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佳音
臺灣立法院本會期在6月16日休會。因藍綠立院黨團相持不下,眾所矚目的「修憲」案未能及時送出立法院。現在除非兩黨同意將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脫鉤,並將前者延後到明年3月,否則「修憲公投綁總統大選」已不可能。吵吵嚷嚷半年多的修憲宣告失敗。為此,兩黨一如往昔,相互叫罵,要求對方向選民道歉。
其實,這次修憲完全是場鬧劇,因為兩黨對憲政皆無誠意,只是想藉修憲謀一黨之私。
首先,這是新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去年九合一選後拋出的議題。他當時考慮到民進黨極可能贏得2016年總統選舉,因此提出朝向內閣制修憲,以限制總統權力。但是台灣這部憲法明定行政院是最高行政機關,向立法院負責,因此在法理上本來就是內閣制,只需透過立法就可使憲政運作回歸正軌。例如,制定《總統職權行使法》,對總統任命閣揆加以規範,使其只能提名立院多數可接受之人選,並應經立院信任投票通過後始得任命;在該法中具體規定彈劾總統之發起要件,及總統若違憲亂政經彈劾去職或任滿後之刑罰,以落實憲法對總統違反就職宣誓之「國家嚴厲之制裁」。至於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得設」之國安會和國安局已成為總統干政利器,立院自可收回授權,廢除其組織法,使相關權力回歸行政院。換言之,若真要內閣制,推動立法、修法即可,何需修憲?
並且,如果真有必要修憲恢復閣揆同意權,那麼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後為何不立即推動內閣制修憲?何況朱立倫自己的修憲立場也在搖擺,一度主張將國防外交等權明定屬於總統,走向名符其實的雙首長制。凡此種種,可見朱提出修憲的主要目的只是跟綠營搶話語權,並無深思熟慮。
然而,自從2005年將「公投」納入修憲程序以後,民進黨始終希望藉「修憲公投」預習「統獨公投」。失去方向感的國民黨竟想拿香跟拜,跟民進黨搶修憲的話語權,實屬不自量力。果然,在修憲議題延燒的過程中,民進黨戰略清楚(公投優先)、戰術靈活(主動排除法理台獨修憲),領導著一大堆綠營的「公民團體」,把修憲失敗的責任全推到國民黨頭上。
民進黨說:因國民黨堅持四合一「包裹修憲」,拒絕逐條表決修憲提案,才使得修憲案無法出立法院。可是,國民黨的修憲包裹中,18歲公民權、不在籍投票、降低不分區立委政黨門檻本是兩黨共識,最後一項「閣揆同意權」也符合去年5月蔡英文在民進黨主席選舉政見會上說的「贊成從總統制或雙首長制改成內閣制」。所以,關鍵不是國民黨背棄原先立場,而是蔡英文自己在總統大選勝利在望後改口說:「內閣制沒有存在空間」。
民進黨的最高目標向來是法理台獨、正名制憲。現在只因「時機」未到,他們便很現實地只爭取對其奪權當政有利的選制。這就是姚嘉文說「除了選舉制度,民進黨不承認中華民國憲法」的道理。此外,只要修憲案不包括對民進黨重新執政不利的內容(如閣揆同意權),他們可以退讓到接受一兩條沒人反對的修憲案,目的就是先讓迄今從未過關的「公投」成功一次。這樣的修憲策略,目的完全在憲法革命,不在憲政鞏固。如果居然得逞,只會使台灣政局更加動盪不安。即使公投最終未過,也會使民進黨在明年的大選中增加更多炒作籌碼,可以裹脅國民黨繼續綠化。
現在幸好因「閣揆同意權」議題而使兩黨協商不成,擋住了修憲成案,使危機暫時緩解。但是,國民黨面對「神一樣的對手」,卻只有「豬一樣的隊友」,始終不能建立與民進黨有所區隔的方向感,只會在綠營規定的「去中國化」大潮中拿香跟拜。我們可以預計:修憲鬧劇決不會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