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山城重慶

♦ 文編/Daisy

山城重慶,因建立在重重山巒之上,起伏的山勢和依山而建的樓房讓地圖在這裡顯得用處不大,因為地圖是平面的,而重慶則是立體的。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這裡得到重合,讓它既充滿了江湖味又時時被現代化文明充斥著。重慶也被人叫做「霧都」,需要撥開層層迷霧才能見到它的真身,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雲天與高樓相接,薄霧瀰散,宛如仙境一般。此外,它還有一個名字叫「火爐」,和這裡的人這裡的美食一樣,火辣辣的直接抵達人心,直來直去從不繞彎子,端的是豪爽二字!

對於重慶,不敢用太多定語來形容和修飾,小吃、美女、火鍋、通通都是重慶的標籤,但都不能單獨拿出來代表它,重慶的魅力是需要自己去慢慢探索。

正如一位大陸網友最近在朋友圈爆紅的帖子所言,「遊遍了重慶,也就看懂了整個人生」。

帖子是這麼寫的:

人生就像阿依河,有平緩,也有跌宕,但只要勇往直前,就能到達終點;生活就像解放碑,正面浮華,背面嘈雜,滋味萬千;心情就像天生三橋 雖然經常一落千丈,但也有曲徑通幽,關鍵是讓陽光射進「心橋」;挫折就像小南海,開始總是過不去,甚至地動山搖,但過了,就是風和日麗;愛情就像長江三峽,可以等待,但絕不能錯過;事業就像金佛山,如果你能看清山頂和通往山頂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就能登頂;理想就像桃花源,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聽說過、憧憬過,總想親自去一次;婚姻就像洪安邊城,一生總要經歷一次,一定要選擇愛你的人,一定要愛選擇你的人;友情就像大足石刻,只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才彌足珍貴;時間就像龍鱗石海,一眨眼,已是滄海桑田!

這段話雖有著極強烈的個人遊歷感悟的色彩,不過大抵也說明了山城重慶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其中的人文情懷。

磁器口:嘉陵江邊的千年古鎮

當您厭倦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當您向往自然天成的冥想歡暢,當您學會珍重歷史的精神傳奇,千年古鎮,在被尊重的前提下,得以涅槃。

磁器口,何以煥發生機吸引世界的目光?磁器口,何以展示魅力構建人文的地標?這是一次重慶歷史文化的深度梳理,這是一次傳統文化、城市血脈、現代文明的厚重融匯。

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東北部,轄1.5平方公里,年接待遊客600萬人次。始建於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年間。清朝初期,因盛產和轉運瓷器,得名瓷器口,因「瓷」和「磁」相通,後定名為磁器口,是中國大陸唯一位於大城市都市核心圈的歷史文化古鎮。背倚歌樂山,前臨嘉陵江,金碧山、馬鞍山、鳳凰山三山並列,清水溪、鳳凰溪兩溪環抱,依山而建,由山起城,山-水-城交相輝映,相生相息,構成「一江兩溪三山四岸」的美麗畫卷。風光迤邐,人文薈萃,商貿繁華,是嘉陵江下游歷史著名的商業碼頭。

磁器口保存著老重慶的建築風貌、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是老重慶的縮影。其歷經千年不變的純樸古風贏得了「小重慶」美譽,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傳統歷史街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保存有20餘處具有較高保護價值的明清四合院;有古樸、粗獷的巴渝遺風;有佛、道、儒三教並存的九宮十八廟;有抗戰遺址和紅岩志士的活動場所;有川劇清唱、鐵水火龍、古風猶存的老茶館;有傳統手工作坊和享譽四方的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等飲食三寶;有「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的繁華碼頭;有體現巴渝文化的川東山地民居——巴渝民居館,鐘家院等古建築院落與石板老街及水碼頭;體現沙磁文化的重慶教育博物館與省立教育學院舊址;體現紅岩文化的華子良陳列館和鑫記雜貨鋪舊址;體現宗教文化的寶輪寺、文昌宮;體現民俗文化的陶瓷古玩藝術館等。

「巴渝風、沙磁雨、紅岩魂、陪都情」,承載著重慶人難以割捨的歷史和記憶。「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磁器口鮮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感召力,吸引海內外眾多學者、專家和遊人駐足品味。

磁器口,展示給世人的,不僅是一個千年古鎮的歷史遺跡,更是一座歷經1800年變遷,與城市發展共同存在、共同經歷、共同呼吸的文化印記!

小南海:深山人不覺,全村都在畫中居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到黔江小南海土家十三寨避暑度假,你就能體味古老的民族氣息、更有情懷的詩意生活。

黔江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泊,位於重慶與湖北交界處,距黔江城北部20餘公里。是一個融山、海、島、峽諸風光於一體的高山淡水堰塞湖泊,也是大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地震遺址。這裡四季分明,夏季為20°C—30°C,是許多自駕遊、背包客走原生態線路的好去處。而小南海板夾溪土家十三寨更是能領略原汁原味的濃郁民俗古風。經G65包茂高速在黔江正陽交流道下,再沿著319國道和209國道,就到達小南海板夾溪土家十三寨。

這裡,隨處可見木板、黑瓦為材料建造的吊腳樓,不少穿著藍色土家族服裝的村民或悠閒喝茶,或忙著手裡的農活,一種徹頭徹尾的闖入感撲面而來。

只見木牆木樓依溪而建,錯落有致地坐落在山坡上,掩映在茂林修竹中,呈現出「深山人不覺,全村都在畫中居」的意境。

板夾溪是小南海景區的主要溪流,位於小南海鎮北部新建村。這裡有一個集山水、農莊、民俗文化為一體的原生態土家族民族村「板夾溪十三寨」。這13個典型的土家院落,居住著近千位土家村民。

山寨四周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巒,松柏散發出一種植物原始的香味,混著泥土的清香,一種純正的鄉村氣息撲鼻而來。在走馬壩裡的擺手堂裡,村民們早已等候在此,給遠方的客人送上最地道的土家歌舞。

《哭嫁》、《木葉情歌》、《擺手舞》、《竹棒舞》……這些節目表演的是當地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原生態歌舞,雖然節奏感不強,動作略顯笨拙,卻是真實生活的寫照,營造出傳統農耕社會的田園生活境界。

據了解,小南海景區地處海拔760公尺至1168公尺之間,因有山泉注入,所以湖水的水質特別好,加上水域面積廣,是夏日避暑休閒的好去處。迎著太陽,泛舟在小南海上,湖光山色撲面而來,湖面波光粼粼、碧綠如洗,在享受美景的同時,心境頓時平和。

火鍋:熱辣濃情

大陸北方已是寒冬臘月的時節,對於重慶來說並沒有太多寒冷之意,但如果想要讓重慶的冬天過的更加溫暖舒心的話,想必就需要火鍋登場造勢了。

「火鍋」一詞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稱,還是技法、「吃」法與炊具、盛具的統一,表現了中國飲食之道蘊含的和諧性。從原料、湯料的採用到烹調技法的配合,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嫩脆與綿爛、清香與濃醇等美妙地結合在一起。特別在民俗風情上,重慶火鍋呈現出一派和諧與淋漓酣暢相溶之場景和心理感受,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氛圍。

到過重慶,吃過重慶火鍋的人,總能夠被那平抑的氛圍所感染。上世紀二十年代,重慶火鍋在江北城發展壯大。最初,一般挑擔子零賣小販,將水牛毛肚買後,洗淨煮一煮,而後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於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鐵盆一只,盆內翻煎倒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的滷汁,於是河邊橋頭一般賣勞力的朋友,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干塊,算若干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後來,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將它高檔化了,從擔頭移到桌上,泥爐依然,只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滷汁、蘸汁也改為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乾淨而適合重慶人的口味。

而重慶人吃火鍋,必點什麼菜?答案是「毛肚鴨腸」。曾經有人針對重慶人做過一次題為「每次吃火鍋的必點菜是什麼呢?」的調查,引起上千網友們爭先曬自己最喜歡吃的火鍋菜品。結果顯示,毛肚、鴨腸幾乎是每個重慶人吃火鍋時的必點菜。重慶火鍋,與北方火鍋有很大的區別,這點在小料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北方吃火鍋,小料以麻醬為主,而重慶火鍋與四川火鍋一樣,小料基本上以香油蒜茸為主。

重慶火鍋不光是一種飲食方式,更是對重慶人的性格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提到重慶人,首先想到的是重慶人吃火鍋時,男性赤膊上陣吆五喝六體現出的豪爽熱情大方的性格。親戚好友聚在熱氣騰騰的火鍋周圍,在人們大快朵頤的同時,感情也如同火鍋一樣升了溫。在炎炎夏日,人們吃火鍋時揮汗如雨的場景,把重慶人的豪爽、耿直率真、熱情大方體現得淋漓盡致。既有包容性又有韌性的性格就在這樣的飲食方式的薰染中形成了。重慶火鍋不僅是一種飲食文化,還從中折射出重慶人的文化之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重慶人的性格特徵,從中透視出重慶的地域文化蘊含。

重慶火鍋來源於民間,昇華於廟堂,無論是販夫走卒、達官顯貴、文人騷客、商賈農工,還是紅男綠女、黃髮垂髫,其消費群體涵蓋之廣泛、人均消費次數之大,都是他地望塵莫及的。作為一種美食,火鍋已成為重慶美食的代表和城市名片,以至於人們說:「到重慶若不吃火鍋,那就等於沒到過重慶!」

觀光遊船:夜景別樣美

重慶市區三面臨江,一面靠山,倚山築城,建築層疊聳起,道路盤旋而上,城市風貌十分獨特,由此形成綺麗夜景。「不看夜景,枉到重慶」!重慶夜景很美,由於有長江、嘉陵江兩江環抱,特別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在霓虹燈瑩照耀下倒影江中,真是五彩斑斕、流光溢彩。這麼好的風景當然要觀賞一番,而坐在江輪上吹著微風,欣賞流動的重慶夜景應該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吧。

從朝天門碼頭登上游船,環繞揚子嘉陵,具體的線路是朝天門碼頭—珊瑚壩和朝天門碼頭—相國寺碼頭,全程大約有20公里,這一段江景是環繞重慶母城渝中半島一線的,也是重慶夜景最精華的區域,可360°全方位立體飽覽山水之城。

隨著汽笛一聲長鳴,朝天門號遊輪劃過江面,沿著長江逆水而上。長江南岸上方一道道綠色的燈光劃過天空,在夜空中不停地搖曳。南濱路上萬家燈火,車水馬龍,人流如梭。大路旁樹葉繁茂的大樹,像一排排儀仗隊排列在江畔,枝條上一串串彩燈在微風中搖動,倒映在江水之中,更顯得婀娜多姿。輪船一聲長鳴駛到了長江大橋,大橋上燈火透亮。一輛輛汽車如一字長蛇陣,徐徐駛過大橋。遊輪在汽笛聲中掉頭沿江而下,長江北岸濱江路上行人如織,摩肩接踵,有的休閒散步,有的輕歌曼舞,人們沐浴在涼爽的江風中,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遊輪在歡笑聲中來到了朝天門,遊輪乘風破浪,穿過朝天門,沿著嘉陵江逆水而上。嘉陵江南岸洪崖洞上,一幢幢吊腳樓鑲嵌在江邊絕壁上。樓道裡燈火通明,遊人如織,穿梭而過。不知不覺遊輪來到了黃花園大橋。大橋似一條火龍橫臥在嘉陵江上,橋上盞盞彩燈,天上顆顆星鬥,交相映輝,分不清哪裡是燈,哪裡是星星。遊輪激起千層浪花,在大橋下轉身沿江而下。嘉陵江北岸燈火閃爍,江北嘴重慶大劇院巍然矗立,一幅巨大的屏幕上不斷展現著江北新城的新面貌,擴音器裡回蕩著悅耳的歌聲。

船在江中行,人在畫中遊。山城夜景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