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7期] IMF總裁寶座之爭硝煙已起


尚軍

因涉嫌性侵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多明尼克•斯特勞斯—卡恩在紐約身陷囹圄。然而,在他是否有罪尚無定論,其去留也懸而未決之際,圍繞IMF總裁寶座的爭奪戰已經打響。歐洲人試圖繼續控制IMF,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欲有所作為。   

歐洲國家搶佔主動

在5月17日的歐盟成員國財長月度例會上,奧地利財長瑪麗亞•費克特率先暗示,卡恩此時應當考慮辭職。她說,鑒於其保釋申請被拒,卡恩必須反省這會給IMF造成怎樣的損害。

不過,在誰接任卡恩問題上,歐洲人表現得異常團結。比利時財政大臣迪迪埃•雷恩代爾表示,傾向於讓歐洲人保住IMF總裁一職。由美國人領導世界銀行、由歐洲人領導IMF的平衡暫時需要維持。

德國總理梅克爾當天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說,雖然從中期來看,發展中國國家可以主張在IMF和世界銀行中的領導職位,但就現階段而言,歐洲有充分的理由推出優秀的候選人。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則透過荷蘭媒體表示,如果需要選人接替卡恩,那麼歐盟成員國應當提出自己的候選人。如今,歐盟內部已經在瘋傳誰會是幸運兒,法國財長克莉絲蒂娜•拉加德被認為是最大熱門。

總裁寶座利益攸關

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欲牢牢控制IMF總裁位子有其現實考慮。法國人卡恩領導下的IMF為歐元區國家應對主權債務危機慷慨解囊。在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巨額救助中,IMF和歐元區國家按照1比2的比例共挑重擔。

歐洲人有理由擔心,少了一位「挺歐派」關鍵人物,IMF參與救助歐元區國家的能力可能會被削弱。正因為如此,卡恩被捕的消息引發歐元小幅下挫。

但IMF對歐洲國家施以如此大規模的救助,也遭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抱怨。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前IMF官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就表示,一些發展中國家認為如果自己遭遇了類似困境,IMF絕不會給予如此多援助。因此一旦卡恩下臺,這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反對IMF過多捲入歐債危機。

新興市場意欲作為

仍由歐洲人執掌IMF組織固然可為解決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提供方便,但卻違背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大方向。

長期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掌握著國際金融體系主導權。但近年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代表權和發言權,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呼聲和國際社會共識。

卡恩自己去年底也曾表示,由於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轉變,由歐洲人出任IMF總裁的時代應該結束。

巴西政府官員5月17日對路透社記者說:「巴西認為IMF總裁繼任者應來自新興經濟體。印度和巴西都是合適的選擇。」巴西財長曼特加曾在4月時表示,現在是打破由歐洲人控制IMF管理層的關鍵時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17日也在個人微博上表示,目前有三股勢力在爭奪IMF總裁寶座:歐洲、印度、巴西等非歐美大國,以及其他小國。他認為,這次歐洲恐怕難以連任。

據西方媒體分析,新興國家可能會力推土耳其前財長凱末爾•德爾維什,他曾任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2009年卸任。另一名潛在人選是印度人蒙特克•辛格•阿盧瓦利亞,他曾是IMF獨立評估局首任負責人,2004年卸任後相繼出任印度計畫委員會副主席和總理曼莫漢•辛格的高級經濟顧問。 

其他熱門的人選還包括,墨西哥央行前行長阿古斯丁•卡斯滕斯,南非總統府部長部長特雷弗•曼紐爾等。

而美聯社在報導中認為,卡恩特別顧問、前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也是出任新總裁的熱門人選。朱民曾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曾在世界銀行工作過6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