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1期】2011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

王毅:維護和平發展 振興民族經濟

                         (網路圖片)

        【本報台北報導】以「攜手創新經濟,合力轉型升級—ECFA時代兩岸經貿合作新佈局」為主題,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國台辦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11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4日在南京舉行,吸引了台北世貿中心、台灣工業總會等10多家台灣社團、行業公會和近50家台灣百大企業及上市公司負責人參加。在會上兩岸企業家就攜手開拓綠色經濟、加快推進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等議題展開交流。

      
        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在峰會上表示,兩岸和平發展局面得來不易,面對世界經濟持續動盪,兩岸企業家應攜手合作,為兩岸關係謀發展,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民族經濟謀振興。王毅說,兩岸共同面臨新的發展前景,既有機遇,也有挑戰。機遇在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兩岸共同繁榮發展開闢出廣闊空間,為兩岸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創造了有利條件。挑戰在於世界經濟持續動盪、國際競爭日趨加劇,兩岸產業轉型升級任務更加緊迫。面對新形勢,兩岸唯有不斷加強互利合作,才能走出一條抵禦當前挑戰、實現長遠發展的正確道路。
        王毅強調,首先要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今天的良好局面得來不易,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如果兩岸關係動盪不安,就不會有台海局勢的和平穩定,如果兩岸關係漸行漸遠,就難以真正實現民族的團結與復興。
        其次要共同振興民族經濟。民族的振興首先是經濟的振興,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兩岸企業都是中華民族的企業。兩岸企業界應抓住機遇,整合兩岸資源,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加強兩岸的創新發展和新興產業合作,聯手打造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聯手推出更多兩岸中國人自己制訂的產業標準,聯手培育更多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兩岸企業,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三,要共同心系兩岸民眾福祉。兩岸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理應相互關心、相互扶持。兩岸企業家在履行自身社會責任時,應始終把兩岸同胞放在心上,當同胞遭遇災難和困難時應及時伸出援手,給予幫助,應始終牢記兩岸同胞才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力,繼續為兩岸各界加強交流交往提供更多便利,注入更多動力。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亦在開幕式致辭指出,大陸和台灣在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多產業的合作,為兩岸創造了新機遇,產生了正面、互益的深遠影響。



【犇報‧第31期】九月新聞回顧

美國警方在布魯克林大橋逮捕500多名示威者(網路圖片)
美國紐約警方10月1日在布魯克林大橋上逮捕了超過500名參與
“占領華爾街”
抗議活動的示威者。警方表示,示威者當時正參與一場未經批准的游行,在橫過布魯克林大橋時因涉嫌阻礙交通而被逮捕。

8/25
大陸首度對台契作養殖虱目魚,由台南學甲食品公司與上海水產集團代表共同主持裝箱起運儀式,第一座載運24噸冷凍虱目魚貨櫃,正式輸往上海,開始打入大陸市場。
8/29
台灣、大陸兩地旅客一年往來超過660萬人次,台灣「海健會」以及大陸「綠色通道救援聯盟」,共同發起建構「79595」的服務專線,可以通報傷亡情形、協助患者就醫等大小事諮詢,讓身在異地的遊客得到更好的照護。
9/3  
陽明大學和西安交大聯合舉辦「海峽兩岸醫學生暑期社會實踐」,19名兩岸醫學生將深入陜西藍田縣之醫院、家庭,進行基層衛生調查和衛生普教等活動。兩校自2009年締結姊妹校,去年首次結合兩校醫學生在藍田縣開展社會實踐,受到當地好評。
9/8  
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以稅負為主軸的大規模振興經濟與就業措施,內容包括企業與勞工減稅,擴大基礎建設支出,預計將投入4470億美元,但能否獲得國會支持仍是未知數。
9/9  
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在歐盟台灣中心的倫敦會議中指出,九二共識不是一個科學或學術問題,這是個政治議題,反映的只是說話的那個人有沒有兩岸和解的意願,只要心中有兩岸和解意願,就有九二共識。
9/12 
根據法國緊急應變中心表示,法國南部嘉賀德省靠近地中海附近的瑪克庫勒核電廠突然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造成1死4傷,法國政府強調,該廠只處理低放射性核廢料,目前沒有輻射外洩的問題,但仍引發當地媒體強烈質疑。
9/18 
美國華爾街出現大規模示威,示威者們揚言仿傚中東的「茉莉花革命」,要「占領華爾街」,意圖反對美國政治的權錢交易、兩黨政爭以及社會不公正。示威人數達上千人,大概是紐約近年來所遭遇的最大規模示威之一。
9/19
為期4天的「2011南京台灣名品交易會」吸引人數超過35萬人次,成交額逾53億元人民幣。參展的648家台灣企業中,有485家企業通過展會在大陸找到或正在商談確認產品代理商和經銷商。
9/20
歐盟各成員國的農業部長未能就如何維持歐洲援助最貧窮者項目(PEAD)達成妥協,致使歐洲1300萬依賴該項目生活的貧困人口面臨斷糧之虞。歐洲慈善機構擔心由此而引發「食物海嘯」—窮人與病人開始陷入缺糧少藥的境地,後果將不堪設想。
9/22 
希臘政府為得到歐盟和IMF的援助貸款,公布新一輪緊縮措施,內容包括削減工資和退休金、政府裁員和增稅等。隨即爆發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希臘各地抗議、罷工持續不斷。
9/23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發表聲明,譴責美國對台軍售是企圖操控台灣政局,藉此製造兩岸敵對的態勢,以圖利美國的財閥和軍火商,拉抬日益不振的經濟景氣。論壇呼籲,台灣當局應停止向美軍購,將兩岸和平發展的經濟成果用在照顧台灣基層民生與勞工就業。
9/23
日本農林水產省正式公告,在發生核事故的福島二本松市所生產的新米樣本中,首次驗出放射性物質銫含量超出政府規定每公斤200貝克(becquerel)的安全標準,每公斤含有500貝可的輻射物銫。
9/26
希臘負債已高達3400億歐元,面臨嚴重倒債危機,並可能蔓延至其他歐元國家。



【犇報‧第31期】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台灣各界盼興中華

                              (李文吉攝)

        【本報台北報導】由「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推動,中國統一聯盟、勞動黨、夏潮聯合會和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等約50個民間社團、工會、政黨等團體共同發起的「台灣各界紀念革命百年集會」,25日下午在臺北中山堂外廣場隆重舉行,現場約有3000多名來自島內各地的團體代表、群眾擠滿中山堂外廣場,會場舞臺醒目地打出「紀念辛亥革命百年,和平奮鬥興中華」的橫幅,明確地點出了本次集會的主題。主辦方在廣場外豎起了大屏幕,讓眾多無法進入會場的群眾觀看集會實況。     
       
         25日中午時分,來自全台各地的一台台遊覽車陸續駛進中山堂一側,為的便是參加這場由「台灣各界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籌備會」所主辦的民眾集會,在主辦單位有序地引導下,偌大的活動現場很快地被熱情民眾擠得水洩不通。值得一提的是如「高雄勞動事務服務協會」等南部民間團體亦不辭路途遙遠,特地包車北上,顯見南部鄉親對活動的殷切支持。各界社團群眾也在集會上演出了各類精彩表演,像是南陽義學所演出的「龍騰虎躍慶百年」即贏得滿堂喝采、賽夏族人的原住民歌舞更是吸引民眾目光。活動在「和平歌詠隊」所帶來的「走向復興」歌聲中漸入尾聲,「我們都是一家人」一曲更是引起全場民眾熱烈合唱。一連串富有寓意的精彩節目,贏得現場集會群眾的熱烈反響。

        本次集會主要組織者「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吳榮元、紀欣等先後登臺發言。他們表示,百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民族先賢先烈,為挽救民族沉淪危亡,以百折不撓的精神,英勇奮戰,投身救國運動,終於推翻了腐敗的滿清王朝,樹立了中國近代歷史社會大變革的里程碑。如今中國已屹立世界,洗刷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同時,因歷史因素分隔60年的兩岸也走上了相互交流、和平發展的道路。辛亥革命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這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資產。經過百年奮鬥,值此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紀念辛亥革命百年,追思先賢先烈,更要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實現統一。




【犇報‧第30期】來自台灣的抗癌小鬥士們展示送給南京癌症患兒的禮物

 周曉雄 攝  新華社
         8月17日,成功從癌症中康復的13位台灣青少年來到南京市兒童醫院,為癌症患兒加油打氣,分享打敗癌症的心路歷程。此次「圓夢之旅」由陳光標捐助的「標哥兩岸病童圓夢基金」出資,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組織,旨在鼓勵所有癌症患兒打敗癌症、活出希望。(南京,2011年8月17日)




【犇報‧第30期】兩岸新人「水上丹霞」曬恩愛

 劉旸  攝  新華社

         8月3日,海峽兩岸的新人在泰寧丹霞地貌旅游景區拍攝婚紗照。這個活動由福建泰寧和台灣南投攜手合作,「愛在海峽•情定泰寧」第一屆兩岸水上丹霞婚禮正式啟動。來自兩岸的16對新人相聚水上丹霞旅游勝地泰寧,開啟了幸福之旅。(福建泰寧,2011年8月3日)



【犇報‧第30期】8月新聞回顧


7/28
台灣移民署入出國事務組表示,小三通實施10年以來,沒有發生任何一件陸客脫隊的紀錄。

8/2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日本福島一核廠1號和2號反應爐廠房外,輻射量超過每小時10西弗,這個水平的輻射量可以讓人立即死亡。

8/6 美國經濟前景疑慮上揚,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S&P)將美國主權評等調降至AA+,引發國際金融市場震盪。
8/6 英國倫敦北部托特納姆區一些人在當地警察局附近示威,抗議警方4日射殺當地一名年輕男子,這場示威後來演變為大型暴動。
8/9 英國暴動不僅在倫敦市內多個地區蔓延,且向伯明翰和利物浦等城市擴散。
8/11 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若再發生暴動,可考慮實施宵禁,關閉社群網站,甚至出動軍隊協助平亂,晚間各地暴動暫歇。英國連日暴動,各地已有1,200多人被捕,大多數為未成年人,最小的嫌犯是諾丁罕的11歲少女。
8/15 《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報》援引日媒報導,稱韓美計劃在今年8月舉行軍演中,內容包含對金正日的逮捕行動。
8/15 台灣雄獅旅行社一旅行團今天在中國大陸吉林省發生車禍,造成4死、15傷,大陸方面由海協會副秘書長張勝林前往現場協助處理。
8/15 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報導,美國政府已告知台灣,美不出售F-16C/D戰機給台灣,但協助現有的F-16A/B戰機升級。
8/16 新加坡為確保本國人就業機會,準備嚴格限制外國人在新加坡就業。
8/17 印尼舉行盛大儀式慶祝獨立66週年。印尼於1945年8月17日脫離荷蘭的殖民統治而正式獨立,目前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
8/18 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滑,美股道指早段挫逾500點,失守10000點,金價則刷新紀錄,反映市場日益擔心全球經濟陷入滯脹。
8/19 西班牙政府19日宣佈了三條關於創造就業和削減赤字的新財政措施,包括降低購買新建住房增值稅、增加大型企業的公司稅預付款和減少醫藥開支。
8/20美國負責近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費爾特曼造訪利比亞反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舉行會談。會談後費爾特曼重申了美國要求格達費必須下台的立場。
8/22 利比亞反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軍隊已佔領黎波里,並展開對格達費的掃蕩行動。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稱北約組織向反對派提供大批武器和情報,協助反對派攻城。
8/23 《紐約每日新聞》報導,美國紐約市警察局近日專門成立一個部門,負責監控和追查在Twitter、MySpace 和 Facebook 等社交網站上的犯罪跡象。
8/23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再度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並重申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
8/24 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表示,1992年11月兩岸兩會以書面方式同意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以口頭方式各自表述」,這就是「九二共識」;一旦不被承認,兩岸關係恐又回到綠營執政時代情況。



【犇報‧第30期】兩岸要聞──手足情深暖人心


大陸積極救助815吉林車禍受傷台胞

                                   (網路圖片)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雄獅旅行社「東北長白8日團」19名團員,15日下午搭遊覽車,在吉林省長吉高速公路翻車,造成4死15傷;事故發生後,吉林省公安民警、醫務工作者和部分群眾紛紛加入救援和守護這些台灣同胞生命的隊伍中。

        雄獅旅行社發言人林承曄表示,據當地初步調查,車禍發生原因可能是遊覽車為閃避前方突然變換車道的小客車,導致遊覽車失去重心,才翻覆在深約3公尺的路旁邊坡溝內。至於部分台灣媒體報導,有旅客指稱事發當時遊覽車司機忙著打手機導致肇禍,林承曄指出,根據公安單位調閱大客車司機的通聯紀錄顯示,事發當時司機並沒有打手機,排除肇禍責任。

    
        據新華社報導指出,事故發生時,正在路面巡邏的高速公路支隊民警牟振興恰巧路過車禍現場,火速撥打了救援電話,並隨即找到司機,確認車內人員情況,將所載21名旅客全部找到,15名傷者分別被熱心司機和民警送往距離最近、醫療條件較好的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第二分部。不久後長吉高速交警大隊政委薛大新、隊長王斌帶領20多名民警火速趕到現場,開展勘查現場、疏導交通、安撫傷者和遇難者家屬情緒等工作。
        此次事故受傷的15名傷患中,最大的82歲,最小的11歲,多為股骨幹骨折、骨盆骨折、頭皮撕破傷、多發性皮膚撕破傷等,有7名患者進行了手術,全部手術在15日晚完成。吉林大學第一醫院二部院長路來金表示,事故發生後,該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最優秀的醫護團隊對傷患進行緊急救治。在開展醫療救治的同時,吉林省有關部門還立即調派心理專家開展心理援助。省衛生廳廳長隋殿軍說:「此次事故中,每個患者不論傷情輕重,我們都設專人專門護理,有專門醫生的連夜看護,防止患者出現遲發的症狀。」
        車禍事故發生後,國台辦主任王毅高度重視,對遇難遊客表示哀悼,對受傷遊客表示慰問。海協會已發函將相關情況通報海基會。據悉,在車禍中傷亡的10多位台灣遊客家屬已于17日淩晨抵達長春。雄獅旅行社和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相關人員等也已抵達長春,善後事宜已陸續得到處理。事故中承保車輛產險的陽光產險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已於16日向傷者所在醫院預付第一批搶救費。陽光產險已預留專項資金,將充分做好這次事故的理賠準備。




【犇報‧第30期】兩岸要聞──歐美債務危機中 兩岸金融合作求出路




第二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網路圖片)
【新華社電(張勇、林甦)】歐美債務危機給兩岸金融業帶來挑戰,也增強了兩岸金融業界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的積極性。不久前結束的「第二屆兩岸和平創富論壇」上,與會的兩岸金融界專家紛紛建言獻策,籌謀在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加快實現兩岸金融「1+1大於2」的雙贏新局。

大陸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指出,面對歐美債務危機,此刻談兩岸金融合作更顯得重要及迫切。他認為,儘管歐美股市已經暫時止跌,美債違約尚未出現,但各界公認歐美債務問題並未徹底解決,危機可能再度發生,衝擊全球經濟。因此,現在應是「亞洲自救、兩岸自救」,一起對抗這波金融動盪的關鍵時刻。
新的變局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會專家們就此展開了深入探討。台灣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表示,國際金融風暴重創歐美國家,限制了歐美金融機構的拓展速度和領域範圍。然而,兩岸在這期間受創不重,並藉此做了很多金融體系改革,譬如提高資本充足率、改善公司治理等,監理概念也更加健全。此外,兩岸金融業還有實體經濟的成長作為支撐。當前,在歐美金融業長期主導的遊戲規則被質疑、面臨重新洗牌之際,兩岸金融業應加緊合作、抓緊機會,為彼此爭取更大利益。
如何選取未來兩岸金融合作的突破口?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大陸金融發揮全球影響力的第一步,台灣由於擁有對大陸的巨額貿易順差,適合以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協助人民幣走向國際。他表示,台灣一方面對大陸擁有貿易順差,一方面也是大陸排名前列的境外投資者,如果能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讓人民幣不但可以流出大陸,也可以回流大陸,形成良性迴圈。
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認為,人民幣具有國際清算貨幣的潛力。大陸可考慮在台灣設立離岸人民幣中心,這會有助於活絡未來兩岸經貿。大陸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也認為,面對當前世界金融局勢,兩岸在貨幣合作方面應有所作為。如可考慮在貨幣結算方面簽訂協定,取得新的進展。
兩岸金融業如何抓住機遇加快實現「1+1大於2」,是本次論壇上的一大焦點話題。大陸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認為,兩岸金融業有互補優勢,雙方緊密結合,可以共創雙贏。台灣金融業國際化步伐走得早,人才濟濟,可為大陸金融業提供很多寶貴經驗;大陸市場大,可讓台灣金融業更有發展空間,雙方互蒙其利。李紀珠則總結了台灣金融業發展可供大陸借鑒的地方:存款保險制度、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跨業監理和市場監理、信用體系建立、消費金融領域、財富管理、微型保險等。






【犇報‧第30期】兩岸要聞──兩岸鄉村座談來台舉辦

兩岸鄉村座談   (網路圖片)

聚焦台灣農會經驗

【本報綜合報導】「兩岸鄉村座談」本月15日至19日在台舉辦。20多位大陸農業基層代表分別來自北京、浙江、江蘇、廣東,隨同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副會長、農業部總經濟師陳萌山一同走訪台灣北、中、南各地鄉村農會、農戶。兩岸鄉村座談已在大陸舉辦2屆,今年首次移師台灣。

18日上午在台中外埔鄉農會辦公室裡熱鬧舉行座談,陳萌山一行甫一落座,就將一連串的問題拋給台灣的農民兄弟,「你們鄉里有多少地?多少戶?」、「都種些什麼作物?平常貸款從哪裡來?」…其中最令大陸代表們關注的,莫過於當地農會協助農民產銷的一些措施,包括貸款、保險、擔保等各個方面,都引起了他們的極大興趣。外埔農會總幹事饒仁和講解了台灣農會組織的運作方式後,來自江蘇省如東縣的掘港鎮人大主席姜建新、扶海洲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馬愛東等人接連向農會同仁詢問了如何進行信用審查、行政主管機構如何補助農業金融、農業保險的種類等一系列問題。

大陸客人們的一連串問題,讓當地農會代表們有些招架不住。為了讓資料更準確、情況更全面,外埔農會秘書只得現場內外跑來跑去打電話,通知信貸、保險等部門的負責人來現場解答問題。早在2009年的首屆「兩岸鄉村座談」上,江蘇如東掘港鎮與台中外埔區結成「對子」,兩地從此結下深厚友情。姜建新表示自己是首次來台灣,發現當地農會的很多方式值得大陸好好學習,台灣農會經驗可以處理好農村貸款問題,尤其是台灣扶持農業生產的一些手段很先進。

同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農村,南投縣仁愛鄉和浙江省仙居縣田市鎮也是好「對子」。仁愛鄉近年結合文化、觀光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精緻農特產,鄉民們到浙江考察時對田市鎮盛產的楊梅產生了興趣。田市鎮人大主席張堅勇表示,希望學習仁愛鄉精緻農業的管理經驗。陳萌山在考察中說,兩岸鄉村交流可互相學習、促進產業發展,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也將為各種合作提供服務。

「兩岸鄉村座談」致力讓大陸與台灣鄉村結「對子」,以「自主自發、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前提,在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農產運銷、鄉村產業、鄉土文藝等領域交流合作。代表們也拜訪了甫獲2011年台灣模範農民的火龍果達人范振清的果園,陳萌山還告訴范振清,現在大陸各地開設了不少台灣農民創業園,歡迎他也去投資創業。大陸適合火龍果種植的地區也不少,兩岸農民兄弟可以共同合作、共創雙贏。




【犇報‧第30期】兩岸要聞──台灣眼看大陸:處處充滿生機

                               (網路圖片)

【新華社電(黃玥、任沁沁)】第一屆「清華大學‧頂新兩岸領袖生交流計畫」於本月5日到20日間舉行。該計畫由清華大學港澳台辦公室主辦,頂新公益基金會全程支援。


參與該計畫的海峽兩岸的大學生將在16天時間裏,踏訪北京、天津、西安、昆山、上海等地,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璀璨歷史,實地感受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親身訪問台商在大陸的發展進程。

「沒想到大陸農村有這樣的發展模式,更沒想到台商能在大陸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作用,台資企業可以將先進的企業文化融入農村建設規劃中。」政治大學的學生林楷翔激動地說,如此開放現代的農村與他們印象中封閉、保守、落後的大陸農村完全不同。寬闊整潔的道路、隨處可見的現代化別墅、都市化新型現代農業園……流連在依山傍水、環境幽雅的密雲縣蔡家窪村,來自台灣的大學生們為眼前北京新農村建設的美好畫卷讚歎不已。

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台灣交通大學學生林怡君,感受著北京便利的機場快軌、無處不在的便利商店,「北京的發展令人讚歎,幅員遼闊的大陸處處充滿生機。」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廖峰范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在氣勢雄偉的慕田峪長城上,他觸摸著斑駁城牆,不禁感慨古人固守家園的執著和堅毅,讚歎先輩們創造的偉大文化遺產。訪古探今,這批台灣大學生此行收穫頗豐。他們不僅參訪大陸基層和名勝古跡,還聆聽了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大陸基層社會治理的系列講座,在知識薰陶中深入品味大陸。

兩岸三通直航、大陸居民赴台遊、大陸學生赴台就讀、赴台個人遊……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為兩岸青年交流搭建起最好的平臺。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兩岸大學生相處完全沒有隔閡。「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大家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想法一拍即合。」北京清華大學袁啟萌現在完全不擔憂如何與台灣同學相處,「我們都愛看《康熙來了》,都愛香港明星,都喜歡陳奕迅的歌,都喜歡玩魔獸世界……」北京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也在活動中寄語兩岸大學生:「不僅是象牙塔中的領袖,更應該努力成為未來社會發展中的精英,為兩岸民間交流播下青春的友誼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