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荷清苑書簡:談讀書

♦ 文/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我小時在花蓮,那時家裡、學校除了課堂的書以及一些連環畫外,幾乎就沒有什麼書可以讓小孩們讀的。等我上了中學後,才開始有書可讀。台北建國中學的圖書館藏書多,我開始有了閱讀課外書的經歷,但因為課業的學習很重,閱讀量也不多。台北的重慶南路是書店雲集的地方,也是我在下課後,有時和同學們去逛的地方。但那時由於家庭經濟的情況,也很少買書回來認真閱讀的。

當時建國中學旁的「美國新聞處」也是我常去之處,但那些英文書對於我們中學生也不是容易讀的。學校附近牯嶺街的舊書攤,在當時是有名的,也是我們同學常去的地方。但是,那裡的圖書種類紛雜,頗令人有無所適從,不知該挑選什麼為好的感覺。

當時的學校教育,也不怎麼重視課外的閱讀。主要的原因,除了台灣那時的經濟還差,同時升學的壓力也大所致吧!現在回想起來,如果那時能有人稍加指引該讀何書,對於具有強烈求知慾的我們,那該是多好的事啊!說起這點,還讓我憶起一事。有回上高中的哥哥告訴我,他們班上的老師在課堂上提及他在大陸時,讀過艾思奇寫的《大眾哲學》一書。當時,台灣的社會對於大陸的書籍是全面禁阻的。這老師的一句話,自然引起我們的好奇。事情說來也巧,也就在之後的幾天,我居然在牯嶺街的舊書攤上看到了《大眾哲學》這本書。第二天,我和哥哥就到了該攤鋪想買這書。攤鋪老闆知道這是本禁書,奇貨可居,就要高價新台幣80元才賣,這自然是我們買不起的。以後我再幾次去,想翻閱該書也不可得,料是被人買走了。

我在新竹清華上大學時,課業也不輕,也沒多少時間讀課外的書。倒是那時我雖在化學系,但對物理情有獨鍾,經常泡在圖書館裡讀物理方面的課外書。現在回想起來,因為沒人引導,讀書的效率也不高。這固然是缺點,但有時也會給人一點「意外收穫」的驚喜。我現在回想起來,沒人指引固然難免如無頭蒼蠅,但倒是有可能走出一條人們都不知道的道路,我以後在專業方面的成果就說明了這點。這樣看來,不靠他人指引,自己摸索反而是值得的,雖然這一條道路走起來是很辛苦。

70年代我在美國留學時,遇上了海外留學生的「保釣運動」。那時參加運動的台灣學生,多大量地閱讀了「五四」以來在台灣是禁讀的各類圖書、文學作品等,這就大大開闊了我們的思想空間。有了這些做基礎,也給日後對於如何看待兩岸關係的問題,兩岸社會、政治的問題,乃至世界政治大事的問題有了一個具體明確的視角方向。

那時我也讀了幾本艾思奇的書,包括那部膾炙人口的《大眾哲學》。該書深入淺出,用平凡通俗的語言介紹了辯證唯物的思想。這書在40年代末影響很大,它讓很多青年人學會了如何看世局。毛澤東高度讚揚該書,說它的作用比得起幾個師的力量。那時我還看了一本叫《毛澤東思想萬歲》的小冊子,這書是大陸文革時期紅衛兵的手抄本,內容包括毛澤東在一些非正式場合的講話。通過這個小冊子中毛的講話,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幽默詼諧的毛澤東。毛對很多事情,包括歷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往往有其獨特的視角和見解,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在台灣時也都讀過蔣介石的各種文稿、文告,如《蔣總統嘉言錄》,但其中除多盛讚曾國藩的家書之外,印象不深。近年蔣的日記也公開了,不知道他的日記是否也反映了他為人所不知個性的另一方面?

近年大陸出版了《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的大冊圖書,能閱讀完歷經千年的二十四史,並且還有點評,非一般的人(即便是史學專業者)所能做到的。這也讓人們了解到毛澤東一生勤快讀書的個性,讀書是他最大的愛好。不論是贊成還是反對他的人,都得看到毛澤東和清末以降的仁人志士一樣,為了拯救中國而奮鬥了一生,並且取得了莫大的成就。他的晚年固然犯了很大的錯誤,但不以其誤而廢其所言,他所指出中國社會的矛盾、問題的所在並沒有錯,他所指出的中國人應該奮鬥的方向、目標也並沒有錯。一般人可能多只看政治方面毛澤東的得和失,而少有較深入認識和了解作為一個文人方面的毛澤東。我們或可以了解到,毛澤東綜合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經驗、智慧,並與傳統的文化相結合,豐富、擴大了中國人的思維空間,這是值得我們後人珍惜的。

這些年兩岸社會都有很大的變化,現在台灣已經很開放,大陸的圖書也很容易買得,我在台北的一個書店還見到大陸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甚是難得!只是不知道在台灣開放的社會中,是否還有人們能有意識地從過往「反共」的窠臼中解脫出來,從中國近代歷史的角度,以更開闊的視角來看待毛澤東,以及和他一生緊密相連的共產黨的歷史否?大陸這些年的變化也很巨大,經濟是發展上去了,但是人們似乎也陷入了迷惘,一些傳統的價值觀,社會正義的價值觀卻受到漠視和挑戰,這是令有識者憂心忡忡的。

我在大陸多年,時有機會到各處去,我也不放過到各處歷史古跡去參觀的可能。這樣多年來,我以前在台灣念中學時培養的對於讀史的興趣就有了延續, 並且沒有間斷。當然,我只是業餘的愛好。我到各地去經常買些該處出版的關於當地歷史古跡的書籍,多年下來家裡居然收藏了不少這方面的圖書,儼然成了一個小的圖書館。因為這些地方都是親歷過的,再讀它的歷史就備感具體實在,這也成了我業餘的最大愛好。我深感歷史的學習和借鑒,讓人能從古今中外的經驗裡面,吸取一些可以超越自己局限的東西,讓自己把事情看得明白,這不就是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