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3期】白色恐怖的歷史不容扭曲

遺族代表/徐文彥(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
與會者繞著土丘獻花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祭,今日在此聚首,除了追思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風範以及悼念那些曾經一起共患難卻先一步的老同學,更重要的是,此時聚在一起,代表這社會上有一群人,心中懷抱著的理想與牆上懸掛著的烈士一樣,而且存在著。

        曾經,因為追求社會正義的理想,或者仆倒在土堆上、或者禁錮在黑牢裡,無論當權者如何的壓迫,紅色的理想不曾有一絲褪色。如今,因為追求民族統一,或者被刻意扭曲、或者被歷史遺忘,無論社會如何的變化,愛國之心不曾有一點妥協。

        記得1990年父親在接受第二次腦瘤手術前,躺在病床上以顫抖的手寫下「中國統一」、「美帝干涉中國內政」等兩行字,我知道在父親承受的苦難不在於肉體,而是理想的壓抑。白色恐怖或許造就了許多的冤案,但對於懷抱理想而入獄的父親,最冤的莫過於有人不知道曾經有一群台灣人為了紅色祖國而犧牲。

        所謂的平反,絕對不只是那一紙的回復名譽證書,歷史真相的呈現才是對受難者與家屬最真切的撫慰。無奈的是,當權兩大黨,一個不敢談正義,帶著外省原罪只顧著道歉而不願意面對真相;一個不願談祖國,只想利用歷史悲劇來割裂人民情感。所有的歷史,都是由某一群人的生命所構築的,不可以為了政治目的而扭曲。

        現在像似是一個百花齊放、自由開放的社會,我們看到有商人把和平當做籌碼,大發其財;有政客把對立當做手段,追逐權力。但是對於六十年前懷抱社會正義與民族統一的理想犧牲的人來說,他們無所畏懼的的呼聲被隱沒在荒煙蔓草的歷史裡,才是莫大的冤屈。

        雖然烈士們的遺志還未能得以實現,但我相信,我們的存在,證明了烈士們的誼行不只是段歷史;我們的存在,證明六十年前所追求的價值仍然是個現在進行式。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3期】2011年秋祭祭文

秋祭會場

許育嘉(夏潮聯合會副會長)

         2011年10月晚秋,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台灣地區戒嚴時期政治事件處理協會的同志;烈士遺族以及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的各界代表,謹以鮮花素果致祭五○年代白色恐怖犧牲者英靈而頌曰:

         台島菊月猶未寒,馬場星火待燎原;

         烈士不留匣中刀,飛將此去不見還。

         國憂未釋雖鶴髮,平生何慰有童顏;

         埋心不死留春色,且忍罡風換十年。

         1911年辛亥革命的砲火震垮中國千年的封建王朝,吹響中華民族歷時百年追求民族獨立與解放的號角。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啟蒙和孕育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大批投身救亡圖存的革命志士,也開啟國共兩黨歷時九十年的路線之爭。而你們正是在這個大時代的巨輪下,用風華正茂的年輕生命,見證了民族分離與對峙的痛苦,用堅毅的意志彰顯了民族獨立與解放的艱難,用社會主義的理想開啟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用自己的方式共同紀念辛亥百年,追思中山精神,體現了兩岸關係的歷史連結,也說明了兩岸同胞是民族命運興衰的共同體。回想1949年後,兩岸分斷、骨肉分離、同胞相殘的歷史場景,隨著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我們相信兩岸終將走向和平統一的歷史進程。在此辛亥百年之際,我們將力促兩岸捐棄前嫌,追隨中山先生統一中國的志業和遺願,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展開政治協商,完成海峽兩岸未竟之歷史共業,以告慰烈士英靈。

         今天,我們在秋水微涼的馬場町,莊嚴地緬懷你們所繼承的日據時期台灣反帝民族解放運動先輩們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誠摯地追憶你們自願自覺的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為終結國家內戰,完成民族統一,最終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是,我們沒有悲傷,也不帶仇恨,我們始終相信,你們所獻身的民族解放事業,你們所擔憂的祖國,在走過許多曲折的道路後,正逐漸朝向繁榮富強的道路前進。我們也始終相信,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將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

        你流著血照亮著路,我們繼續往前走。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全體同志暨家屬

2011/10/29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3期】2011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慰靈大會

 走出歷史悲情迎向兩岸和平

 2011年秋祭在馬場町隆重舉行

民歌手楊祖珺獻唱

       【本報訊】20111029日下午,全台各地在50年代遭遇白色恐怖迫害的受害者及其二、三代家屬,還有許多民間團體、關心民眾約600多人來到臺北市馬場町紀念公園,於當年受難者行刑的土丘前,參加由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等團體所主辦的2011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慰靈大會

        1948年國民政府頒佈「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49年全面退守來台後又發佈軍事戒嚴令。在國際冷戰和國共內戰的局勢下,期間有數千人被槍斃,數以萬計的人被投入黑牢。整個台灣島陷入了將近38年的戒嚴統治,使得台灣從日據時期開始的左翼傳統也湮沒噤聲。
        就在1993年,一位政治受難者,為了完成父母的遺願。尋找被槍斃哥哥的屍骨,經過漫長的30年尋找。意外地在六張犁公墓上找到了他的哥哥的墓石,同時也發現了兩百多枚的墓石散落其間。從那年開始,每年舉辦的「秋祭」追思活動至今已經有18年的歷史。
        秋祭當日,由夏潮聯合會副會長、同時也是政治受難人家屬許育嘉宣讀祭文,隨及全體與會者齊唱安息歌;遺族代表向烈士與受難者遺孀代表獻花;以及遺族代表徐文彥、王乃雯向與會者致詞。今年的秋祭活動除了邀請藝術家陳界仁參與會場的規劃設計,同時也邀請音樂家黎國媛擔任現場音樂總監。社運工作者也是民歌手楊祖珺教授、原住民排灣族歌手林廣財、和平歌詠隊也在現場獻唱包括「來甦」、「少年中國」、「美麗島」、「走向復興」等多首歌曲,引起與會者的同聲共鳴,也讓今年的秋祭活動在莊嚴中帶來更多感動。
        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會長吳榮元在代表主辦單位致辭時表示,今年適逢辛亥百年,我們所緬懷追思的先烈們,雖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臺灣投身變革運動的受難者和犧牲者,然他們所秉持的理想主義愛國情操,與「振興中華、統一中國」的辛亥精神一脈相承。他說,緬懷先烈們熱愛鄉土的崇高情操,要努力重現五○年代白色恐怖那段祖國分斷、骨肉相殘的血淚歷史原貌,連結兩岸近現代歷史,凝聚兩岸民族感情,創造祖國認同的共同記憶。
        吳榮元表示,值此祖國和平崛起、兩岸迎向和平新時代的關鍵時刻,我們應走出歷史悲情,把握機遇推動兩岸結束敵對狀態,打造共同家園的兩岸願景。他強調,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必然,實現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整體根本利益之所在。台灣人民應盡一份責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真正的兩岸和解,完成祖國的和平統一偉業。
        2011年白色恐怖秋祭慰靈大會,最後在「向人民忠魂獻花」的儀式中,由全場與會人員手持鮮花致獻於當年烈士犧牲的土丘後圓滿結束。雖然,今年的秋祭活動沒有受到台灣當局應有的重視,但是隨著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勢所趨,現場與會者普遍認為,不僅白色恐怖受難仁及其家屬必須走出歷史悲情,兩岸關係也必需走出歷史悲情,才能迎向真正的和平與復興。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28期] 原住民自治立法,何時誕生?

兩岸犇報編輯部

立法院這個會期已於6月14日結束,喊了多年的「原住民族自治法」,確定在這個會期無法完成二三讀的程序。

由於國民黨團在院會的最後兩天,突然推出「國民黨版」的自治法,完全推翻已經歷經五次協商的「協商版」自治法,導致法案在最後的時刻,處於膠著狀態,無法順利走完立法程序。

而立法院下個會期,主要處理的是預算案,休會期間是否要加開臨時會來處理,都還是未定之數。明年初就要進行總統大選,馬英九也將進行連任之路,2008年他提出「原住民自治」的政見,是兌現還是跳票?各界關注。

不要空洞法案,原住民疾呼實質自治

十年來,陳水扁的「夥伴關係」、馬英九的「原住民自治」,將原住民的政見用口號喊了十年。最近,馬英九宣布競選連任總統,為了兌現競選政見,以及累積政績,行政院急就章草擬了一份84條的「自治法草案」,卻又是一個「事務型」空洞法案,並打算一字不改的強行在立法院通過。在如今台灣媒體政治的環境下,似乎只要通過法案,就可以高喊「原住民自治了」,而實質上到底是否真的自治,卻一點也不重要。原住民立法委員高金素梅表示,台灣歷經政黨輪替,為什麼原住民總是抗爭不斷?現在的執政黨應該正視。

高金素梅指出,從2000年起,原住民族的權益被納入總統大選的競選政見,這十年來歷經兩次政黨輪替,行政院原民會曾經兩度提出「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但都被行政院打回票,而以行政院自行草擬的空洞版本敷衍了事。

高金素梅表示,去年9月,行政院自己草擬了一份「自治法草案」送達立法院,這份草案没有原住民學者專家的意見、没有部落同胞的意見、没有中央統籌分配款的財政補助、没有土地管理權、没有傳統領域自然資源使用權。經過擔任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的高金素梅在審議過程中,邀集陳瑩等所有原住民立委,提出以簡東明委員領銜提案的「共識版修正案」,對照行政院提出的空洞版,作為協商會議的討論版本。

就在經過五次協商會議後,原本空洞的行政院版自治法,加入了「傳統領域自然資源使用權」,並明定自治區財源100億元等內容,形成「協商版」自治法,讓馬英九的「原住民自治」政見有了起碼的意義。

堅守民族立場,發動抗爭爭取權益

高金素梅回顧馬英九上任以來,推動原住民自治法的歷程,自2008年5月開始,原民會花了一年又十個月的時間,集合專家學者與原住民菁英的智慧,並辦理部落巡迴「自治法草案說明會」廣納部落民意,95條的「自治法草案」終於出爐。雖然不是100分,但明確規定原住民自治區是縣級自治區,更重要的是,明確規定擁有中央統籌分配款的分配權。簡單的說,比如仁愛鄉,依照其人口與土地面積計算,如果仁愛鄉成立自治區,每年可以有中央統籌分配款超過50億;如果是北雅成立自治區,每年中央統籌分配款更可分到150億以上。

然而,去年3月8日,原民會主委孫大川拿著這份95條的「自治法草案」到行政院報告,結果當場被全部退回,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還補上一句:改為「事務型」自治!所以,才會演變成目前這種「雖不滿意但只好接受」的「協商版」自治法草案。

就在高金素梅等在立法院審議自治法草案時,原住民的抗議聲仍然不斷!5月20日,馬英九就任3周年,上午九點在立法院前集結了約三百名來自各地的原住民同胞,醒目的布條寫著「要實質自治、原住民立委不要放水」。帶領抗爭的布農族尤哈尼說:「行政院版的自治法没錢没權没土地,連原住民族基本法的保障都不顧,十點就要進行自治法協商了,原住民立委一定要硬起來」。5月27日,數百名原住民鄉親,再度北上到立法院陳情抗議,要求加速通過原住民自治法,並要求具有實質性的原住民自治。

6月3日,第五度朝野協商的原住民族自治法,終於完成所有條文的協商,高金素梅表示:「協商通過的自治法草案即將送院會二三讀,雖然對於原住民自治來說,這個協商版只有50分,但相對於行政院的空洞版,已經有部份的自治權利和財源。無黨聯盟黨團已經簽署,現在就看國民黨黨團與民進黨黨團是否簽署了。」

國民兩黨不認協商條文,法案停擺

不料,搶在6月13日立法院院會即將進行二三讀之前,國民黨團召集黨籍原住民立委以及原民會主委,另擬「國民黨版」的自治法草案,把協商版爭取到的諸如「自然資源取用權」、自治區財源、取消試辦等內容,通通刪除,又改回原來的行政院版。國民黨團打算在院會的最後兩天,提出修正動議,與協商版的自治法,進行表決。

按照立法院的議事規則,經過協商的法案,在所有黨團黨鞭簽署過後,即送院會二三讀通過;若黨團不簽,在院會時,則可能進行表決,或者擱置。立法院這個會期已經結束,下個會期以預算審查為主軸,恐沒有時間處理法案。立委同樣要在明年初進行換屆選舉,若這一屆立委任期沒有辦法通過,那麼下一屆時,整個立法程序要全盤重來。

面對這種情況,力主通過協商版的高金素梅,在立法院院會的最後兩天力爭到底,因為如果進行表決,通過的勢必是什麼都沒有的原住民自治。她認為,原住民立委都應該本著民族立場來看待自治法的內容。事實上,國民黨籍的原住民立委,也在協商版上簽了字,最後卻迫於行政院、黨團的壓力,又簽署了沒權也沒錢的國民黨版自治法。

6月14日,也就是院會的最後一天,立法院王金平院長裁示,原住民自治法因協商結論還沒有完成黨團簽署,也不進行表決,本會期暫不處理。對高金素梅來說,這算是她力爭後的最佳結果。但很明顯的,國民黨團企圖強行通過空洞版的原住民自治,為馬英九造政績;而民進黨團的態度也曖昧,認為協商版還不達到自治的標準,而暫不簽署。對於最後將通過一個什麼樣的原住民族自治法,有錢有權?還是只有文字口號?許多原住民族人正醞釀發動更大規模的抗爭,為爭取權益奮戰到底。

(資料來源:新新聞第1266期,2011年6月9日出刊)

原住民族自治法,協商版與行政院版主要差異

第21條文
協商版:基於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之非營利目的,對於自治區內自然資源取用與管理,不受野生動物保育法、森林法、礦業法、土石採取法、水利法、溫泉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國家公園法規定之限制。
行政院版:應依現行各法律規定。

第60條文
協商版:中央政府每年應另行編列新臺幣一百億元以上之預算,以補助自治區政府之正常運作。
行政院版:無。

第61條文
協商版:主管機關應設置原住民族自治基金,均衡及協助原住民族自治區發展。其基金規模為新臺幣三百億元,並分五年撥補之。
行政院版:無明定金額。僅提出「應提撥一定比例供自治區辦理自然資源管理及自然保育事項」。

第84條文
協商版:取消試辦,直接施行。
行政院版: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施行前應參酌民族意願,擇區依本法規定試辦,其試辦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資料來源: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國會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