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3期】大陸進入《新婚姻法》時代

房子與感情的PK賽
冷面羅刹
                     (網路圖片)

        8月,大陸《新婚姻法》一經頒佈,輿論一片譁然。「誰首付,離婚後房子歸誰」、「婚後父母給買的房子,另一方無權分割」……網友戲稱,《新婚姻法》讓丈母娘們傷不起,祈求女兒嫁給有車有房的金龜婿已不是萬全之策,找個潛力股女婿似乎更靠譜。

嫁郎還是嫁房?
        今年34歲的網友「蘋果」隻身一人在北京工作,趕快找個人嫁了是家人每天電話裡都要嘮叨的事情。在家人的催促中,「蘋果」不是在相親,就是走在去相親的路上。8月,「蘋果」經人介紹相識了一位北京人,男方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有房子。兩個都贊同,如果相處適合可以閃婚,畢竟大家年齡都不小了。然而,相處了近兩個月,「蘋果」發現,自己其實對這個男人並沒有一點愛的感覺,而且兩個文化差異很大,每次約會都沒有共同的話題。
        「蘋果」認為,自己已經34歲了,這麼多年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可如今找到這個人根本不是自己的所愛,雖說對方有房子,嫁給他就可以定居北京了,但《新婚姻法》規定,一方婚前買的房子,另一方無權分割。即使有一天兩個人離婚了,自己依然是兩手空空。既然如此,找個有房子的人和沒房子的人又有何區別呢?
        思來想去,「蘋果」還是決定結束這段感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本來就很不幸,一旦失去了婚姻還會一無所有,「蘋果」感覺34歲的自己賭不起。10月,「蘋果」已經通過相親結識了另外一位男士,男士在北京也有房子,剛剛相識幾天,「蘋果」也不知道這一次能否找到感覺。
裸婚或更好
        2008年,網友「臭蛋」與男朋友剛剛大學畢業時,都沒有能力在北京購買房子,「臭蛋」的媽媽堅決反對兩個人裸婚,於是結不結婚的問題一直糾纏著兩個年輕人。2010年,在「臭蛋」的催促下,男朋友家裡終於湊夠了首付,他們在北京的郊區購買了一套房子。首付款是男方父母積攢了半輩子的血汗錢,他們唯一的要求就是,房產證上只能寫兒子一個人的名字。
        房子買了,婚也終於結了。20118月,《新婚姻法》頒佈,「臭蛋」半開玩笑地說,都怪我媽,萬一將來離婚了房子都跟我沒關係。「臭蛋」能理解公公婆婆的做法,他們為了兒子著想;也能理解媽媽的想法,她為女兒著想。但自己結婚更多是因為愛情,沒等結婚就為離婚打算的婚姻是不可靠的。《新婚姻法》只是在婚姻失敗時能夠更公平地維護雙方利益,她希望自己一輩子也不會用到這些法律。
        《新婚姻法》頒佈後,裸婚被多次提及。很多人認為,女人找個已經有房的男士,不如找個沒房的潛力股,婚後男女雙方共同奮鬥買房,房產就不只屬於一個人了。
提倡買房AA
        小黃和愛人都是獨生子,父母又雙雙為工薪階層,雙方都沒有能力獨自出錢為小倆口置辦房產。早在2008年,雙方父母就共同出資,為他們在北京的愛巢支付了首付,現在小倆口每個月共同承擔房貸。小黃夫婦雙方共同出資購房並不是考慮未來財產糾紛的問題,自然《新婚姻法》也不會對他們構成任何影響。
        在大陸,正值買房結婚的群體多是80後一代,這一代人中獨生子女居多,有一些條件的家庭,都會選擇雙方共同為兒女置辦房產。傳統思想中認為的結婚男方應該提供住房的思想早已老套。很多女方的家長都認為,為女兒結婚買房時出資,女兒嫁到婆家才更有地位,更有面子。
        輿論認為,顛覆傳統的《新婚姻法》保護了原本就在社會上處於強勢地位的男方,經濟地位越來越獨立的女性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有調查發現,六成以上的女性表示會自己買房,或者婚後與男方共同承擔買房負擔。近幾年,大陸房價的不斷攀升使得房子成為婚姻生活中至關重要的話題,尤其是《新婚姻法》頒佈以後,婚姻中房子AA制被很大一部分人所提倡。但換個角度去思考,兩個人的婚姻,從古就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它勢必會給男女雙方兩個家庭帶來影響。那麼,被網民稱之為婚姻也要AA制的說法,可不可以理解為,保護愛情、保衛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兩個家庭共同努力的呢?這樣說來,「AA制」的功利色彩就會淡去很多。
這婚,沒感情結不了
        大陸《新婚姻法》來襲,嫁給房子、裸婚、AA制,到底這婚要怎麼結?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婚姻雖然是以房子為載體,但必須建立在感情基礎之上,維繫婚姻走下去的應該是愛情、信任、理解,而不是所謂的物質和房產。
        大陸《新婚姻法》並非崇尚保護房子傷害感情,而是呼喚更多的女性,在高房價的時代,不要一味地拜金活在房子、車子裡。父母給兒子買的房,結婚也好離婚也罷都與女方無關,這讓女性不再受到房子的擺佈,不會再為房子而結婚。在房子與感情的權衡中,結婚將回歸到首先考慮是否有感情的本質上來。
        要說的是,無論有房、沒房,沒有感情的婚姻、功利的婚姻都是存在隱患的。相反,只要兩個人有牢固的感情基礎,有房、沒房都可以結婚;兩個人能夠共同去為幸福生活而打拼,自然也就不會陷入《新婚姻法》中房子PK感情的泥淖。
(資料來源:〈你好臺灣網 www.hellotw.com)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2期】芝麻拍客

用人民的視角推動網路公益
丟丟
                                                             (網路圖片)

        從早期捧紅登上春晚舞臺的「西單女孩」任月麗、製造山寨潛水艇的農民小伙子陶相禮,到後來記錄感動網友的「中國阿甘」鄭心意、救助史上最慘農民工吳啟術……大陸的草根拍客「芝麻拍客」逐漸走進網民的視線。身為一名草根拍客,他如何用自己的視頻俘獲網友的心?又是如何將自己的鏡頭逐漸轉向網路公益?

關注芝麻小事的「大陸第一拍客」

          
        「芝麻拍客」,原名劉遠祥,湖北省鍾祥市人,因為個人對設計的愛好自學成才,早期在鍾祥市南湖原種場文化站擔任站長、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下海潮」他闖到深圳,此後又輾轉去了北京,開始了北漂生活。個人經歷,加上60年代的標籤,讓人無法再將他與「拍客」、「網路」這些時髦的名詞聯繫到一起。然而,「芝麻拍客」說,一直喜歡新奇玩意的他,很早就是DV的發燒友。
        2007年6月,大陸的視頻網站剛剛興起,「芝麻拍客」在優酷網上傳了一個視頻:他站在水中,拍攝青龍湖岸上一群餐廳服務員和廚師的搞怪跳水,由於視角獨特,優酷視頻編輯將他推薦為網站首批「拍客」。從此,芝麻拍客的「拍客」生涯一發不可收拾。在網上,他的視頻空間點擊率已經達到幾十億。
        「西單女孩」任月麗2011年登上大陸央視春晚的舞臺,她原本只是一名在西單地下通道裏唱歌的「草根歌手」,是「芝麻拍客」用視頻記錄下了她,傳到網上後一夜爆紅。「芝麻拍客」的鏡頭記錄下的人和事多到他自己數不清,但最令他自豪的只有一件,那就是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時,他是惟一一名以「拍客」身份與其他眾多媒體在發射現場進行拍攝的人,那段視頻的點擊率超過390萬。
        隨著「芝麻拍客」在網路上影響力的增大,網友也將「大陸第一拍客」的稱號賦予他。但芝麻拍客為人特別謙虛,他認為自己的行為就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樣,記錄網民關注的、生活中的芝麻小事,他表示,自己的成績完全得益於網路的發達。
一條溫暖的鏈條連接你我
        2007年11月,一名網友在網路上上傳了一段《老人與狗》的視頻,視頻記錄了山東一名殘疾老人與一隻狗相依為命14載的故事。這位老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有生之年可以站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為此網友自發組織將老人接到北京,看升旗,登天安門城樓……「芝麻拍客」記錄了這一網路事件的全過程,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網路公益的力量。
        此後,當其他拍客還將自己的鏡頭集中在奇聞趣事、熱點事件話題上時,「芝麻拍客」已經把目光轉向了殘疾人士、有志青年、弱勢群體。「我拍這些普通人的故事,也許只能給他們帶來微薄的資助,或者只是網友的幾句問候,但它讓我看到了整個社會有那樣一條溫暖的鏈條,連接著我們每一個人。」
        2008年,「芝麻拍客」途徑北京西站時遇到殘疾人鄭心意,這個來自湖北的小夥子患有腦癱、扭轉性痙攣,說話不清,雙臂僵硬無法自如揮動。「芝麻拍客」通過瞭解得知,鄭心意獨自一人來北京治病,無功而返身上的錢已經花光。熱心的他帶著鄭心意吃飯、住宿並買票送他上車。「芝麻拍客」希望能幫助鄭心意,於是放下所有的工作,踏上前往湖北羅田縣鄭心意家的列車。
        為了拍好後來被網民稱為「中國阿甘」的鄭心意視頻短片,「芝麻拍客」用了近一個月的時候與他同時同住、形影不離。用腳洗衣煮飯、用嘴叼著門閂開關門……「芝麻拍客」記錄下的生活片段點擊率達幾千萬,眾多網友為之落淚,終於在網友的幫助下鄭心意成功手術。2010年,「芝麻拍客」與鄭心意一起,成為「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網路人物。
公益應成為拍客關注的主題
        「要像芝麻榨成油能讓人享受一樣,我希望自己的視頻,也可以成為供網民享用的精神食糧。」「芝麻拍客」用行動詮釋著網路的含義。為了搜集更多得線索,他加入各種網路公益QQ群,義工論壇,每天都有網友向他提供不同的素材。「中國硬漢」李萬山、「史上最慘農民工」吳啟術、救助白血病患者……「芝麻拍客」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許多人。「芝麻拍客來了,這事兒好辦了」,這句話已經成為很多認識「芝麻拍客」的義工、網友的口頭禪。
        聯繫救助、赴各地拍視頻、向相關部門尋求幫助,「芝麻拍客」全部是自掏腰包。「需要幫助的人太多了,我只是一名北漂,有時候能力、資金都是有限的。」他也常為無法幫助所有找到自己的弱勢群體感到困惑。困惑歸困惑,公益已經成為「芝麻拍客」堅持的信念。只要條件允許,跨上DV就出發,趕片子工作到淩晨對於「芝麻拍客」已經司空見慣。
        近年來,大陸拍客盛行。他們由拍攝、炒作網路紅人,逐漸將視線轉移到網路公益上來,除了「芝麻拍客」外,其他的拍客也有在關注弱勢群體、關注環保,關注社會不文明現象。作為中國電視藝術家DV委員會委員,「芝麻拍客」不久前在一次拍客培訓會議上再次提起「公益」二字,拍客必須具備社會責任感,要對社會對網民負責,他期待「公益」能成為全國網民共同的目標。網路公益能夠溫暖更多的人。
  




【犇報‧第31期】新結婚時代──「裸婚」到底行不行?

(網路圖片)
        「無車無房無鑽戒,不辦婚禮不蜜月,沒有婚紗沒存款,裸婚,你願意嗎?」隨著電視劇《裸婚時代》熱播,劇中的台詞成了年輕人口中的流行語,不少在自尊與現實夾縫中求生存的都市八○後都在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九塊錢的愛情

  
         劇中文章飾演的劉易陽年輕上進,但家庭負擔卻不輕,不但沒有房結婚,每月還要上交3000元家用,姚笛飾演的童佳倩則是小康之家長大的乖乖女。兩人相戀8年,未婚先孕,但在女方媽媽眼裡,這樣的條件下想要結婚簡直不可思議,到頭來,女兒以絕食相逼才拿到結婚通行證。        
        婚後,正如劇中文章的一句台詞,「細節打敗了愛情」,兩人在各種生活瑣碎面前意識到,執著的愛情難以匹敵物質窘境下的無奈,漸漸走到了離婚的絕境裏。       
        儘管,導演安排了開放式大結局,提供了「復婚」的可能性,但眼下電視劇播出過半,劇情設置已經令很多觀眾唏噓不已,「裸婚會幸福嗎?」成了一時熱議的話題。支持者説:「裸婚本該是年輕人正常的生活狀態,一結婚就婚紗、典禮、房子、車子,這是社會對幸福的錯誤理解。」也有網友這樣概括自己對裸婚的疑惑:「也許九塊錢可以證明愛情,但誰可以保證這九塊錢的愛情堅不可摧?」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年輕女性比男性更難接受「裸婚」。
裸婚到底行不行?
    
         北京作為首都城市,北京是許多年輕人爭相進軍的地方。由於物價之高,房價飛漲,許多北京人都已經無力購買新房結婚。「老北京」都已如此,對於在北京還沒站穩腳的「北漂」,買房也許就是一個更加遙遠的名詞了。
        在武漢,「裸婚族」開始慢慢興起,越來越多的八○後選擇「裸婚」。他們告訴記者,八○後興起「裸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種是面對高房價、昂貴的婚禮,根據兩人的經濟承受能力決定「裸婚」;一種則是一種新價值觀的表現,部分「裸婚族」認為,在建立婚姻關係之後,通過兩人共同奮鬥,為小家庭創造財富和價值,這樣更有意義。
        上海外地人口占全市的近二分之一,即使全市的工薪待遇開的再高,均價2萬多的房價,也深深的刺痛了年輕人的心。許多八○後已經不再願意去想結婚買房這個話題,就連一些七○後也紛紛表示,想結婚要麼租房,要麼在外地安家。
        天津現如今很時髦的「閃婚」、「裸婚」等話題,天津特別對此做過一次社會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人認同「裸婚」,認為婚姻不應該成為經濟負擔,他們選擇放棄這些浮華的東西,有了愛情,有了感情基礎做保證,慢慢的改善自己的生活。
        南京相比較上面幾座城市,南京的物價、房價都較低一些。並且有房再婚,也一直是南京人比較在意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也都很理智,「無房不婚」已經不再是年輕人談婚論嫁的要素。甚至很多年輕人會主動提出婚後與父母一起住,的確,背負一大筆的房貸,不如拿來踏踏實實的過日子。
裸婚的男人不負責嗎?
    
         沒房、沒車、沒鑽戒、沒婚紗、沒存款、沒婚禮、沒蜜月,這樣的裸婚你願意嗎?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裸婚時代》,讓「裸婚」這個出生已四年的網路詞彙再度被熱炒,「裸」還是「不裸」、「全裸」還是「半裸」、純愛與物質孰重孰輕,網友們的爭論兩極分化。
        劇中男女主角堅決裸婚,現實中男女對於裸婚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在各大網站是否支持裸婚的調查中,70%-80%的男人贊成裸婚,60%-70%的女人表示反對。在相關網站裡,爭論主要圍繞著下面三個問題。
        在百度「裸婚吧」裡,有一篇名為「裸婚的男人都是垃圾」的帖子很惹眼。發帖人説,女人裸嫁是需要承擔風險的,先是承擔這個男人有沒有真心對你的風險,再承擔他因為沒有付出太多而不珍惜婚姻的風險。所以,再怎麼恨嫁,在婚姻問題上女人得對自己設定一個底線,隨便把自己裸嫁出去。裸婚只會讓男人更加肆無忌憚的出軌!
        另一篇「不是我們想裸婚,不是我們不負責」的帖子倒出了「裸婚男人」的苦衷:愛一個女孩,我當然想把我最好的東西,我的全部都給她。我想有房,想有車,想讓我的女人過得更舒適安心……不是不想給你,而是我現在真沒能力給你。
裸婚有程度和條件嗎?
    
         裸婚裸到什麼程度剛剛好,裸到什麼程度才能顧及男女雙方顏面和感情?只有愛情的裸婚靠譜嗎?
        「我沒車,沒錢,沒房,沒鑽戒,但我有一顆陪你到老的心,等到你老了,我依然背著你,我給你當拐杖,等你沒牙了,我就嚼碎了喂給你,我一定等你死後我再死,要不把你一個人留在這世界上,沒人照顧,我做鬼也不放心。」《裸婚時代》的這句台詞打動了很多人。在現實中,如果只有愛情,你敢裸婚嗎?
只要感情好,裸婚又怎樣?
    
         我是女人,我當年選擇的裸婚。沒房、沒車、沒婚禮、沒鑽戒、沒婚紗照、沒蜜月旅行……現在幾年過去,房子、車子都有了,算稍有資産。唯一的遺憾是結婚後忙著掙錢,沒能蜜月旅行。今年好容易有時間有錢了,打算下半年去旅遊,但又懷孕了,二人旅行只能泡湯,就連將來打算補拍的婚紗照,裏面也要多個「小蘿蔔頭」……(林小姐21歲)
        能夠接受裸婚,但不是相信「愛情神話」,「婚姻是需要感情基礎的,但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不算是裸婚,應該稱作簡婚吧。我不要求我的男友大富大貴,也不需要什麼童話般的盛大的夢幻般的婚禮,但是我希望他有上進心,有追求,他要讓我看到未來的希望,讓我有所期待,讓我有和他一起吃苦一起奮鬥的動力。」
沒有物質基礎何談感情?
    
         從婚後生活來講,裸婚給新婚家庭造成了一種窘境,由於缺乏起碼的物質保障從而增大了雙方的生活壓力,強大的生活壓力會令兩人將更多時間精力放在改善生活水平上,而非經營婚姻上,忽略了對方其他生活需求,也是感情淡漠的一大誘因。
        目前的裸婚一族實際上大部分都不是準確意義上的裸婚,而是巨大的生活壓力經濟壓力逼迫導致的,不得已而選擇裸婚。這種裸婚只是一種形式,並非夫妻雙方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相當於給婚姻埋下一枚定時炸彈,一旦遇到問題産生分歧,極易導致雙方互相埋怨,導致感情裂痕。
裸婚熱潮透視八○後生活狀態
    
         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以八○後為主力軍的「裸婚族」日漸興起,他們打破先「安居」再「樂業」的傳統,希望通過自我努力、共同創業來提高未來的生活質量。
        也許現在這代人活得太明白了。這點還是跟現在的社會環境有關。身處各種信息充斥的網路時代,年輕人懂事的年齡提早了,變現實的年齡也提早了。因為過早地明白社會競爭的殘酷、金錢關係的複雜,所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輕人的那種單純和清澈,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於是面臨的選擇和誘惑越來越多,想要的也越來越多,而安全感卻越來越少。缺乏安全感,大概是很多人拒絕「裸婚」的原因之一。
        而缺乏勇氣,大概是很多人拒絕「裸婚」的第二個原因。萬一以後不愛對方了怎麼辦?萬一老是被親戚朋友指指點點怎麼辦?萬一結婚後發現自己想要的是另一種生活怎麼辦?很多事情想得太遠太明白了,就會變得膽怯起來。對很多女孩來説,「裸婚」意味著失去嫁給另一個條件優越男子的機會成本;但是如果放棄,也許又意味著失去了一個真正愛著的人。兩者之間的選擇,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所謂裸婚,就是在完全不具備大眾認可的物質條件下結婚。也就是無房無車無婚戒無排場的婚禮,只有九塊錢的結婚證。那麼問題就來了,是誰規定了「大眾認可的物質條件」?兩個適婚年齡的年輕人,各自單身的戀愛狀態,活的輕鬆悠哉,結合到一起,竟然需要預支那麼多不在能力範圍內的物質基礎?他們結合到一起再慢慢經營不成嗎?
        至於為什麼男性更願意裸婚,而女性大多持懷疑態度就更容易理解了,查一查這個國家的男女比例,然後想想「奇貨可居」四個字吧。女性自我商品化當然不能全怪她們自己,這也是時代劃下的傷疤之一,跟拜金並駕齊驅。(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