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成為「有房一族」的外來工人許華靈覺得自己在深圳的生活挺幸福。動輒每平方公尺好幾萬元的房價,讓家庭年收入僅10萬元的她原本就沒想過在深圳買房。但今年初,許華靈一家僅以每平方公尺4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購買了位於光明新區的安居型商品房——錦鴻花園的一套住宅,在40歲這年實現了在深圳的安居夢。
2015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每平方公尺均價已經突破3萬元大關。高房價讓工薪階層倍感壓力。「十二五」期間,深圳開創了「安居型商品房」這一新型住房保障方式,將保障範圍擴大至「夾心層」,並且全面實行公開輪候制度。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保障處科長周小建說,「只要是深圳戶籍居民,有社保繳納記錄,名下沒有房產,都可以申請安居型商品房,最多排隊兩年就可以選房。」這意味著數以萬計的「夾心層」家庭在深圳有機會住進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許華靈說:「錦鴻花園均價4918元,我們買的這一套總價32萬元,首付10萬元。而且安居型商品房申請過程既方便又公平,資訊在網上都是公開透明的。」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7月,深圳「十二五」期間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約17.2萬套、竣工約8.4萬套。其中,安居型商品房開建5萬餘套,竣工1.6萬餘套。
許華靈的丈夫1990年從廣東潮州老家到深圳打工。許華靈說:「我老公是開叉車的,雖然只是高中畢業,但2007年他考上中級職稱,通過公司招調落戶深圳。」
當年深圳的招調工落戶制度,為很多來深建設者提供了落戶機會。而2010年,深圳開始推行積分入戶,通過建立包含8大類40餘項指標的綜合量化評級指標體系,為這個城市的建設者們融入城市、紮根深圳創造條件。只要達到一定分值,不論工種、專業、戶籍性質、申辦方式,均可落戶深圳。
2010年至2015年8月,通過積分入戶深圳的各類建設者已達27.6萬人。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2011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便發佈《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的「一號文件」,把社會建設置於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重點關注來深圳建設者的切身利益,提出了「來了就是深圳人」的社會建設理念。
近年來,深圳一直努力補上民生領域的短板。為緩解住房難、上學難、看病貴等民生難點問題,在財政上大力投入。資料顯示,僅2014年,深圳財政對教育、醫療、社保、就業和保障性住房等九類重點民生領域投入達1448億元,比上年增長30.9%。
2013年,許華靈的兒子通過積分入學的方式,就近入讀了蛇口中學。「小孩能進公立學校,我們很滿意。」許華靈說。
據報導,2014年深圳全市新改擴建了28所公辦中小學,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7萬個,原特區外每千人總體學位數增加到109座。更多的孩子可以像許華靈的兒子一樣,就近入讀公辦學校。
許靈華的兒子還有少兒醫保,每年扣200元左右的保費,18歲前門診看病只需交掛號費。
「十二五」期間,深圳醫療衛生累計投入608億元。2014年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從2008年的3.57%下降到2.46%,個人醫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
為了提高非戶籍來深圳建設者參與醫保的積極性,深圳設定了2%、0.2%和0.1%三檔個人參保繳費比例,供來深建設者選擇。目前,深圳外來人口的參保人數大約880多萬,這個比例在大陸算是很高的。
2015年6月,深圳市居住證條例頒布實施。「居住證+社保」模式,將成為解決長期在深圳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的主要管道,存量人口轉化將更加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