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7期】林巧稚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的萬嬰之母
林巧稚年輕時即開始病理研究。

        林巧稚(1901-1983),漢族,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醫學家,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本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士)。林巧稚一生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的孩子
        林巧稚不僅醫術高明,她的醫德、醫風,奉獻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崗位到臨終前夕,心中裝著的只有婦女、兒童的安危。
「我的惟一伴侶就是床頭的電話」
        林巧稚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一是因為她醫術高明、醫德高尚,二是因為她親手接生了5萬多嬰兒,雖然她自己從未有過孩子。每一個林巧稚親手接生的孩子,出生證明上都有她秀麗的英文簽名:「Lin Qiao zhi’s Baby」(林巧稚的孩子)。林巧稚說過:「生平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聲啼哭。」
        林巧稚對待病人極為溫柔耐心,難怪很多婦女千里迢迢趕到協和找林大夫。原協和醫院副院長黃人健回憶說,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幾十塊錢給一個流產的貧窮婦女,讓她買營養品。「那時林大夫的工資是300塊,像這樣資助病人的情況太常見了。」
嫁給醫生事業
        1921年協和醫學院落成,林巧稚正是在這一年考入協和。當時她20歲,在那個年代已經算「大齡女青年」,和她一同在廈門女子師範畢業的同學基本都結婚了。家人開玩笑說,醫科一讀至少8年,你畢業了還怎麼嫁人呢?林巧稚非常看不慣女孩必須依附丈夫的舊觀念,堅決去參加考試,據說她還說下一句氣話:「那我就一輩子也不嫁!」
        1929年,林巧稚畢業,8年前入學時有5個女生,3人堅持到最後。林巧稚學業優異並熱心公益,得以留校任職,她是協和第一個畢業留院的中國女生。聘書這樣寫到:「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老協和的管理者堅信,一個女人不可能同時扮演賢妻良母和職業女性兩種角色。林巧稚懷著矛盾的心情接下這張光榮的聘書,也接下一紙枷鎖。曾有說法認為林巧稚有過一段朦朧的戀愛,但隨著她在醫院表現出色,協和派她赴歐美考察深造,戀情也不了了之。
        1940年林巧稚回國,不久升任婦產科主任,她又創了個紀錄:協和第一位本國籍女主任。林的學生嚴仁英說,「女醫師中能當上教授、主任的就她(林巧稚)一個人,如果她結婚了她就沒有這個了。她獨身不是她自己選擇的,是被逼的。」
社會威望和政治積極性的反差
        協和純淨如真空的環境,養成林巧稚單純倔強的個性,她對政治一無所知,也毫無興趣。1949年,人民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北平城防總司令傅作義的夫人給林巧稚送來一張傅將軍親筆簽名的機票,可以搭乘任何一次航班去任何一個城市,傅太太特別說:「這是多少人用金條換不來的。」林巧稚謝絕了好意。她就要在協和守著她的病人。
        隨著協和「收歸國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造」運動展開,老協和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首當其衝。林巧稚的社會威望和她的政治積極性反差強烈,理所當然是「重點改造對象」。工作組派她的學生給她講形勢、談理論,勸導她「揭發美國人的文化侵略」。林巧稚想不通,「美國人辦醫學院幫我們培養人才,我的醫術就是人家教的……」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一些著名知識分子紛紛加入共產黨。林巧稚對周恩來說,一個誠實的人不能欺騙組織,也不能欺騙自己。她是虔誠的基督徒,入黨恐怕不便。周恩來寬慰她不必介意這個問題,在黨外一樣可以工作。
        「文革」中,林巧稚推著四輪車給病人打針送藥,清洗便盆,倒痰盂……這些工作她都做得一絲不苟,畢竟,她還沒有離開協和,她說這已經是再幸運不過。「文革」結束後,林巧稚已近80歲,體質逐漸衰弱。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惡化,陷入昏迷, 4月22日,林巧稚在協和的病床上走向人生終點。遺囑中,她將個人畢生積蓄3萬元人民幣捐給醫院托兒所,骨灰撒在故鄉鼓浪嶼的大海中。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