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期】北京體大台生吳學明:留在大陸發展體育事業

文/程朔、秦冰倩

吳學明,體育大學台生,個子不是很高,但身體看上去相當健碩;一身簡約休閒的短袖衣褲,剛好露出小麥顏色的皮膚;眼睛深邃有神、嘴角上揚著,給人的觀感永遠是非常開心。初見,他帶我們從校門口走到留學生宿舍,一路上向我們介紹經過的地方,各座教學樓、各樣設施、各個功能區,說的話多了,賓主之間自然也就熟絡的非常快了。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在另一個島嶼成就人生

文/康淼

楊哲安的人生與島嶼有著不解之緣,從台灣到香港,再從廈門到平潭,他求學、工作的地方都是碧波蕩漾的海島。

楊哲安是高雄人,2004年從台灣政治大學獲得電腦和財務管理雙學位後,進入香港的一家私人銀行工作,幫高淨值人群做資產管理。

「2007年前後,香港資本市場一團火熱,即使一個破爛的項目都有7、8個投資總監來考察,原始股投資市盈率達到10%-20%。我們做資產配置,隨便怎麼做都有30%-40%的收益。這樣的市場讓我有點看不懂,於是決定去念書。」他回憶說。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不是只有鳳梨酥:台灣直購網幫中小企業借船出海

文/牟旭

「一輩子打工的生活會讓我有疲倦感。當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出現時,必須創業。」今年43歲、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何玉玲談及創業初衷,語氣自信而堅定。

何玉玲來自台灣,以保險業高管的身份在重慶工作生活多年。2014年底,她毅然揮別駕輕就熟的職業經理人生涯,轉而創辦「台灣直購網」。

這是大陸西南地區首個以台灣商品為主的跨境電商公司。2012年起,大陸啟動跨境電商試點工作。2013年10月,重慶成為首批試點城市。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專題 :中國網事.感動2015

文編/江英士

由大陸媒體新華社主辦的「中國網事.感動2015」網民投票活動,選出了2015年度10位(組)感動人物。從2010年起至今已舉辦過五屆,2015年是第六屆。該活動以「草根」為報導和評選對象、發動網友通過網路來評選。本報為讀者摘要報導這些來自大陸草根的人物,看看他們是如何能打動大陸網民的心。

【第116期】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劉芳

劉芳任教於貴陽市白雲區第三中學,1997年,年僅26歲的她患上視網膜色素變性癥,到了2007年她徹底失明了。

劉芳沒有放棄講台,她學會了在輔助軟體的幫助下使用電腦和手機。每天,同事攙著她上下班,幾年下來,劉芳對校園的環境越來越熟悉,不再時刻需要攙扶。

轉教心理輔導課後,劉芳常和學生們聊天,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很願意對這位有點不一樣的老師說點心裡話。後來,全校都知道有這樣一位總是笑呵呵地和學生聊天的老師。

劉芳最近正在做校內留守兒童調查。學校1300多名學生裡不少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讓這些正處於心理敏感期的學生接受調查,她用自己做起了例子。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輪椅上的創業者:謝芳麗

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謝芳麗與常人的區別,實際上,這是一個只能用右手的人。1997年,17歲的她被擠下站台遭火車碾壓,醒來時已經失去了雙腿和左臂。

一度絕望的她曾想要輕生。為了不成為家裡的負擔,謝芳麗開始學習用一隻手在電腦上輸入。

2001年,謝芳麗接手江蘇東海的一家復印店,員工加上她只有兩人。有的顧客念及她是殘疾人,容忍她的失誤,有的卻不顧這些。幾次被顧客罵哭後,謝芳麗意識到自己要從心理上轉變。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垃圾博士」:王鋒

廣西自治區融水縣香粉鄉大方村是深山裡的一個苗族村寨。然而,兩年前的這裡,並不是這幅模樣。

這一切的改變,都因為村裡來了一位年輕人。他叫王鋒,北京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是個「80後」。2年前,他掛職到香粉鄉任副書記,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撿垃圾。

一根火鉗,一個麻袋,沿著穿村而過的六甲河,王鋒一撿就是一整天。身為名校博士,卻天天與骯臟打交道,王鋒起初的確心有不甘。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百姓貼心人:念以新

對念以新來說,這部陳舊的小靈通是他的寶貝,從不離身,也從未換號。49歲的念以新,是一名檢察官,接電話是他的主業。

2003年,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檢察院開通了服務百姓的「白雲熱線」。念以新是第一批接線員。現在,在3人團隊中,念以新是年齡最大的,也是幹得時間最長的。

12年間,念以新接聽了4萬多個電話,跑路近1萬公里,相當於從新疆到黑龍江,打個來回。而處理的事情,大部分都在檢察院職責之外。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17年支教接力者: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這裡是青海。下課後,三個孩子來到了文具店。

讓孩子們如此喜歡的,是毛雯芝老師,四年前,作為青海省文科狀元,她考入了清華大學。如今,作為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支教老師,她走上了母校的講台。

與塔爾寺一山之隔的青海湟中縣一中,地處高原山區。這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來自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們。1998年以來,清華大學向青海、西藏等地累計派出239名志願者,在遙遠的西部支教。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守望生命:長江救援志願隊

本人在報名時已知道屬於志願服務,參與的救援行動與本身所潛在的風險,包括人身傷害、物質和經濟損失,並且可能得不到合理的賠償。

這條提醒被稱為「報名須知第五條」,申請者報名參加的組織名叫長江救援志願隊。

武漢人對這個組織不會陌生,平時他們只是一群愛在江邊遊泳的冬泳愛好者,但遇到有人失足溺水時,他們就成了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人。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