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黃土高原古生態重建

以草本植物為主的植被

馮麗妃

黃土高原植被生態以重草為主。(網路圖片)

黃土高原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養育著上億人口,同時每年要向黃河輸送16億噸泥沙,大量水土流失使這片土地頂著生態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
種什麼才有利於恢復黃土高原的生態?一直以來,答案在種樹與植草間徘徊。近期,中國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發現,兩萬年以來,無論冷期還是暖期,黃土高原的植被均以草為主。

黃土高原曾是草原,黃土高原絕大部分地區由厚層黃土覆蓋,不利於在表層土壤中保存水,地質地球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姜文英博士及其團隊,重建了黃土高原的古植被格局。姜文英與研究團隊先後採集了黃土高原6個地方兩萬年來冷期和暖期的樣品。然後,用重液對樣品進行分離。分離後,黃土會落在重液最下層,孢粉則會浮在上面。姜文英說。其後,提取孢粉並在顯微鏡下辨認,就可以區分出它們所屬的植物種類,並據此推斷出這一時期黃土高原的植被類型。

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處於兩萬年前左右的冷期,還是處於距今1萬至5000年左右的暖期,黃土高原的植被覆蓋均以草本植物為主。不同的只是暖期植物類型比冷期豐富。姜文英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黃土高原植被恢復以種草,尤以應優先考慮種植禾本科和菊科的草本植物為宜;在少數河濱地帶如渭河和地下水位較高的溝谷,可以適當種植一些木本植物;在黃土高原東南部可以適量種植榛、胡桃等經濟植物。

在冷期,黃土高原植被由蒿屬(菊科的一個屬)、菊苣—蒲公英型菊科、藍刺頭型菊科、藜科和禾本科組成。而在暖期,黃土高原西北部植被由禾本科、蒿屬、藜和藍刺頭型菊科組成;東南部植被類型比西北部稍多,主要包括松屬、榛屬、禾本科和蒿屬等,此外還有大量中華卷柏。

考慮到很多適宜的植物如中華卷柏和菊科類植物都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黃土高原很有潛力成為大陸中草藥種植基地。姜文英說。如榛樹葉和榛子殼可以提取抗癌藥物紫杉醇,中華卷柏可用於治療肝炎、膽囊炎、濕疹等,菊科植物中大約有300種可為藥用。

對於下一步研究,姜文英表示希望與生態學家合作,為黃土高原選擇兼具水土保持和經濟價值的植物組合,避免因種植單一草種帶來新問題。同時,作一些市場調查,瞭解黃土地適宜種哪些稀缺的中藥材,為農民創收。(來源:中國科學網)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