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賀克
在津時上了趟郵局買郵票,打算存著寄明信片,她卻說不賣。
震驚了。「嗄?不賣郵票?」。「不賣」櫃臺小姐自顧做事兒說。
我本來想「台灣人式客氣」走人,但忍不住,「為什麼不賣?」我問。「不夠了呀~只能現寄現賣~」她終於無奈抬起頭。
我想起某回,鄉野路上小郵局說「明天才有」。○四年,在山東一個小縣城,郵局員要我把「明信片」裝入信封寄;○八年在國際觀光客氾濫的麗江古城,最先也說「不能寄」。這怪了,是「中國大陸」很奇怪嗎?「不」又是什麼意思呢?
那回在麗江,我氣急敗壞追問,隔壁行員聽了說「可以的,我寄過」,眼前的姑娘才坦然笑開。「啊!一塊五~」我記得那笑容。即便前兩年的北京,也有「不能寄台灣」的答案。硬賴著查,他慌張了,才知這是實習季節,實習員初上線不懂得每件事。隔日再往另家郵局,帶著收據,同樣是實習員就很快對著電腦按到欄目。
最好是把話說清楚,否則大嗓門拒絕人的印象差。且如我這種硬賴著不甘願,會導致很多問題,如擁擠,如吵架。我承認最初心中也很不滿,覺得騙我吧!但我知道大陸上用語總比台灣簡潔,說話聲音大,所以,想著在台灣也不死心凹過這凹過那,就厚臉皮了。
但正是這些瑣事,容易在惡意中超譯成為「中國大陸很落後、啥都不懂」。究竟怎麼理解「不行、沒有」?「一定因為管制人民生活,明信片都不能寄,所以不知道怎麼寄!」也許有讀者要這麼說了。可是我覺得,或許當事人認知真「沒這樣的事兒」,以致不知如何做;關鍵在於當你為了主觀需要環遊世界,卻未必是他人生活範圍的必須。你可以繼續說,「這就是政治封鎖下的人性!」那好,若凡事都得套回中國真可怕好黑暗,那也沒必要繼續與你說下去。
反照自己的預判的根源,不才是旅遊的目的?我從台灣郵局往大陸上寄光碟時也被警告「光碟裡頭什麼啊?別惹麻煩!」該說兩岸的相互認識還停在古時候吧!總之下回,試著體會微異,別錯失機會又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