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7期】南京大屠殺爭議

中國歷史研究專家駁斥日本名古屋市長謬論
        

                          (網路圖片)

        十多位來自北京、南京等地歷史研究專家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座談會,譴責日本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此前發表的否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謬論。
       
       《南京大屠殺史料集》主編、南京大學教授張憲文表示,多年來中國史學家在海內外搜集歷史資料,目前已出版了4000萬字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這些都是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最好的證據。在這些鐵證面前,河村隆之的謬論是非常無力和可笑的。

        張憲文還表示,在日本還有與河村隆之持同樣言論的人,這反映了日本戰後對侵華戰爭沒有進行徹底的反省和清算,也意味著對日本右翼勢力的鬥爭將是一個複雜而艱巨的任務。「對此,我們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並隨時準備予以駁斥與反擊。」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榮維木對河村隆之的謬論表示震驚。他說,在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認知方面,中日兩國政府早已達成一致。日方相關報告中也一再表示,南京大屠殺是一次集體性的屠殺、強姦、搶劫,這是不容置疑的。河村隆之不惜為一己之欲來損害南京市與名古屋市兩地之間的和平交往,是得不償失的,也必將為歷史所唾棄。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表示,多年來,日本右翼要麼玩數字遊戲,通過否認南京大屠殺遇難的具體人數,以否認整個南京大屠殺歷史;要麼直接對南京大屠殺歷史予以否認,將侵略屠殺說成是正常死亡。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是為了達到美化侵略戰爭、否認侵略中國歷史的目的。但在大量鐵的證據面前,日本右翼的這些謬論其實都是自欺欺人,最終必然遭致國際社會的譴責。

        在聽到河村隆之的謬論後,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生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表示:「可以與河村隆之在任何場合、任何時間,就南京大屠殺的基本史實進行公開辯論!」他說,作為公務人員,河村隆之對本國早已在戰後承認的南京大屠殺歷史史實進行否認,這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不負責任的行為。

(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應對中東北非地區形勢變化

中國代表呼籲通過理性思考和綜合治理

                               (網路圖片)

        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3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說,應進行深入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綜合的治理,以應對中東北非地區形勢的動盪不安和變化,確保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使人民的訴求得以更好地有序實現。
         
        安理會當天就中東問題舉行公開辯論。李保東在發言時說,沒有中東地區的穩定和發展,當前世界經濟的恢復就難以實現,世界的和平就存在巨大的風險。在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產生的後果不斷顯現的背景下,如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民一樣,中東北非地區人民也有著尋求變革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訴求。

        對此,李保東強調了以下四點:

        第一,要尊重地區國家人民尋求變革、發展的願望和訴求,尊重地區國家和人民自主處理內部事務、自主選擇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

        第二,希望地區國家有關各方通過法治和非暴力途徑表達政治意願,通過對話協商等和平手段彌合分歧,通過開啟包容性政治進程等達成妥善解決方案;

        第三,要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尊重地區國家的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

        第四,安理會決議必須得到全面和嚴格地執行,任何方面都不能任意解讀,更不能採取超越安理會授權的行動。

        李保東說,對有關國家政治解決內部危機的努力,國際社會可以提供必要的建設性幫助。中方反對任何外部勢力進行武力干預、推動「政權更迭」。制裁或威脅使用制裁無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他同時指出,保護平民必須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和其他相關國際法,不能夾雜政治動機或目的。中方反對借「人道主義」之名行干涉內政之實。

        此外,李保東表示,中方對當前中東和平進程深陷僵局及上周加薩地帶局勢再度緊張深表憂慮。他說,巴以和談的停滯甚至倒退只能帶來更多的動盪和衝突。越是面臨複雜、嚴峻的局面,國際社會就越是要加大外交努力,爭取推動巴以雙方早日復談。中方讚賞中東問題有關四方(俄羅斯、美國、聯合國、歐盟)的努力,支持安理會為推動中東和平進程發揮更大作用。

        在敘利亞問題上,李保東呼籲敘利亞政府及有關各方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動,立即開啟包容性政治對話,通過協商達成全面、詳盡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並儘快予以實施。他同時呼籲國際社會有關各方尊重敘利亞的主權、獨立、統一和領土完整,為敘利亞各政治派別開啟對話創造條件。

        李保東說:「敘利亞危機十分複雜,政治斡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們要堅持作出不懈的努力。中方為此多次派出特使與敘利亞各方接觸,推動政治對話開啟。中方支持聯合國和阿盟敘危機聯合特使安南為推動政治解決敘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支持阿拉伯國家及阿盟在推動政治解決敘危機方面所作的積極努力。我們重視和歡迎安南特使近日對敘利亞的訪問,呼籲國際社會支持並為安南斡旋創造有利條件。」

        李保東還說,中方在敘利亞問題上沒有私利。中方不庇護誰,也不刻意反對誰。中方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尊重敘利亞的主權及敘利亞人民的選擇。任何外部勢力均不應對敘進行武力干預、推動「政權更迭」。

        他表示,中方支持聯合國發揮主導作用,協調人道主義救援努力,幫助改善當前敘利亞部分地區的人道主義狀況。中方將通過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向敘人民提供200萬美元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願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同其他各方進行平等、耐心、充分磋商,推動敘利亞危機早日得到政治解決。(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聯合國安理會的「中東問題」辯論

312,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左)在安理會會議上發言。(新華社 申巨集 攝)

        
        聯合國安理會3月12日就中東問題舉行公開辯論,討論了利比亞、葉門、敘利亞局勢等中東地區的熱門問題。公開辯論由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英國外交大臣黑格主持,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朱佩、德國外長韋斯特等出席會議並發言。
        潘基文在發言中說,過去的一年,中東地區發生了巨大變化。有關敘利亞問題,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安南和敘總統阿薩德進行了坦誠和全面的討論,並提出了結束暴力、解決人道主義危機等具體建議。潘基文說:「我支持安南的建議,並敦促阿薩德總統在未來幾天內迅速採取行動,回應聯合特使的建議。」

        潘基文呼籲安理會各理事國團結一致支持聯合特使安南的工作,使敘利亞免於陷入更深重的災難中。他說:「我讚賞俄羅斯和中國最近的提議,包括這兩個國家和敘利亞以及阿拉伯國家聯盟的接觸。在這一關鍵時刻,安理會發出統一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安理會能夠達成一個共識決議,以表明堅定的決心。」

        黑格在發言中說,民主沒有唯一模式,中東地區每一個國家的人民應該根據自己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政治體系決定自己的未來。希拉蕊說,國際社會應該發出一致聲音,呼籲敘利亞開啟政治過渡進程。

        拉夫羅夫說,在任何情況下,無論要實現什麼目標,都不能通過誤導國際社會或操縱聯合國安理會而獲得。倉促要求政權更迭、實施旨在引發經濟困難和社會緊張的單邊制裁、煽動反對派對抗政府並支持這種武裝對抗行為,甚至進行外國軍事干預,所有這些都是造成地緣政治變化的風險因素,最終將可能導致更廣泛的衝突。

        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普里在發言中說,在處理中東北非地區的問題時,國際社會應動用一切外交手段,並保證相關國家的社會穩定。普里說:「儘管各國情況不同,但沒有一套方法適合所有的國家。」(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需要普丁」背後的俄羅斯社會共識

俄羅斯總統選舉普丁得票率為63.6%

徐劍梅 童師群

普京得票率高達63.75%新華社)

        俄羅斯大選3月4日舉行,投票結束後公佈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普丁贏得大選,再度入主克里姆林宮。這表明,儘管出現一定規模的抗議風潮,但俄羅斯需要普丁,仍是大多數俄羅斯人的共識。

        自1999年12月31日出任俄代總統起,普丁連續擔任俄總統、總理超過12年。何以12年後,俄羅斯人仍然認為國家發展需要普丁掌舵?追根究底,「需要普丁」的選民共識,不僅顯示了普丁掌控局勢的能力和牢固的執政基礎,也反映出俄羅斯社會對普丁執政理念的幾點基本認同。

認同點之一:強國

        普丁誓言打造「複雜世界中的強大俄羅斯」,使俄羅斯重返世界舞臺中心,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成為獨立一極。強有力的經濟發展、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強有力的國家軍隊,是其「強國夢」的重要支撐。

認同點之二:改革

        競選期間,俄各階層紛紛宣洩不滿、表達利益訴求,社會改革的呼聲高漲。普丁連發七篇競選「檄文」,承諾「順應現代化的社會需求」,「繼續業已啟動的改革」,在全面創新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現代化,改革姿態鮮明。

認同點之三:穩定

        在普丁看來,改革與穩定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在當今世界,穩定是一種財富,是只有頑強奮鬥才能贏得的一種財富」;俄羅斯未來所有改革不應建立在「沒有根據的自由主義之上,而是要持續的平穩發展」。他同時強調:「穩定與停滯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回顧普丁施政歷程,這些核心理念可謂一以貫之。俄羅斯在其治下迅速擺脫蘇聯解體後的「休克」亂局,贏得穩定與增長,是他最有說服力的「背書」。俄輿論研究中心上月民調顯示,逾六成選民認為普丁是百年來最傑出本土政治家,其執政方針對國家來說最正確。

        正因如此,反對派主打的競選口號「一個沒有普丁的俄羅斯」恰恰成其最大弱點。他們推不出可與普丁相抗衡的人選,反而令人們對沒有普丁的俄羅斯所面臨的風險擔憂。相形之下,挺普丁者的口號「我們支持有普丁的穩定和變化」令人安心。

        俄羅斯行將進入新普丁時代,面對種種機遇和挑戰,社會共識超過分歧,穩中求變的強國方略脈絡清晰,這對俄羅斯和世界,都意義重大。(新華國際時評)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敘利亞:凋謝的沙漠玫瑰(七)

大馬士革舉行集會支援政府。
212日,在敍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七湖廣場,一名兒童騎在大人的脖子上參加集會。當日,數百名敍利亞民衆在大馬士革集會,表達對政府的支援,同時譴責210日發生在北部城市阿勒頗的爆炸襲擊事件。(新華社 覃海石攝)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敘利亞:凋謝的沙漠玫瑰(五)

新華社專訪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

行使否決權是為了維護敍利亞人民的根本利益 
                            (網路圖片)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敍利亞問題決議草案的投票中行使否決權,是從敍利亞實際情況出發,以維護敘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24日,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就敍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的表決中投了反對票,否決了由摩洛哥提交的、西方國家及有關阿拉伯國家等共同起草的草案。這是中俄繼去年104日在安理會反對法國、英國等歐盟國家提交的敍利亞問題決議草案之後,第二次投了反對票。

       吳思科表示,尊重國家主權是《聯合國憲章》的一項基本原則,中國在國際事務上一直遵守並強調這一原則。敍利亞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國家的內政問題,敍利亞的發展和變革應由敍利亞人民決定,外部力量不能越俎代庖,否則是對敘國家主權的侵犯,對敍利亞人民的不尊重。
       他說,解決敍利亞危機要從敘實際情況出發。去年104日安理會就敍利亞問題進行表決後,他曾出訪敍利亞。訪問期間,他與敘國內兩個反對派組織的領導人進行了深入交談。他們對中國行使否決權表示理解,並認為如果允許外部干涉,無論是採取伊拉克式的地面打擊,還是利比亞式的空中打擊,最終受害的還是這個國家和人民。通過敍利亞自己的努力解決危機,進程可能會慢一點,時間會長一點,但付出的代價會小得多,後遺症也會少些。從長遠看,這符合敍利亞國家和人民利益。
       吳思科強調,中國主張「儘快啓動由敍利亞人民主導、各方廣泛參加的包容性政治進程,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矛盾,使敍利亞局勢儘快恢復穩定」。他說:「某些西方輿論稱中國和俄羅斯此舉是為了支援『獨裁政權』,這是一種誤導,混淆了事情的本質。恰恰相反,中國是在維護敍利亞人民的整體利益,而不是在維護或反對哪一方。」他認為,時間和歷史將會做出公正的評判。
       吳思科說,敍利亞危機關乎整個地區的穩定。他呼籲有關各方理智思考問題,尊重民衆對變革、發展、進步的要求。他說,中國下一步將會繼續與敘利亞當局、反對派以及阿拉伯國家和阿盟等有關各方保持接觸與溝通,推動敍利亞各派開展對話,避免使用暴力,減少無辜傷亡,和平解決危機,實現敍利亞和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這不僅可以造福敍利亞和中東地區人民,對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大有裨益。(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 敘利亞:凋謝的沙漠玫瑰(四)

國際觀察向敘利亞派遣維和部隊為何困難重重?
                               (網路圖片)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21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召開外長會議,決定停止與敍利亞政府間所有形式的外交合作,並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批准成立由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組成的聯合維和部隊,監督敍利亞對立雙方停火。
        然而,阿盟的決定遭到敍利亞方面的斷然拒絕。

強化施壓敘政府

        阿拉伯國家外長2月就敍利亞問題展開密集磋商,在長達數小時的討論之後,阿盟決定接受卡達等海灣國家所提出的派遣維和部隊的建議。阿盟在決議聲明中說,阿盟決定開啓與敍利亞反對派的溝通渠道,為其提供各種形式的政治和物質支援,呼籲各反對派組織在「敍利亞之友」會議召開前團結一致,進行認真對話。
        阿盟強調,敍利亞必須全面執行阿盟有關決議,立即全面停止所有形式的暴力,敍利亞武裝部隊應立即停止對居民區的軍事包圍。阿盟指出,阿盟對敍利亞的經濟制裁依然有效,除直接影響平民生活的物資外,阿拉伯國家應停止所有與敘利亞政府的經貿往來。
聯合維和有障礙
        在阿盟外長會議發表聲明後,敍利亞政府立即回應,對阿盟決議表示斷然拒絕。敍利亞駐埃及大使艾哈邁德表示,阿盟決議反映了一些阿拉伯國家,在試圖通過聯合國對敍利亞問題進行外部干涉失敗後的一種「歇斯底里狀態」。
        敍利亞反對派組織「敍利亞全國委員會」則對該聲明表示歡迎。
        埃及中東研究中心專家胡薩姆表示,敍利亞問題走到派遣維和部隊這一步並不出人意料,但根據《聯合國憲章》有關規定,現階段向敍利亞派遣維和部隊存在兩大障礙:
第一,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的對象國必須存在軍事衝突的對立雙方,但從敍利亞當前局勢看,由示威者或嘩變軍人組成的反對派尚無能力構成衝突的一方,因此派遣維和部隊的必要條件不足。
第二,聯合國向任何一個國家派遣維和部隊,都必須獲得安理會的支持和對象國同意,但從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敍利亞問題上的分歧看來,此提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敍利亞政府目前也恐怕難以接受外部軍事力量的介入。
        胡薩姆說,有一種例外情況,派遣維和部隊不需要徵得對象國同意,那就是該國陷入內戰或政府被推翻,但這種情況目前並未出現。
        也有觀察家認為,阿盟提出派遣聯合維和部隊,目的是將敍利亞問題完全推給聯合國。在敍利亞巴沙爾政權面臨的外部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也不排除其最後接受維和部隊監督的可能性。但胡塞姆認為,如果阿盟派遣聯合維和部隊的計劃「胎死腹中」,敍利亞衝突可能最終在西方向反對派提供軍事支援的情況下轉變為內戰。
        還有一種情況,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繞開聯合國直接對敘進行軍事干預,中東政治變革的進程將再次遭遇外來干涉。而如果俄方也同時向敘政府方面提供武器支援,那麽敍利亞衝突可能會演變為一場大國之間的角力。(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