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8期] 最高人民法院就涉台司法互助專門發佈司法解釋

【本報訊】最高人民法院16日對外發佈了《關於人民法院辦理海峽兩岸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司法互助案件的規定》。這個總共30條的司法解釋將於本月25日起施行。據最高人民法院表示,屆時將正式啟動兩岸司法互助案件的二級聯絡窗口,即授權各高級人民法院直接與台灣地區業務主管部門聯絡,此後大陸法院辦理涉台司法互助案件將更具效率。

自2009年6月《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生效以來,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轉遞和直接指導,大陸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共辦理協助台灣送達司法文書案件1萬200餘件、調查取證案件180餘件;大陸法院請求台灣地區送達司法文書案件200餘件、調查取證案件若干件。大量涉台司法互助案件的有效辦理,也協助兩岸司法審判工作維護了兩岸當事人合法權益。

據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此次公佈的涉台司法互助規定全面規範了人民法院在辦理司法互助案件時送達文書和調查取證的基本原則、職責分工、具體程序、審查轉送時限和相關保障措施等。這將使司法互助協議的操作性大大增強。



[犇報‧第28期] 大陸持續擴大惠及兩岸民眾新措施

【本報訊】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12日在「第三屆海峽論壇」上,宣佈了大陸各有關部門惠及兩岸民眾的新舉措,涉及旅遊、航空、入出境、海西和平潭規劃、採購、農民創業園、交流基地、台灣民眾在大陸就業、兩岸各類協議、食品安全等方面。主要如下:

第一,積極實施方便兩岸人員交往的措施。包括啟動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試點、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馬和澎湖的個人遊、廈門暫住1個月的非福建戶籍居民可赴金門旅遊等。同時兩岸也商定大幅增加客運航班,使班次總量每週達到558班,增加了50%以上,並將開放季節性旅遊包機。此外,對於兩岸民眾最關心的直航票價問題,大陸方面也同意對北京、上海至台北航線的票價進行調控,並自7月起全面下調台胞赴陸簽注收費,總體降幅達50%。

第二,出台擴大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辦法。在國務院3月已批准海西經濟區規劃的基礎上,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有望於近期內出台。兩個規劃都將在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實施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政策。包括在福建福州福清、福建泉州惠安、河南焦作修武、廣西欽州欽南增設四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在福建馬尾和青礁、白礁慈濟宮,廣東梅州,湖南芷江,海南保亭以及山東威海等六處新設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第三,認真辦好為兩岸民眾謀福利的實事。建立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貿易平台,實現對台農產品採購的常態化。像是福州超大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在雲林縣設立了專門機構,並將陸續增設台灣中南部的分支機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也將開展常態化的對台農產貿易。而大陸海貿會也將於7月組團赴台採購ECFA早收清單的產品等等。此外,大陸將於今年11月施行新修訂的《個體工商戶條例》,明確規定台胞可在大陸登記為個體工商戶,有關部門亦已同意台胞可參加大陸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這些一系列的規劃將為台胞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多機會。

第四,抓緊解決兩岸基層民眾關心的問題。大陸方面希望儘快簽署兩岸投保協議,目前兩岸的商談總體進展順利。對於台胞關切的人身安全通報事宜,大陸各級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願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積極對待,妥善處理。大陸方面願以積極態度推進ECFA的後續商談。兩岸專家已就商簽兩岸核電安全交流與合作的協議展開有效協商,取得廣泛共識,希望能儘快達成協定。兩岸雙方正在加強食品安全領域的溝通、協調與合作,強化監督查驗,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



[犇報‧第28期] 河南省長郭庚茂率團赴台 開啟「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

【本報訊】河南省長郭庚茂16日率350人代表團赴台,進行為期一周的「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台灣」活動,除拜會企業與進行農產品採購外,還特別走訪台灣的農村,不但深入基層展現親和力。

河南省位於黃河以南,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位於河南省洛陽的白馬寺,是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第一座寺廟,是中華佛學的源頭。河南省人口近一億,是中國人口第二大省。這次「走進台灣」之旅,除參訪和拜會之外,希望可以透過兩岸合作,在鄭州市常設台灣農產品產銷中心,加強貿易。郭庚茂表示,河南擁有1億人口,只要每1萬人中有1人來台灣,就能為台灣創造1萬名的河南觀光客,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而他此行訪台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把河南市場的發展機會帶給台灣民眾。

他強調,兩岸民眾就像親戚,會越走越親,希望台灣民眾能多來河南看看,也歡迎台商前來投資。河南近來已經成為企業投資大陸的首選之地,旺旺集團從2001年開始就在河南設廠,而丹尼斯百貨、富士康都是在河南經營有成的台資企業代表。

郭庚茂一行19日赴南投參訪時,在埔里鎮農會花卉物流中簽訂了農特產品採購合作協議,採購約新台幣200萬元的農特產品,品項包括埔里珍菇、茭白筍速食麵、玫瑰花醬及真情玫瑰等多款酒品。郭庚茂表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市場極大,與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不同氣候地帶,農產品互補性很強,未來會進一步多採購南投農產品,來滿足河南市場的需要。「相信生意會越做越好,雙方會越來越密切。」

河南省「走進台灣」團23日結束為期一周的行程,離台前郭庚茂表示,此行促進了豫台兩地在制造業、服務業、教育、文化、衛生及農業等領域的合作,獲得很大成果。他說,通過訪問還增進了對台灣人民的了解,希望未來能繼續推動兩地之間的交流。



[犇報‧第28期] 8萬平方公里的黃金年代 台灣海峽從「衝突之海」到「合作之海」

【本報訊】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12日在「第三屆海峽論壇」上宣佈,兩岸將於6月28日正式啟動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的第一批試點,雙方還同意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的個人遊。自當天起計畫在廈門暫住1個月以上的非福建戶籍居民都可在廈門辦理赴金門旅遊。緊接著,13日廈門旅遊業者即刻啟動金門1日遊新遊程,在兩岸喧天鑼鼓聲中以「首發團」為名跨海遊金門,為已通了十年的「小三通」再度打開擴大客源的新窗口。

從福建沿海海岸到台灣本島、面積為8萬平方公里的台灣海峽水域,近三年來隨著兩岸關係走上和平發展軌道,從「衝突之海」蛻變為「合作之海」。1979年元旦,廈金之間打了幾十年的炮戰停火了。1991年4月,兩岸之間的「對敵廣播」停止喊話。進入新世紀以來,兩岸「小三通」到「大三通」先後實現,福建沿海近10個主要港口都開通對台海上直航,「兩門」(廈門-金門)、「兩馬」(福州馬尾-馬祖)、泉州-金門等「小三通」航線與跨越台灣海峽的客貨運航班十分繁忙,台灣海峽早已成為貨真價實的「黃金水道」。

2008年10月23日,三顆紅色信號彈在台灣海峽升起,宣告兩岸首次大規模海陸空聯合海上搜救演習開始舉行。演習中,兩岸動用專業救助船、公務船、民間船舶25艘和其他輔助船16艘,救助直升機2架,攜手救起碰撞事故演習中的落水船員。「這次兩岸搜救力量首次共同參與的演習非常成功,」時任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高軍說,「這將成為今後兩岸海上聯合搜救的良好開端。」從敵對走向合作,這樣的演習已是時勢之需。

「台灣海峽過去曾是阻礙兩岸往來的黑水溝,是兩岸對峙的前線,我們有信心讓台灣海峽成為永久和平的水域,讓商旅船隻取代軍艦對抗,讓人民的歡笑取代士兵的血淚。」第三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如是說。

「台灣海峽四季皆可旅遊,整個海域估計約有2萬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發展成為很有希望的遠景區,」福建師大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紹臻說,「兩岸如果能夠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海洋旅遊業,將成為兩岸極具競爭力的共同優勢。」

台灣海峽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產種類有60多種,還有兩個面積較大的油氣田,總面積達1.1萬平方公里,預測油氣資源總量達3億噸以上。1996年,兩岸石油公司簽署協議,共同勘探「潮汕凹陷」和台南盆地部分海域的石油資源。如果能早日開發海峽油氣資源,可使閩台原油基本自給,並促進石化支柱產業的發展。

在台灣海峽,兩岸關於海上垃圾監測、珍稀生物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合作已開展多年,如何在更廣領域合作正受到兩岸相關部門的重視。目前台灣有海洋科學研發人員近千人,福建的海洋科學研究力量則居大陸第二位。「兩岸應該早日進行海洋科研資源的整合,實現兩岸海洋科研能力的互補,為未來兩岸海洋深層次開發提供服務。」黃紹臻說。

已轉任國家海洋局局長的劉賜貴13日在此間舉行的第二屆海峽兩岸海洋論壇上提出,兩岸應開展海洋災害觀測預報體系、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海洋環境監測、海洋領域科學考察、海洋領域重大課題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促進兩岸海洋領域的務實合作。



[犇報‧第27期] 2011年5月新聞回顧

4/27 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發生翻覆,死傷總人數高達104人,其中死亡的5人皆為陸客,台灣的旅遊安全問題再度引發兩岸媒體高度關注。

4/30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起向日葵廢核遊行,現場聚集上千民眾,呼籲政府重視核能安全,展現人民反核心聲。

5/1 勞動人權協會在行政院前發起「勞工百願團」遊行,針對過勞死、低薪資、高物價、高房價等勞動問題發聲,並強調請願活動將持續至總統大選。

5/7 台灣大學院校招收陸生網路報名截止。台灣今年首度正式招收陸生,總名額2141名,共招收82名博士生、571名碩士生、1488名大學生。

5/8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宣布支持兩會將核電安全納入商談議題,推動兩岸建立核電安全資訊通報機制。

5/11役政署副署長李忠敬表示,「兵役法施行法」第48條修正案已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修正重點包括役男赴大陸就讀教育部認證的41所大學,可比照就讀歐美大學,等到大學畢業後,再回台服兵役。

5/16台灣立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刪除《人民團體法》中「人民團體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相關規定。

5/17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今年總排名第6,是17年來表現最好的一次。

5/18 大陸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在美舉行記者招待會,指出「美國制定的《與台灣關係法》實際上是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個法律。用美國的一個國內法管其他國家的內政事務,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太霸氣了。」

5/19馬英九舉行就職3週年記者會,強調在憲法架構下,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秉持對等、尊嚴、互惠原則,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不僅創造了和平紅利,也有助於擴展國際空間。

5/21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5月21日訪問了日本地震災區宮城、福島等地,慰問當地災民,並表達了中國對於日本重建工作的全力支持。

5/21四川省長蔣巨峰率近600人參訪團從高雄入境抵台,強調採購等方面都以照顧台灣中南部為主。此行也特別要求觀摩八八風災重建園區,以實際交流重建經驗。

5/24美國猶他州通過一部法案,正式承認金銀屬於合法貨幣,成為美國第一個金銀貨幣合法化的州。目前北卡羅來納州、愛達荷州以及其它至少九個州也都在起草類似的法案。

5/24日本水產廳坦承,從15日在北海道釧路捕獲的鯨魚身上發現了31貝克勒放射性物質銫。相較在4月底時捕獲的鯨魚身上,還沒有發現放射性物質。

5/24 四川省長蔣巨在花蓮拜會慈濟證嚴法師,證嚴法師表示,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時,慈濟在50小時內趕抵災區,且3年來協助重建工作不間斷,志工投入1萬人次,蔣巨峰對慈濟投入救災的狀況相當感動。



[犇報‧第27期] 陸客自由行 國台辦:望建立兩岸旅遊安全長效機制


【本報訊】大陸旅遊業界對近日阿里山小火車翻覆造成5名大陸遊客罹難、上百名大陸遊客受傷事故高度重視,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11日表示,隨著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市場規模的擴大,旅遊安全問題日益重要。兩岸雙方有必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重大旅遊安全資訊溝通、旅遊安全預警、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旅遊安全形勢定期評估等長效機制。

范麗青針對4月27日阿里山小火車翻覆事件指出,大陸有關方面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力量協助開展救助和善後工作。在各方面的積極努力和協調配合下,傷亡遊客的理賠善後和救治工作進展順利。她也呼籲台灣方面進一步加強旅遊安全管理、資訊提示和預警工作。

此外,關於大陸居民赴台自由行的試點,范麗青表示,目前海旅會和台旅會正在加緊磋商,而有關安全保障措施將會是磋商過程的重要焦點。



[犇報‧第27期] 第三屆海峽論壇 6/11鬧熱登場

【本報訊】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平台「海峽論壇」即將邁入第三屆,本屆論壇將繼續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主題,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廣邀台灣各界,特別是台灣基層民眾來共襄盛舉。

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日前宣布,第三屆海峽論壇將於2011年6月11日起在福建舉辦,主場設於廈門。她表示,本屆大會主題是「聚焦基層、共用成果」,體現論壇關注基層民眾,力求貼近民眾需求,使兩岸民眾共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的主旨。論壇活動由論壇大會、台灣特色廟會、兩岸民間信仰交流、兩岸文化交流等13項活動組成。

范麗青表示,與往屆相比,本屆論壇有以下幾個特色:一是聚焦民間基層。論壇將廣邀台灣社會各界,特別是台灣中南部基層民眾參與,推動兩岸基層鄉鎮深度對接,提供更多兩岸民眾交流互動機會;二是突出社團主體作用。論壇大會下分設15項民間社團子論壇,將重點辦好工會、青年、婦女、民間信仰、宗親交流等活動,使之成為論壇常設的固定內容;三是注重台灣民眾需求。本屆論壇還將舉辦台灣特色廟會,薈萃台灣美食與名品特產,展演閩台民間藝術,還將安排台灣縣市舉辦推廣活動,讓大陸民眾更瞭解台灣,也為台灣中小企業開拓大陸商機提供平台。此外,從今年起,海峽論壇的舉辦將常態化,固定於每年6月份的第二週週六開幕,為期一周。



[犇報‧第27期]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推動兩岸核安通報機制

【本報訊】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於5月8日宣佈一項共同建議,支持兩會將核電安全納入商談議題,推動兩岸建立核電安全資訊通報機制。該論壇是國共兩黨在2005年4月共同建立的定期溝通管道,如今已發展為兩岸各界人士互動、匯集民智、改善兩岸民眾福祉的交流平台,至今舉行的七屆論壇已累計超過100餘項「共同建議」,其中多數已化為現實,成為政策,或正待落實。

在成都舉行的本屆論壇中,國共兩黨和兩岸各界人士首次就兩岸核安問題提出共同建議,時間距離日本福島核事故還不到兩個月。這項建議還提出,加強兩岸核電安全專業機構合作,針對核電事故應急管理與安全技術進行深入交流,提高兩岸核電安全水準,共同預防核電事故。

目前,大陸在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在建18個核電機組,台灣的三座核電廠則共有6部核電機組。一衣帶水、休戚相關的兩岸同胞如何共同應對核能安全,在福島核事故後迅速上升為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的關切重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6日會見前來參加論壇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說,要抓緊就建立核電安全資訊通報機制、開展技術交流合作等開始商談,並儘快達成一致,以維護兩岸同胞的健康福祉。

7日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賈慶林再次重申,台灣方面提出開展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大陸願予積極支持。希望雙方儘快就此開始商談,抓緊達成協議,以維護兩岸同胞的健康福祉。總之,我們將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繼續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繼續為最廣大的台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

台灣方面的原能會核研所所長馬殷邦認為,兩岸核能界多年來的交流多屬於營運和技術層面,希望通過這次論壇,兩岸建立起更加環環相扣的核電安全監督合作模式,尤其是核事故的及時通報熱線。中國核工業集團副總工程師田佳樹則表示,兩岸可以在核安全法規、標準、規範,核安全監督管理實踐,核電經驗回饋,核電廠運行維護、老化與管理,核與輻射領域的監督監測、公共宣傳與資訊等方向加強合作。與會專家認為,論壇就核能議題迅速達成共識,充分體現了關注民生的特色。

「加強核電安全交流與合作」在8日下午正式形成共同建議,這項建議能否化呼籲為行動,由虛變實,尚需兩岸雙方的努力。希望兩岸雙方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將其納入下一次兩會的協商議題,並達成具體合作協定,使兩岸核能界在技術交流、核能安全監管、核與輻射領域的監督監測等方面有更加實質的合作。



[犇報‧第27期] 共享ECFA和平紅利 兩岸經濟整合能量蓄勢待發

【本報訊】自今年1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正式實施以來,ECFA早收清單帶來的利多不斷。5月17日在福州舉行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ECFA實務研討會」上,大陸海關總署關稅司副司長康強指出,首季從台灣共進口333個ECFA產品項目,已佔早收計畫10類降稅產品的59.8%,總值達到6.84億美元,實現關稅優惠1.27億元人民幣,顯示台灣產品已迅速借助ECFA平台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

據台灣經濟部評估,兩岸貿易早收清單將使台灣的GDP增長0.4個百分點,約549億新台幣,折合17億美元;產值增長0.86個百分點,約1900億新台幣,折合61億美元;就業增長0.64個百分點,約6萬人;節約關稅295億新台幣,折合9.5億美元。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表示,從今年以來早收清單實施的效果來看,帶動台灣外貿出口增長的效應已初步顯現。與會的兩岸業界人士也認為,隨著早收清單的深入實施,ECFA的紅利效應還將不斷擴大;期待ECFA後續四個單項協議加快商簽,進一步釋放兩岸經濟整合「1+1>2」的能量。

在大陸對台出口方面,根據兩岸之間的協定,大陸出口企業憑ECFA原產地證書可獲7%至100%不等幅度的關稅優惠。據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法律部處長閆芸透露,截至今年4月底該會共簽發ECFA原產地證書1357份,計21個省區市的各類出口企業,涉及出口金額2.62億美元。閆芸指出,隨著兩岸經貿合作深入發展和ECFA協定的全面落實,大陸出口企業申領ECFA原產地證書的數量和涉及金額呈逐月增長態勢。顯示ECFA大量降低了雙方的貿易成本,為兩岸產業發展帶來眾多新的機會。

台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也指出,據台灣方面統計,截至2011年3月底,台灣方面已核准大陸投資項目130件,投(增)資金額約1.4億美元。而投資大陸的台資企業已超過8萬家,這些企業對兩岸投資保護協定可謂是望穿秋水。蔡練生認為,在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外,兩岸還需加快統一產業標準、搭建產業對接平台,發揮台灣、大陸各自優勢,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和集聚效應的塑造,共同提升兩岸產業「共贏世界」的能力。



[犇報‧第26期] 浙江幼稚園中小學 一視同仁接受台胞子女就讀

【本報訊】近年來,隨著兩岸人員往來的日益密切和各項交流的不斷深入,在浙江省的台胞子女人數明顯增多。浙江省教育廳與浙江省台辦日前表示,經批准設立的公民營普通中小學、幼稚園和中等職業教育機構原則上都可以接受台胞子女就讀。

據該份通知指出,對台胞子女在該省就讀中小學和幼稚園實行「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適當照顧」的政策。台胞子女享受與本地戶籍適齡兒童入學的同等待遇,原則上在實際居住地學校就近入學。義務教育階段與當地學生一樣享受省統一規定的免費政策,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納入政府資助範圍。
據瞭解,台胞子女就讀等行政管理工作將以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台胞子女身份確認工作由各縣(市、區)對台工作部門負責。各地教育行政和對台工作部門將加強與當地有關部門及就讀台胞子女家長的聯繫,定期或不定期舉行諮詢或協商會議,介紹台胞子女就讀的有關情況,協商有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