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大陸百姓的小康生活

收入越來越多、住房越來越寬敞、就醫負擔越來越輕……這似乎是目前大陸百姓心中都有的帳本,記錄著「十二五」期間大陸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給生活帶來的巨大的變化。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時節不等人,再過兩天,藕帶就沒了。」眼瞅著採摘期快要結束了,湖北洪湖市的蓮藕種植戶蕭禮元起了一個大早,趕著去自家藕塘採蓮藕。

洪湖素有「大陸淡水水產第一縣」之稱。千百年來,當地人民靠水吃水,依靠水產種植養殖過日子。然而,近些年魚苗、飼料成本年年上漲,傳統的魚類養殖效益並不好,群眾增收成問題。

這幾年,當地群眾引進了生產蓮藕的新型品種,引導傳統特色水產行業轉型。一根根小小的蓮藕,讓洪湖漁民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蕭禮元給自己算了一筆帳:自家的9畝水塘每天出產200斤蓮藕,能賣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粗略估算,小小蓮藕今年已經為他帶來約11萬元的收入,兩個孩子讀大學的花費都有了著落。

農戶能夠實現靠蓮藕致富,離不開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更離不開5年來當地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湖北華貴水產有限公司在生產高峰期,公司一天可以收購加工蓮藕近50萬斤,農民的蓮藕再也不愁銷路。

大陸流行一句俗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讓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日子一天天富起來,是衡量經濟發展成效的標準之一。「十二五」期間,各地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前4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9%和10.1%。

「安居夢」變成真

今年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居民劉美娟來說非常難忘,這是她從棚戶區搬入新居的第一年。住上新房子的同時,她的工作也有了眉目。齊齊哈爾市在推進棚戶區改造的同時,配套建設了汽配城、傢俱建材城、農貿市場等系列工程,僅劉美娟家所在棚改項目的配套產業中,就將至少創造就業職位近3萬個。

同樣圓了「安居夢」的還有烏魯木齊的買買提,今年回遷到住了半輩子的烏魯木齊市黑甲山片區,發現昔日髒亂差的家園已變成現代化的花園式社區。新房子不但有地暖,還有天然氣。

「十二五」期間,大陸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讓上千萬群眾住進了新居,改善了居住條件。

「病不起」成歷史

「一場大病消滅一個中產階級」……困難群眾得了大病重病無錢醫治的現象,讓很多大陸民眾直呼「不敢病」「病不起」。實施大病保險,一直是大陸群眾長期以來的共同願望。

「十二五」期間,大陸逐步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改革。2012年多省份紛紛開展試點。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望城鎮三聯村村民戴麥根一家就是這項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戴麥根妻子被確診為腦海綿體竇靜脈瘤破裂,治療費花去36萬多元。儘管「新農合」保險報銷了最高年度補償8萬元,但需個人承擔的28萬多元成為這個家庭無比沉重的負擔。

多虧了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戴麥根一家得到保險補償款16萬多元。如果沒有這筆錢,治病欠下的債不知要還到哪一年。

截至今年4月底,大陸大病保險工作覆蓋人口約7億。今年年底前,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醫負擔將會有效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