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覆蓋亞太區域,2020年覆蓋全球
北斗導航衛星星座示意圖
|
【本報綜合報導】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大陸作為發展中國家,擁有廣闊的領土和海域,因此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大陸就開展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工作,但由於諸多原因而夭折。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大陸開展了適合的衛星導航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後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的設想,並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得以實現。
到了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大陸科研單位提出研製實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設定「三步走」的發展計劃。:第一步是試驗階段,即用少量衛星利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來完成試驗任務,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積累技術經驗、培養人才,研製一些地面應用基礎設施設備等;第二步是到2012年,計畫發射10多顆衛星,建成覆蓋亞太區域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即「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第三步是到2020年,建成由5顆靜止軌道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網而成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000年以來,中國大陸已成功發射了6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第一代系統)。這個系統具備在中國大陸及其周邊地區範圍內的定位、授時、報文和GPS廣域差分功能,並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是大陸自行研製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與美國GPS、俄羅斯格羅納斯、歐盟伽利略系統並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二代系統
正在建設的北斗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需要發射35顆衛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顆。按照規劃,「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有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採用「東方紅」3號衛星平臺。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又細分為27顆中軌道(MEO)衛星和3顆傾斜同步(IGSO)衛星組成,27顆MEO衛星平均分佈在傾角55度的三個平面上,軌道高度21500公里。
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2012年左右,系統將首先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民用領域,估計2012年完成區域系統的衛星發射後,到2013年,老百姓就可以開始使用北斗系統。
目前,在建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空間段衛星系統、地面運控系統外,使用者應用系統也在大力建設之中。大陸已經把北斗系統使用者終端機的開發作為推廣應用的重要內容,不少廠商都在積極研製基於北斗系統的輕便、實用的用戶終端設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前景
進入21世紀,衛星導航定位的業務服務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是各航太大國爭相發展的空間應用領域。為提高導航定位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美國正在致力於發展新一代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俄羅斯也在更新格洛納斯系統,歐盟也在升級伽利略導航定位系統。與美國GPS系統單向傳遞資訊相比,「北斗系統」優勢在於具有短資訊雙向通訊功能,中心站可以馬上聯繫到所有的終端。這對車輛監管、調度以及船舶救險至關重要,更加適合物流企業、鐵路、船舶、長途車輛使用。
如今,借助導航電子地圖產品,中國大陸開車族們輕鬆游四方的美夢已經成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冉承其介紹,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已應用於水利、漁業、交通、救援等國民經濟領域,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能夠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還保留了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的短報文通信、差分服務和完好性服務特色,是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間資訊基礎設施。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提供開放和授權兩種服務類型。開放服務將面向大眾使用者免費提供高可靠性的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授權服務面向專業使用者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測速、授時、短報文通信、差分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資訊服務。
「短信快報」曾使成千上萬人獲救
據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趙康寧介紹,目前,北斗的用戶以集團用戶為主。除了國防部門以外,漁政、水文測報、交通運輸監控和森林防火部門是北斗的主要用戶。在這些部門裡,北斗系統的使用占到30%左右。因為北斗的特點,尤其是其短報文通信的功能,特別得到漁政、水文監測和森林防火部門的青睞。
「現在南海、東海等漁政部門主動放棄了GPS,而全部改用北斗了。為什麼不用GPS呢?GPS只能告訴你所在位置的經緯度,而在海洋裡,光知道經緯度意義不大,周圍都是海。但如果使用北斗,如果有颱風,漁政部門就可以通知所有漁民;而如果一艘孤獨的漁船在茫茫大海上出現危險,也可以通過北斗發短信求助,漁政系統可以立即告訴你離你最近的漁船在什麼地方,最快的救援需要多長時間等等。」趙康寧說。
由此可見,北斗系統的優越性在搶險救災時尤其突出。事實上,普通百姓第一次聽聞北斗系統的名字,多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當時,在基礎設施損壞、通信中斷的情況下,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管理中心為救援部隊緊急配備了一千多台「北斗一號」終端機,實現了各點位之間、點位元與指揮部之間的直線聯絡,為指揮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趙康寧率救災小分隊跑遍北川、綿竹,「北斗短信快報」使成千上萬人獲救,至今他一直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