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期】「合夥作戰」的兩岸電影人

文/文彬

如今,來自兩岸的電影人、學者均認為大陸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越來越為全球矚目。而兩岸電影人有著同樣的使命和責任攜手推動華語電影市場進入新時代,讓華語電影在全球發出更強勁的聲音。

兩岸電影共同體既順應了海峽兩岸政治、經濟、文化與電影發展的整體趨勢,又能針對全球經濟競爭與好萊塢文化霸權的時代境遇。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加上文化、地緣、人才和市場等因素,促成兩岸瘋狂合拍片。論類型,以歷史、動作片數量最多,其次為劇情片、愛情片、喜劇片、魔幻片等。兩岸電影人因共通的文化內涵和頻繁的交流,創造出數不勝數的經典華語電影。2000年的電影《臥虎藏龍》便是共同合作的成功案例,在台灣熱播的《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等也是兩岸合作的作品。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社評: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蔡英文願意嗎?

一個拒絕批准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家,強行將他的軍艦駛入七千哩外的西沙群島海域耀武揚威,理由是要維護國際法所保障的「航行自由」;馬英九以台灣地區領導人之銜,前往中華民國實際佔有並派有駐軍的太平島喝口水,卻遭到美國在臺協會的嚴厲譴責。海峽兩岸之所以共同宣稱擁有南海群島及相關海域的主權,根據的是歷史權利,以及國民政府在1947年公佈的「南海十一段國界線(1956年中共為了中越友好,改為九段線)」,在上個世紀七〇年代發現南海石油蘊藏之前,有將近1/4個世紀並沒有人表示異議,比起1994年正式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還早了將近半個世紀。再也沒有其他字眼比「船堅砲利」四個字更容易觸痛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這四個字概括了中國人一百多年來的屈辱與傷痛。美國軍艦公然入侵西沙群島的事實說明,21世紀主導人類社會的行為準則還是國家暴力,還是19世紀的船堅砲利。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專家解讀 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仍是主流民意

【新華社】2016年台灣大選結果1月16日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獲勝。多位大陸專家學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台灣選舉結果主要由其內部因素決定,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仍是台灣主流民意。台灣新領導人應就「九二共識」盡快做出清晰表態,避免兩岸關係倒退。

「蔡英文的勝選不能說明民進黨做得多好,而是這些年國民黨做得太差,更不能說明台灣民眾支持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和分離主義政策。」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說,大多數台灣民眾還是希望兩岸關係保持和平發展,以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周志懷:蔡英文仍需面對「九二共識」核心意涵

【新華社】針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就「九二共識」作出的表態,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表示,蔡英文就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作出了一些微調,但在「九二共識」上仍迴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民進黨是否能和大陸方面相向而行,有待進一步觀察。

對於蔡英文提出理解和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願在這個基本事實與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周志懷表示,蔡英文的表述與此前相比有一些微調,向前走了一步,但在「兩岸關係是何種性質的關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等關鍵問題上,仍模糊以對,沒有講清楚。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不畏浮雲遮望眼:且談如何看待台灣「大選」投票結果

【新華社】2016年台灣大選投票結果1月16日晚揭曉,民進黨及其候選人在兩項選舉中勝出。塵埃落定,眾聲喧嘩。有人稱,這意味著台灣民眾選擇支持與大陸對抗的政策路線,不希望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有人憂心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將推動「台獨」,兩岸關係將再度動蕩不安;甚至還有人鼓噪民進黨獲勝意味著大陸近8年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對台政策「遭受挫敗」云云。

對於台灣大選結果,究竟怎麼看?怎麼辦?首先,此次選舉是台灣地區內部事務,投票結果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產生的,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島內經濟、民生、社會狀況和年輕選民心態等復雜因素。國民黨執政8年來,盡管在改善兩岸關係上取得眾所肯定的成績,但在全球經濟不振的大背景下,台灣經濟景氣低迷、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民生問題改善不力、年輕一代相對被剝奪感強。因此,台灣選民紛紛希望「換人做做看」,期待新的執政黨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境。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新聞回顧(1/18-/1/28)

1/18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參議院會議上回答議員的質詢時指出,無論從軍方或官方資料來看,目前發現的資料並沒有證據證明慰安婦是被強徵的,日本政府對於慰安婦的立場並沒有改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更對此表示,「軍事性奴隸」這樣的詞彙與事實不符,不應使用。由於日韓兩國於去年12月28日達成解決慰安婦問題的「不可逆性」共識,因此安倍此一反覆的態度引起國際媒體矚目。

1/18 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AIT主席薄瑞光兩人共赴民進黨中央黨部拜會蔡英文進行一個小時的會晤,民進黨中央表示這是不公開的拜會活動。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專題:習近平訪中東三國

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近日訪問中東的沙烏地、埃及與伊朗三國,習近平此行的目的是向中東國家推介「一帶一路」。但是,就在今年的一月初,沙烏地與伊朗才剛因為教派紛爭、民族矛盾與地緣政治角力等因素而斷交,這與中國大陸想要在中東各國內推動互聯互通而不是相互對抗的「一帶一路」國際戰略來說正背道而馳。因為「一帶一路」的規劃中,中東地區是一個重要的交通節點,目前中國大陸與阿富汗、塔吉克、哈薩克與伊朗等國家簽署了連接各國之間的鐵路協議,如果剛剛被西方解除制裁的伊朗又陷入中東內部的地緣政治紛爭中,那將是中國大陸所不樂見的事情。本期國際瞭望為讀者解讀中東的局勢與中國大陸的中東外交策略。

【第116期】中國大陸在中東的新角色

文編/吳松山

隨著中東地區新局勢和世界變化發展大勢,也隨著習近平訪問中東三國,中國大陸在該地區的新角色逐漸明確起來。

習近平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演講時提出了「四者一夥伴」的概念,他說中國大陸要做中東和平的建設者、中東發展的推動者、中東工業化的助推者、中東穩定的支持者、中東民心交融的合作夥伴。

這不但是習近平就任大陸最高領導人以來首次中東之旅,他所提出的「四者一夥伴」也將是中國大陸面對中東時重要的指導原則。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首列「義烏—德黑蘭」貨運列車發車

文編/吳松山

1月28日上午10時36分,隨著大陸海關關員完成貨物通關驗放手續, 「義烏-德黑蘭」首趟貨運列車滿載浙江義烏出口的小商品,從義烏鐵路西站鳴笛啟程。這趟列車將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土庫曼,奔赴伊朗首都德黑蘭。這一天,距離習近平結束對伊朗等中東三國的訪問僅僅5天。

據「義烏—德黑蘭」貨運列車的運營方、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旭斌介紹,列車共經4個國家,先後兩次換軌,全程10339公里,預計運行時間14天。這是首列從中國大陸開往中東的鐵路集裝箱貨運列車,也是義烏繼中歐列車、中亞列車後,又一趟開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絲路「直通車」。 Continue reading

【第116期】觀察者網:英國學者評價習近平訪問中東,推進「一帶一路」凸顯中國的「思想領導力」

文編/魏三多

習近平訪問中東國家後,大陸媒體「觀察者網」刊載了英國學者John Ross(羅思義)對習近平訪問中東的評論。文章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中東局勢與習近平訪問所可能帶來的契機,但是John Ross卻看到了此次中東行的關鍵詞:「一帶一路」的重要性,並以此為討論重心間接說明習近平中東之行的作用。

John Ross認為隨著中國大陸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於1月16日在北京宣告開業。中國大陸所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與亞投行等相關倡議,已初步取得成功。這顯示了中國大陸已漸漸具有了西方所稱的「思想領導力」,即制定國際經濟政策規則的能力。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