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魏三多
英國人何文旭來到蘇寧快遞位於北京東四環外的一家旗艦店,跟著他的「師傅」快遞員李運望學習日常工作的注意事項。
在北京,有二三十名外國人報名當「洋快遞」,來自美國、葉門、烏茲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數是留學生。
何文旭今年33歲,在北京一家雜誌社工作。他在網上看到招募「洋快遞」的消息後主動聯繫蘇寧,希望體驗快遞員生活。他對大陸快遞員的印象是來去匆匆,「不愛說話,總是很忙、很趕的樣子」。
快遞業是近年來中國大陸發展最快的行業。過去5年,快遞業年支撐大陸網購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職缺一百萬個以上。天天來送貨卻算不上熟悉的快遞員,也成為許多人生活裡「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工作前,何文旭先接受了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和考核。「我們的快遞員還會充當『師傅』,帶一帶他們。」蘇寧相關負責人說。
何文旭大學期間在英國主修東方學,中文基礎不錯。即便如此,快遞員瑣碎的工作一開始也讓他不大適應。何文旭在英國的父親是郵遞員。他說,大陸的快遞員除了派件,還要從事一些「辦公室事務」,比如快遞單錄入、掃碼,這超出他的預想。他用中英文混雜著做了認真的筆記。
高樓林立的北京,購物者分散在不同的辦公樓裡,要想一下子找到的確不容易。不過,在「師傅」李運望的幫助下,何文旭很快就派完了三單快遞件。
2001年,還在大學讀書的何文旭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那個時候,北京三四環外還很荒涼」。此後,他也曾數次短期訪問中國,直到一年多以前才在北京常駐。
2015年,大陸快遞行業務量超過200億件,大陸人均達15件。一線城市的數字更高。在何文旭生活的北京,每天的快遞量達800萬件,基本上每3個人1天就有1件快遞。
上午,何文旭在辦公大樓送貨,收件人多是年輕人,他們看到何文旭都很驚訝,有人還用英語和他聊幾句。他覺得中國人對快遞員很客氣、很友善,不過他也承認,「這可能和我是外國人有關」。
下午,何文旭在居民區送貨。在家的多是一些老年人,何文旭受到了一些懷疑。一位大媽開門後見到是洋面孔的快遞員,直接問:「我們是買了東西,但你確定是你送貨嗎?」大媽會英語的女兒出來,才幫何文旭解圍。
這些「洋快遞」的工作時間不長,大多是一天或兩天。比起來大陸快遞員在業務高峰期一天能派兩百單的高效神速,「洋快遞」更多地是體驗生活。
蘇寧快遞方面表示,初衷是探索緩解大陸春節期間的員工荒,「但我們更願意做跨國文化溝通的一個紐帶,讓外國人瞭解中國物流,瞭解中國年、中國人過年的氛圍。」蘇寧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