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期】特寫:相顧兩「毅夫」,一堂共歡笑

(左起) 林毅夫、汪毅夫 (網路圖片)

【新華社 ∕ 北京】一位嚴謹理性、一位風趣謙和,一位是蜚聲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一位是學富五車的歷史文化學者,特別的是,他們的名字都是「毅夫」,他們都是生活工作於大陸,在不同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的台胞。
7月4日,林毅夫與汪毅夫,這兩位名為「毅夫」的學術大師,相聚一堂,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為赴大陸參加夏令營的千餘名台灣學子們奉獻了一堂精彩的演講。

甫一開場,林毅夫就用閩南語向在場的後輩學子們大聲問好,濃濃的「台味」油然而生,真可謂「鄉音未改鬢毛衰」。現任全國台聯會長的汪毅夫則以台灣俗語為題,講述了台灣社會歷史的演進,佐證當年兩岸往來之親密。原汁原味、帶著鄉土氣息的閩南俗語,讓台灣學子們不時報以會心微笑。 
  

當年從金門泅渡到大陸後,林毅夫赴美成為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的學生。在這30餘年,他在經濟學領域建樹卓著,成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同時,這也是一段不得回鄉探親、無法祭拜先人的悠長歲月。他說:「作為一個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我當然希望家鄉發展得好。」 
 

他在演講中分析了大陸經濟騰飛的原因,指出後發優勢仍然是支撐大陸經濟今後繼續增長的強勁動力,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及後續協議陸續簽署之後,如果兩岸能繼續在經濟、政治等領域不斷整合,互惠互利、相向而行,兩岸同胞定能共享中華民族千載難遇的發展機遇。

  汪毅夫風趣地表示:「四年前,曾在北京大學與林毅夫先生同作報告。如今他學問越做越好,我的官越做越大。我們最願意看到的,當然是台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共同實現我們民族的中國夢。」
  

兩位有著「台灣緣」的同名學者可謂惺惺相惜。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們都會晤面交流意見。有了新作,都會寄贈對方。1999年,汪毅夫還幫林毅夫找到了在福建平和的祖家。說起兩人名字時,汪毅夫在演講中說了一個笑話:某年全國兩會時,他被許多人圍住要求合影。「一張不夠,還要再來一張。我對一位先生說,你看清楚,我的名牌上寫的是汪毅夫,不是林毅夫。聞我此言,那人臉頓時拉得好長,無奈地說:『也好,也好』」。 (記者∕林甦 李嬌陽)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