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進入豐碩收穫期
從早期收穫計畫到「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大陸與東盟農業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已連續舉辦十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吸引力顯著增強,成為眾多企業前來尋求商機的「大舞臺」。 Continue reading
中國與東盟農業合作進入豐碩收穫期
從早期收穫計畫到「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中國大陸與東盟農業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已連續舉辦十屆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吸引力顯著增強,成為眾多企業前來尋求商機的「大舞臺」。 Continue reading
「東盟製造」VS「中國製造」──在優勢互補中實現共贏
泰國生產的各式護膚品包裝精美、綠色天然;印尼生產的汽車發動機潤滑油和機油,價廉物美;菲律賓生產的透明裝飾掛鐘錶,簡約時尚。9月3日至6日,東盟10國的各種品牌商品齊聚「中國—東盟」博覽會,1294個東盟展位上,一批東盟特色商品吸引了不少採購商的目光。 Continue reading
經濟觀察
中國大陸與東盟加強合作 ── 可以保持區域金融穩定
近段時間以來東南亞國家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引起世界關注。正在此間出席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金融機構負責人和專家認為,中國大陸和東盟繼續加強金融合作,可以保持本地區經濟平穩增長和經濟金融穩定。 Continue reading
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
60萬家鄉村網路商店的鍵盤聲
■ 張遙
當電子商務改變城市人的消費習慣和零售業格局時,中國大陸農村的面貌也在網購大潮中不斷改變。以浙江義烏青岩劉等村莊為代表的「淘寶村」,早幾年已經因為家家戶戶開網店而引發外界關注,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們深夜還敲著鍵盤在網上做生意。
目前在中國大陸已經發現了14個大型的「淘寶村」,包括山東博興灣頭村、河北清河東高莊等,分布在浙江、河北、江蘇、福建等地的農村地區。
這14個村子的淘寶店總數超過10,000家,年銷售總額超過50億元,拉動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萬。網購帶來了返鄉潮,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著農村面貌。以山東博興灣頭村為例,目前灣頭村有500多戶人家在淘寶、天貓等平台開網店,年銷售額在百萬元以上的有20多家。村裡人開網店的經歷激勵著年輕人返鄉,同時還吸引了一些來自陝西、濟南的外地創業者來到這裡,當地流傳的話是,「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淘寶」。
淘寶等平台讓農民有機會直接對接全大陸、全球大市場,2012年江蘇沙集鎮銷售額超過8億元,義烏青岩劉村淘寶商家的總銷售額超過15億元。
農民草根網商正在推動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變遷。但也有分析認為,「淘寶村」未來的發展還取決於多重因素,農民能否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節奏、鄉村物流條件等等,都將決定「淘寶村」走向更遠或是消亡。(新華社)
加快發展新型職業農民中職教育
大陸教育部每年培養實用人才百萬人
■ 孫鐵翔
大陸教育部針對當前部分農村地區出現的務農勞動力數量減少、結構失衡、素質較低、後繼乏人等現象,將加快了發展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每年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00萬人。
根據大陸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介紹,2012年以來,教育部和農業部聯合啟動了新型農民培養重大課題研究。研究顯示:一是、大陸農村務農勞動力數量進一步減少,農村出現「空心化」現象。二是、農村務農勞動力出現年齡結構老齡化,平均年齡接近50歲。三是、留在農村的務農勞動力小學、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四是、當前應屆初中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就讀涉農專業的人數大幅度萎縮,新生代農村勞動力「輕農、去農、離農」現象嚴重。
大陸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指出,今後一個時期,教育部將把建立和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的職業教育國家制度作為主要任務,加快發展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同時要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為重點,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重點辦好一批農業職業學校和1000個涉農專業點,每年培養農村實用人才100萬人,努力實現2020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1800萬人。
截至2012年底,全大陸有中等職業學校12663所,共招生754萬人,在校生2113萬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中設置農林牧漁專業招生71.98萬人,占招生總數的9.54%,在校的農林牧漁專業學生218.86萬人,占在校生總數的10.35%。(新華社)
新樂村裡的新生活
青海格爾木市的新樂村現有197戶共937人,村民都是從外地遷來的,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水質較差的井水。近年由於受地下水位上漲的影響,很多房屋都成了危房。為此當地政府決定實施整村搬遷,向每戶補貼3.1萬元的建房款,每戶自籌3至5萬元,就能住進新修的房子。2012年底,新樂村整體搬遷工程完工,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圖為搬遷前後的民居對比。(新華社圖片,李少鵬 攝)
新農村建設中的「大學生村官」
【本報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是大陸在新農村建設上一項重大決策,對於改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培養新農村建設骨幹力量和後備人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大學生村官計畫實施前3年,據不完全統計,有4萬多人進入農村,其中1859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1246人擔任村委會主任;3000多人走上鄉鎮領導幹部崗位,400多人被列為縣級後備幹部;3萬多大學生村官創辦企業或領辦致富項目,5000多人被中央企業錄用。
據大陸中組部發佈的資料,到2015年,中國大陸的大學生村官數量將增到40萬人,覆蓋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到2020年將達到60萬人,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官的目標。
據報導為了推動大學生「村官」工作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大陸各地紛紛設立了大學生「村官」辦公室,探索、組織引導大學生村官如何紮根農村、創業富民。各地先後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大學生村官代表。大陸媒體也對各地大學生村官管理模式、代表人物進行了報導。激勵和引導著更多的大學生村官積極創業,紮根基層為建設新農村貢獻力量。
農網升級改造 服務美麗新農村
自2013年5月起,大陸國家電網山東文登市供電公司投資5700萬元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提高張家產鎮、小觀鎮、侯家鎮等6個鄉鎮55個行政村的供電質量,惠及2萬多農村電力用戶。圖是工作人員冒高溫在配電箱前接電纜頭。(新華社圖片,牟瑞先 攝)
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
近百位村官獲創業資金支持
■ 林暉
據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指出,來自大陸29個縣的94名貧困村的大學生村官獲得了每人每個項目額度為30萬元(人民幣,下同)資金的支持。
該協會自去年8月份以來,共從「星火扶貧創業基金」中撥付了2800萬元支持94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同時協調各省按照一比一比例配套資金。
據了解,這些創業項目多為種植、養殖類項目,目前已經完成41個,其餘53個仍在建設中。從已建成項目來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於大學生村官普遍缺乏創業知識和技能,在如何實現滾動發展和扶貧帶動效益方面還缺乏經驗,急需開拓發展思路,有效規避風險。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自2011年起啟動了「支持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成長工程」,目前已有來自大陸17個省(區、市)、446個貧困縣的1500名貧困村大學生村官接受了各項扶貧知識和技能培訓。(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