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1期】專題●第一屆兩岸青年徵文獎作品選輯

【兩岸青年徵文獎優選作品】

  寫給未來的一封信──我對兩岸關係的期望

                                                 三獎  藍元鴻(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

        
        美麗的臺灣,猶如中國的一顆翡翠,煥發著中華文化的自由、民主光芒。回望中國近代史的世變,兩岸分別在70年、80年代的改革開放和解嚴,儼然是世界近代史的大轉折處。兩岸的中華兒女重新振立在世界舞台,與各國各族的人民交流、學習和發展。不論哪種主義、哪種立場,無非是著眼在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幸福而奮鬥。過去的國共歷史是一部中國人為美好未來而奮鬥的歷史,未來兩岸的歷史將會是中華兒女為振興中華而共同進退的歷史。


  中國祖先們創造了中國文化,漸漸的中國文化反過來創造了中國人。兩岸在政治制度上是異質的,但是在地理、文化上卻同受中國文化的深深塑造、影響。當我們走在臺北、上海的街頭時,便會發覺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三個字不是任何人為的力量可以刪改,也不是人為的方式可以強加扣上,是「不言自明」的。我們經歷五千年到今天,碰過大大小小的災亂,仍有廣大的土地與世界最多的人口。我們在文化上影響週邊國家,並且不曾在政經威勢之下侵略他國。這就是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之偉大。中國文化已往的價值、理想,將來會是兩岸之間的重要共識。由於歷史的際遇,兩岸的政經、社會在中國文化基礎之上,是往了不同的方向邁進。然而,當歷史、經濟和政治等諸多條件成熟之時,我們將會以共同的民族精神活躍在世界之中。

  基於中國百年來的歷史和現實,我們應避免心態上再次的激進和不切實際,不能把一廂情願的社會想像、偏執投射在未來的兩岸關係。凡是對中華文化抱有同情之了解的人士,應避免中國的政治、社會再次失去秩序。現階段兩岸關係的逐步恢復、連結,民眾也透過各種管道互相交流、理解和接納。兩岸之間共同深層的文化體驗、歷史道德和美學感受都是割不斷的精神紐帶。中華文化是在大中華地區境內各民族,及海外華人各個小文化交匯出來的大文化。兩岸數十年來的隔絕,使得社會、文化上有不同的精彩。然而,兩岸文化之間的「異」是本於「同」而來。最近十年來台灣文創、娱樂表演在大陸的盛行,以及大陸的各地特色美食餐館在台灣的陸續崛起,便可見一斑。我們之間雖有些許制度上的差異,然而在文化上仍是「同」大於「異」的。兩岸之間的共同性,除了歷史、文化等等的大範疇,日常文化中的直覺、習慣和美感等的小範疇也有更多相同、相通之處。文化的「中國」會是兩岸交流中絕佳的立足點。一些政治上的難題,或許在文化上能找到解決之道。

  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實體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事實,不是一些小挫折便能扳倒。中華文化過去由於經濟力的不濟,而受制、受挫。中華文化的受制、受挫連帶的是中國人信心普遍的低落、迷茫。然而,中國人始終是勤奮、樂觀和理想的民族,以堅忍不拔的毅力走過歷史的傷痕、挫折。兩岸經濟的起飛不就是刻苦、吃苦的民族意志撐起的一片天嗎?因此,兩岸在政治上的各種現實問題,未來的日子必定能逐一克服。兩岸關係穩健理性的發展,也勢必能帶動世界的文化、經濟發展。中華文化或許在兩岸的共同努力、實踐之下,會成為普世的精神資源、安定力量。

  未來的路在哪裡?這已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大家如何振興中華,共同繁榮。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優秀民族總是有美好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中華民族的歷史悠久,有輝煌的治世,亦有其式微的衰世,而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綿亙不絕,其永恆性可說是非任何國家、民族可與比倫。兩岸在未來的歷史中,應共同繼承、實踐優秀的中華文化,為世界的幸福增添一份力量、精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