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期】方遠觀點:對台灣而言的「統派」

♦ 文/張方遠

近來大陸鳳凰網製作了一部名為《走近台灣本省統派》的視頻,並將其中幾位受訪者的訪談內容轉為文字稿公開於網上,再經台灣網路媒體轉載,最終在台灣掀起軒然大波,有股當年「郭冠英事件」再現的味道。這次的波瀾以「統獨爭議」的表象出現,儘管「統獨」是台灣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此矛盾由於島內的社會性質而不斷轉化與外移,致使「統」不僅連最低限度的言論自由都沒有,甚至是處於「失語」的狀態。 Continue reading

【第107期】青衫客視角:補救台灣的集體抗戰失語

♦ 文/王錦南

北京九三大閱兵已過,事後回顧圍繞著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話題,台灣輿論普遍呈現冷漠、吃味、嘔氣、敵視等情緒。當然也有共襄盛舉的正面態度,但後者很難登上主流傳媒的版面,不管從輿論規模、性質和數量的比例來觀察,台灣社會呈現集體抗戰失語的現象,已成事實。

對抗戰失語,就是對和平失憶,因此對日本擴軍和解禁集體自衛權無感,卻指責或恐懼大陸閱兵是搞軍國主義。這種錯亂與島上每個人的生存息息相關,可能導致對和平的誤解與誤判,成為戰爭的引信之一。錯亂的認知,來自錯亂的教育和宣傳,也是內外體制錯亂的反映,要拆除這威脅和平的引信,就要恢復和補正台灣的抗戰記憶,避免重演抗戰接續內戰的悲劇。如果體制內的教育和宣傳充斥著「慰安婦自願論」之類的抗戰認知,人們只能自求超克這些認知錯亂,去尋求與東亞各國人民同呼吸、同脈動的抗戰史觀。否則,一如韓國人所言:「忘卻歷史的民族無未來!」  Continue reading

【第107期】攜手同路才是最佳解方

【龍脈相傳.共創未來】
2015年 第五屆《兩岸犇報》青年徵文獎佳作

♦ 文/林雅雯(台灣大學法律系)

「台灣民國三十八年中共建立政權,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兩岸遂形成以臺灣海峽為界的分裂分治局面。國民政府以反抗大陸為目標,中共則採取武力解放臺灣的策略。因此,雙方形勢劍拔弩張,處於一種均勢對峙的狀態。」讀著家教學生的社會課本,雖然講的是六十幾年前的兩岸情勢,讀來卻有種現在仍舊身處其中,且雙方蓄勢待發之感,這也使我回憶起至今仍非常有感觸的畫面。 Continue reading

【第107期】學習,在陣痛中成長

【龍脈相傳.共創未來】
2015年 第五屆《兩岸犇報》青年徵文獎佳作

♦ 文∕羅偉綺(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兩岸長達幾十年的衝突火花,不僅燒開了一段深深的臺灣海峽,同時也燒斷了兩岸人民的一段歷史。在開放兩岸探親、小三通、大三通、直航之後,兩岸互相表現出欲熱絡交流、亟欲彌補這幾十年來的「空白」的情形,然而,在積極彌補關係時,一陣陣「轉型的陣痛」也正漸漸地襲來,而這除了表現在政府間的交際外,在民間更是令人感受深刻。  Continue reading

【第107期】秋天收獲大自然的饋贈

♦ 文編/Daisy

秋天是收獲的時節,米麵果蔬到了成熟的季節,而對於熱愛旅行的人,金秋季節,正是大自然裝扮自己的最佳時機,那些山,那些水,那些森林和花草,那些雲朵和陽光,仿佛都在這個時節裡變得瑰麗明亮起來。趁著秋高氣爽,不妨去這些美景走走看看。

童話世界—九寨溝

四川九寨溝(網路圖片)若論人間最美秋色,當然是大西南,而九寨溝更是西南秋色中最為濃重的一筆。秋天的九寨溝,紅葉、彩林倒映在湖水中,美如童話世界。大自然毫不吝嗇地把最豐富的色彩集中在九寨溝,而秋天的九寨溝最為燦爛,不論是五彩斑斕的紅葉,還是萬里無雲的碧藍天空,都能與奇幻絢麗的湖光相映成趣。彩林當中出現的紅葉,是落葉樹種的樹葉受氣溫影響,葉綠素合成受阻並逐漸消失,呈現出絢麗的紅、黃、橙等多種色彩。 Continue reading

【第106期】習近平會見台灣各界代表人士

【新華社∕北京】9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前來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連戰等台灣各界代表人士。習近平強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兩岸同胞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團結一心、維護勝利成果,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共同努力。 Continue reading

【第106期】國共抗日老兵紀念牆在福州落成

【新華社∕福州】鐫刻著6000多位國共兩黨抗日老兵英名的福州抗日志士紀念牆,9月1日在福州三山人文紀念園落成。國共兩黨百名抗日老兵和200多名老兵後人出席落成典禮,八路軍120師抗戰老兵、原福州軍區炮兵司令王玉清與國民黨海軍抗戰老兵、台灣退役海軍少將宋炯共同為紀念牆揭幕,並攜手在紀念牆前點燃「長明火」。灼灼火焰在紅五星造型的火炬臺上燃燒,象徵著偉大的抗戰精神生生不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