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陸中新社報導,2015年12月北斗精準導航和精密定位服務系統,開始向廣東省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導航在線服務。
本次改造工程將原系統單一的GPS精密定位服務,提升為北斗、GPS及俄羅斯GLONASS三系統融合服務;將過去由於用戶數量受限主要面向國土、測繪行業應用,升級改造為既可向地理信息行業用戶提供厘米級和毫米級定位服務,又可向社會大眾用戶提供優於1米的導航定位服務。 Continue reading
根據大陸中新社報導,2015年12月北斗精準導航和精密定位服務系統,開始向廣東省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導航在線服務。
本次改造工程將原系統單一的GPS精密定位服務,提升為北斗、GPS及俄羅斯GLONASS三系統融合服務;將過去由於用戶數量受限主要面向國土、測繪行業應用,升級改造為既可向地理信息行業用戶提供厘米級和毫米級定位服務,又可向社會大眾用戶提供優於1米的導航定位服務。 Continue reading
♦ 文/寒木釣萌
由於中國大陸發射了一顆名叫「悟空」的探索暗物質衛星,大陸的科普界開始圍觀「暗物質」。近日,「科普中國」發表了一篇關於暗物質的科普文,文章打著「維護牛頓與愛因斯坦尊嚴」的旗號,引發了網友對今日中國大陸在太空科學領域探索的關注。
就在世界各國爭先恐後探索暗物質的時刻,中國大陸把「悟空」送上天,讓「暗物質」即將被發現的期待又增加了機率,這也是中國人對世界科學界能做的供獻。 Continue reading
♦ 文編/林素卿
近日,暗物質衛星「悟空」發射升空,作為大陸首顆專門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衛星,即將展開科學任務。
不同於以往發射的其他衛星,這是大陸首顆專門用於基礎科學研究的探測衛星。「悟空」的探測目標也不像「嫦娥」和「玉兔」那樣清晰明了,它要尋找的是一種天文學家幾乎肯定它存在,卻沒有人確切知道它是什麽的東西——暗物質。 Continue reading
大陸「央廣網」專訪《大國重器》製片人姜詩明,談中國的裝備製造業以及這部紀錄片。本報節錄片段以饗讀者:
為什麼是裝備製造業?
姜詩明認為現在中國大陸產業升級正處於一個重要的時期,需要從製造大國變為製造強國,所以這樣的片子的出爐,又讓觀眾更深刻的領會到,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需要改變,大陸需要產業改革,需要轉型升級,而很多時候也就是這種大型製造業,大型的公司之間的一種博弈。 Continue reading
■ 謝尚文
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使中國製造業面臨一個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製造」能否轉型升級為「中國智造」,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能否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 Continue reading
「寬頻中國」戰略 網絡視頻娛樂到我家
目前中國大陸寬頻產業全行業有線寬頻用戶1.56億戶,人口普及率不到14%,遠低於發達國家30%到40%的平均水準。全行業平均接入頻寬1.8兆比特每秒(Mbps),不到經合組織平均水準的1/10。 Continue reading
落月任務 ── 嫦娥三號即將在月球軟著陸
嫦娥二號再次創造中國大陸深空探測新高度! 2013年7月14日1時許,大陸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里。目前,衛星狀態良好,正繼續向更遠深空飛行。 Continue reading
人造脈衝磁場 追上德、美刷新強度記錄
2013年8月6日晚,大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取得重大突破,自行研製的脈衝磁體成功實現了90.6特斯拉的峰值磁場,再一次刷新大陸脈衝磁場的最高強度記錄,使中國大陸成為繼美國、德國後世界上第三個突破90特斯拉大關的地區。 Continue reading
中國大陸第一高樓封頂
2013年8月3日上午,隨著大廈主體結構最後一根鋼樑吊裝就位,目前大陸建築中的最高樓——「上海中心」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按計劃達到125層580米的建築結構高度。 Continue reading
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植被
■ 馮麗妃
黃土高原植被生態以重草為主。(網路圖片)
|
黃土高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養育著上億人口,同時每年要向黃河輸送16億噸泥沙,大量水土流失使這片土地頂著生態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
種什麼才有利於恢復黃土高原的生態?一直以來,答案在種樹與植草間徘徊。近期,中國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發現,兩萬年以來,無論冷期還是暖期,黃土高原的植被均以草為主。
黃土高原曾是草原,黃土高原絕大部分地區由厚層黃土覆蓋,不利於在表層土壤中保存水,地質地球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姜文英博士及其團隊,重建了黃土高原的古植被格局。姜文英與研究團隊先後採集了黃土高原6個地方兩萬年來冷期和暖期的樣品。然後,用重液對樣品進行分離。分離後,黃土會落在重液最下層,孢粉則會浮在上面。姜文英說。其後,提取孢粉並在顯微鏡下辨認,就可以區分出它們所屬的植物種類,並據此推斷出這一時期黃土高原的植被類型。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處於兩萬年前左右的冷期,還是處於距今1萬至5000年左右的暖期,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均以草本植物為主。不同的只是暖期植物類型比冷期豐富。姜文英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黃土高原植被恢復以種草,尤以應優先考慮種植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為宜;在少數河濱地帶如渭河和地下水位較高的溝谷,可以適當種植一些木本植物;在黃土高原東南部可以適量種植榛、胡桃等經濟植物。
在冷期,黃土高原植被由蒿屬(菊科的一個屬)、菊苣—蒲公英型菊科、藍刺頭型菊科、藜科和禾本科組成。而在暖期,黃土高原西北部植被由禾本科、蒿屬、藜和藍刺頭型菊科組成;東南部植被類型比西北部稍多,主要包括松屬、榛屬、禾本科和蒿屬等,此外還有大量中華卷柏。
考慮到很多適宜的植物如中華卷柏和菊科類植物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黃土高原很有潛力成為大陸中草藥種植基地。姜文英說。如榛樹葉和榛子殼可以提取抗癌藥物紫杉醇,中華卷柏可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濕疹等,菊科植物中大約有300種可為藥用。
對於下一步研究,姜文英表示希望與生態學家合作,為黃土高原選擇兼具水土保持和經濟價值的植物組合,避免因種植單一草種帶來新問題。同時,作一些市場調查,瞭解黃土地適宜種哪些稀缺的中藥材,為農民創收。(來源:中國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