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1期】「微博控」百態

安都

微博使人忘記愛情。(網路圖片)


微博控,是一個以每天必須登陸微博數小時,並且時時在微博上更新自己行蹤的群體。自2009年微博在大陸流行以來,便成為網民交流、獲取資訊、接觸現實社會最有效最人性的工具之一,目前很多臺灣明星和網友也都加入其中。微博將包羅萬象的資訊呈現給網民,也塑造了微博控千姿百態的形象。


在2009年微博剛剛在大陸興起時,「今天你織圍脖了嗎?」曾是一句典型的網路流行語,正是看上了微博的時髦、發佈或獲取資訊及時、接觸事實真相的便捷,各色人士紛紛成為微博用戶,微博控應運而生。

微博控的一天

高女士是一名地道的微博控。每天,見到電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微博,先要看一看自己關注的好友們都發生了哪些新鮮事兒,然後再把自己最新的動態發佈到微博上。通過微博,高女士能看到明星大腕最新的八卦新聞,也能看到諸多社會事件的進展,還能通過微博找到養生、美食、減肥秘笈。

高女士表示,自己在一家旅遊網站工作,平時還會通過微博關注各地的旅遊資訊,旅遊達人的攻略等等。而每逢好友小聚,高女士準會趕緊在微博上尋找到性價比(CP值)最高、最符合自己品味的去處。「無微博不生活」,自可以用手機登陸微博後高女士更是微博不離手。無論去享受美食、去旅行、去出差……高女士會隨時隨地發佈自己的動態,外加照片說明。淩晨還在微博上閒逛,深夜還在與博友互動。微博儼然成為微博控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由於未知原因導致無法登陸微博,那微博控們定會感覺生活缺少了些什麼。

形形色色微博控

高女士只是微博控中最為普通的一員,事實上隨著微博影響力的擴大,諸多明星、大腕、政府官員、企業等都加入微博控的隊伍。

現在很多明星大腕都註冊有自己的微博,並通過微博與網友形成很好的互動,而他們自己也成為參與公眾事務的一員。影視演員姚晨便是最為成功的一個案例。她一度被封為微博女王,個人擁有粉絲最多。她不僅時常更新自己的動態,還會關注公益等事業,深為網友喜歡。

明星、知名企業的CEO等成為微博控並借助微博來宣傳自己,炒作自己。大陸知名購物網站「京東商城」和「當當網」的老闆就曾通過微博對商業競爭問題展開論戰,最終結果怎樣且不說,他們都賺足了網民的眼光倒是真的。在微博控中還有一個群體,即政府部門的官方微博,這類微博之所以也被歸為微博控主要是因為它會有專人推廣,不僅與地方百姓形成良性溝通,也向各地網民推廣了當地的風土民情。比如白廟鄉公開財務事件,一經微博傳播在大陸各地都引起強烈反響。這類超乎普通微博控的特殊群體們借助微博,達到了推廣自己、行銷自己的效應。並且,這些微博控通常都會關注社會公益事件,很多時候他們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在社會救助、呼籲公平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織「圍脖」可以 一定要適度

雖然微博作為全新的傳播載體廣為大陸網民接受,更令微博控們愛不釋手,但由於網路的隨意性和網路規範的不完善,微博的傳播有時也會帶來負面的社會效應。如一些不法分子會通過微博傳播不良資訊;網路駭客、不法分子通過篡改微博控們的微博內容、盜取微博控的帳號資訊等進行網路詐騙等不法行為;還有一些微博控整日沉迷於網路,累垮了身體,丟掉了工作……

有關微博的負面資訊時而會見諸報端,所以,微博控們在織「圍脖」時應適度掌握資訊的真實性,不轉載哪些具有負面社會效應的虛假資訊;更要時刻提高警惕,不應被一時的衝動蒙蔽了眼睛,讓不法分子肆意在網路上從事危害社會的行為;最為關鍵的是,織「圍脖」可以,但一定要適度,不要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更不要在學習、工作時間過度地貪戀於微博,適度的享受才會長久,微博控不要被微博所控。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大陸畢業季

大學畢業生的職場初啼 

胡小悅

(網路圖片)

7月畢業季,大陸網路上最火爆的依然是各式各樣的畢業照:每一個被記錄下的地方、每一個刻意隨意擺出的動作、每一個或喜或悲或搞怪的表情,承載的是同樣的匆忙、離別、眼淚、祝福、選擇、壓力……不一樣的是,照片上的主角不是80後的「草莓族」,而是換成了90後。

今年是大陸首批90後大規模進入職場,成為求職「主角」的第一年,一個屬於90後的時代即將到來。

要務實:工作生活兩不誤

「與沒畢業時想像的不一樣,工作真是不好找啊。」安徽省某大學畢業的小王笑著說,她學的傳媒專業,自認是個務實的人,不挑工作,「先就業再擇業嘛,計畫趕不上變化,總得先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小王說,走出了象牙塔,肯定還得先找工作,面對現實生活,跟80後沒什麼兩樣。

畢業了就意味著是大人了,再伸手向父母要錢就顯得尷尬了,所以畢業就相當於「一窮二白」了,要自己掙生活費、房租。小王預期的薪資為2000元(人民幣,下同),最好有雙休、節假日,「這個要求其實是最基本的,要工作也要生活嘛,工作的時候會努力工作,生活的時候也要好好生活。」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前提下,小王順利找到了工作,據她說,今年用人單位給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好的能達到3000元,所以她的要求真的是很務實,而且基本滿足生活需求。

喜自立:鄙視「啃老族」

與70後、80後大學畢業時的境況相比,90後的家境普遍都比較殷實。這幫曾經被冠上「小皇帝」、「小公主」帽子的90後,一度被認為會「前腳踏出校門,後腳邁進家門」,不可避免進入「啃老族」的行列。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是如此,很多90後其實很「鄙視」啃老族。

「定位高就不好找,定位不高、放低姿態,工作就好找了。」北京某大學畢業的朱敏自詡是生在90後長在80後,她說,他們也不是全都愛玩、會玩,只要專業對口,畢業後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就業,穩定下來,不再跟父母伸手要錢。月薪2000元,對他們很多人來說,甚至還不及大學時代父母給他們的生活費,但「畢竟是自己掙來的錢,自己能負擔自己,就覺得很驕傲。」朱敏語氣中滿是自豪。

學習電腦專業的王慶,明年才畢業,但看見學姐師兄們如此積極的找工作,他也開始躍躍欲試,在大陸一些比較知名的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提前感受職場,他坦言,「畢業後吃住家裡,但我絕不啃老,首先要靠工資把自己養活。」

講個性:喜歡溝通

在90後還小的時候,有人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太自我,太自私。現在他們長大了走進社會走入職場,有人評價他們保持了「自我」,很個性。「喜歡幹的活就幹,不喜歡幹的就不幹,想說的話隨自己高興,結交的同事隨自己喜歡。」也有人認為90後的「個性」也表現在喜歡平等對話溝通上,「他們的溝通方式很有網路特色,在工作中能感覺到他們不太有上下級的概念,喜歡輕鬆自在的表達。」

個性也罷,「自我」也好,即將「上市」的90後,將迎來怎樣的目光與待遇,會遇到哪些挫折與煩惱,我們無從窺探。大幕已啟,屬於他們的時代只能由他們自己演繹。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我的人生我做主

「九○後」就要來啦!

聽雨聞花

招攬大學畢業生的招才博覽會。(網路圖片)

2012年的畢業季,被打上張揚、叛逆、自信卻脆弱、非主流等標籤的「九○後」將走出大學校園,開始新的人生征程。那麼,他們將以怎樣的形象步入社會?「九後」的稱謂源於至今仍被熱議的「八○後」,「八○後」一代曾被打上了嬌生慣養、垮掉的一代等各種標籤,但事實證明,他們現在已經成長為社會的新生力量,並且正用自己的價值觀、行為方式影響著未來中國的發展。我們相信,總會有一天,「九○後」也將成為社會的主角。


一直以來,「九○後」成為虛榮心強、責任感差、不肯吃苦、非主流、不負責任、叛逆的代名詞。但就在2012年,這批被人們認為「不靠譜」的年輕人將開始走出大學校園正式步入社會。2012年,被許多媒體稱之為九○後的「畢業元年」或「責任元年」。九○後登上了社會的大舞臺,他們準備好了嗎?

我的人生我做主

與廣大「七○後」、「八○後」相比,「九○後」的思想要開放得多,這在很多事情上給這個群體帶來了負面的影響,但在畢業、就業問題上,「九○後」也較前輩們多了更多的與命運博弈的精神。

小楊是天津商業大學的大四畢業生,他是標準的「九○後」,家境殷實的小楊並不安於享受家裡安排好的生活,進入大學後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體驗不同的人生。他利用課餘時間做各種兼職,通過學校的赴美帶薪實習計畫到美國體驗生活。以後,他利用在美國打工賺的錢當起「驢友」走遍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100多個城市,這些經歷成為他人生最寶貴的財富。2012年,小楊畢業了,他放棄了進入名企的機會毅然選擇了參軍。小楊表示,成為一名軍人是自己從小的夢想,現在有機會就要去實現這樣的夢想。

「九○後」中,不循規蹈矩,一定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比比皆是,儘管他們的做法可能不被家人、周圍的人理解,但相信他們在經歷著社會的磨練,也同樣享受著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喜悅。

那些早早進入社會的「九○後」

相對於即將走出大學校門的「九○後」大軍,我們的社會上還有那些初中或高中畢業即踏入社會的「九○後」,他們則過早地體會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龍龍家在哈爾濱市,他的父母早年就赴南方打工,龍龍認為書讀多了也沒用,初中畢業後就選擇離開了校園一直混跡於網吧、遊戲廳裡。直到18歲那年,父母告訴他,此後他要自力更生,家裡不會再養著他了。從此,龍龍就開始了真正的人生體驗。

擺地攤、做裝卸工、學習調酒、租個門面自己做生意……在外人看來,龍龍確實「不靠譜」,沒有學歷還沒有長遠的人生規劃,但人們的評價從來不會影響龍龍對生活的選擇。2009年,22歲的龍龍收拾好背包去了離父母不遠的另外一個南方城市,加入了打工大軍。三年過去了,2012年的龍龍已經洗去了身上的浮躁、輕狂,他現在在一家銷售化妝品的公司做銷售員,這是他做得最長的一份工作,雖然工資不高,但龍龍希望這一次能在這家公司多待幾年,為以後自己做生意積累經驗。

龍龍雖然生活得並不輕鬆,但他靠打工為自己打拼出一塊立足之地的精神是早早進入社會的「九○後」們的真實寫照。「九○後」中很多是因為家裡的原因才早早走上了社會,當然,也存在一些「九○後」成為負面報導的主角,淪落為社會的糟粕,但不得不說這些孩子一樣是受害者,他們的家長和社會都有責任。

給「九○後」寬容與支持

2012年,職場如何應對「九○後」成為很多公司人力資源部門首要思考的問題。我們需要說明的是,每一代人身上都存在缺點、時代病,「九○後」也一樣。所以,我們不應急於去批判剛剛進入職場的他們,應該給他們時間來適應職場生活。同時,「九○後」在職場中更加現實,比如看工資、看發展的前景、考慮自己的種種情感需要等等雖是他們張揚個性的體現,但這也符合公司要更注重人性化的時代要求。

我們可以看到,河北省 「九○後」的 陳紅、張珊珊,一個帶著養父出嫁,一個瞞著父母捐骨髓,他們的青春善行感人肺腑;山西省「九○後」大學期間創辦公司成為百萬富翁;嘉興「九○後」選擇入殮師的職業……「九○後」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注與認可,他們正在以群體亮相的方式宣告他們長大了。「九○後」來了,他們正在用自己的行動爭取著應有的地位與尊重,影響著社會的進程。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指尖上的中國

智慧型手機

龍江

關機一分鐘就難受

「人機合一」似乎已成當下大陸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網路圖片)

在北京國貿附近上班的劉孜是個名副其實的「手機控」,但到底是她控制手機還是被手機控制,就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起初,她只是看別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聊天、聽歌,覺得新奇,抵不住誘惑也買了一部。

但之後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什麼QQ、音樂、拍照都是小兒科,她下載遊戲和應用軟體,用手機炒股、看視頻、讀新聞、上微博、查地圖,還開通了手機版網上銀行,流覽、下單、支付一氣呵成。

現在,劉孜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手機上微博,或者查看電子郵箱或登錄社交網站;走在路上看新聞、股市動態;上了班再發個微博跟好友互動;就連跟朋友聚會,菜上桌後,她第一反應是先拍張照片發個微博。總之,用她的話說:「除了睡覺沒辦法用手機,平時真是關機一分鐘都難受。」沒有智慧型手機的生活,劉孜已經完全無法想像。

「指尖上的中國」普及迅猛

對智慧型手機如此癡迷的可不止劉孜一人。「我出門必備的就是手機、鑰匙和錢包。有一次去了公司才發現沒帶手機,我硬是跟主管請假回家取上才安心。」作為智慧型手機的忠實用戶,網友小何說,他們單位20多個人,從主管到一般職員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而他的朋友圈子就跟不用說了,誰的手機功能多、品牌大、版本高,在圈子中說話的口氣都不一樣,就連他已經年過60歲的父親,最近也換了一個支持3G功能的手機,說為了跟他打電話有聲音有圖像,方便。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在大陸的普及十分迅猛。據Google與IPSOSResearch聯手進行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陸已成為全球五大智慧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高達35%,僅次於新加坡(62%)和澳大利亞(37%)。在大陸的受訪者中,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兩部或兩部以上的手機,這個比例在亞太地區也是最高的。同時,大陸地區擁有智慧型手機超過一年以上的人數比例(64%)在亞太地區是最高的,甚至超過韓國和日本。可見,「指尖上的中國」已成蔚然之風。

掌控「智」慧生活

不過,小何逐漸發現,智慧型手機在給自己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擔。「手機更新換代很快,買這部手機就花了五千多塊人民幣。還有手機資費,智慧型手機的上網費直線上升,每個月都在一百元人民幣左右,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負擔。」劉孜也發現自己的生活逐漸被智慧型手機改變了。習慣了手機上便捷簡單的溝通方式,她對於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卻出現了恐懼,而沉迷手機無法自拔,更嚴重影響了她的睡眠和工作時間。

誠然,智慧型手機給生活帶來了便捷與樂趣,但它的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交往方式,更使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一種「手機依賴症」傾向,「人機合一」似乎已成當下大陸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狀態。逐漸被智慧型手機「劫持」的生活,我們該何去何從?是甘心享受「人質」的優待還是想辦法成功「越獄」?科技以人為本,是「掌控」手機,讓自己的生活更方便,還是被手機「掌控」,任其凌弱本就不甚容易的生活,做「人質」還是「主人」,面對飛速發展的通信技術,最終還是:你的地盤你做主。



【犇報‧第39期】揭秘「高薪月嫂」

專門伺候坐月子的保姆

白志清
生育專家預計,龍年嬰兒較往年增長5%,推高了龍年月嫂薪資暴漲。(網路圖片)

「三千、四千不幹,五千、六千嫌少,少則八千多則上萬(人民幣)」,如此高的收入,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大城市裡的「白領」,但豈不知這個價錢正是龍年大陸最熱的行業——月嫂,專門伺候月子的保姆行業的價格水準。即便薪酬可觀,一些經驗豐富口碑好的「星級」月嫂還是預定不到。

月嫂緊俏 高薪難覓 
趕上龍年喜添龍寶寶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大事,但在北京金融街一家國企從事財務工作的王素最近卻有點煩,用他的話說,「都是讓月嫂給鬧得」。
原來,2月中旬,王素的兒子降生了,這讓全家人都興奮不已,為了讓寶寶享受到專業的嬰兒護理,決定聘請月嫂。王素選擇求助正規機構,但是一瞭解才知道,今年月嫂搶手,要提前預約。以前月嫂少,因為報酬低,現在報酬高了,卻變成月嫂選客人了。像王素這樣不差錢的高端客戶,對月嫂的要求自然高,既要會做飯、打掃衛生,也要善於待人接物,還能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這樣的複合型月嫂人才就更少了,價格一般在6000元人民幣以上,上萬元的也不鮮見。
月嫂機構給王素介紹了幾個人選,但都不合適,最終王素還是決定讓家裡的老人幫忙伺候月子,他的感覺是,一個合適的月嫂實在太難找了。
背後也有難念的經
早上4點多,隨著寶寶一聲啼哭,在上海市南京路附近一戶人家中幹活的月嫂李大姐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她熟練地給寶寶換尿布、餵奶,再哄孩子入眠。李大姐說,從早上4點開始,她每3個小時就要給寶寶餵一次奶,每次餵奶需要10分鐘到半個小時不等,每隔一天還要給寶寶洗澡、游泳、按摩。而晚上只要寶寶一哭鬧,她就要抱起來哄,平均一晚上3次。一般在接手新生兒時的頭半個月,她一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有時實在撐不住,腳下像踩了棉花,就把寶寶交給產婦,自己去睡一會兒,「這還得是碰上通情達理的雇主」。
除了照顧寶寶,對產婦的照料也不能馬虎,產婦一天吃的幾頓飯,得一一配餐。李大姐說,早上她哄完寶寶後,就開始準備產婦的早飯,燉湯、一天3頓到5頓飯菜一樣都不能少,還要不時叮囑產婦營養搭配和飲食禁忌等注意事項。
當然,李大姐的辛苦得到了回報,一般每個月有78千元的收入。「但月嫂這活不能月月幹,每接一個活後會休息一周到半個月,要是月月接活,誰也受不了」。李大姐說,她每做完一戶人家,就感覺自己的血壓升高,頭發暈,「做了幾年的月嫂,感覺老了很多,渾身上下都是病」。
多種原因推高月嫂行情
據有關生育專家預計,龍年嬰兒較往年增長5%,而這正是推高龍年月嫂薪酬暴漲的主要原因。據北京新陽光月嫂家政公司的工作人員王女士介紹,目前該公司有50多位月嫂,目前大多數春節前已經預定出去了,基本都在顧主家工作中,但現在每天預定電話還是被打爆。同時,伴隨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年輕父母更重視對子女生活教育,傳統「老人帶小、伺候月子」的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初為父母的期望,而具備「新生兒科學餵養、產婦護理、新生兒行為訓練」等技術的專業家政服務無疑滿足了市場需求。家庭不惜重金聘請經驗豐富的月嫂,她們的工資水漲船高就不足為奇了。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9期】酒店試睡員


「睡」客史上最舒服的工作

夢菡
酒店試睡員如何才靠譜?(網路圖片)

每天上下班不用打卡,各類高級酒店可以隨便挑選輪著睡,並且月薪上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招聘聽起來是否完全不靠譜?自2009年開始,大陸的酒店業誕生了一個特殊的職業——酒店試睡員。

入住酒店便是試睡員的工作,只要他們提供入住酒店的服務、環境、衛生、價格、餐飲等詳細資訊即可。這些資訊會被試睡員所在公司發佈到網上,為網友提供借鑒。

「酒店試睡員」靠譜嗎?
2009年12月時,大陸一家網站高調宣傳,願出資百萬在全國各大城市招聘酒店試睡員。儘管這樣的招聘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應徵者卻在半個月內達到7000人多。原來在旅行社工作的女孩莊菁也在7000人之中。她選擇來應聘是因為這份工作恰好滿足了她愛旅行的心思,並且這份工作聽起來足夠新奇,年輕的莊菁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更為重要的是,這份工作收入不菲。
這家網站吊足了應聘者的胃口,最終只在7000人中挑選了3名應聘者作為該網站的首批試睡員。莊菁有幸被選中。從此,奔走於各地試住酒店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一個酒店,她都會對酒店做細緻入微的調查。從酒店的風格、特色,到酒店提供的杯子、拖鞋是否乾淨,床墊是否舒服、被褥枕頭、衛生間是否乾淨,網路是否暢通等等。在工作的幾年裡,她去過好多個城市,原本就愛旅行的她過足了癮。
看似輕鬆,實際嚴格
酒店試睡員,事實上即為酒店體驗者,只不過試睡員更能吸引人的目光。現在,在大陸從事這個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了,有些是像莊菁這樣的職業試睡員,還有一些完全是旅遊發燒友,他們不拿任何報酬,依然願意將自己入住的酒店詳情發到網上,供網友參考。
聽起來做夢一般的試睡工作,其實並不輕鬆。據瞭解,試睡員入住酒店後要考察的內容非常繁雜,除了觀察房間內的情況,還要調查酒店周邊的的環境,不僅如此還要與酒店服務生聊天,以便瞭解對方的作息時間,房間打掃情況。甚至還要故意刁難服務生以考驗酒店的服務態度。並且,試睡員每次的工作任務都是超負荷的,旅遊的樂趣也大大折扣,這份美差並不好幹。
酒店試睡員如何才靠譜?
試睡員因其多為單兵作戰,很難對其體驗、點評實施監督,酒店好不好全憑他們一張嘴,能否反映真實情況?如果試睡員對酒店給出虛假點評,或是惡意攻擊,豈不給消費者帶來誤導?試睡員作為一種全新的職業,自誕生之日便遭到了網民的質疑。
網友的質疑並不無道理,可見試睡員的職業除了重視個人才能外,個人品德與職業道德也非常重要。為了規避不客觀評價酒店給網友帶來誤導,有網友也表示,為了保證試睡員提供資訊的可觀,酒店和旅遊業需要建立協力廠商評價機制,以讓試睡員對自己的職業素質負責,對雇傭方負責,從而保證點評的公正性、客觀性。
而對於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試睡員,莊菁表示,除了要善於分享,還要對生活永遠都充滿熱情,帶著一種探索和好奇的心去對待生活,有敏銳的洞察力,同時樂於學習,才能在住過那麼多酒店之後不會「審美疲勞」,寫好每一篇的點評。作為新興的職業,酒店試睡員被中國飯店協會所關注,中國飯店協會將對酒店試睡員這一職業進行標準的界定,並為他們頒發職業資格證書。未來,網友對此的疑惑可能會越來越小。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9期】遇見未來的自己

慢遞公司 

青果青橙
位於北京市798藝術區內的「熊貓慢遞」,店鋪內擺設著各色別具創意的商品。(網路圖片)

想過給未來的自己郵寄一封信嗎?想過郵寄一個信件,10年以後再送達嗎?在快節奏的今天,人們總在抱怨快遞太慢時,慢遞公司以一種新穎、浪漫的方式,順應了市場的需求,並時時提醒我們面對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應該活在當下。

慢靈感源自「慢遞」
 
在北京市798藝術區內,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店面,店鋪門口掛著「熊貓慢遞」的牌子,店鋪內擺設著各色別具創意的物件。熊貓慢遞公司運營總監王海元向我們講述了「熊貓慢遞」的成長歷程。
原來,熊貓慢遞的誕生,源自一次非常美好的旅行。王海元的同事在一次去雲南麗江旅遊時,在當地給其他同事郵寄了明信片。沒想到,一個多月之後同事才收到這張明信片。郵寄明信片的同事想起旅遊時的一幕幕,美好而難忘,於是就向當時在做諮詢行業的王海元諮詢,能不能做個慢遞公司,在當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將「慢」融合到人們的生活中,讓急速前行的人們都慢下來,享受身邊的美好生活。
2008年底,王海元與幾個同事籌畫後,在北京798租賃了實體店面,2009年初開始試營業。在王海元的團隊中每個人負責不同的任務,從戰略到智慧財產權、到運營,幾個人配合得非常默契。這樣,全大陸第一個從事設計、製作、運營的慢遞公司———熊貓慢遞便成立了。
慢遞背後是創意與感動
「今天收拾婚房,忙碌一天,一早收到慢遞的信,開心呦…上照片啦!再過三天,我們就要步入婚姻殿堂啦,一年前我們寫給彼此的信,如今信中的願望都實現啦嘿嘿!感謝慢遞的可愛玩偶,灰常喜歡…」這是網友「石小頔」在新婚前收到的自己曾經寄出的浪漫。
王海元介紹,每一個慢遞的信件背後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公司成立以來,收到的信件很多。目前最長的一件慢遞信物是到2069年,這是一對新人的鑽石婚約定,對於這些時間比較長的信件,慢遞公司通過協力廠商保存機構招商銀行望京支行的銀行保險箱保存。而時間較短的信件,慢遞公司會存在798實體店的心靈檔案館內。
更令王海元感動的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台灣老先生,給未出世的外孫寫了信,老先生希望通過熊貓慢遞把自己的祝福送給未來的外孫,告訴他外公有多麼的愛他。講起熊貓慢遞業務往來時發生的故事,王海元說,熊貓慢遞最可貴的是在快節奏的今天讓人們重新審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新審視了自我的價值,使人與人之間更加懂得珍視感情的維繫。
慢遞是一種責任
王海元說,熊貓慢遞從設計到製作到物流融合了多個行業,解決了部分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產生了經濟效益。但其所產生的社會效應遠遠大於經濟價值,因為,慢遞讓人們收穫到感動、幸福,呼喚人們珍惜眼前生活。
21世紀離不開創意,物質上的消費已經滿足不了人們需求,人們越來越注重內心的回歸。內心情感的回歸有很多方式,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也可以通過融入自然這些傳統方式。在傳統方式上追求文化感、更有創意感是給人們提供新鮮生活方式的一劑良方。」慢遞因此會得到市場的認可,王海元表示。選擇慢遞這個行業也就意味著需要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誠信本身就是一種責任,以熊貓慢遞團隊為例,他們特別希望自己的團隊能把慢遞的文化、慢遞的精神傳遞下去。
而對於未來,王海元表示,希望通過熊貓慢遞這種創新服務和人們「用筆寫信」這種傳統行為,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找到片刻緩慢與寧靜,重新梳理對未來人生的自省與遙望;通過一系列以書信交流為核心的心靈信使課程和文化諮詢項目,使個人和企業重新感知那些曾被忽視的親人、愛人、友人,自我以及自然之間的情感與信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8期】你被中產了沒?

落筆笑鑫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83日發佈的2011版《城市藍皮書》中顯示,到2009年,大陸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這一高比例引起坊間的爭議。

        更引人關注的是,該書中確定中等收入階層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63萬元至3.73萬元(人民幣,下同)之間。一時間,民眾紛紛表示,自己「被中產」了。

 

「被中產」有苦難言
        網友「流星」在北京一家銀行擔任會計主管職務,她月薪過萬、有車有房。按照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城市藍皮書》中的描述,北京市中產階層月平均收入為5,923.18元,中產階層家庭月平均收入為10,007.96元,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占的比例超過40%,約有540萬人。無疑,「流星」算得上中產了。但「流星」自己卻說,自己和丈夫的總收入除去用來還房貸、車貸和養孩子的費用,她家的月均可支配收入一下降到不足2,000元,「有時連新衣服都不捨得買,中產就是我這樣的話也太慘了!」「流星」的描述似乎與人們印象中的中產相去甚遠。
        「流星」表示,中產的收入標準定的太低了,所以才會有人認為自己「被中產」。按照「流星」的觀點,年薪12萬的人在二線三線城市可以算中產,但是在北京要供房、養車、養孩子的話就不可能算中產了。在被認定的中產階層人群中,有68.7%的人並不認可自己的中產身份。與「流星」有同感的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比比皆是,他們認為自己背負著社會給予的「中產」定位,也背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只是銀行的奴隸而已。
中產的是收入還是生活?
        在西方,中產階層對應的是職業群體,而在中國,中產階層的「產」被賦予了「財產」的意思。換句話說,民眾認為自己「被中產」是一直在以收入作為衡量的標準,而在專家看來,用職業來界定中產階層更符合這個群體的特質。按照專家的觀點,中產階層並不是以收入的多寡來衡量,而應該是指一種心態和精神,這個群體的人生活狀態、知識水準以及經濟和社會地位處於橄欖形社會的中間部分,他們所具有的生活趣味和價值觀符合社會主流,他們是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
        雖然擁有自己的房產,但卻因此背上沉重的還貸包袱,生活品質大幅下降;雖然收入不菲,卻要面對高壓力的工作負擔,家庭消費的需要導致他們即便工作到麻木依然不敢輕易更換工作;他們沒有時間娛樂、旅遊,擔心自己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心失去了安全感。這是當下中產階層對自己的真實寫照。
        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城市藍皮書》起草者之一陸學藝表示,「中國的中產階層,大多數還在追求物質的道路上狂奔,還遠沒有到達超越物質的精神層次。」「被中產」,是民眾對「中產」的誤讀。
中產的困惑折射「青春期煩惱」
        在成熟的社會中,中產階層應該起到緩解社會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穩定的作用。而中國大陸的中產階層卻長期處於焦慮與不安之中。按照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城市藍皮書》標準評定下的中產人群中,焦慮是貼在他們身上最顯著的標籤。有網友戲稱,一套房消滅一個中產,中產除了要當各種「奴」之外,還要遊走於股市、樓市之間去瘋狂理財,或許還沒有成為改變生活狀態就已經陷入困境。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給出了深刻的評價,這種焦慮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社會體系不夠健全導致。
        換句話說,大陸所認可橄欖形社會結構形式,也應該在福利制度、社會保障、就業、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為中產階層們提供保障,讓他們度過焦慮期。中產階層的困惑與爭議正是中國大陸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青春期煩惱」,只有社會不斷發展、國家政府不斷完善社會制度,才能解決諸如分配不公、中產生活壓力大等問題。也只有中產的解決了後顧之憂,才能改變自己「被中產」了的疑問。(文章提供:你好台灣網)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8期】 誰A了你的加班費?

十年十念

                             (網路圖片)

        女人節放假、清明節放假、勞動節放假、十一放假……無論哪個假總有人在抱怨,痛苦的事情是人家放假自己加班,更痛苦的是加班還是無償地!節假日發加班費,大陸勞動部門早有規定。但是,每當節後總有不少人發現,加班費只是個「美麗的傳說」。

近八成員工經常加班
        「我在酒店做大堂經理,甭說是國慶、春節這樣的法定假日,幹我們這行雙休日都是最忙的時候,我已經這樣工作三年了,早習慣了這樣沒有加班費的加班生活。」在北京某酒店工作的網友小劉向我們訴苦。
        「我在加班,去不了!」是幾乎所有上班族無法參加親朋好友聚會時,最給力的托詞。企業要求員工加班無非幾種情況:有工作任務需要在限期內完成,如在北京某報社工作的李小姐,每到報紙出版前的一天都要在公司加班,最晚時加班到深夜12點鐘,而因為報紙出版日期的固定性,清明節、中秋節等法定假日李小姐也會因此加班。
        李小姐反應,自己也沒有拿到過任何加班費,最多有加班晚餐,趕上不忙時能調休一下,加班費就省省吧!如果不要加班費,平時請假不扣錢就阿彌陀佛了。像一些IT、建築等行業,因為工作需要,員工加班的情況時有發生,不給加班費的情況更是數不勝數。當然,還有些民營老闆就想壓榨員工的勞動成果,以各種理由讓員工加班。
        調查顯示,大陸近八成的上班族都有過無償加班的遭遇,其中六成以上的調查人表示肯定領不到加班費,有三成人表示能領到加班費,但節假日的加班費肯定不會是勞動法規定的三倍,只有4%的人稱自己能領到三倍工資的加班費。
九成以上調查者敢怒不敢言
        在新浪網的一份調查中顯示,百分百的調查者都遭遇過被苛扣加班費,但九成以上的人都選擇了忍氣吞聲。被調查者紛紛表示,向老闆要加班費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如同讓老鼠把鈴鐺掛在貓的脖子上一樣。老闆所以敢不給員工加班費,就是因為他對員工的前途命運有直接的影響,員工索要加班費得罪了老闆,輕則是晉升路上從此困難重重,重則要因此被老闆掃地出門,在老闆看來,他不缺任何一個員工,找工作的人到處都是。正因如此,大多數人在面對無償加班時都選擇了沉默,與其因此得罪老闆,不如平時積極表現早日加薪、升職更實惠,開罪老闆只能得不償失。
        節日加班費就像燙手的山芋,要加班費還是要保飯碗,成為擺在上班族面前的兩難問題。害怕丟工作,不敢較真,成為節日加班族的無奈選擇,怎樣能保住飯碗又不無償勞動更是上班族關注的話題。
索要加班費要拿起法律的武器
        讓企業員工單槍匹馬向企業索要加班費只會頭破血流,大陸政府的有關部門應該出面,將加班費發放問題納入對企事業單位的考核中。同時,勞動監察部門也應該嚴查企事業單位發放加班費的情況,對那些拒不向員工支付加班費的企事業單位要按照相關規定處以罰款。此外,企業的工會也應主動擔負起替職工維權的職責,維護職工的利益。
        加班費不應該成為美麗的傳說,作為上班族,在索要加班費時首先應保留可以證明自己節假日期間加班的證據。為了防止企業對個人打擊報復,員工可以團結起來,法不責眾,老闆到時也不會矛頭針對一個人了。最為重要的是,企業在節假日期間要求員工無償加班已經違反了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員工不要害怕丟了工作,應該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只有每個勞動者都有這樣的法律意識,加班費才能由夢想變為現實。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有車有房月薪兩萬

白領新標準?亞歷山大!

江海

都市偽白領的艱辛生活。(網路圖片)

        近日,在大陸職場最熱的話題,應該算是在網上引發熱議的「白領新標準」了:「月薪2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堅持健身和運動;至少有兩居室;有15萬元左右的代步車;有固定的朋友圈;遠端辦公,不侷限於在辦公室上班;工作朝九晚五,有足夠的閒暇時間;有獨特的娛樂方式;重視低碳生活;有鍾愛的時尚品牌。」

上班打卡、下班小資

        看了剛出爐的白領新標準,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老張笑著說:「不容易,按照這個標準,我兒子還是個『準白領』呢!」等大家紛紛投來羡慕的目光,老張又搖頭晃腦地說「他是月薪兩萬,但扣除各種稅,交完各種費用,也剩不下多少,加上年輕人開銷大,不『月光』就不錯了。他的兩居室都到六環以外了,雖說工作不侷限於辦公室,其實是要把沒幹完的工作帶回家去加班呢。」辦公室內隨即傳來歎息聲。

        老張的兒子總算是個「準白領」,比照新標準,網友「海一天」則感覺自己是個貨真價實的「偽白領」。大學本科畢業後,羨慕白領的光鮮生活,她不顧父母反對硬要留在北京,在國貿附近的一家寫字樓裡找了份工作,夢想著就此過上「上班打卡、下班小資,努力工作、悠閒生活」的白領生活。但三年後的今天,她發現夢想與現實總是有距離。「海一天」說,她現在月薪5000元,每月的房租就消耗掉一半,健身運動什麼的想都沒想過,低碳生活倒是有,就是擠公車嘛。說完,她自嘲大笑起來。

亞歷山大的幸福生活

        比照新標準,像「海一天」這樣的「偽白領」還真不在少數。據大陸網站針對新標準做的一份調查顯示,只有大約10%的人認為自己是「新白領」階層。不斷延燒的爭議與超低的認同率,兩相對比下強烈的反差,應該能夠引起人們的深度思考。

        眾所周知,白領一詞源於西方社會的詞彙,對應「藍領」階層而言,「白領」指的是有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在企業中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人員。與舊標準相比,顯然,新標準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於「白領」的看法,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品質上提出了新要求。業內專家認為,糾纏於「白領新標準」的討論,正反映了時下都市上班族對社會現實的一種無奈與牢騷。近年來物價高漲,房價不落,工資卻原地踏步,這種反差下,白領自然感覺「亞歷山大」(壓力比山大),他們格外關注「白領新標準」的話題也就可以理解。

        除此之外,還應看到工資水準上漲還得有賴於一個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的建立。說得具體一些,就是無論你是不是「白領」,也不論你是勞作於車間還是坐在豪華寫字間,是否有一份與自己投入相匹配的、能讓自己及家人過上幸福生活的收入。白領與否其實並不重要,說到底這只是個概念,重要的是你真正能感覺到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只有幸福和尊嚴,或者才應該成為白領與否的終極標準。

(文章提供:《你好臺灣網》 www.hellotw.com)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