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資」的背後 農民工群體的城鎮化
■ 劉巍巍
近日,一位大陸網民在網路上秀出的一份建築工地工人工資單,改變了人們對農民工收入低的傳統看法。這份工資單顯示,這個建築工地上最高的月工資達到了14000元(人民幣,下同),最低也有5000多元。
山東、湖北、廣東等地的高工資農民工並不局限於建築領域,部分領取計件工資的車間工人月均工資也在4500元左右,一些從事快遞、技術操作、24小時家政的農民工月收入更是達到5000元。
雖然這些農民工的高收入並不具有普遍意義,但隨著大陸經濟增長和企業對用工需求的增加,大陸農民工的平均收入近兩年連續保持高位增長。據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末,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水準為2290元,比上年提高241元,增長11.8%。
從行業分類來看,收入水準較高的是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建築業的農民工,2012年人均月均收入分別為2735元和2654元人民幣;收入較低的分別是服務業、住宿餐飲業和製造業的農民工,2012年月均收入分別為2058元、2100元和2130元人民幣。
近年來頻頻出現的用工荒是農民工工資上漲的重要推手之一。主要生產竹纖維家庭用品的山東豪盛集團人力資源部孫魯光說,企業今年將一線工人的工資普遍上浮10%以滿足擴大用工規模的需求。「一線生產工人大概能掙到5000多元,驗貨包裝大概在3000元左右,公司農民工平均工資在3800元左右。」
山東社科院經濟所所長張衛國認為,收入增長一方面使得農民工群體加大在工作城市的消費支出,同時也激發了農民工所在家庭的農村消費潛力。今年35歲的湖北籍農民工曹洪和妻子已連續3年在廣州一家皮具生產企業打工,他個人的月收入由3年前的2200元左右已上漲到3800元。他表示,除了基本生活開支和支付女兒學費,夫妻倆去年純收入6萬餘元。
曹洪說:「最近兩年趁家電下鄉補貼的政策,陸續在老家添置了空調和冰箱等家電。」家電下鄉是大陸近年來促進農村地區消費的一個重要舉措,部分消費資金來源於農民工的打工收入。 除了農村家庭的開支,農民工在手機、服裝等消費品的支出占比也出現上升趨勢。多數農民工使用的手機價格在1000元至1500元左右,與以往聲音大、功能多的「山寨機」相比,他們更傾向於品牌智慧手機。
不過,專家認為,與對消費的貢獻相比,農民工群體在城鎮化過程中發揮的經濟力量更為重大,其主要體現在對提振內需等方面。在今年的博鼇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儘管大陸城鎮化率達到51.27%,但2億多農民工沒有實現身份和地位的轉變,「擴大內需的主要抓手不是土地城鎮化、不是房產城鎮化,而是人口城鎮化。」
大陸已有一些省份開始重視城鎮化中農民工身份的轉化,並且將其作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新生動力。今年最早出臺地方城鎮化綱要的山東省提出,到2015年,山東城鎮化水準進一步提高,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6%,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5萬元。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