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專題)大陸傳統銀行借東風:「互聯網+」的新引擎作用

文/吳雨

在利潤增速放緩、不良貸款攀升的壓力下,不少銀行站在了「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緊跟互聯網金融大潮,找尋銀行提升利潤增長的新引擎。

互聯網時代銀行自我革命

中國大陸銀行界「餘額寶」的橫空出世,催生出銀行各種「寶類」理財産品。基於互聯網的「螞蟻微貸」令不少銀行看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P2P的點對點傳輸技術風生水起,也使得銀行反思自身小微金融服務……金融領域本身創新就層出不窮,與互聯網加速融合後更是不斷顛覆人們固有的生活方式,也在一次次衝擊著傳統銀行敏感的神經。

「現在是民營銀行出生最好的時代,各方面都已打好基礎,還可嫁接互聯網基因。」溫州民商銀行董事長南存輝表示,「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和融入互聯網,銀行也不例外,所以即使我們做傳統銀行,也得和互聯網對接,運用大數據和創新支付手段,否則要被淘汰。」

網路金融的背後是發展困境

銀行主動投身互聯網金融,主要還是因為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和越來越不好過的日子。 從目前大陸多家銀行發布的2014年年報來看,利潤增速放緩已經成為普遍情況。除平安銀行以外,浦發、興業、招商等多家銀行淨利潤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增幅下降趨勢,其中,中信、招行、民生淨利潤增速更是下滑至個位,分別為3.87%、8.06%、5.36%。

今年「互聯網+」被寫入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傳統銀行將順勢而為尋找銀行利潤新的增長點,這也是銀行肯下「血本」推進互聯網轉型的原因。就拿「燒錢」的電商來說,大陸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工業銀行的「融e購」目前累計交易額均已突破1000億人民幣,重金打造的背後則是銀行想打通生活、信息、金融服務全鏈條的龐大構想。

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大陸銀行的金融服務正變得更加開放。近年異軍突起的直銷銀行就將服務拓展到更多他行持卡客戶,給不少中小銀行與大行同台競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