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4期】雙城生活

城際時代,都市生活新選擇

白曉光
  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列車在城鄉飛駛

隨著高鐵、軌道交通的空前發達,大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突破城區界限。工作生活雙城化、房子兩地買、婚姻週末化,原本單一的城市生活工作模式被打破,都市白領新的工作生活方式——雙城生活日漸流行。


行走在雙城間
網友「泥孩兒」是天津人,因為工作出色,2010年被公司派到北京,升職又加薪,聽起來是美差,但他的孩子才剛剛學步,總不能把家整個扔給妻子一人,讓她又工作又帶孩子呀?經協商,公司每月為他支付人民幣2000元的交通費。從此,工作重心轉移到北京的「泥孩兒」,開始了天津到北京的雙城生活。每天5點下班,他要馬上往北京火車南站趕,然後乘坐開往天津的城際列車,晚上620左右,他就回到了在天津的家。趕上妻子加班,他還能動手準備晚飯。
談及這樣的奔波,「泥孩兒」卻很慶倖。
他說,如果選擇在北京租房,週末也要回天津陪妻子孩子。位於北京的公司在南二環附近,那裡的房價一居在2000元左右,加上週末回家的路費、帶給孩子的禮物等,每月的花費在3500元左右,而自己每天坐城際高鐵的費用只需要這個的一半。更重要的是,與一般北京上班族相比,他上下班單程只需要1個多小時,已經覺得很幸福了(資料統計,北京上班族每天花費在路上的時間單程1小時到2小時之間),每天都能陪伴老婆孩子,也無形中提高了他與家庭的幸福感。
雙城愛情,痛並快樂
前不久,大陸熱播電視劇《雙城生活》,男女主角奔波於上海與北京之間的愛情故事讓很多觀眾感同身受。在瀋陽一所高校當老師的陳女士說,她與在北京上班的老公也過著雙城生活,只有節假日才能見上面,箇中的辛苦與思念是旁人無法體會的。陳女士就說,兩個人見面的時間少,彼此更懂珍惜能在一起時的時光,但兩個人如果發生了矛盾也不能及時化解。
2009年,陳女士所在的學校分了房子給她,2010年,陳女士的孩子平安降生。孩子留在瀋陽,由陳女士和婆婆一起帶。陳女士的老公依然每到週末回來與家人團聚。陳女士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但是老公在北京的工資待遇都更好些,總不能放棄了前程來到瀋陽。而讓陳女士放棄自己高校老師的工作去北京,也是不現實的。「老公在北京的企業工作,不解決戶口問題,他的老家是一個三線城市,所以孩子會選擇在瀋陽上幼稚園。」陳女士說。
「已經跟老公商量他離開北京,來瀋陽找工作。」雙城愛情,痛並快樂,陳女士深解其中的無奈,她期待自己的雙城愛情能夠早日結束。
遊走「雙城」的背後
近年來,隨著大陸城市交通迅猛發展,像網友「泥孩兒」、陳女士一樣過著雙城生活的都市人越來越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一項調查顯示,參加調查的2027人中,84.4%的人確認身邊存在雙城生活的「鐘擺族」。而他們選擇雙城生活的原因,「城市生活成本高」是首因,而高房價、交通便利、年輕人選擇多元化等緊隨其後。另外,七成以上的人認為雙城生活會改變生活方式,五成以上的人認為雙城生活會改變都市白領的就業觀念。
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城際化時代已不再是空談,雙城生活的日漸流行便是城際化的真實寫照。城際化的生活方式不但讓城市間的發展能夠優勢互補,為兩地帶來更多的就業選擇,更潛在地減輕了人們的生存壓力。
但也有人開始開始深思雙城生活背後的隱憂,畢竟距離產生的不僅是美。如果城際化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那麼不論都市白領居住在什麼地方,都對當地的醫療、學習、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要求。而兩地分居畢竟抵不上朝夕相處,如此,那麼如何打造多功能、健全服務性的城市,從而較低城市的生活成本,就需要有關部門好好考慮。
如果,這些都能實現,那麼,未來選擇雙城生活的人或許會少點無奈,多些幸福。
(資料來源:<你好臺灣網 www.hellotw.com>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