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期】對話空間:電影《鬼鄉》背後的慰安婦故事

文/邱健智(高中生)

電影《鬼鄉》是寫朝鮮女性在受日本殖民時被迫作慰安婦的故事,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有相當的歷史價值,裡面將受害女性的傷痕,心中的恐懼寫實呈現,它反應的是戰爭中年輕少女在無知下遭受慘忍對待,並未因年級幼小而逃過殖民的死劫。再用古今的時空穿插,以及情感表露出跨越一個時代仍無法抹滅的恐怖記憶。雖說是電影,無法準確刻劃他們真實的情境,但至少我們能大概知道他們的生活遭遇,了解被殖民時無辜孩童所面臨的歷史悲劇。看的時候多少會不舒服,有些情緒,但我們的情緒遠不及於他們真實的感受。 Continue reading

【第129期】用瓷瓶紀錄北京霧霾:56隻汝窯的故事

文編/林素卿

2016年6月26日至7月3日,英國RCA 皇家藝術學院的畢業設計展上,一面牆壁與56隻瓷瓶引起了不小的關注。該面牆壁上立著高3.8公尺以深灰色海綿包裹的龕架,架內56 個格子裡分別放著一件瓷瓶,每個格子後壁則標注有日期、天氣和 PM 2.5 數據。這是一名曾在北京生活七年,就讀於該學院資訊體驗設計系的畢業生——霍奕瑾的畢業作品「天青」(Sky-Blue)。 Continue reading

【第129期】社評:沒有還我土地,就沒有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8月1日,蔡英文代表執政當局向原住民族道歉,細數歷來政權對原住民族的掠奪和侵害,並表達尋求和解,走向共存共榮的善意。從歷史書寫、土地掠奪、民族自治、語言同化、身份喪失、環境傷害、基本法落實與民族歧視,蔡英文連續八個道歉雖說是言語愷切,但誠意就略顯不足。 Continue reading

【第129期】封面圖說:蒲松齡 曹春生 青銅 1994年

■蒲松齡   曹春生   青銅    1994年

cover129s曹春生,滿族,1937年3月生,遼寧瀋陽人。195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同年保送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師從劉開渠教授、王臨乙教授。1959年奉派到前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雕塑系留學,1964年學成返國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至今。現任,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雕塑學會名譽會長、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曹春生是新中國自己培養出來的第一批藝術家,具備十分深厚的造型功力,又參與解放以來的各種社會實踐,在《農奴憤》等大型雕塑工程中都起了主力、骨幹作用。他終身堅持寫實主義風格和現實主義精神,但也尊重其他藝術流派和手法,鼓勵年青人創新探索,具有十分可貴的包容精神。他的作品既能深入刻劃人物的精神氣質,又能精準的把握時代特徵,達到神形兼備、內容和形式統一的藝術水平。

《蒲松齡》是曹春生為近現代傑出人物造像的系列作品之一,體現了他一貫的藝術主張和追求。他認為,雕塑藝術要堅持自身的特徵,以在空間中的立體造型發揮其語言優勢,而不應以喪失本體特徵為代價去求新求變。他主張中國當今的寫實主義雕塑應更多地融進傳統藝術的寫意精神和手法,賦予更充分的文化精神、格調與趣味,使其具有更鮮明的民族氣派。

【第128期】南海仲裁,一場瞞天過海的政治鬧劇

一個聯合國官員打著聯合國旗號公然詐騙,捨棄自家在德國漢堡的國際海洋法法庭(ITLOS)不用,跑到荷蘭海牙的國際法庭(ICJ)租借場地,私設刑堂;一幫沒有聲索權的國際強權裝腔作勢,以「自由航行」之名在南中國海進行政治訛詐,拿著雞毛當令箭;一個窮措大的西太平洋島國想在大國的矛尖上玩遊戲,為了一張沒有約束力的廢紙,掏出3000萬大洋;一個毀棄祖業的敗家子絕口不提「南海十一段線」,以為只要跟祖家兄弟進行切割,就可躲在老大哥的羽翼下苟活,最後卻連太平島的幾畝地都成了礁岩,氣急敗壞說是被出賣。只有中國大陸的態度自始明白,「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我就是抵死不入局,看你怎麼空手套白狼。平心而論,在「南海仲裁案」這一齣瞞天過海的鬧劇中,檯面上的生旦淨末丑雖各有戲碼,玩得是風風火火,但中場小歇算算抽屜裡的籌碼,原來大家都是輸家,僅肥了幕後設局的莊家。「南海仲裁案」不但為美日軍事同盟陳兵南海提供口實,還在東盟國家內部埋伏下分裂的因子,影響所及,將延宕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看來,「南海仲裁報告」(PCACASE)的出爐並不是南海問題的解決,而是問題的開始。 Continue reading

【第128期】兩岸人士共論綠色產業合作:「不怕慢,就怕停」

採訪/趙博 李驚亞

「目前兩岸在綠色產業合作方面仍需推進,像走在路上的車,不怕慢就怕停,停下來什麼都沒有了。」南開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說。

他是在7月9日舉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海峽兩岸綠色合作」分論壇上說這番話的。近三百位兩岸人士參加了當天的活動,以兩岸綠色產業合作為題暢敘見解。與會者普遍認為,兩岸綠色產業合作潛力巨大,應破除障礙,加快推動。 Continue reading

【第128期】江蘇成立仲裁中心 助台商解決民商事糾紛

採訪/邱冰清

近日,江蘇涉台仲裁中心在南京成立,這是江蘇首個省級層面的涉台仲裁中心,將更好地幫助在江蘇的台商台企解決各種民商事糾紛,維護合法權益。

該中心由江蘇省台辦和南京仲裁委員會共同組建。南京仲裁委員會目前有356名仲裁員,其中2名為台灣地區仲裁員,在此基礎上江蘇各地涉台部門、台灣和大陸台資企業及相關機構推薦了19名涉台仲裁員候選人,成為正式仲裁員後,他們將主要負責涉台民商事糾紛。針對江蘇省內發生的涉台商事、民事爭議案件,中心將集中受理、調解和裁決,通過申請立案、組成仲裁庭、案件審理、作出裁決等4個階段予以解決。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