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專題:「APEC藍」-北京(京津冀)霧霾治理的困境和願景

北京還是廈門,一個人的霧霾「雙城記」

採訪/陳弘毅 高潔

£¨Éú̬£©±±¾©Ó­À´À¶Ìì

APEC會議期間,幾名年輕人在藍天下的光彩體育場打籃球。(李文 攝)

「又爆表了!」放下手機,何書彬無奈地嘆了口氣。他剛剛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北京灰濛濛的實拍照片,並寫道:「APEC藍走了,我很懷念它」。

與此同時,他在廈門生活的妻子則在朋友圈裡展示藍天白雲下孩子在沙灘邊歡快玩耍的場景。「霧霾對生活的影響,帶著小孩在北京生活的人體會最深。一到霧霾天,大人只能把小孩關在家裡。自己能忍,但是覺得對不起正處於好動期的孩子。」何書斌自嘲是個「北漂」,工作在北京,家卻在廈門。他在北京的很多朋友最嚮往的就是廈門的藍天碧海。

何書彬說,有很多像他這樣選擇「候鳥式生活的人」,都是為了「既享受美好的環境,又有更好的發展機會」。除了廈門,還有不少人把家安在四川、雲南等地。

2004年大學畢業後,何書彬在武漢、廣州等不同城市都生活過,最終選擇在廈門定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廈門生活環境怡人和經濟水準較為發達。

何書彬在廈門買了一套離海不遠的房子,「平時下了班,我會帶著孩子去海灘走走,心曠神怡,有時去附近的山上泡茶會友,遠望碧海藍天。」

而在北京,何書彬則是另外一種狀態。「有時候我不願意戴著口罩出門,覺得呼吸不暢。但是看到別人戴口罩的時候,也會擔憂自己的肺泡會不會被PM2.5堵死,很矛盾,非常忐忑。」何書彬說,目前他就職於北京一家影視公司,「就影視產業來說,北京是人才和技術的『高地』,對個人事業發展肯定更好。我平時工作在北京,每個月回一趟福建,洗一洗肺。」

妻子和孩子偶爾也會到北京來探望他,但是他和妻子的默契和共識是多讓孩子待在廈門,因為不能讓孩子從小就看不到藍天。

在何書彬看來,選擇居住城市,自然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之前我特意把媽媽接到廈門來住,就是為了躲避老家的霧霾。河北一到冬天,很多地方都一片灰濛濛,能見度不好;但在廈門,一年到頭都是綠樹成蔭,氣候也濕潤溫暖,還是儘早讓老人家過來陪陪家人,順便享受一下清新環境。」

「有時候空氣不好,整個人心情也不好。而一回到廈門的懷抱,整個人都變得暢快。」何書彬說,「對於自己的生活環境,我覺得不應只是發牢騷,更應該以實際行動來促成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