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期】福建今年將引進200餘名台灣全職教師

【新華社∕福州】記者從福建省教育廳獲悉,2016年福建將引進200餘名台灣全職教師,閩台教育交流將實現常態化。目前,福建省已有69所高校與台灣高校簽署了500餘份合作交流協定,在師生交流互換、學術研討等方面合作不斷深入。目前,福建赴台就讀學歷生占大陸赴台學歷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在閩高校就讀台生占大陸高校台生總數的六分之一。2015年,福建與台灣高等教育合作成果豐碩。福建省高校聯合台灣高校打造了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校校企」即福建高校、台灣高校、台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專案,入選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並獲創新獎;試點閩台高校合作舉辦兩個二級學院,從「送出去」轉變為「引進來」,從師生交流提升為引進優質資源在閩辦學。福建省教育工委副書記楊江帆表示,在2015年已經引進132名台灣優秀師資的基礎上,2016年福建省將繼續引進餘名台灣全職教師,並將制訂出臺《促進閩台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十條措施》,不斷加強兩岸高等教育領域交流合作。(記者∕王成、陳弘毅)

【第115期】兩岸三地中青年攜手創業 首台自動煮麵販賣機亮相上海

【新華社∕上海】選擇喜愛的口味後付款,等待短短的60秒鐘,眼前的這台機器就能「吐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首台智慧化自動煮麵販賣機1月12日在上海南京西路一家商場高調亮相,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駐足嘗試。

因應「無人化餐飲」消費新趨勢而出現的鹵豆自動煮麵販賣機,是兩岸三地四位中青年攜手創業結出的「果實」。 Continue reading

【第115期】兩岸青年學子:兩岸應緊密合作應對亞太經濟一體化挑戰

【新華社∕北京】由民革中央主辦的「第六次台青之友沙龍暨第十次兩岸青年觀點論壇」1月7日在京舉行。與會的兩岸青年學子認為,在未來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兩岸應更緊密合作,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在北大、清華、人大等知名高校就讀的台灣碩、博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北京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及經常往來兩岸的青年代表30餘人參加了論壇,就「亞太區域一體化過程中兩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這一話題展開討論與交流。 Continue reading

【第115期】新聞回顧(1/2-/1/16)

1/2  印度巴坦科空軍基地於凌晨遭到恐怖份子攻擊,爆發交戰,當局以為全部恐怖分子已被擊斃,但仍躲藏在基地的恐怖分子3日再度開火,印度安全人員最後總共擊斃6名恐怖分子,也造成7名安全人員死亡。

1/5  大陸國台辦今天宣布擬試點開放大陸居民經台灣桃園機場的中轉業務,南昌、昆明、重慶為首批試點城市。 Continue reading

【第115期】世界經濟真的令人擔憂嗎?

♦ 文/王宗凱

2016年的全球經濟會更好還是更糟?比起經濟學家的眾說紛紜,也許股市暴跌給人的即視感來得更真切、更具體,似乎全年的經濟走勢就這樣被一錘定音。但其實,一個更長期、更理性的真相被忽視了。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登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的文章說,以購買力平價衡量,自1946年以來,世界經濟每年都在增長,包括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即便在1900年至1946年這段歷經大蕭條與兩次世界大戰的時期,也只有九個年頭沒有增長。 Continue reading

【第115期】美國消費電子(技術)展的啟示:由「電子產品」主導的時代正在落幕

♦ 文/林小春

兩百多年前,美國著名發明家佛蘭克林曾說:「現在科學的發展速度這麼快,我有時候幾乎後悔我自己出生得太早了。」現在,如果您身處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現場,也許會發出同樣感慨。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3D列印設備、虛擬現實頭盔……總有新的熱門產品冒出,總是令人不禁要想:將來還會出現什麼我們想不到的新事物呢? Continue reading

【第115期】美國大型食品企業決定標識「轉基因」的背後

♦ 文/徐勇

美國金寶湯公司日前決定在其產品包裝上標識轉基因成分,成為第一家這樣做的美國大型企業。該公司稱這是為尊重消費者知情權,同時又表示不會質疑轉基因食品的科學原理安全性。這一舉動反映了美國轉基因爭論的新動向。 Continue reading

【第115期】大陸設立12家「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 文編/吳松山

2015年10月,大陸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市設立了十二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十二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分別設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海市金山工業區、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江蘇南京市麒麟兩岸中小企業創新園、昆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浙江溫州台灣青年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浙江杭州雲棲小鎮、福建福州海峽創意產業園、福建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福建廈門一品威客創客空間、湖北東西湖區台灣青年創業基地和廣東東莞松山湖台灣高科技園。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