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第二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開幕 聚焦兩岸交往與法治保障

【新華社∕北京】由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以下簡稱「海研會」)主辦的第二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

來自兩岸法學界、法律界的近200名學者將圍繞「兩岸交往與法治保障」這一主題,就如何進一步保障兩岸人民交往權益,包括司法權利、民商事權益、投資權益等進行為期兩天的研討交流。據主辦方介紹,論壇設有法制變革與權利保障、兩岸司法互助、投資保護與糾紛解決三個專題,共有16家台灣法學組織、法律機構和法律院校組團出席論壇,80余名台灣專家學者與法律人士參與研討交流。

海研會會長張福森在開幕式上表示,與會代表在繼續關注社會發展、權利保障和法治進步的同時,將圍繞兩岸交往中的法律問題,包括兩岸刑事司法互助、民事司法互助、兩岸投資保護及糾紛解決機制等進行研究。希望通過論壇交流,為研究解決兩岸交往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和參考。

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劉颺在致辭時說,兩岸交流為兩岸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帶來一些法律問題和糾紛。這就要求法學界認真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為兩岸交流合作定紛止爭、修橋鋪路。

台灣海峽兩岸法學交流協會理事長廖正豪表示,兩岸法律合作事關民眾福祉,任務重大,法律和法學界人士責無旁貸。兩岸法律制度都有值得對方借鑒之處,應加強交流,以消除誤解,化解誤會。據瞭解,已提交的論文除關注兩岸為深化司法改革、促進社會公正而進行的最新法律制度變革外,還聚焦大量具體問題,包括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兩岸被判刑人移管、罪贓移交、兩岸民事判決認可與執行、兩岸投資權益保障、兩岸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完善等。

成立於2011年底的海研會,是為順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由大陸從事涉台法律問題研究和兩岸法學交流的學者,以及實務部門從事涉台法制工作的專家共同發起的社會團體。首屆兩岸和平發展法學論壇於2012年8月在北京召開。(記者∕查文曄、陳菲)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4期】兩岸設計人才養成計劃啟動 三年將育才萬名

                           (網路圖片)

【新華社 ∕ 北京】「北京兩岸文創人才發展中心」副理事長石海燕與「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理事長林磐聳,月前在北京簽署了「海峽兩岸設計人才培養計劃」。這標誌著該計劃正式啟動。

作為「兩岸人才開發」項目的一部分,「兩岸設計人才養成計劃」將在未來3年內在大陸和台灣共培養10000名設計師。該計劃由兩岸具有設計產業資源的專家主持,主要目的在於對設計資源進行整合及解決制約設計產業發展的瓶頸,從而打破固有思維,達到設計與市場的深度融合。同時,給兩岸的設計人才提供合作與發展的平台,促進兩岸文化經貿合作。

簽約儀式上,「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李永萍表示,台灣設計產業發展的經驗可供大陸借鑒,更重要的是兩岸通過這樣的人才養成計劃可以攜手創造具有中華文化的設計品牌,走向世界。

民革中央副主席、「北京兩岸文創人才發展中心」名譽理事長鄭建邦表示,希望兩岸設計界能合作培育出傳播中華文化的新一代設計大師,為中華文化在海外發揚光大作出貢獻。(記者∕李翔、李嬌陽)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4期】張志軍會見台灣海基會媒體高層參訪團

【新華社 ∕ 北京】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8月14日在北京會見了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率領的台灣媒體高層參訪團。

張志軍高度肯定兩岸新聞交流在改善發展兩岸關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希望兩岸新聞媒體深化交流、擴大合作,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營造良好輿論環境。

張志軍積極評價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開展協商、促進交流、服務民眾方面取得的成果。希望兩會堅定維護「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思路,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堅持互惠互利的基本方向,繼續推進兩岸協商,積極落實第九次會談確定的各項協商議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累積更多成果。(記者∕陳鍵興)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4期】2013. 八月份新聞回顧

8/6  日本自衛隊建造的22DDH級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舉行下水。這艘直升機驅逐艦可起降F-35隱形戰機,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類航母。

  

8/8  菲律賓總統特使裴瑞茲在記者會中,向廣大興28號受害家屬道歉,並表示將以殺人罪起訴菲律賓涉案官員。

8/9  美俄在華盛頓舉行外長及防長對話。國務卿克里表示,對俄羅斯允許斯諾登臨時避難的做法感到遺憾,並再次要求俄方將斯諾登引渡回美國。俄方沒有同意美方的要求。

8/13 美國國務卿克里在訪問巴西的記者會上,不顧來自巴西政府的批評和停止監控計劃的呼聲,宣布美國將繼續開展秘密行動並監控全世界,他強調「我們認為情報機構在保護我們的國家」,美國將繼續這種做法,同時否認華盛頓正在研究情報機構暫停追蹤本國公民的可能性。

8/14 埃及軍警在開羅對穆爾西支持者的示威行動進行鎮壓。清場行動開始後,埃及全國多地爆發衝突,造成至少800人死亡、超過5000人受傷。

8/14 為宣傳高雄觀光旅遊、產業環境及推廣2013亞太城市高峰會,高雄市長陳菊一行五天的大陸訪問,分別到天津、深圳、廈門、福州進行城市行銷。

8/15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紀念日,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等團體率百餘位人士至日本交流協會前抗議,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復甦。

8/19 一名巴西公民戴維.米蘭達自倫敦轉機前往里約熱內盧時,遭到英國政府以反恐法為名扣留了9小時,除沒收其個人物品,包括手機,電腦和內儲資料外,還強制切斷他同外部的聯繫。據BBC報導,被扣留的戴維是英國記者格林沃德的伴侶,而格林沃德是最早在《衛報》發表斯諾頓揭秘內容的記者。此舉遭到巴西政府嚴重關注並表達抗議。

8/19 英國《衛報》表示已按照英國政府的要求,在間諜機構政府通信總部派出的特工監視下將儲存有斯諾登洩密信息的硬碟悉數銷毀,以防落入中國間諜之手。《衛報》總編輯Rusbridger表示,在這些資料被銷毀前數周,英國政府對《衛報》施加了諸多壓力。

8/20 日本東電公司承認福島一核廠儲罐發生洩漏,洩漏量約為300噸。從污水中檢出了釋放β射線的放射性物質活度極高,為每公升8000萬貝克勒爾。洩漏量為迄今最多。

8/20 根據埃及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始於8月14日的衝突流血事件已造成近900人死亡,但穆兄會則宣稱逾2000人死亡。穆兄會最高決策機構主席巴迪亞已被警方逮捕,多場遊行被迫取消,有多名警察因報復被私刑處死。埃及分裂日益加深,如果軍方繼續堅持其路線,埃及可能重回軍事獨裁統治之下。

8/20 負責調查福島核事故中核輻射影響的福島縣健康管理調查討論委員會公佈報告稱,又有6名兒童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加上截至6月確診的12人,共計18人,另有25人疑似患癌症。這個甲狀腺檢查是以福島縣約36萬名核事故時不到18歲的居民為對象。

8/22 在汶萊首都召開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會議,將集中討論10大問題,包括廢除農產品和工業品關稅、著作權保護和打擊仿冒品、削減漁業補貼等問題,但各國意見分歧嚴重,對話能推進到何種程度還不得而知。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3期】2013.七月份新聞回顧

7/2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赴俄羅斯參加國際會議,後乘專機取道歐洲回國,不料法國、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同步在該專機航行途中突然宣佈關閉領空,理由是懷疑美方追捕的美國前特工斯諾登在該專機上,使專機被迫降奧地利。

7/12 斯諾登宣稱已收到過來自委內瑞拉、俄羅斯、玻利維亞、尼加拉瓜以及厄瓜多爾等國的邀請,其中,委內瑞拉已通過正式管道發出邀請。
 

7/13  蘇力颱風襲台,造成2死、1失蹤、54傷,全台並有1,058,252戶停電。
 

7/14  美對台軍售的12架P-3C反潛機,首批4架預定年底前交付。這批軍售案簽署於2007年,總價達22億3000萬美元,其中12架P-3C反潛機要價約19億6000萬美元。
 

7/15  馬英九出席「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追思儀式」,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副總會長馮守娥表示,希望馬在未來3年內能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徹底終結冷戰與內戰,使兩岸永久和平;馬未做出正面回應,但指出兩岸19個協議及互設辦事處等作法都是為了制度化,逐步把兩岸關系建立在穩定的結構上。
 

7/15  據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後,可使台灣總體GDP增加9,700萬至1.34億美元。
 

7/17  俄羅斯高級官員表示,斯諾登可能獲得俄羅斯國籍,而白宮方面也公開表示,美俄在此案上觀點保持一致。目前斯諾登滯留於莫斯科機場的膠囊酒店。
 

7/17  台灣競爭力論壇公布「2013台灣幸福指數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幸福城市排名部分,金門與馬祖(連江縣)分佔1、2名。
 

7/18  美國底特律申請破產,預料會成為美國一系列城市破產案中規模最大的。媒體指出,底特律遭遇破產窘境主要是三大原因造成,一是人口急劇下降導致稅收同時大幅下降;二是市政項目支出依然龐大;三是金融危機的影響。
 

7/18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將調整GDP統計的組成分類,其中最大的變動就是將研究開發支出納入GDP統計,分類為投資,跟建造工廠和挖礦為同一類。該項分類中,智財權更將首度成為長期資產。此舉將會大幅改寫1929年開始記錄GDP的歷史。
 

7/18  日本政府計劃近期從美國引進最新型隱形戰鬥機F-35,並將與三菱重工、IHI、三菱電機等國防企業簽訂合同,讓這些企業參與機體組裝和發動機、雷達的製造過程。
 

7/18  兩會在第9次高層會談中,對福建供應金門用水問題發表「海基會與海協會有關解決金門用水問題的共同意見」,有助解決金門用水,雙方將積極促成。
 

7/19  馬英九指出,台灣服務業市場相當飽和、競爭力也比對岸還強,預計對岸服務業來台投資的數量可能很有限,反觀大陸服務業才剛起步,尤其十二五計劃部分確實有很多商機,讓台商去發揮。他也批評在野黨,刻意制造許多錯誤訊息。
 

7/19  玻利維亞政府宣佈召回駐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等3國大使,以抗議總統莫拉萊斯專機在歐洲遇到的空中封鎖。
 

7/20  因陸軍義務役下士洪仲丘遭不當管教致死,約1萬5千名網友串聯至有關單位抗議,要求還給家屬公道、還原事實真相、嚴懲失職人員、確保軍中人權、暢通申訴管道。
 

7/20  國民黨主席與黨代表投票日,馬英九獲連任。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3期】特寫:相顧兩「毅夫」,一堂共歡笑

(左起) 林毅夫、汪毅夫 (網路圖片)

【新華社 ∕ 北京】一位嚴謹理性、一位風趣謙和,一位是蜚聲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一位是學富五車的歷史文化學者,特別的是,他們的名字都是「毅夫」,他們都是生活工作於大陸,在不同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的台胞。
7月4日,林毅夫與汪毅夫,這兩位名為「毅夫」的學術大師,相聚一堂,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為赴大陸參加夏令營的千餘名台灣學子們奉獻了一堂精彩的演講。

甫一開場,林毅夫就用閩南語向在場的後輩學子們大聲問好,濃濃的「台味」油然而生,真可謂「鄉音未改鬢毛衰」。現任全國台聯會長的汪毅夫則以台灣俗語為題,講述了台灣社會歷史的演進,佐證當年兩岸往來之親密。原汁原味、帶著鄉土氣息的閩南俗語,讓台灣學子們不時報以會心微笑。 
  

當年從金門泅渡到大陸後,林毅夫赴美成為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的學生。在這30餘年,他在經濟學領域建樹卓著,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同時,這也是一段不得回鄉探親、無法祭拜先人的悠長歲月。他說:「作為一個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我當然希望家鄉發展得好。」 
 

他在演講中分析了大陸經濟騰飛的原因,指出後發優勢仍然是支撐大陸經濟今後繼續增長的強勁動力,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及後續協議陸續簽署之後,如果兩岸能繼續在經濟、政治等領域不斷整合,互惠互利、相向而行,兩岸同胞定能共享中華民族千載難遇的發展機遇。

  汪毅夫風趣地表示:「四年前,曾在北京大學與林毅夫先生同作報告。如今他學問越做越好,我的官越做越大。我們最願意看到的,當然是台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共同實現我們民族的中國夢。」
  

兩位有著「台灣緣」的同名學者可謂惺惺相惜。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們都會晤面交流意見。有了新作,都會寄贈對方。1999年,汪毅夫還幫林毅夫找到了在福建平和的祖家。說起兩人名字時,汪毅夫在演講中說了一個笑話:某年全國兩會時,他被許多人圍住要求合影。「一張不夠,還要再來一張。我對一位先生說,你看清楚,我的名牌上寫的是汪毅夫,不是林毅夫。聞我此言,那人臉頓時拉得好長,無奈地說:『也好,也好』」。 (記者∕林甦 李嬌陽)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3期】曾培炎:努力使海峽兩岸逐步成為「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北京】兩岸企業家峰會7月11日上午在北京成立並推選曾培炎為理事長。曾培炎在會上致辭指出,峰會的成立對於推動兩岸資源有效整合,加強兩岸產業對接,深化兩岸經濟互利合作,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努力使海峽兩岸不僅是經濟上的「利益共同體」,也要逐步成為「命運共同體」。

曾培炎表示,目前兩岸之間已經有了經貿文化論壇、兩會商談、海峽論壇等三大平台,分別從政黨、授權協商、民眾等層面開展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還缺少一個比較成熟的兩岸企業交流合作平台。搭建這樣一個平台已經成為兩岸企業家的共同願望和訴求,特別是在當前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以及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情況下,這種願望和訴求尤為迫切。

他強調,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工作要與兩岸現有的合作機制做好協調配合。峰會是兩岸企業界建立的一個民間交流機制,是對現有兩岸合作機制的有益補充。

曾培炎表示,兩岸企業家是兩岸經濟合作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峰會主體。要調動企業家的積極性,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多種方式進行溝通,認真聽取他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拓展合作的內涵與方式,抓住兩岸都處在經濟轉型的機遇,推動雙方合作升級,加大相互投資力度,特別是大陸企業赴台投資。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實現產業鏈對接與融合,通過相互參股、結成戰略聯盟、合作研發設計等形式,攜手進軍國際市場。要注重創新工作方式,除舉辦大會、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會以外,還可以通過企業互訪、共同調研、信息共享、專題研討等形式,促進相互了解與合作。(記者∕趙博)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3期】國台辦解讀習近平所提兩岸關係「路線圖」

【新華社∕北京】國務院台辦6月26日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提出4點意見,其中談到「兩岸關係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據此確定自己的路線圖,繼續往前走」,請問「路線圖」概念的主要內涵是什麼?范麗青表示,五年來的實踐表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兩岸雙方應該把握發展大勢,順應民心,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制定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措施,不斷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有記者問:國務院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北京會談」兩岸關係研討會上致辭時談到,在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大陸的政治基礎上,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情況下,兩岸交往中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的問題是可以討論的。請問發言人如何解讀?范麗青回答說,這說明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合情合理安排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在近年來兩岸交流合作進程中,確實存在兩岸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的問題,如海協會和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開展協商、簽署協議,就是兩岸雙方各自授權、行使公權力的體現。隨著兩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兩會協議未涉及領域的公權力行使問題,也是可以討論的。

在回答相關提問時,范麗青表示,我們樂見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在聯系服務兩岸民眾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台灣方面多次表示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也是在一個中國的架構之下進行的。我們認為,雙方應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實現互設,日後還可以逐步商量、逐步擴大和完善。(記者∕陳鍵興、張勇)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