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1期】21世紀亞洲聯盟:一場美國圍堵中國的國際政治豪賭(四)

中國大陸國防部:

有關國家頻繁舉行聯合軍演不利於地區和平穩定

 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 (網路圖片)

大陸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說,有關國家在亞太地區頻繁舉行聯合軍演不利於這一地區的和平穩定,也不符合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
耿雁生是在每月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有關美日韓等國近期在朝鮮半島以南海域舉行聯合軍演的問題時,作出上述表述。在回答有關於22國環太平洋聯合軍演的問題時耿雁生說,大陸方面注意到了相關情況,「坦率地講,我們不認為這是一個多麼大的事,不值得大驚小怪。」他說,大陸方面希望有關各方多做維護本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墨西哥

主要成員立場掃描

                                             (網路圖片)

世界經濟面臨增長放緩、歐債危機等諸多挑戰之際,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七次峰會於6月18日至19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引起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出席會議的二十國集團主要成員,表達了各自關注的重點:

墨西哥:促進經濟增長最為重要

作為此次峰會的東道國,墨西哥外長重申,如何促進經濟復甦和增長是此次峰會最重要議題。

墨方表示,如何強化國際金融機構、增強金融包容性以推動經濟增長,如何確保糧食安全並解決原材料價格波動問題,如何鼓勵可持續發展、提高能效和加大應對氣候變化的投入等也是與會領導人關注的焦點。

中國:峰會應關注保增長促穩定

大陸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指出,二十國集團峰會機制啟動以來,中方始終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強全球經濟治理的合作,發揮了建設性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中國努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

崔天凱強調,中國希望此次峰會在保增長、促穩定方面取得積極成果。

俄羅斯:強調國際金融機構改革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強調,必須落實在戛納峰會上達成的共識,包括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俄方希望墨西哥作為輪值主席國,能夠提出推動國際金融經濟體系改革、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和平衡增長的積極倡議。

美國:應特別討論歐債危機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副顧問弗羅曼說,本次峰會涉及的議題將包括:如何確保全球實現平衡、強勁和可持續增長,如何加強全球金融監管,如何增強糧食安全等。
弗羅曼說,歐債危機是目前全球經濟「最大的問題」,峰會也會花「特別多」的時間討論全球經濟狀況,「特別是歐元區形勢」。

歐盟:提出四項優先議題

歐盟向本次峰會提出四項優先議題:保持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繼續加強國際金融體系;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解決糧食安全和促進發展。

歐盟還認為,在世界經濟復甦的關鍵時刻,貿易對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因此呼籲加強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鬥爭,進一步加強多邊貿易體制。

德國:不應僅僅聚焦歐債危機

梅克爾政府認為,洛斯卡沃斯峰會的議題應該著眼於全球經濟復甦與增長,包括如何改善美國財政窘迫狀況等更廣泛的當今世界經濟問題,而不應該僅僅聚焦歐債危機。

德方表示,峰會的議題還應包括新興市場的經濟結構性改革、阻止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以及改善全球宏觀投資環境等諸多問題。

日本:峰會應發出明確資訊

日本首相官邸國際發言人四方敬之說,應對歐債危機與維護世界金融安全是本次峰會的重要議題,為了穩定市場信心,與會領導人應向國際社會發出明確資訊。

四方說,日本認為歐盟金融部門應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發揮主要作用,期待二十國集團峰會在反對保護主義、促進可持續發展等課題上發揮作用。

巴西:主要經濟體要通力合作

巴西總統羅塞夫表示,巴西在峰會上呼籲與會發達國家和主要新興經濟體通力合作,為緩解金融危機找到可行方案並促進經濟穩定和增長。

羅塞夫指出,世界經濟重回正軌「不能只依靠發展中國家採取措施」,世界主要經濟體應當團結應對。
  
(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美韓敦促北韓「停止挑釁行為」

                             (網路圖片)

美國和南韓6月14日在華盛頓舉行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出席的「2+2」會談後,敦促北韓「停止挑釁行為」,同時表示對話與合作的大門仍向北韓敞開。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國防部長帕內塔與南韓外交部長官金星煥和國防部長金寬鎮舉行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敦促北韓「停止挑釁行為,履行義務和承諾,同時遵守1953年停戰協定」。
聲明說,北韓的挑釁行為與謀取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努力相結合,「對(美韓)同盟、東北亞和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美國重申將動用包括常規和核力量在內的「全部美國軍事能力」協防南韓。
希拉蕊在會談後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說:「北韓必須放棄核子武器和所有現存核項目,包括鈾濃縮項目」。金星煥說,一旦北韓再次挑釁,韓美將作出「非常堅定的反應」,但只要北韓停止挑釁行為,採取具體措施改變態度,對話與合作的大門仍然向北韓敞開,對此韓美意見一致。
北韓於4月13日發射首顆應用衛星「光明星3號」,但這顆地球觀測衛星沒有進入預定軌道。美國政府隨後宣佈,美方將不會履行與北韓先前達成的糧食援助協定。此後,有關北韓將實施第三次核子試驗的傳言甚囂塵上。但北韓外務省上週末宣佈,北韓目前沒有實施核子試驗的計畫。
美國、南韓和日本於6月21日至22日在朝鮮半島以南海域,舉行聯合海上軍事演習。三方在演習結束後,美韓還於6月23日至25日在黃海舉行「例行航空母艦軍演」。
(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美印戰略對話成果有限

                         (網路圖片)

美國和印度第三輪戰略對話於6月13日在華盛頓結束。從會後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看,這次對話除了在民用核能領域簽署了合作協定以外,其他方面的對話成果並不顯著。

美印戰略對話是歐巴馬政府與印度建立的年度高層對話機制,涵蓋經貿、防務、地區問題和教育等多個領域。此次對話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和印度外長克里希納共同主持。在對話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希拉蕊表示,兩國關係的「戰略基本面」正在將兩國利益推向「更緊密的重疊」。具體而言,本次對話的最大成果在於雙方簽署了核能合作協議。

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和印度核電公司6月12日簽署了關於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突邦建造核電站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一協定,兩家公司將就在古吉拉突邦修建新核反應爐的許可和選址等問題展開工作。

希拉蕊把此舉稱作朝著履行2008年協議邁出的「大步」。美國媒體也將此成果廣泛報導。有評論稱,這一協議可能是美印關係在近段時間取得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2008年,美國布希政府與印度簽署協議,同意向印度提供民用核技術與核燃料。但美國企業界抱怨,由於印度議會大幅修改了協定內容,導致美國公司面臨被擠出印度核能市場的可能。本次對話在核能合作方面取得成果,正是前期美印雙方談判的結果。

在備受關注的經貿合作問題上,本次戰略對話並沒有取得實質成果。

目前美國就業資料顯出疲態,失業率有所回升,再加上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這些因素都導致歐巴馬競選前景並不樂觀。美國媒體稱,歐巴馬政府處於自身需求,試圖借本次戰略對話擴大和印度的經貿往來,以刺激美國經濟。但近一段時間受到兩國媒體關注的印度向美國沃爾瑪等大型跨國企業開放其零售業市場的問題,在本次對話中並沒有得到解決。

對此,希拉蕊再次對印度施壓。她表示,美國期待推動兩國就簽訂一項雙邊投資協定開展談判,以減少貿易和投資障礙。她說,美印經貿關係還有更大增長空間,兩國必須繼續努力。

從表面上看,美方對於目前美印關係評價頗高。希拉蕊當日說,美印正在貿易與投資、科學與技術、人文交流、安全與防務以及南亞和東亞事務的合作方面取得進展。就在對話開始前兩天,美國政府宣佈對包括印度在內的7個經濟體免受伊朗石油相關制裁,作為向印度「示好」。

但分析人士認為,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秩序中,美印關係並非如想像的那樣親密,相反,兩國在多個問題上存在分歧。例如,雖然希拉蕊稱美印防務合作進展巨大,但現實中,出於保持自主性等多種考慮,印度的一些巨額軍火訂單卻交給了別人,這讓本來期待分得一大塊蛋糕的美國軍火商非常失望。

在雙邊貿易上,美印在貿易方面的爭端有上升趨勢,兩國甚至因此鬧到了世界貿易組織。比如美國對於印度因擔憂禽流感而禁止進口美國家禽表示不滿。印度則抱怨美國對其輸美鋼材加徵關稅。

在地區事務上,美國試圖拉印度作為它在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棋子,但印度並不情願為此犧牲和重要鄰國的關係。在阿富汗問題上,印度提供了一定資金支持,但它也不會按照美國的要求亦步亦趨。

總之,在表面熱絡之下,美印互動的實質依然是基於戰略、經貿等多方面的相互需求,雙方為各自利益進行交換和博弈,同時兩國的分歧和矛盾依然存在。

(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日本政府應出面制止「買島」鬧劇

                              (網路圖片)

【本報綜合報導】圍繞釣魚島,日本近來動作頻頻。自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高調宣佈購買釣魚島計畫以來,日方各種勢力蠢蠢欲動,從設立捐款帳戶、國會質詢、議員視察直至組織政客赴釣魚島「釣魚」……在日本中央政府已經半公開化的支持下,這場鬧劇愈演愈烈。

從國際法來說,領土的主權爭議只能由相關國家中央政府彼此談判加以解決,與地方政府或個人無涉。因此,無論「購買」還是「租借」,都絲毫不能改變釣魚島的主權歸屬。

本來,嘩眾取寵是石原的一貫伎倆,其「買島」鬧劇不過是為了賺取人氣,為建立新黨打下基礎。但讓人詫異的是,日本中央政府從起初默不作聲的私下縱容,居然發展到現在半公開地加以配合和支持。如此一來,人們不能不懷疑,日本中央政府在「心有靈犀」地配合石原,甚至可能鐵了心要強行將生米煮成熟飯。

日本中央政府這種態度,鮮明地體現在外務省近日對日本駐大陸大使丹羽宇一郎的警告上。其實,這位大使只不過坦率表達了他對石原購島危及日中關係的擔憂。有分析認為,這樣實事求是的言論為日本中央政府所不容,表明其對石原「買島」的支持公開化,更表明日本對釣魚島的立場由「暗奪」轉向「明搶」。

在釣魚島問題上,無論是大陸、台灣還是日本,不互相刺激、不做過激舉動,是三方一直恪守的默契。但是,日本政府近來的所作所為,卻表明其已開始打破這種默契。另一個例證就是,幾十年來,日本政府一直約束其國民登島,如今卻允許議員到釣魚島「釣魚」,態度逆轉。

顯然,石原的「買島」鬧劇之所以愈演愈起勁,日本中央政府樂觀其成的態度明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日本這種單方面行動繼續下去,其危險不言而喻,而由此所體現出的膨脹心態,更是十分不利於東亞的穩定。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群島繁花 2012.07

國光石化與邊佳蘭保地運動

霍媚

                           (網路圖片)

柔佛州的邊佳蘭(Pengerang)坐落在馬來西亞(西)半島的東南端,那是由多個海灣形成的美麗小鎮,居民主要以馬來人和華人為主。這是一個靠海而生的地方,多數居民都從事傳統的漁業和農業。

邊佳蘭就如許多小鎮一樣,面對人口外流問題,現在留守下來多是中年人、老人和正在就學的年輕人。近年來,邊佳蘭秀麗的海岸風景和新鮮的海產,特別是龍蝦,促進了地區的觀光及飲食業發展。然而,安寧綺麗的小鎮因為國家發展計畫,成為國內外注目的焦點。

大馬政府早前宣佈國家石油公司將在邊佳蘭投資一項國內最大型的發展計畫──開發煉油廠和石化工業綜合計畫(Refinery and Petrochemic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RAPID)。這項總值1393億馬幣的計畫裡,邊佳蘭將興建深水碼頭、石油儲存基地、提煉廠及綜合工業區。政府預計八年後,RAPID計畫將帶給大馬總值超過255億元的國民收入及數萬個工作機會。大馬首相納吉及台灣經濟部長施顏祥也證實,台灣國光石化將斥資360億予RAPID計劃。

柔佛州政府為了在岸外和沿岸地區興建碼頭、基地和廠房,而展開兩期的搬遷計畫,受影響家庭多達900餘戶,超過3000人口和6500英畝土地。州政府搬遷配套包括賠償金錢、津貼或優惠購買房子或店屋、提供新的華人墳地和伊斯蘭教徒墓地、新的農耕地和漁業碼頭。然而,邊佳蘭居民還未品嚐到「發展成果」時,就必須先犧牲他們的家園、土地、事業、先人墳地等,承擔食物鏈(漁業)受污染、餐飲業和旅遊業不保的風險,就連可憐的紅樹林也難逃砍伐命運。

雖然政府信心滿滿表示RAPID計劃將帶來無數商機和就業機會,然而邊佳蘭的居民並不願意搬離他們世代居住的社區。捍衛邊佳蘭土地的村民組織起來,在今年5月26日舉行「反滅村大集會」,堅決表示不接受政府徵地、搬遷居住地、傳統墳地和華文小學等計畫。大馬的臺灣留學生張斯翔發起「到台灣總統府民意信箱表達馬來西亞人不希望國光石化進駐的意願」臉書專頁請願活動,短短48小時引起逾千人響應,其中有百多人寫信給馬英九要求他禁止國光石化到大馬設廠。

其實國光石化只是RAPID計畫的一部分,居民反對的不止是國光石化到馬設廠,而是整個RAPID計畫,但他們面臨「反對RAPID =反對國家發展宏願」的抗爭窘況。大馬政府一直以「經濟發展為下一代」為由,呼籲邊佳蘭居民配合政府計畫搬遷。柔佛州蘇丹也表示居民應該「犧牲小我,為後代謀求福利,放眼未來發展,免遭發展邊緣化」。政府或統治者的想法是大型工業計畫將帶給國家和邊佳蘭居民光明的前/錢途,所以人民的土地、居住權、先人墳地應該讓路給RAPID。

所謂發展,往往強調現代化、工業化,土地價值提高、國民總收入增加等,所以當地區居民抗議「發展計畫」時,當權者就會指責他們不顧全大局,令到抗議/行動者本身陷入論述與作戰困境。就像自救聯盟主席阿妮絲呼籲政府重新考慮邊佳蘭居民的心聲,正視他們的土地、房屋、環境、墳地、文化等權利的同時,往往需要強調他們沒有「反對發展」。現在邊佳蘭居民面對更大的問題在於內部的協調和共識。根據《東方日報》披露,居民內部對搬遷計畫(賠償金)持有不同意見,許多居民無法公開支持或反對,因而分散抗爭力量。

大型發展必須要有犧牲?搬遷在地居民不止是「犧牲=得益」的加減法,而是拔除人們生活的根,移置到一個未知的新地點,這是需要詳細規劃和討論的計畫。邊佳蘭居民的保地計畫正面對發展宏願的大帽子和內部協調問題,臺灣的馬英九和國光石化可以掃除發展迷思,伸出援手嗎?即使可以,大馬政府卻是勢在必得啊。保地之路,漫長而艱辛。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9期】凡爾賽花園裡的時裝秀

5月14日,香奈兒總設計師卡爾•拉基菲爾德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花園舉行的香奈兒早春度假系列新品發佈會上亮相。
當日,法國皇家園林——凡爾賽宮的花園變成了香奈兒早春度假系列時裝秀場。厚重的裙擺、花朵圖案的寬大領結、巴洛克風格的假髮……仿佛帶領觀眾回到了法國「斷頭豔后」瑪麗皇后的時代。(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9期】韓國麗水世博會的海洋元素

5月14日,在韓國麗水世博會的水族館,參觀者駐足參觀各種深海魚類。韓國麗水世博會的主題是生機勃勃的海洋和海岸。各個展館通過不同的形式將海洋的元素體現在館內的設計之中,各具特色,吸引不少參觀者排隊參觀。(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9期】肯亞:大象的天堂

5月13日,象群在肯亞國家公園內吃草。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位於首都奈洛比東南方向240公里處。這個占地390平方公里的國家公園生長著千餘頭野生非洲象,被稱為「大象的天堂」。在這裏,遊客能看到巨大的象群徜徉在吉力馬札羅山下的壯麗景觀。(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9期】法國:發現迄今最古老的牆壁藝術

                          (網路圖片)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14日發表研究報告說,他們在法國南部發現了距今約3.7萬年的雕刻有藝術形象的石灰岩石塊。這可能是迄今發現的年代最久遠的牆壁藝術。

這一石塊是在法國著名的卡斯塔內避難所遺跡中發現的,重約1.5噸。科學家推測,它是西歐舊石器時代後期奧瑞納文化中馴鹿狩獵者避難所的天花板,與避難所地面距離在1.5米至2米之間,屬於古人類伸手可以觸摸到的範圍。岩石上繪有比較粗糙、原始的動物及幾何形狀,可能是古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隨手之作。碳年代測定法顯示,岩石上的雕刻和繪畫距今已有3.7萬年曆史。

領導研究的紐約大學人類學家蘭德爾‧懷特表示,這些牆壁上的雕刻和繪畫比法國東南部肖維岩洞1994年出土的繪畫年代要古老,不過二者均屬於奧瑞納文化;肖維岩洞發現的繪畫距今約3萬至3.6萬年,雖然更精緻,但遠離古人類生活區。而此次卡斯塔內避難所發現的岩畫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瞭解藝術在奧瑞納文化時期古人類日常生活中發揮何種作用。

相關研究報告當天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美歐10多位科學家參與了研究。過去15年中,他們已在卡斯塔內避難所以及法國另一個著名考古點——布朗夏爾避難所發掘出大量早期人類手工藝品。(新華社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