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1期】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三獎:藍元鴻(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美麗的臺灣,猶如中國的一顆翡翠,煥發著中華文化的自由、民主光芒。回望中國近代史的世變,兩岸分別在70年、80年代的改革開放和解嚴,儼然是世界近代史的大轉折處。兩岸的中華兒女重新振立在世界舞台,與各國各族的人民交流、學習和發展。

       不論哪種主義、哪種立場,無非是著眼在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幸福而奮鬥。過去的國共歷史是一部中國人為美好未來而奮鬥的歷史,未來兩岸的歷史將會是中華兒女為振興中華而共同進退的歷史。

  中國祖先們創造了中國文化,漸漸的中國文化反過來創造了中國人。兩岸在政治制度上是異質的,但是在地理、文化上卻同受中國文化的深深塑造、影響。當我們走在臺北、上海的街頭時,便會發覺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三個字不是任何人為的力量可以刪改,也不是人為的方式可以強加扣上,是「不言自明」的。我們經歷五千年到今天,碰過大大小小的災亂,仍有廣大的土地與世界最多的人口。我們在文化上影響週邊國家,並且不曾在政經威勢之下侵略他國。這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之偉大。中國文化已往的價值、理想,將來會是兩岸之間的重要共識。由於歷史的際遇,兩岸的政經、社會在中國文化基礎之上,是往了不同的方向邁進。然而,當歷史、經濟和政治等諸多條件成熟之時,我們將會以共同的民族精神活躍在世界之中。

  基於中國百年來的歷史和現實,我們應避免心態上再次的激進和不切實際,不能把一廂情願的社會想像、偏執投射在未來的兩岸關係。凡是對中華文化抱有同情之了解的人士,應避免中國的政治、社會再次失去秩序。現階段兩岸關係的逐步恢復、連結,民眾也透過各種管道互相交流、理解和接納。兩岸之間共同深層的文化體驗、歷史道德和美學感受都是割不斷的精神紐帶。中華文化是在大中華地區境內各民族,及海外華人各個小文化交匯出來的大文化。兩岸數十年來的隔絕,使得社會、文化上有不同的精彩。然而,兩岸文化之間的「異」是本於「同」而來。最近十年來台灣文創、娱樂表演在大陸的盛行,以及大陸的各地特色美食餐館在台灣的陸續崛起,便可見一斑。我們之間雖有些許制度上的差異,然而在文化上仍是「同」大於「異」的。兩岸之間的共同性,除了歷史、文化等等的大範疇,日常文化中的直覺、習慣和美感等的小範疇也有更多相同、相通之處。文化的「中國」會是兩岸交流中絕佳的立足點。一些政治上的難題,或許在文化上能找到解決之道。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實體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不是一些小挫折便能扳倒。中華文化過去由於經濟力的不濟,而受制、受挫。中華文化的受制、受挫連帶的是中國人信心普遍的低落、迷茫。然而,中國人始終是勤奮、樂觀和理想的民族,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走過歷史的傷痕、挫折。兩岸經濟的起飛不就是刻苦、吃苦的民族意志撐起的一片天嗎?因此,兩岸在政治上的各種現實問題,未來的日子必定能逐一克服。兩岸關係穩健理性的發展,也勢必能帶動世界的文化、經濟發展。中華文化或許在兩岸的共同努力、實踐之下,會成為普世的精神資源、安定力量。

  未來的路在哪裡?這已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大家如何振興中華,共同繁榮。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優秀民族總是有美好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有輝煌的治世,亦有其式微的衰世,而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綿亙不絕,其永恆性可說是非任何國家、民族可與比倫。兩岸在未來的歷史中,應共同繼承、實踐優秀的中華文化,為世界的幸福增添一份力量、精彩。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1期】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首獎︰黃郁維(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灣灣:

收到妳的信,我真是嚇一跳。這幾年來,一直希望聯絡妳,卻找不到有效的管道。我曾經期待 Facebook 的推薦好友有一天出現妳的名字,卻始終等不到。在被工作煩得力不從心時,突然在信箱收到妳發來的 e-mail,我好高興!迫不及待地看完妳寫的信之後,看來這幾年妳在太平洋另一岸過得還可以,我就放心許多。

妳說最近有朋友邀請妳參加當地「台僑」的「中台關係讀書會」(說真的,我很遺憾妳用了這兩個詞),因為妳長年不在台灣,所以想問問我的看法。

我躺在床上回信給妳,想起好多以前的回憶。我們從小就是鄰居,甚至從幼稚園到高中都超級有緣地在同一個班級。我記得我們以前常坐在隔壁,不是隨意塗鴉、傳傳紙條,就是做著白日夢。我們無話不聊,但就是不談「政治」。直到1996年(我們是小學四年級嗎?)大陸試射導彈,聽父母說「飛彈危機」情勢嚴峻,我們突然多了一個話題:「共匪」很可惡!妳跟我說,因為「共匪」整天想打我們,所以最討厭「中國」,當時我好像也同意吧。妳記得嗎?我們兩個小鬼,當年把作業簿後面的「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改成「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呵,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也太「政治早熟」了吧。

升上國中之後,可能是中國歷史地理要背的東西太多,妳說妳比較喜歡讀外國史地,很討厭中國。在高三的某一天,我信誓旦旦地跟妳說我一定要考上某校某系,妳卻淡淡地跟我說妳要去美國讀書了。妳說,美國什麼都好,而且是民主的模範生,美國一定會保護台灣;妳也說,妳父母希望妳能長期留在那裡,最好是辦張綠卡,把他們也接過去。聽妳說完之後,雖然依依不捨,但我當時也覺得美國是「天堂」,所以很替妳高興。

現在妳告訴我,妳畢業之後一直找不到工作,但還是相信美國是「天堂」。妳說妳的同學畢業後都去「中國」就業,但妳絕對不會選擇這條路。但妳信裡卻沒告訴我,為什麼妳會這麼想。

我們分隔這麼久,妳的想法我已經不太理解了。不過,我還是想坦白地告訴妳我的想法。我的確討厭過「中國」。但這幾年以來,我看的書多了,知道了很多課本沒寫的歷史,也常常到大陸去旅遊,認識很多大陸的朋友。我漸漸覺得,過去我被一群政客給綁在這個島上,我的世界觀,我的想法也被他們的束縛起來。我想掙脫,我想認識那個「水深火熱」的大陸。

我常在想,如果不是外力的介入,大陸跟台灣應該是和樂融融的一家人吧。這幾年來,過去那個被我們視為落後、封閉的大陸,經過「摸著石頭過河」的前進,已經昂然復興了。而我們在台灣,還是為藍綠而爭執,為政治人物的性別認同而八卦不休。看著每晚八、九點開始的政論節目,轉來轉去,雖然不同電視台隨著立場的差異而針鋒相對,但我覺得心力交瘁,這些政客、這些名嘴其實都一樣,哪有人真心誠意為人民服務呢?

信寫到這裡,我猜妳會跟我說,既然我厭惡島內政治,不如到美國尋找淨土吧。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妳:絕對不會!當然,我以前也是做過美國夢。但從美國無由入侵伊拉克之後,我開始認清那個自豪於「民主」、「自由」與「人權」的世界警察,是如何一手揚舉著正義的大旗,另一手老是做著令人作噁的勾當。尤其當山姆大叔對兩岸問題指指點點、上下其手時,我更是無法忍受。

拉拉雜雜跟妳說了這麼多,不曉得妳聽不聽得進去,不過這就是今天我們面臨的真實狀況。今天的中國當然要成長、要發展,但絕不是吸吮別人的血淚而茁壯。中國應該走一條自己的道路,對內和諧、對外謙卑,先學會尊重自己,別人也就會尊重我們了。

灣灣,不管妳想不想當個中國人,但我們的祖先確實從那塊大陸渡海而來,我們與大陸有著共同的文化以及歷史經驗。雖然發展的道路不同,在生活上也有著不同的習慣,但是這些總不能當成分斷的理由吧?就像台北和台東也有差異,但沒有人會說台東人不是台灣人啊。

或許妳可以建議妳參加的讀書會,先從中國近代史的書看起。一旦認識了兩岸在近代歷史的苦難,也才有基礎來談論兩岸關係的發展。我想,不管未來兩岸如何發展,至少「和平」應該是這半個世紀以來,兩岸民眾最重要的一課。沒有和平,我們只會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對立與較勁,妳想想,這樣真的是為下一代好嗎?這一條和解與和平的道路可能艱辛,但我們可以先從認識對方做起,放下仇恨與成見,互相到對岸走走,真誠地與對方聊聊、彼此學習與理解。中國花了三十年「摸著石頭過河」,沒什麼比這個更困難的吧?

我想,政客在噴口水時,我們可以閉起眼睛;政客在製造仇恨時,我們可以摀起耳朵。但是,面對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陸時,我們應該睜開左眼、豎起耳朵,這樣對你我都是好的開始吧?灣灣,這些話或許對妳很刺耳,但我衷心希望兩岸從和解走向真正的和平,希望這一天不會很遙遠。

灣灣,如果有空的話,回來故鄉台灣找我,我帶妳到處轉轉,花蓮、台東、綠島還沒去過吧?如果妳的時間充裕,我更希望帶妳去「中國」走走。明天還要早起上班,就這樣吧,再聊。希望趕快收到妳的回信:)

祝    好

維維    7月7日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2012年兩岸犇報青年徵文比賽開始了!

        本屆題目為「我的大陸同學」,得獎者將受邀參加暑假期間所舉辦的「創意中國研習營」,暢遊京滬杭三地,走訪大陸文創產業的最新發展,歡迎青年朋友一起來共襄盛舉。



■ 主辦單位: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兩岸犇報》、《台聲雜誌》

■ 徵文題目

1) 台灣部分  「我的大陸同學」
2) 大陸部分  「我的台灣同學」(大陸部分詳情請洽《台聲雜誌》網站)

徵文對象
1) 台灣部分  凡就讀於大專院校、研究所之台籍在學學生
2) 大陸部分  凡就讀於大專院校、研究所之大陸在學學生

■ 徵文格式
1) 稿件1500~2000字以內,須以電腦打字,採用WORD檔案。
2) 以紀實、敘事散文等手法,暢述在學習、生活中,對大陸(台灣)同學的真實情感。
3) 投稿信箱:
台灣部分  chaiwanbenpost@gmail.com
大陸部分  taisheng@21cn.com
4) 投稿信件標題應註明 [徵文獎參賽稿件]。作品應列作者姓名、聯絡電話、戶籍地址、電子郵件、就讀學校等聯絡資訊;未註明者恕不受理。
■ 活動時間
   徵文時間:即日起至6月15日(以電子郵件收件紀錄為憑)
   評選時間:於截稿日起30日內公布評選結果
   研習時間:2011年8月底,共12天行程
■ 給獎辦法
一、二、三等獎各1名:行程(住宿)、機票全額補助
佳作6名:行程(住宿)全額補助、機票補助5000元台幣
入選20名:行程(住宿)全額補助、機票自付
■    活動網址
台灣  《兩岸犇報》部落格: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
大陸  《台聲雜誌》網頁:www.tailian.org.cn/n1080/n1110/n1489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1期】遊歷京滬杭 遇見創意中國

謝天(台北大學學生)

        2011盛夏,帶著欣喜的心情,跟隨《台聲雜誌》與《兩岸犇報》的腳步,前往內地參訪文化創意相關產業。
       第一站,來到首善之都,北京。走在街道上,放眼所及是一幢幢雄偉建築,偶然看見舊時代的牌樓與胡同,搭配幾許洋式的建築,成就北京城裡兼容並蓄的文化底蘊。
        我們走訪了眾多文創藝術區與學術藝文單位,如:宋庄藝術村、798藝術區、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魯迅文學院、頤和園……等。

        第二站,走訪江南腹地,杭州。比起北京的氣派之勢,杭州可謂小巧而精緻。漫遊在杭州街道上,空氣中瀰漫著南方的悠緩步調。馬路上的電動摩托車,令人欽佩中國政府對推行環保的積極態度!杭州的重點培育產業—動漫產業,在近年蓬勃發展,已漸漸成為中國動漫產業的重點基地,更為杭州的經濟發展帶來嶄新風貌。我們參訪了許多動漫園區,如:中南卡通公司、之江文創產業園、山南設計產業園等,更加了解動漫產業的研發流程與產銷鏈結。
        此外,遊西湖更是到杭州不可錯過的景點!在西湖畔眺望湖上風光,遙想千百年所流傳下來的奇聞軼事,不禁嗟嘆雷峰塔內白娘子的淒美愛情。西湖的種種故事性與唯美感,使得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流連忘返,觸景傷情!晚間,在西湖山水實景的襯托下,觀賞「印象西湖」所演繹的壯麗劇作,令人不禁感懷動容,被杭州馥郁的文化風情所牽引!
         
        最終站,造訪繁榮之都,上海。從原先的工業城市成功轉型為金融產業的龍頭,並在金融界蓬勃發展的帶動下,以更龐大的資金,投資建設更多元化的產業,帶動上海成為中國經貿領域的佼佼者!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者的解說下,我們清楚瞭解上海的古今發展與未來產業動向;在參訪過程中,「1933老場坊」是最令我驚艷的園區!改造屠宰場為文創產業集聚地,賦予此棟建築一種截然不同的生命力!豫園的精美中國園林,以及城隍廟周邊古色古香的樓坊,令人彷彿置身中世紀的中國,品味當時的生活風貌與步調。隨著時代推演,中西合璧的老上海與新上海之間,漸漸找尋到屬於在地產業最適宜的傳續方式與發展面向,期待未來上海朝向全方位的大東亞經貿領航者邁進!
         
        在現今講求「軟實力」的時代,「文化」成了現代社會塑造內在本質的元素。如何將產業與在地的歷史文化巧妙地串聯,發揮傳承發揚與創新永續等多方面的綜效,是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經過這一趟參訪,使我們更了解對岸對於中華文化積極傳續的努力,也期待兩岸未來能夠廣增文創產業的交流,讓彼此共同為古文化的推展,盡一份心力!
         
        此次很榮幸能參與「創意中國研習營」,體驗一趟令人難忘的旅程!感謝主辦單位與接待人員的辛勞!謝謝您們給予我們許多資源與協助,讓我們有良好的機會學習與成長!這一趟旅程的終點,將會是下一次的起點!



【犇報‧第31期】專題●第一屆兩岸青年徵文獎作品選輯

【兩岸青年徵文獎優選作品】

  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三獎  藍元鴻(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美麗的臺灣,猶如中國的一顆翡翠,煥發著中華文化的自由、民主光芒。回望中國近代史的世變,兩岸分別在70年、80年代的改革開放和解嚴,儼然是世界近代史的大轉折處。兩岸的中華兒女重新振立在世界舞台,與各國各族的人民交流、學習和發展。不論哪種主義、哪種立場,無非是著眼在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幸福而奮鬥。過去的國共歷史是一部中國人為美好未來而奮鬥的歷史,未來兩岸的歷史將會是中華兒女為振興中華而共同進退的歷史。


  中國祖先們創造了中國文化,漸漸的中國文化反過來創造了中國人。兩岸在政治制度上是異質的,但是在地理、文化上卻同受中國文化的深深塑造、影響。當我們走在臺北、上海的街頭時,便會發覺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三個字不是任何人為的力量可以刪改,也不是人為的方式可以強加扣上,是「不言自明」的。我們經歷五千年到今天,碰過大大小小的災亂,仍有廣大的土地與世界最多的人口。我們在文化上影響週邊國家,並且不曾在政經威勢之下侵略他國。這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之偉大。中國文化已往的價值、理想,將來會是兩岸之間的重要共識。由於歷史的際遇,兩岸的政經、社會在中國文化基礎之上,是往了不同的方向邁進。然而,當歷史、經濟和政治等諸多條件成熟之時,我們將會以共同的民族精神活躍在世界之中。

  基於中國百年來的歷史和現實,我們應避免心態上再次的激進和不切實際,不能把一廂情願的社會想像、偏執投射在未來的兩岸關係。凡是對中華文化抱有同情之了解的人士,應避免中國的政治、社會再次失去秩序。現階段兩岸關係的逐步恢復、連結,民眾也透過各種管道互相交流、理解和接納。兩岸之間共同深層的文化體驗、歷史道德和美學感受都是割不斷的精神紐帶。中華文化是在大中華地區境內各民族,及海外華人各個小文化交匯出來的大文化。兩岸數十年來的隔絕,使得社會、文化上有不同的精彩。然而,兩岸文化之間的「異」是本於「同」而來。最近十年來台灣文創、娱樂表演在大陸的盛行,以及大陸的各地特色美食餐館在台灣的陸續崛起,便可見一斑。我們之間雖有些許制度上的差異,然而在文化上仍是「同」大於「異」的。兩岸之間的共同性,除了歷史、文化等等的大範疇,日常文化中的直覺、習慣和美感等的小範疇也有更多相同、相通之處。文化的「中國」會是兩岸交流中絕佳的立足點。一些政治上的難題,或許在文化上能找到解決之道。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實體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不是一些小挫折便能扳倒。中華文化過去由於經濟力的不濟,而受制、受挫。中華文化的受制、受挫連帶的是中國人信心普遍的低落、迷茫。然而,中國人始終是勤奮、樂觀和理想的民族,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走過歷史的傷痕、挫折。兩岸經濟的起飛不就是刻苦、吃苦的民族意志撐起的一片天嗎?因此,兩岸在政治上的各種現實問題,未來的日子必定能逐一克服。兩岸關係穩健理性的發展,也勢必能帶動世界的文化、經濟發展。中華文化或許在兩岸的共同努力、實踐之下,會成為普世的精神資源、安定力量。

  未來的路在哪裡?這已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大家如何振興中華,共同繁榮。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優秀民族總是有美好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有輝煌的治世,亦有其式微的衰世,而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綿亙不絕,其永恆性可說是非任何國家、民族可與比倫。兩岸在未來的歷史中,應共同繼承、實踐優秀的中華文化,為世界的幸福增添一份力量、精彩。



【犇報‧第31期】專題●第一屆兩岸青年徵文獎作品選輯

【兩岸青年徵文獎優選作品】

  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二獎  陳家陞(台北大學∕地政系)
        2040年的第一天,猛然一回首,原來我已經60歲了,站在桃園機場裡頭等待著早上第一班的飛機前往上海,前頭的海關人員親切的提醒著我:不好意思,你的護照裡頭的大陸簽證已經過期了,請問你是不是要再重新提出申請一次30年期限的出入許可呢?我突然想到,上次距離我申請的時間已經過了25年了,那是在我當兵之後開始的新措施,我想都沒有想便隨口和海關說聲OK,他們簡單的給我一個新戳章之後便面帶微笑的和我說聲謝謝。

        在前往登機門的途中,這30年的改變歷歷在目的事情又重新浮現在我眼前,隨著大陸自由行開放之後,以前許多的限制措施也慢慢開始減少,台灣在開放新世代科技技術登陸之後,因為市場的亟需渴望之下,許多中國人紛紛回來台灣大量投資,想到更直接的爭取台灣的新技術。21世紀初曾經有間聞名全球的三星電子,沒想到在這之後的5年因為大量投資無法從大陸市場獲取回報,而宣布倒閉。台灣在這之後,因為經濟上大幅從大陸來的資本累積以及市場的合作下,沒想到在2020年時人均所得超過了3萬美金,也間接的帶動人才的需求,在台灣優秀的博士生,因為大陸的高等教育興起,大量的研究需求也間接帶動了互動。剛好在兩邊的合作之下,台灣開始慢慢的少了紛爭,大家也不必在小島內十幾個人為了一份工作而劍拔弩張。大陸也因為台灣優秀的人才加入,在2030年,諾貝爾獎的榮耀不再只是西方世界耀武揚威的獎項,當我回想到此時,肚子突然餓了起來。

        於是我便走到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內的中國風味館,因為越來越多的大陸觀光客來到台灣,機場也開始多了些中國口味的菜餚。前幾天在吉林的多種口味水餃令我印象深刻,於是我便順手點了些,大陸稱高麗菜為白菜,餐館細心的替我們在下面附註,以免我們出錯。在一頓飽餐之後,後續的發展又開始在我心中發酵起,原本劍拔弩張的兩岸氣氛,對台飛彈在20年前一場簡單的會談中消失,台灣開始掀起中國熱,開始重新找回與歷史的聯結,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想要了解中國神秘的面紗,台胞證開始變成一項過時的產品,我便是在此時申請了一份25年份的出入境許可,而且只花不到1分鐘,並在台灣以及大陸的任何機場都可以申請。在這30年間我已經到訪大陸超過上千次了,五光十色的金融重鎮早已從華爾街移至上海,而且台灣在這30年與大陸的緊密合作之下,現在已經是人均所得超過5萬美金的小島了。 前幾天台灣學生在西方國家留學遭到攻擊,CNN又在報導中國學生合作站出來保護那些台灣學生,這已經不是新聞了,西方國家對於這件事情每次都不敢怠慢,這在30年前,是亞洲國家所享受不到的待遇,現在早在華人圈已經成了件司空見慣的事情。

        前方的廣播已經在提醒我班機已經到了登機時間,我似乎沒有其他時間可再多想了,現在連多種語言的廣播裡都聽得到廣東話,身旁的老奶奶感嘆的說,這在我30年前是根本想不到的事情。台灣也開始為了溝通上的方便,也學習起部分簡單的漢字,而大陸也為了文化以及尊重台灣,重新修正了一些主要的簡體字成為繁體字。

        各位旅客,前往上海的班機已經準備關起艙門,請尚未登機的旅客請前往1號登機門,在這最後的廣播之下,我提著老婆要我買的台灣伴手禮,為了送給她在上海的娘家,並且緩緩的走上這穿越30年的班機。



【犇報‧第31期】專題●第一屆兩岸青年徵文獎作品選輯

【兩岸青年徵文獎優選作品】

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首獎  黃郁維(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灣灣:

收到妳的信,我真是嚇一跳。這幾年來,一直希望聯絡妳,卻找不到有效的管道。我曾經期待 Facebook 的推薦好友有一天出現妳的名字,卻始終等不到。在被工作煩得力不從心時,突然在信箱收到妳發來的 e-mail,我好高興!迫不及待地看完妳寫的信之後,看來這幾年妳在太平洋另一岸過得還可以,我就放心許多。妳說最近有朋友邀請妳參加當地「台僑」的「中台關係讀書會」(說真的,我很遺憾妳用了這兩個詞),因為妳長年不在台灣,所以想問問我的看法。

         我躺在床上回信給妳,想起好多以前的回憶。我們從小就是鄰居,甚至從幼稚園到高中都超級有緣地在同一個班級。我記得我們以前常坐在隔壁,不是隨意塗鴉、傳傳紙條,就是做著白日夢。我們無話不聊,但就是不談「政治」。直到1996年(我們是小學四年級嗎?)大陸試射導彈,聽父母說「飛彈危機」情勢嚴峻,我們突然多了一個話題:「共匪」很可惡!妳跟我說,因為「共匪」整天想打我們,所以最討厭「中國」,當時我好像也同意吧。妳記得嗎?我們兩個小鬼,當年把作業簿後面的「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改成「做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呵,現在回想起來,我們也太「政治早熟」了吧。

升上國中之後,可能是中國歷史地理要背的東西太多,妳說妳比較喜歡讀外國史地,很討厭中國。在高三的某一天,我信誓旦旦地跟妳說我一定要考上某校某系,妳卻淡淡地跟我說妳要去美國讀書了。妳說,美國什麼都好,而且是民主的模範生,美國一定會保護台灣;妳也說,妳父母希望妳能長期留在那裡,最好是辦張綠卡,把他們也接過去。聽妳說完之後,雖然依依不捨,但我當時也覺得美國是「天堂」,所以很替妳高興。

現在妳告訴我,妳畢業之後一直找不到工作,但還是相信美國是「天堂」。妳說妳的同學畢業後都去「中國」就業,但妳絕對不會選擇這條路。但妳信裡卻沒告訴我,為什麼妳會這麼想。

我們分隔這麼久,妳的想法我已經不太理解了。不過,我還是想坦白地告訴妳我的想法。我的確討厭過「中國」。但這幾年以來,我看的書多了,知道了很多課本沒寫的歷史,也常常到大陸去旅遊,認識很多大陸的朋友。我漸漸覺得,過去我被一群政客給綁在這個島上,我的世界觀,我的想法也被他們的束縛起來。我想掙脫,我想認識那個「水深火熱」的大陸。

我常在想,如果不是外力的介入,大陸跟台灣應該是和樂融融的一家人吧。這幾年來,過去那個被我們視為落後、封閉的大陸,經過「摸著石頭過河」的前進,已經昂然復興了。而我們在台灣,還是為藍綠而爭執,為政治人物的性別認同而八卦不休。看著每晚八、九點開始的政論節目,轉來轉去,雖然不同電視台隨著立場的差異而針鋒相對,但我覺得心力交瘁,這些政客、這些名嘴其實都一樣,哪有人真心誠意為人民服務呢?

信寫到這裡,我猜妳會跟我說,既然我厭惡島內政治,不如到美國尋找淨土吧。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妳:絕對不會!當然,我以前也是做過美國夢。但從美國無由入侵伊拉克之後,我開始認清那個自豪於「民主」、「自由」與「人權」的世界警察,是如何一手揚舉著正義的大旗,另一手老是做著令人作噁的勾當。尤其當山姆大叔對兩岸問題指指點點、上下其手時,我更是無法忍受。

拉拉雜雜跟妳說了這麼多,不曉得妳聽不聽得進去,不過這就是今天我們面臨的真實狀況。今天的中國當然要成長、要發展,但絕不是吸吮別人的血淚而茁壯。中國應該走一條自己的道路,對內和諧、對外謙卑,先學會尊重自己,別人也就會尊重我們了。

灣灣,不管妳想不想當個中國人,但我們的祖先確實從那塊大陸渡海而來,我們與大陸有著共同的文化以及歷史經驗。雖然發展的道路不同,在生活上也有著不同的習慣,但是這些總不能當成分斷的理由吧?就像台北和台東也有差異,但沒有人會說台東人不是台灣人啊。

或許妳可以建議妳參加的讀書會,先從中國近代史的書看起。一旦認識了兩岸在近代歷史的苦難,也才有基礎來談論兩岸關係的發展。我想,不管未來兩岸如何發展,至少「和平」應該是這半個世紀以來,兩岸民眾最重要的一課。沒有和平,我們只會把大量的資源投入對立與較勁,妳想想,這樣真的是為下一代好嗎?這一條和解與和平的道路可能艱辛,但我們可以先從認識對方做起,放下仇恨與成見,互相到對岸走走,真誠地與對方聊聊、彼此學習與理解。中國花了三十年「摸著石頭過河」,沒什麼比這個更困難的吧?

我想,政客在噴口水時,我們可以閉起眼睛;政客在製造仇恨時,我們可以摀起耳朵。但是,面對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陸時,我們應該睜開左眼、豎起耳朵,這樣對你我都是好的開始吧?灣灣,這些話或許對妳很刺耳,但我衷心希望兩岸從和解走向真正的和平,希望這一天不會很遙遠。

灣灣,如果有空的話,回來故鄉台灣找我,我帶妳到處轉轉,花蓮、台東、綠島還沒去過吧?如果妳的時間充裕,我更希望帶妳去「中國」走走。明天還要早起上班,就這樣吧,再聊。希望趕快收到妳的回信:)

祝    好

維維    7月7日

 

[紀錄] 2011年《兩岸犇報》第一屆青年徵文獎

本活動徵文已於2011年7月15日截止,評選結果亦於同年8月2日公布


【第一屆兩岸青年徵文獎】暨【創意中國研習營】舉辦說明

         隨著ECFA的簽訂,兩岸經貿交流的擴大與加深,將帶動社會與文化的全面碰撞與影響,開啟兩岸和平發展共榮的新局,為鼓勵台灣青年迎向未來的兩岸視野,投 入更多的思考與觀察,特舉辦本徵文獎,並結合「創意中國研習營」的活動,通過對大陸文創產業的參訪與研習,協助青年朋友在兩岸交流中尋求積極參與的立足 點,歡迎關心此一課題的青年朋友共襄盛舉。

 
徵文題目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活動網址http://chaiwanbenpost.blogspot.com/p/2011hot.html
                     (敬請參加本活動的朋友務必至活動網址詳讀相關訊息)
   預報名網址:http://www.xiachao.org.tw/_Grad-others/?ID=130

徵文對象:台灣大專院校(含研究所)在學青年 (包含高中以上之應屆畢業生)

    得獎者將受邀參加暑期【創意中國】研習營

徵文格式:2000字以內,文體不拘,須以電腦打字,採用WORD檔案,並以電子郵件投稿至 (稿件請附作者姓名、聯絡電話、戶籍地址、電子郵件、就讀學校等聯絡資訊,以利主辦單位聯繫。)

活動內容以徵文評選的方式組成【創意中國研習營】,營隊將走訪大陸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文創產業重要試驗基地,如:北京798、懷柔華誼兄弟影視基地、上海徐匯創意產業中心、莫干山M50創意產業區、杭州動漫產業基地、西湖數字文化產業園…等,行程含括國家重點補助計畫與自發性文創聚落、官方及民間影視重鎮、大型文創展演等豐富內容,直接觀察最新文創領域發展,並於行程中邀請相關專業人士舉辦研習課程與座談。

活動時間
   徵文時間:即日起至7月15日(以電子郵件收件紀錄為憑)
   評選時間:於截稿日起15日內公布評選結果
   研習時間:2011年8月27日~9月6日(暫定)
 活動方式參加者提出專題文字作品一份,經《兩岸犇報》組織評審團評選後公布獲獎名單,獲獎名額共三十名,獎項如下:
 1. 優選3名—獎牌1份、研習機票全額補助、研習過程費用全免
 2. 佳作10名—獎牌1份、研習機票補助台幣5000元、研習過程費用全免
 3. 入選17名—研習機票自付、研習過程費用全免
    得獎作品將擇期刊登《兩岸犇報》與《台聲雜誌》,不另支稿酬
    獎勵不得要求折現或轉讓,若無法參加研習者視同放棄。

洽詢電話02-27359558(林先生)

附件一:「創意中國研習營」參訪行程規劃

        本次參訪行程以「創意中國」為主軸,以呼應徵文主題「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內容集中於大陸在都市文明與生活創意方面的蓬勃發展,展 現大陸推動文創產業與傳統產業鏈、旅遊、生態、歷史、藝文…等多面向的結合與規劃的先進性,對營隊學員提供一組富有主題性、連續性和前瞻性的印象,也以此 突顯《台聲》與《犇報》的交流活動特色。

時間:2011年8/27~9/6,共十一天(行程暫定)

時間
行程規劃
參訪內容
8/27
全天
抵達北京
入住飯店
8/28
上午
北京798
導覽、介紹798源起與現況
下午
華誼兄弟
懷柔影視基地
參觀電影拍攝現場
座談:打造中國好萊塢?
晚上
荷花市場、南鑼鼓巷
逛街
8/29
上午
頤和園
導覽
下午
大興國家新媒體
產業基地
瞭解園區規劃與實地參觀
晚上
前門大街、大柵欄
or  琉璃坊
逛街
8/30
上午
宋庒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
參觀與導覽
下午
魯迅文學院
講座:「文學寫作與影視產業」
8/31
上午
北京電影學院
參訪與講座:當代中國電影的視角與展望
下午
中關村
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講座:當前中國大陸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與現況
晚上
往杭州
9/1
上午
西湖數字文化產業園
參觀與導覽
下午
遊西湖
遊覽西湖人文與自然景致
晚上
印象西湖實景表演
觀賞「印象西湖」實景表演
9/2
上午
杭州動漫產業基地
座談
下午
西溪創意產業園
遊覽園區景致,實地參觀藝術家工作室與駐點文創機構。
晚上
人民書店總部
介紹與參觀
9/3
上午
白馬湖生態創意城
介紹、導覽、參觀
下午
下沙大學科技園
參觀與座談:產業整合、文化創意與都市發展
晚上
往上海
9/4
上午
紅坊國際
公共文化藝術社區
參觀與導覽
下午
莫干山
M50創意產業區
專題介紹:
從春明粗紡廠到
M50創意園區的演變與展望
晚上
上海新天地
逛街
9/5
上午
1933老場坊
參觀與導覽
下午
上海徐匯
創意產業中心
介紹「創意產業中心」的職能、徐匯創意園區的發展現況與上海文創產業的展望
下午
豫園周邊商業景點
參觀豫園,逛街。
9/6
上午
返回台灣
溫暖的家

附件二:「創意中國研習營」參訪景點介紹(暫定)

北京
隨 著北京近年對文創產業的支持與相關產業園區的成立,文創產業已成為第三產業中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2004~2009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 加值從573億元增加到1489.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12.3%。據統計,2010年上半年,全市23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24.4%,平均新入駐園區的文化企業達到上千家,產業集聚發展的勢頭強勁。以實際案例來說,「798藝術區」已成為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形象窗口,入 駐藝術區的400多家文化創意產業類機構來自至少16個國家和地區。「CBD傳媒產業集聚區」聚集了80%以上的駐京海外新聞機構,中國最具權威性的國家 級報紙、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台、中國國內的因特網門戶網站均落戶於此。「中關村軟件園」的高新技術企業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北京市的一半以上,占全國近 1/3,園區著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二五」期間,北京還將提高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通過資源整合和功能的提升,提昇首都文化的軟 實力。 

杭州
杭 州市作為長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其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城市綜合實力在國內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隨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和經濟的 快速發展,杭州市委、市政府開始認識到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於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根據城市的定位及杭州在人才、創意、策劃、組織、技術、設備、資金、經營方 式等方面的優勢,倡導發展“創意、休閑”產業,同時把動畫產品列入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每年安排專項獎勵基金,培育動畫品牌,讓動漫產業成為杭州市新的經 濟增長點。

 上海

自 2004年起,上海將聚集著大量文化藝術設計類企業的園區正式命名為「創意產業集聚區」——這種模式作為上海都市型工業園區的升級版,開始成為全國在產業 轉型過程中學習的模版。但若從1999年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改造算起,上海的創意產業歷程早已發展逾10年了。若從創意產業的五種類型,即咨詢策劃 類、研發設計類、文化傳媒類、時尚服務類以及建築設計類的各項成長來看,發展最快的咨詢策劃類和時尚服務類,每年約有20%的增長速度,並且後勁強盛。近 年陸續有老廠房、老倉庫、老大樓通過保護性開發所改建的創意園區,不僅保留了原有建築及其歷史風貌,而且被植樹入了新的產業元素。它們不僅重煥了這座日新 月異都會的舊時根基、記憶,並且還奇跡般地重續入城市新產業的結構內蘊之中,使其再度親力親為於城市發展的搖籃旁。而整護舊有資源,更多開拓智慧創意的要 求,在創意產業園區裡都被盡力地蹈行、實踐。這將實現創意產業發展與工業歷史建築保護、文化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在上海,創意產業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 展的不容忽視的潛在力量。

北京段行程景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