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4期】大陸考研MUST KNOW (二)

2013年度大陸研究所碩、博士港澳台聯招備忘錄

報名前
●有意報考者可至夏潮聯合會網站下載報名表格並查詢2013年度各校最新簡章選擇報考專業與研究方向。每人限報一    校一專業。

●報考博士者在報名表上就必須填寫欲選擇的博導,建議考生在報名前先與博導取得聯繫。

2012/11/20~12/19‧辦理報名手續
   
須繳交的文件有:

1、列印後填妥之「申請表」及「報名登記卡」。(須人工填寫,不可電腦打字)
2、兩張2吋×1.5吋正面半身免冠照片。
3、兩名副教授或以上職稱之學者分別填寫的「推薦書」。
4、下列文件之「影印本」各2份,並請帶「正本」以備核對:

A.台灣考生需繳交有效期限在2013/4/15之後的「台胞證」。
B.中文版的學士或碩士「學位證書」或同等學歷之文憑;應屆畢業生繳交「在學證明」或影印後加蓋學校章印的「學生證」。(持同等學歷報名者請先與欲報院校確認資格是否符合)。
C.中文版的大學或碩士學位「歷屆成績單」。

5、通訊地址在香港以外者,報名費及郵電費一律繳交「港幣六百元匯票」。
匯票抬頭(中英文擇一即可):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BEIJING-HONG KONG ACADEMIC EXCHANGE CENTRE

6、若非本人報名,需繳交「委託書」。請註明報名者姓名、聯繫方式、身分證字號、未能親自報名事由,及受委託者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受委託人請攜帶證件以備核驗,並限代報1人)。

準備赴考   

●考科準備可參考由報名點蒐集的考古題以掌握大致考試方向,或參閱各校系開立的參考書目。
●於香港京港學術中心或台灣夏潮聯合會報名者,考試地點為香港理工大學(位於九龍紅磡)。
●考生可參加由夏潮聯合會組織的考生團,或自行安排機票住宿前往赴考。
●強烈建議考生提前一天抵達香港並先前往考場熟悉位置,以避免考試當天因遲到而喪失考試資格。
 

2013/03中旬‧發准考證
    

●准考證由香港以掛號寄出,請留意在報名表上填寫的通訊地址是否有人收件,或與當地郵局聯繫是否有掛號寄存。
●收到准考證務必檢查考生姓名、報考類別、校系、考科是否有誤。
●准考證寄送上有問題者,與報名點聯繫後可再寄一張照片至香港辦理補發。
●學校審查後不予核發准考證者,會由報名點另發通知。
 

2013/04/13~14‧考試
    

●初試考科有一科外國語、兩科專業科目。碩士初試外國語滿分為100分;兩科專業滿分各為150分;MBA專業的綜合能力考科滿分為200分。博士初試考科滿分皆各為100分。
●部分試題以簡體字出題,但考生皆可用繁體作答。
●應試務必帶准考證與台胞證。
 

2013年5月~6月中‧複試
    

基本上考生需前往該校參加複試,形式由各系所安排,筆試或口試皆有可能。建議考生事先準備中英文書面與口頭報告的自傳和研究計畫,並掌握好該專業的英文應答。
 

2013年7月‧放榜    

錄取通知由各校自行寄發,相關問題可直接與各系所聯繫。

 
台灣教育部採認學歷的41所大陸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東南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湖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報考訊息參考網站:

《夏潮聯合會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內地普通高校面向港澳台招生資訊網》http://www.gatzs.com.cn
《國家重點學科名單》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bl/zdjs/zdxk/zdxkmd/
《內政部役政署》http://www.nca.gov.tw/web/index.asp
《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外國大學參考名冊》http://www.nca.gov.tw/web/index.asp
《教育部大陸學歷甄試資訊網》http://emhd.nchu.edu.tw/
《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30032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3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 2012.10

(長沙)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藺桃

湘雅醫院教學實習 (網路圖片)

 
無論「北協和、南同濟」或者「北協和、南湘雅」的稱號,都足以說明華中地區的醫療實力—有兩所媲美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醫學名校。


「南同濟」指的是上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前身為同濟醫科大學),「南湘雅」則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為湖南醫科大學,以下簡稱湘雅醫學院)。在2006年的醫學院校排名(以西醫臨床醫學為主,主體為開展七年制本碩連讀教育的醫學院校)中,湘雅醫學院名列第八,也是較早(2004年)獲得八年制(本博連讀)臨床醫學專業授予權的學校之一,另外還擁有七年制口腔醫學專業。

內科強大、優勢學科全覆蓋

湘雅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2006級的何金深說,當今大陸各醫學院校的PK中,由教育部評選的國家重點學科和由衛生部評選的臨床重點專科的數量顯得異常重要。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有5家附屬教學醫院,擁有非常強大的師資和臨床力量,在大陸南部頗負盛名。

湘雅擁有6項國家重點學科及13項臨床重點專科,其內科非常強大,病理學科、外科也很有優勢。加上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可以說湘雅在臨床技術和教學實力上,實現了「內外婦兒傳,眼耳口皮精」的醫學優勢科目全覆蓋。

2012年度大陸大學招收港澳台生簡章中,湘雅醫學院大部份的優勢學科都面向台生開放,包括有: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醫學檢驗、護理學、藥學。
 
與美國醫學機構交流活躍

湘雅醫學院是中國大陸創辦較早的一所西醫高等學校。1978年以後,湘雅醫學院便與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華盛頓大學醫學部、美國雅禮協會、美中友好協會恢復和建立了聯繫,與美國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匹茲堡大學等也建立了長期友好的交流,除選派交流生、訪問學者、短期考察培訓外,在一些國際重大科研及教育課題上也都保持合作,並獲得千萬美元以上的饋贈及資助。今年10月中旬,何金深作為八年制醫學生,就將前往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學習。

除美國以外,近些年來,湘雅醫學院在國際交流上一直保持著強勁的企圖心,與日本、西歐、非洲、香港、台灣等地區保持醫學院校、機構保持密切往來,有強勁的發展勢頭。
 
名校出產 就業不愁

湘雅醫學院在醫學界有「湘雅畢業生寫就半部中國近代西醫史」的說法:第一任畢業生顏福慶創辦了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華東地區排名第一),湘雅的畢業生也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現中國大陸最好的醫學院)擔任過校長。所以,湘雅在老一輩醫生中享有很高聲譽。湘雅的畢業生也因為外語水平高、專業能力強,連續多年就業率達97%以上。

五年制畢業的大學畢業生,雖然無法進入大陸一流醫院工作,但進入三級甲等醫院問題不大,而湘雅醫學院五年制學生保研率高達20%,考本校研究生比例也在95%左右。研究生畢業後,就業前景更好,何金深說,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學長姐,有60%進入了湘雅的附屬醫院,其他的也都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的大型三甲醫院內工作,就業形勢非常好。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3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 2012.10

中國大陸的醫學專業院校  (華中篇)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藺桃


 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對口幫扶丹江口市第一醫院  (網路圖片)


2006年,俊廷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以下簡稱同濟醫學院)就讀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前,已經是高雄一所大學的大二學生。
因為同年表弟考取了北京大學口腔醫學系,他決定休學後一同登陸。在武漢一所醫院當主任的舅公建議下,他選擇了地處武漢市的同濟醫學院,「當時的排名是全大陸前六」。

2012年度大陸大學招收港澳台生簡章中,同濟醫學院有超過10個醫學相關專業招收台生。

大陸醫學院比台灣更好考、實力並不差

侯楷在同濟醫學院讀了五年本科,目前在外科讀碩士,他提到「台灣學生不與內地學生同時競爭入學名額,也不需要額外支付教學費用,所以很多導師不介意多收一位台灣學生」。俊廷也說,因為大陸學生並不像台灣學生,將醫學作為求學的第一志願,加上醫學院眾多,所以相對台灣,大陸的醫學院考起來更加容易。

但不意味師資及醫療實力就落後。已經在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實習一年的俊廷說,大陸醫院硬體都很先進,同濟醫學院的總體醫療實力在大陸也算一流,老師也幾乎都有海外留學背景,上課要求很嚴格。
 
外科、婦產科、預防醫學都是優勢學科

同濟醫學院附屬的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都是中南地區著名醫院,在專業之間也形成互補之勢。「因為曾經在裘法祖老先生(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帶領下的巨大努力,同濟醫院的普通外科較為突出,而協和醫院因為較早開展心臟手術,其心臟外科相對更有優勢。婦產科則承擔了內地很多大型科研課題。內科雖然整體並不出眾,但呼吸、心血管等單科在大陸也是有實力的。」侯楷說,同濟醫學院的臨床整體實力都非常強勢,而外科、婦產科、預防醫學等也是國家重點學科。
 
動手機會多,成長更迅速

俊廷比較兩岸的教學模式,發現差別並不大,前兩年教授基礎醫學,大三大四在附屬醫院(同濟醫學院總共有9家附屬醫院)通科實習(即每個科室都要實習一段時間)。「大陸的病人比台灣多得多,種類也很多,所以只要實習生積極、努力,一旦獲得認可,就會有更多學習和臨床的機會,這對培養一個醫學生是很重要的。」他覺得不足的地方是,他們的課本仍採用中文,不如台灣國際化,老師的教學也相對照本宣科。

畢業後同樣可考執照可當醫師

大陸的醫學研究生分為「臨床型」和「科研型」,但同濟醫學院僅招收「臨床型」台籍研究生,除第一年需要學習部分課程之外,其他時間以臨床學習或實驗工作為主。台灣學生畢業後可以選擇繼續深造,也可以在大陸考取執業醫師執照,參與醫療工作。

因為台灣不承認大陸的醫事學歷,所以俊廷又回到高雄取得呼吸治療學學士學位,考取了呼吸治療師執照。他與他在大陸讀醫學的台灣同學們並沒有那麼焦慮,「大家好像都認為放開限制是遲早的事,大勢所趨。」就算不開放,也還有別的選擇,他有一個表姨,十多年前就到湖北中醫學院念書,現在在美國當針灸師。

除了進入大陸公立醫院,他未來也考慮進入台商開設的醫院,如廈門長庚醫院。俊廷說,大家都感覺「未來在大陸的發展會更加迅速。」而且有很多台灣的醫院也都在搶灘大陸,到時候不愁找不到工作。
——————————————————————————————————-
編按:

據大陸《人民日報海外版》的報導,在2010年8月前,赴大 陸讀書的1.5萬名台生中,就有1/3選讀醫科。《遠見》雜誌在當年3月的報導中,將這個比例提高到了1/2。雖然台灣承認大陸41所高校的學歷時,將醫 事學歷排除在外,仍然擋不住台灣學子登陸就讀醫科的熱情。除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著名醫學院外,大陸還有許多一流的醫學院等待台灣學子去冒險。本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從醫學專業切入,和大家一起走進醫學名校。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一)

  
中國大陸的新聞專業院校 (華東篇)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上海)——北有人大,南有復旦
   
藺桃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編按 京城之外,大陸最發達的地區即是滬寧杭經濟圈,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薈萃之地。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教育傳統,也形成了一個新聞教育的高地。除了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復旦大學之外,華東地區的新聞名校,還有更多層次的選 擇,無論聯招分數低中高,總有一款適合你!

百年名校復旦大學在兩岸都頗負盛名,是許多學子心中的「人文殿堂」。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新聞學在復旦的歷史也相當久遠,改革開放以後的1981年和1984年,復旦新聞系便先後建立了碩士點和博士點,是最早建立新聞專業的少數重點院校之一。因此復旦新聞學院也集結了中國大陸新聞學研究領域的一些元老級學者,如童兵、李良榮。後者已年滿66歲,目前仍在教學,學識淵博,寬容慈愛,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李爺爺」。

「北有人大,南有復旦」,復旦大學同樣以傳統、踏實的基礎訓練聞名,新聞及傳播學的研究也都居於大陸領先水準,如1981年出版至今的《新聞大學》,是新聞學研究界的權威刊物之一。憑藉復旦的實力及新聞學院的研究傳統,新聞學院獲得國家級研究專案及資金資助的機會更多,與海外大學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交流、合作關係也非常深厚。

傳統並不意味著刻板。從事新聞學研究的學者對新聞時事的關注,讓他們並不同於坐守書齋的學者,課堂並未遠離現實。新聞學院的老師多為有著成熟看法的中壯年,曾就讀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研究生的歐陽媛華說,每位老師的觀點都不一樣,或偏激或保守,有的甚至驚世駭俗,但老師們的嚴格要求和集中轟炸,讓她這個以往固守書海的小女生也不得不打開眼界,開始思考,有關新聞業,也有關於這個社會。許多同學也和她一樣,和老師們一起成為了網路達人、時事粉絲。

當然,其他新聞學院注重的實踐,復旦也不會少。

歐陽媛華屬兩年制碩士,更注重學生的實踐。媛華說他們的老師一半是從業界請過來的高級、資深記者,只談業務,少談理論,她的專業是國際新聞,因此來上課的老師都是CNN、路透社、紐約時報等的駐華記者及美國科研機構的訪問學者,大部分為英文授課。學院也要求她們必須要在媒體實習半年以上方可畢業,目前在杭州《都市快報》國際新聞部做編輯的媛華,她的碩二年級就幾乎都是在實習中度過的。

三年制的研究生教育還注重跨學科知識積累,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甚至哲學的課程都要上,幾乎每週學院都會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講座,老師同學都可以去聽。復旦畢業的學生向來以「底子厚」著稱,工作的「後勁」很足,很受業界青睞。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二)

中國大陸的新聞專業院校 (華東篇)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精緻而務實
 
藺桃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綜合實力強勁的南京大學,在大陸高校中的排名一直穩定在前十位。

雖然建系晚於復旦、人大等新聞名校,但南大的金字招牌還是吸引了許多新聞界的名師。
如研究新聞理論的丁柏銓,研究新聞實踐的丁和根,研究傳播學理論的段京肅和都是這些研究領域內的重要學者,杜駿飛教授是大陸最早研究網路傳播的學者之一,出版的許多著作如《網路傳播學》等是研究網路傳播的必讀經典之一。

一年前,為進一步提高學院的科研水準和國際影響力,新聞傳播學院還發出全球招聘院長的徵集令,目前由丁柏銓教授出任院長。

新聞傳播學院下設三個系,包括新聞學系、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系和廣告與傳播學系。從南大新聞院碩士畢業已經一年的潘大偉說,南大新聞院最大的特點就是踏實,這與南大「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的校風密不可分,三年的碩士學習培養了他更加務實、更加專業的做人做事方法。

南大並不鼓勵低年級學生早早進入媒體實習,反而注重培養學生寬厚的知識基礎和綜合思維能力。學校開設了大量通識課程,且提出學生修習不低於14學分的要求。全校所有課程資源都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在最低的專業課程要求之外,靈活採用選修、副修或雙學位的學習方式,轉系轉專業的制度和按學分制收費等配套制度,也讓學生有了更自主的選擇。

幾乎每週,南大都會請來業內的知名人士如知名記者、廣告人等前來學校講座。同學們還會依照傳統組織讀書會,廣泛涉獵政治學、社會學、傳播學、經濟學等方面的書籍、論文,在一些老師的課堂上,同學們還會以小組的形式上台報告。

潘大偉,南京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生。畢業後並沒有從事新聞工作,反而進入了一家投資銀行,他覺得正是學校這種精緻而務實的教育方法,讓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三)

中國大陸的新聞專業院校 (華東篇)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蘇新聞專業的「第一塊牌子」

 藺桃

南師新聞專業為江蘇新聞學的「第一塊牌子」。

雖說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憑藉綜合實力已是江蘇省的NO.1,但在江蘇省內,南京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南師)的新聞學專業一直享有盛譽,創設時間早,學術成就高,一度被稱為江蘇新聞學的「第一塊牌子」。

江蘇話「第一塊牌子」意為標杆、標誌,此言並不虛。早在2001年,南師新聞學學科就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新聞學重點學科」,成為江蘇省唯一具有新聞學重點學科的院系。2005年底,獲批新聞學博士點。這兩項指標性的榮譽,南大新聞院暫時都未獲得。

始建於1964年的南師新聞學專業,培養了一批最早的新聞學專業人才,目前江蘇省內各大新聞單位從領導到一線記者、編輯,有許多畢業於該院。

目前南師共有新聞攝影系、新聞系、廣電系、新媒體系、廣告系等五個系和新聞班、廣播電視新聞班、廣播電視編導班、廣告班、新聞攝影班、2+2新聞(由從其他院轉專業而來的同學組成)等7個本科班級。

傳統新聞專業的優勢,即是對採寫編評等新聞基本功的極度重視。目前就讀與南師新聞系大四年級的董簫樂說,他們的課堂精細而扎實。一堂採寫編評課就是一個小報社,四位老師共同教學,每個月由全班同學共同完成一份班級報紙,班上同學被分為四個小組,每組都有一位採寫組長、寫作組長,因為每組負責排版兩個版面,因此還有兩位美編、一位校對,每個職位每期都會由不同的同學擔任。

不要以為班級報紙只是寫寫班級趣聞,他們的採訪對像是南師所在的南京市棲霞區的所有新聞,包括頭版、市場版、社區版、校園版、評論版、生活版等8個版。

通過這一堂課,董簫樂不僅提前克服了採訪不同人物的恐懼,通過老師的點評,寫作能力也大大提升,最重要的,對一份報紙的製作流程,她和同學們都有了更全面、真實的認識,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經過這種實操訓練後,再進入新聞媒體實習,南師的同學往往對新聞線索的判斷更加敏銳,發展的後勁也更強。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四)

中國大陸的新聞專業院校 (華東篇)

浙江傳媒學院(杭州、桐鄉)——專業而活潑

藺桃

浙傳培育出許多大陸影視新聞界知名人物。

搜索中國大陸大部份市級、省級甚至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編導履歷,如曾經的浙江衛視當家花旦朱丹、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等重磅節目的幕後推手龍丹妮,會發現他們大多畢業於同一所學校——浙江傳媒學院(以下簡稱浙傳)。

這一所普通大學,2004年之前的名字還是浙江廣播電視高等專科學校,若按照平常標準,只能算作是一所三流高校。然則其隸屬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身份,讓無數有著「主播夢」「電視夢」的俊男靚女趨之若鶩。尤其在升為本科院校後,浙傳的高考錄取分數一路逼近重點本科的錄取線,在部份省市甚至超過重本錄取線。

浙傳的魅力在哪裡?專業的師資和教育及學院的人脈也許是大多數人心中的答案。

播音主持、編導等藝術專業固然是浙傳的強項,但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下簡稱新聞院)亦藉助浙傳的平台發展迅速。

畢業於浙傳新聞院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甄妮說,她們學院的最大特點在於實踐訓練特別強。新聞理論、新聞寫作等課程占的比重非常小,而如新聞採訪等專業課程則基本上是在外面拍新聞,回來後再由老師點評,而老師們大多是在業內有過五年以上工作經驗,幽默風趣、心態年輕,當然,對動手能力的要求也特別高。近年來,學院也特別注重引進有海外背景的老師。

實踐訓練是貫穿整個大學四年(也有三年制的專科專業),從大一開始,甄妮和她的同學就在老師的牽線或學院的鼓勵下,到媒體實習。這比綜合性大學的學生大多到大三或大四才開始實習相比更有優勢,往往三年多下來,他們已經在各類媒體實習了一個遍,已經開始確立自己的職業方向或積累起一定的媒體資源。如甄妮就曾經在青島電視台、浙江電視台、青島《半島都市報》及旗下的雜誌以及一家廣告公司實習過,最後她卻選擇了報紙新聞作為她留學英國的專業方向。而曾經高強度、多頻率的實踐訓練,讓她在英國留學期間也更能勝任當地節奏更快的實踐要求。「而有些同學還適應好那邊的學習就忽然畢業了。」甄妮說。

此外,所學課程雜而多,如攝影、攝像、網路新聞、甚至管理、廣告、公共關係等別的科系的課程都要學,而且都是由其他學院的專業老師跨刀任教。雖然甄妮也承認不可避免會比較學得較淺,但這確實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和眼界。「我們學院的整體氛圍非常活潑,學生們都不是中規中矩的那種,可能更類似北京電影學院或中央戲劇學院等專業院校的模式。」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五)

中國大陸的新聞專業院校 (華東篇)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南京)——較低分數VS較高教育品質

藺桃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校園


因在張藝謀最新電影《金陵十三釵》中擔任主演,原本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倪妮成為媒體焦點,連帶她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以下簡稱南廣)的招生報名今年也多了三成。不過事實上,南廣在業內早已享有聲名,並非憑藉倪妮一炮而紅。


南廣是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為北京廣播學院,簡稱北廣)與南京美亞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於2004年合作,並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四年制的獨立學院,屬於本科第三批層次。憑藉中傳的金字招牌,南廣很快打開生源之路,其中播音主持專業的招生比例達到60:1,逼近中傳的招生熱度,每年的招生分數也都在本科第二批(除重點大學外的普通本科)分數線左右。

在北廣任教的一批資深老教授,如電視紀錄片名師丁海宴、話劇研究專家田本相等都同時或轉而任教於南廣,以較低分數考近南廣的學生,事實上接受的是重點大學的專業師資教育。和其他專門院校一樣,南廣也注重從業界挖專業人士,如資深電視新聞記者巨浪、國家一級剪輯師李停戰等都在南廣任教。同時南廣還從國內外的業界聘請了150多位專家擔任兼職或客座教授,如日本NHK電視台資深編導鈴木肇。如今在南廣任教的青年教師,也大多是從中傳、北京電影學院、南京大學等高校畢業的碩博士。

如浙傳一樣,南廣也非常注重實踐,每年暑假都會組織社會實踐小組,帶領大一大二的學生奔赴大陸各地進行社會實踐。在大三大四的學生,寒暑假都會在各大媒體機構見習或者實習。畢業於南廣廣播電視學院的閔曄就曾在大一的暑假參加社會實踐小組,前往重慶衛視見習,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拍攝了一組紀錄片,大三大四的寒假暑假,他都在湖南衛視實習,目前已經是湖南衛視的一名資深編導。

他說,南廣的同學可能在理論上拼不過其他綜合院校的學生,但因為較早參與到社會中來,「屬於很會做事也很會來事兒(意為處事靈活,隨機應變)的那種。」因此收入、發展和晉升的機會比較快,他的同學大部份都在北京打拼,但工作才三年,其中的許多人已經成為部門的負責人,也都買車買房,有了穩定的生活。

對許多分數考得不算頂尖,但有著傳媒夢想的人,南廣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編按

京城之外,大陸最發達的地區即是滬寧杭經濟圈,自古以來便是人文薈萃之地。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良好的教育傳統,也形成了一個新聞教育的高地。除了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復旦大學之外,華東地區的新聞名校,還有更多層次的選 擇,無論聯招分數低中高,總有一款適合你!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2012.08


中國大陸的新聞專業院校

華中華南篇
藺桃
                      (網路圖片)

【編按】大陸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就像台灣的政治大學新聞系一樣,是嚮往新聞學子的第一志願;正如世新大學是許多台灣新聞人才的母校,中國傳媒大學也是大陸孕育新聞人才的搖籃。
在政大和世新之外,想學新聞的你,還能有更寬廣的選擇!中國大陸地域廣博,各地都有臥虎藏龍的新聞名校。本期「你所不知道的名校系列」,從新聞專業切入,讓我們一窺大陸新聞名校的精髓。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風自由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教育始於1983年的新聞系。2000年後,大陸高校新聞專業滿地開花,以人文學科稱雄華中地區的武漢大學,依然是眾多學子報考研究生的首選。

武大新聞院現設新聞學、廣播電視、廣告學、網路傳播四個系,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設計6個本科專業方向。以新聞採訪和新聞寫作等傳統新聞訓練見長,剛剛退休的院長羅以澄教授便是其中翹楚。

珞珈山下的武漢大學,以每年的校園賞櫻成為武漢的城市明信片。新聞院傳承了武大自由浪漫的人文之風,早年畢業的學子也多為思想自由之輩,鳳凰衛視知名主持人竇文濤、湖南廣播電視總台長歐陽常林、前《南方週末》著名記者、現騰訊網總編輯陳菊紅即為畢業生代表。可以想見,這也會為武大新聞院帶來更多實踐資源:高頻次的媒體大佬講座、頂級的實習平台……。

之外,每年武大新聞院要主辦一到兩次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先後與美、法、英、紐、韓、香港及台灣的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文化大學傳播學院等教育、科研機構建立合作交流。讓學生們享有豐富多樣的國際交流機會。

曾在武漢大學新聞學碩士班就讀的楊藝蓓說,在浪漫自由的學風中,學會獨立思考,擁有獨立人格,將是她這輩子最珍惜的財富。

 
廈門大學新聞學院——廣告界的「黃埔」軍校

廈門大學新聞傳播系建立於1983年,最早在中國大陸以「傳播」冠名,2007年成立新聞傳播學院,下設新聞學系和廣告學系及傳播研究所、品牌與廣告研究所。

廈大新聞院是大陸最早設置國際新聞專業和廣告專業的院所,是新聞傳播教育的「南方之強」。尤其廣告教育在大陸素享盛名,被譽為廣告界的「黃埔」軍校,許多畢業生擔任企業市場行銷部門的主管,或成功創辦廣告公司,或擔任中央以及省、市級媒體廣告部門的負責人。

因地處閩南,學院在台灣、東南亞媒體研究及華夏傳播研究(本土化、在地化的傳媒研究)方面,開始形成鮮明特色。

 
廣東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海外生占75%

暨南大學被譽為「華僑最高學府」。從1906年建校招生至今,有來自全球8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就學。在廣州和深圳各有一個校區。

以人文學科見長的暨南大學,是大陸最早創辦新聞系的高校,也是華南地區新聞傳播教學與研究的重鎮。現任院長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原董事長范以錦教授。學院現有新聞學、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3個系,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等4個本科專業。

地處大陸新聞業最發達的廣東省,暨南大學與當地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廣東電視台、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共建廣東省第一個文科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華南新聞傳媒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全球化視野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以下簡稱長江學院),從師資到學生培養都在實踐「國際化」、「重實踐」、「前瞻化」的理念。

學院58%的教師具有海外媒體工作背景;54%的教師具有10年以上業務經驗。曾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副總裁、著名新聞雜誌「60分鐘」前製片人的Peter M. Herford教授,與美國著名戰地記者、普立茲新聞獎得主的Peter Arnett教授,都在長江學院擔任教授。正在長江學院就讀新聞學碩士班的李年智說,這兩位老師的課堂都非常注重討論,「非常美式」。

此外,前《天下》雜誌主編楊艾俐及陳萊姬、徐承羣、淩學敏等多位在台灣及日本媒體界有10多年工作經驗的記者、編輯也都在長江學院擔任教職。

「新聞發生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課堂。」以培養應用性傳媒人才為宗旨的長江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訓練。在李嘉誠基金會的資助下,2008年美國大選、馬來西亞大選、2010年南非世界盃、上海世博會及2012年緬甸大選等全球重大新聞事件現場,都出現了汕大新聞學子的身影。知名媒體如南方都市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湖南衛視等也都成為長江新聞學子的練兵場。台灣的《旺報》及香港媒體近年也開始接受長江學院的實習生。

學院亦注重新媒體研究,建立了大陸首家融合媒體實驗室,每年都有大量記者前來培訓。英語好、動手能力強,懂新媒體、有國際視野的長江新聞學子,因應了時代要求,就業不愁,畢業後多順利進入FT(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中新社、南方都市報等國內外知名媒體。

 
廣州中山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業界精英入課堂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因大陸知名傳媒人士胡舒立掛帥院長而名噪一時。

學院設有新聞學系、公共傳播學系、創意媒體設計系三個系;另有「中山大學全媒體研究院」,主要圍繞融合新聞、財經新聞、公共傳播、政治傳播、視覺傳播、創意媒體及交互設計等學科方向開展研究。

中大傳播學院設有新聞傳播學大類,從2009年開始,在大一和大二開展通識教育,除接受原有專業訓練外,還可在管理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法學院等18個相關專業中學習專門設計的「博雅教育」課程並參與相關專設的社會實踐環節,培養跨學科的人才。

中大注重本土業界資源的應用,實施「業界精英入課堂」計畫,建立了一支由傳媒業界精英構成的客座和兼職師資隊伍,同時也聘任一批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新聞傳播學者訪校開課,同學們將有機會接受全英文教學,零距離接觸國際傳媒業發展和國際傳播研究的前沿,亦可到港、台、美、日等多地大學交換、實習或訪學。

在注重複合型實踐、多學科知識、數位化呈現培養理念下,「學院更注重『道』的培養」,中大傳播學院張志安副教授引用學院寄語說,「我們崇尚自由而負責任的傳播精神和公共導向,培養你理性、建設性的價值觀,試圖幫助你認識中國大陸、放眼世界,伴隨你成為具有紮實技能、人文關懷和獨立人格的人才。」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0期】報考大陸研究所的新管道

上海交大「中國政治與經濟」專業國際碩士學位

                              (網路圖片)

【本報特派記者上海訊】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今年新設了「中國政治與經濟」專業國際碩士項目,台灣學生通過資格審查者即可先免試入學,學校會在入學後輔導複習課程,讓學生參加隔年的港澳台聯招考試。

該校教務秘書楊俊彥表示,「中國政治與經濟」專業國際碩士學位項目的開展,是為了培養經濟與政治領域的應用型人才,在國際化背景下把握中國大陸及週邊地區經濟發展的趨勢。在師資與教學上,除了考慮到理論學習,也重視培養學生發展能力,課程安排有案例教學、有企業部門參觀考察、有與官員學者的交流研討,亦有個別全英文授課的課程。
該項目自2012年開辦,申請截止日期為2012831日。有意申請者可直接到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網站查詢。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