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期】武漢,比台灣大十倍的商機

中部崛起給武漢台商帶來大商機 張志軍參觀台玻武漢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中國台灣網圖片)

中部崛起給武漢台商帶來大商機
張志軍參觀台玻武漢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中國台灣網圖片)

採訪/吳植、廖君

「『每天不一樣』是武漢的城市口號。這意味著這座城市每天都會有新的工程和新的市場。」台玻武漢工程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朝鎔對公司的發展前景信心十足。

坐落在華中地區台商最密集的武漢市東西湖區,台玻武漢工程玻璃有限公司擁有全大陸玻璃生產行業最大的單體廠房和世界最先進的玻璃鍍膜設備。採購這家台資企業玻璃幕牆產品的武漢新建大型工程不勝枚舉,譬如華中地區最大的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全大陸在建最高的636米武漢綠地中心以及武漢「中國光谷」的生物城、金融港、軟體園等。 Continue reading

【第152期】台商眼中的「一帶一路」——台商陳嘉雄:期待更多台商參與「一帶一路」

雲南臺商陳嘉雄

雲南臺商陳嘉雄

採訪/李家瑞

從蓄電池到蝴蝶蘭,再到品種豐富的花卉植物,在雲南經商24年,台灣商人陳嘉雄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展。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很多商機,期待更多台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1993年,陳嘉雄陪同友人來雲南考察,豐富的發展機會使他決定留下來。在台灣從事貿易的他先後成為統一蓄電池在雲南的供應商和代理商,並逐步拓展與蓄電池相關的業務。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給陳嘉雄帶來了新機遇。他回憶說,當時有從事蘭花種植的朋友到雲南來,發現這裡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蘭花,建議他考慮轉行。 Continue reading

【第152期】台商眼中的「一帶一路」——台商劉魯澎:讓中國製造走遍全球 

 

台商劉魯彭「廈門冠捷」讓中國製造的液晶銀幕走遍全世界。

台商劉魯彭「廈門冠捷」讓中國製造的液晶銀幕走遍全世界。

採訪/黃鵬飛

40多年前,仍是少年的劉魯澎在台南老家第一次通過電視收看了國外的音樂節目。讓他未曾想到的是,40多年後自己在海峽對岸生產的液晶電視機,將成為歐洲和美國暢銷貨。 Continue reading

【第152期】〔大陸就業快訊〕台灣人將享有住房公積金繳存和使用權利

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

採訪/王優玲

根據大陸住房城鄉建設部披露,近期大陸住建部將在借鑒地方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制定全國性政策,進一步明確在大陸就業的台灣人平等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支持台灣人通過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增加資金積累,提高購租房能力,在大陸實現安居。 Continue reading

【第152期】台灣醫生:我為何選擇在大陸就業

臺灣醫學專才胡珀元

臺灣醫學專才胡珀元

採訪/傅敏

「沒有問題了吧?我可能要先走了,因為我還有一台手術要做。」上午9點40分,1小時的採訪後,穿著一身白大衣的台灣醫生胡珀元,匆匆趕去做下一台手術的準備工作。

「大陸能夠為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台,有利於我自身的進步和提高。」胡珀元說。 Continue reading

【第151期】紮根西北26年:台商王茂松迎接「一帶一路」

採訪/王博、張文靜

轟鳴的機床車間裡,王茂松正彎著腰,指導一名工人測量機器零部件的尺寸,並不時告誡工人務必精益求精,確保走向市場的產品合格。

今年59歲的王茂松是一名來自台灣的商人,在甘肅省蘭州市經營著一家名為蘭州正昌實業有限公司的企業,同時也是蘭州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儘管年近花甲,但他精神矍鑠,走起路來矯健有力,如果不是聽到他濃重的口音,人們會以為他就是一個西北漢子。 Continue reading

【第151期】黃土高原上的台灣味道

採訪/薛天

提起台灣烘培品牌「御品軒」,在西安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地地道道的台灣味道,實際上是花了17年的時間,才在陝西這片黃土地上生根發芽,並真正成長起來。

1998年4月,23歲的楊鴻鵬從台灣來到西安,投奔他在這裡做水產養殖生意的叔叔。「沒想到這一住就快20年,自己也成了陝西女婿。」楊鴻鵬說。 Continue reading

【第149期】台灣青年教師在武漢找到舞台

♦ 文編/魏三多

白襯衫、牛仔褲、黑框眼鏡,黃志偉與其他青年教師看起來並無二致,只是一開口說話就很快被認出是來自台灣。2015年8月,結束了在台灣的博士後項目,經校方誠攬和師長介紹,他來到武漢,任教於湖北經濟學院,從此找到施展才華的舞台。

在滿園春色的集思河畔,黃志偉說:「學校對台灣老師照顧周到、支援很大,讓我能安心工作,看到自己事業發展的未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