有所作為。   

歐洲國家搶佔主動

在5月17日的歐盟成員國財長月度例會上,奧地利財長瑪麗亞•費克特率先暗示,卡恩此時應當考慮辭職。她說,鑒於其保釋申請被拒,卡恩必須反省這會給IMF造成怎樣的損害。

不過,在誰接任卡恩問題上,歐洲人表現得異常團結。比利時財政大臣迪迪埃•雷恩代爾表示,傾向於讓歐洲人保住IMF總裁一職。由美國人領導世界銀行、由歐洲人領導IMF的平衡暫時需要維持。

德國總理梅克爾當天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說,雖然從中期來看,發展中國國家可以主張在IMF和世界銀行中的領導職位,但就現階段而言,歐洲有充分的理由推出優秀的候選人。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則透過荷蘭媒體表示,如果需要選人接替卡恩,那麼歐盟成員國應當提出自己的候選人。如今,歐盟內部已經在瘋傳誰會是幸運兒,法國財長克莉絲蒂娜•拉加德被認為是最大熱門。

總裁寶座利益攸關

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欲牢牢控制IMF總裁位子有其現實考慮。法國人卡恩領導下的IMF為歐元區國家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慷慨解囊。在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巨額救助中,IMF和歐元區國家按照1比2的比例共挑重擔。

歐洲人有理由擔心,少了一位「挺歐派」關鍵人物,IMF參與救助歐元區國家的能力可能會被削弱。正因為如此,卡恩被捕的消息引發歐元小幅下挫。

但IMF對歐洲國家施以如此大規模的救助,也遭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抱怨。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前IMF官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就表示,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如果自己遭遇了類似困境,IMF絕不會給予如此多援助。因此一旦卡恩下臺,這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反對IMF過多捲入歐債危機。

新興市場意欲作為

仍由歐洲人執掌IMF組織固然可為解決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提供方便,但卻違背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大方向。

長期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掌握著國際金融體系主導權。但近年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呼聲和國際社會共識。

卡恩自己去年底也曾表示,由於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轉變,由歐洲人出任IMF總裁的時代應該結束。

巴西政府官員5月17日對路透社記者說:「巴西認為IMF總裁繼任者應來自新興經濟體。印度和巴西都是合適的選擇。」巴西財長曼特加曾在4月時表示,現在是打破由歐洲人控制IMF管理層的關鍵時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17日也在個人微博上表示,目前有三股勢力在爭奪IMF總裁寶座:歐洲、印度、巴西等非歐美大國,以及其他小國。他認為,這次歐洲恐怕難以連任。

據西方媒體分析,新興國家可能會力推土耳其前財長凱末爾•德爾維什,他曾任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2009年卸任。另一名潛在人選是印度人蒙特克•辛格•阿盧瓦利亞,他曾是IMF獨立評估局首任負責人,2004年卸任後相繼出任印度計畫委員會副主席和總理曼莫漢•辛格的高級經濟顧問。 

其他熱門的人選還包括,墨西哥央行前行長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南非總統府部長部長特雷弗•曼紐爾等。

而美聯社在報導中認為,卡恩特別顧問、前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也是出任新總裁的熱門人選。朱民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曾在世界銀行工作過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