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專題)「互聯網+」時代:「中國製造」的「觸網」升級潮 

採訪/王健 程露

當傳統的「中國製造」正在為如何化解轉型升級的壓力而大傷腦筋時,在剛剛結束不久的中國大陸「兩會」上,一個新概念讓大陸的企業家們頗為興奮--「互聯網+」。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在中國大陸的迅速發展,不少傳統製造企業已借「觸網」之機迅速向「中國智造」升級。

樊友斌是廣東愛斯達服飾有限公司總裁,他帶領企業歷時五年,將雷射光、機電一體化等信息技術融合到服裝製造,研發了「智能裁縫」個性DIY定制商城系統,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收到量身定制的服裝。

據悉,消費者可以登錄該公司的虛擬試衣系統,通過視頻掃描,將自己的身高、體型等三維畫面顯示在電腦上。隨後,在大量的面料、色彩、圖案和款式中進行選擇,系統可以展示出根據消費者身材虛擬出的服飾穿著效果。最後,消費者在調整完善自己的設計細節後便可下單。而工廠在接到訂單後,利用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鋪布、裁剪設備進行個性化生産。從下單至到貨,僅需72小時。

互聯網技術幫助愛斯達公司實現了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為生産個性化商品提供了平台。以需求引領生産的定制模式正在打破傳統大規模生産模式,在中國大陸越來越多的「觸網」企業嘗到了「數字經濟」的甜頭。

中國大陸家用電器製造商海爾集團通過與阿里巴巴合作,正在嘗試沒有庫存的網絡定制。據瞭解,消費者在選擇自己喜歡的冰箱後預付定金,廠家才開始採購和生産,這讓庫存、倉儲這個成本控制環節不再成為問題,還使得價格下降30%。

一款從未在實體電器連鎖店出售過的迷你型洗衣機,通過一次活動在網上賣出3萬多台,海爾把生産這款定制産品的部門稱作「互聯工廠」——用戶下單之前,産品並不存在,通過互聯網彙聚需求,預付款、零庫存、點對點物流。

坐落於北京中關村的「用友網絡」是一家創業近30年的專業管理軟體提供商。它推出了包括人力資源、財務、生産鏈條管理等涵蓋數十個行業的多種解决方案。

用友網絡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說,「企業互聯網」將把原有的産品、廠商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將原有的「流程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將傳統企業的「延時運營」轉變為「實時運營」。此外,企業互聯網還將優化企業內部的管理驅動模式,實現基層團隊、員工驅動發展,提升效率。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進行工業的信息化改革,德國、美國紛紛提出了「工業4.0」和「工業互聯網」改革主題。中國大陸也相應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指出,當前中國大陸經濟進入轉型升級、提升質量的「新常態」,探索以互聯網提升傳統産業效能的路子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