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蛇
自同一個語言文化發展成不同的文化
嘗試對於兩岸關係進行一種相似處的思考,就會發現在文化上,台灣與大陸使用著同樣的語言,一種被稱為「國語」、「普通話」、「北京話」或「華語」等詞彙的語言,而兩岸的文化皆是由這樣的語言所發展出來的,更甚至其他華人地區,都是以這樣的文字與語音系統為基礎來開展其特有的文化。 Continue reading
♦ 文/白蛇
自同一個語言文化發展成不同的文化
嘗試對於兩岸關係進行一種相似處的思考,就會發現在文化上,台灣與大陸使用著同樣的語言,一種被稱為「國語」、「普通話」、「北京話」或「華語」等詞彙的語言,而兩岸的文化皆是由這樣的語言所發展出來的,更甚至其他華人地區,都是以這樣的文字與語音系統為基礎來開展其特有的文化。 Continue reading
貌似,就是表面上看起來是怎麼樣。因為習慣「貌似」的度量方法,人們有時不自覺地把表面上看起來的那回事,加以套用在對現實的理解上,所以會說「支那人就是怎樣」、「強國人不意外」等帶有挑臖意味的話。由於主流媒體大量產出以偏概全的印象,阻礙台灣人的不只是對這群陸生的認知取向,更是一併拒絕了深入思考台灣與大陸在當前的交流方式,以及未來的發展走向如何可能。 Continue reading
首屆陸生採訪計畫成果發表暨青年對話工作坊
時間:6/13(六)下午1點~7點
地點:人性空間(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三段286巷4弄1號)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wall
首屆學位陸生自2011年來台就讀大學,今年剛好要畢業了,他們對台灣而言僅僅是過客嗎?在這四年中,他們從起初對台灣社會的憧憬、想像,逐漸面對衝擊,可能曾經迷惘過自己在台灣的定位,也深刻體會到在台灣教育體制下「身為陸生」所遭遇的種種限制──三限六不、無法納保,不少陸生因為無法納入健保的問題,忍著生病不敢去看醫生,或是需要因此支付龐大的費用,也可能因為煩惱「三限六不」中不能實習的限制讓這四年的履歷留白,無法留台工作,而選擇繼續念研究所尋找出路。 Continue reading
深圳打造綠色建築城市
♦ 文編/吳松山
沒有圍牆和大門,綠意盎然的植物覆蓋了整個大樓,回收系統收集到的自然雨水可灌溉植被可處理成中水,陽光經處理即可為地下室常年照明……中國大陸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大樓將綠色建築的概念展現在人們眼前,人們可在其中感受綠色人居環境,還能瞭解節能的建築系統。
自2000年起,「綠色建築」理念走進中國大陸,以其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得到大陸社會的廣泛認同。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孫飛
在粵北地區,千年古城韶關通過著力打造生態、文化名城戰略,在新型城鎮化道路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韶關地處廣東北部,與湖南、江西兩省交界,是廣東規劃發展的九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韶關歷史悠久,有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被譽為「嶺南名郡」。在由大陸媒體新華社發起的「美麗中國•尋找最美城鎮」活動中,韶關入選提名候選城鎮。 Continue reading
♦ 文/孫仁斌
近日,中國大陸國務院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俗稱「水十條」)。「大氣十條」正在緊鑼密鼓地修訂,未來還將頒布「土十條」。中國大陸環保「嚴法」密集出臺,顯示了大陸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也讓眾多環保產業人士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據預測,一系列環保法規將催生數十萬億產業蛋糕。 Continue reading
♦ 文編/江英士
一度對北京空氣品質絕望,打算移民的外企職員張濤,最近又改變了主意。近日,北京陽光明媚,空氣品質優。張濤在朋友圈曬了一張藍天白雲的照片,並感慨道:「我怎麼感覺最近北京空氣變好了呢?」
綠色和平組織整理的資料印證了張濤的感覺:2015年前3月,北京的PM2.5水準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 Continue reading
♦ 文、圖/張方遠
由於松菸的經營事件,讓「文創」的概念內涵再度成為爭議的焦點。無論經營者與居間協調者是誰,最終都落到財團的手上,「文創」不只沾滿了濃濃的銅臭味,更是一個巨大的黑箱。挾著既自詡為「左翼」又「反黑箱」的太陽花人氣而上台的柯文哲,已經讓人看破手腳。
以「文創」之名所包裝的空間,不只有松菸。近年來,全台各地掀起老房子再生/活化的浪潮,將閒置、傾圮的建物空間重新修復,再招徠「文創團隊」進駐,數量不斷增加,稱得上一點一滴在改變原有的城市地景。讀者諸君平素信步於街頭巷弄之中,若多加留意,其實不難發現當前在積極修復的老房子,以日據時代的建築物為大宗。 Continue reading
♦ 文/張智琦(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四月底以來,教育部「微調」後的高中課綱再度成為抗議焦點,各界人士組成「反黑箱課綱行動聯盟」,直指公民、歷史、國文等科目都有「去台灣化」的傾向,且增加不少和中國連結的內容,根本是「中國天朝中心主義」在作祟。台中一中學生也在校內發起反對「洗腦」課綱的行動,並獲得台南市長賴清德的關注和支持。目前,反黑箱課綱的運動仍有擴大的趨勢。
筆者認為,新課綱的調整是否適當,並非沒有商榷的餘地,但綜觀檯面上對於課綱的討論,多半都誇大了其可能對高中生造成的影響。課綱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知識的問題,因而也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對課綱的論斷如果脫離台灣整體的知識狀況,就不能充分掌握究竟什麼思想佔據主導地位,而什麼思想正在被壓抑和摒棄。換句話說,公民、歷史、國文不能僅僅被視為高中課堂教授的科目,而是應該鑲嵌在一個更寬廣的台灣知識脈絡來看待──這就包括社會和媒體等公共領域中大量生產的論述。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