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期】國際貧困線上調的意義

♦ 文編/魏三多

近日,世界銀行宣佈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將國際貧困線標準從此前的每人每天生活支出1.25美元上調至1.9美元。此次大幅上調意味著全球貧困人口數量大量增加。

按照大陸現行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幣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大陸目前仍有七千多萬貧困人口。但是,若參照世行上調前的貧困線標準,大陸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按世行上調後的最新標準衡量,大陸的貧困人口將大幅增加。

分析人士表示,世行上調貧困線標準,增加了大陸的扶貧壓力。大陸確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是中共提出「兩個一百年」中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當年,大陸各級政府向貧困村派出了12.5萬個工作隊,駐村幹部達43萬人,他們成為精準扶貧的「感測器」和「帶頭人」。同一年,大陸完成了規模浩大的貧困人口建檔工作,為推進精準扶貧奠定了基礎。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大陸不少省份為此調整了對扶貧工作的政績考核,推動精準扶貧措施落到實處:甘肅取消了對絕大多數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市、區)的GDP考核,而完不成扶貧任務的縣級領導幹部,將面臨一票否決;廣西也對貧困縣採取了取消或降低GDP考核的舉措。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持續打好扶貧攻堅戰,深入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難度再大,今年也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一千萬人以上。

當前,大陸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據報導,「十三五」規劃也將把扶貧開發作為一項重點內容。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大陸各地陸續改革貧困縣考核機制,扶貧開發成為基層幹部政績考核的「指揮棒」「硬指標」,加之中央與地方的扶貧決心和力度不減,只要堅持區域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也許大陸能如期實現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