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期】馬祖遊記──不是台灣的台灣地區(一)

賀克

8

      當年搶灘運物資的「馬祖港」。

我對馬祖有滿滿的鄉愁,在我曾經去過之前就有,不知何以存在腦中的鄉愁。閩北建築,還有戰地風景,無不深刻。然而去的過程才曉得,馬祖列嶼竟離台灣那麼遠,這兒的話語等竟如此陌生。那麼我的記憶算數嗎?我的鄉愁又是怎麼回事?

一村一澳口

去時是六月,「藍眼淚」的季節。五天四夜只訪南竿、北竿、東莒。「東引」也很想去,當兵時尚覺幸運沒抽到,但不知「東引」只通「台馬輪」,不似南、北竿、莒光有交通船,所以我時間沒計劃好。

旅遊網站的套裝可以自個兒查,「南(竿)進南出」或「南進北出」或相反皆可;本文撰寫期間,亦赫然發覺馬祖的谷歌地圖終於開通,您也可以看看。南竿俗稱「一村一澳口」,是島勢起伏、海岸曲折衍生的結果。因此地勢,訪者只要把握主道「中央大道」的方位,騎機車一次逛一個村兒是很容易的。嘗試沿海便道也好,人少、清幽、樹木遮蔽多,在我去的季節還有濃密飛舞的蝴蝶群。金門早已引入電動車,它地勢相對平坦,但馬祖的陡峭山路卻考驗傳動馬力的技術。

我住的村在西南隅,較遠的「津沙村」(機場在東北角而港口在北邊),是近年盛行的「古屋修復」民宿。這條村保存頗完整,石頭房多彩,也早有現代設施,堤外更是我在南、北竿看過最美麗的海岸。不過這非絕好絕壞,第五夜我因故住進「介壽村」一大樓旅店時,反因為窗戶走向而飽足了海浪蟲鳴底催眠。

日月乾坤北海坑

行前我的印象總有股殘像:整島都是標語,反共復國、殺朱拔毛、反攻大陸……及如HBO《諾曼第大空降》或電影《搶救雷恩大兵》場景的,海灘上密密麻麻「軌條砦」、地道、壕溝……然而實際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於是朋友建議首先去「北海坑道」及旁邊的「大漢據點」。低調的「海中懸日月、洞裡擁乾坤」牆後,涼風襲來,入內倏地安靜、隱隱耳鳴伴迴聲,花崗岩壁鑿痕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這是1969年「北海計畫」的設施,耗時兩年餘、預備藏匿船隻的井字型水道,岩壁上埋炸藥的圓狀孔痕、鑿痕仍清晰。坐小船環一圈,聽解說它因技術問題從未啟用(另一說是因颱受損),就無論如何無法不為當年趕工犧牲的數百死傷者嘆息。

後來去北竿的「北海坑道」時無法入內,因而學會了行前查好潮汐,便於在恰當時間走訪。這規則對海岸皆適用。日出日落也得查,才能安排一日出發與結束的恰當地點。

在坡上俯瞰澳口,左右兩側的機槍堡縮影了馬祖全部的澳口景觀。通過機槍堡的設置,可想像當年架構的子彈火網。稍南的「大漢據點」坑道,也基本反映今天「戰爭觀光化」的全部水準:核心區域稍微整治,但碉堡基本在海風中失修頹倾,通道雖開放,卻仍有更多、綿密的地下網絡潮鎖鐵門後。

鐵板「仁愛」港

北海坑道的西邊是仁愛,舊名「鐵板」。據「連江縣誌」,1945年時改了許多地名。但馬祖人仍慣稱舊名,如牛角(復興)、西尾(四維)等村。仁愛也被稱「三民主義示範村」,延山而建,從北海坑道上方也可步行進入。

「馬祖故事館」、「馬祖日報社」都在仁愛,據說街上的紅麴炸物很有名,上頭的市場也有些吃的。馬祖雖似日漸觀光化,但就吃、喝的行業來看,經濟形態似乎未與觀光人潮相符合;倒是人潮得適應這兒步調。因而仁愛的街與尋常生活的街道沒兩樣,只是,眼睛夠利就能在爿牆、柱、石上察覺戰爭遺跡。至少在國民教育課本改版前,「戰爭」之於「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人們都還是一種「記憶」;戰爭通過各式機制而建置,這也約是我的鄉愁的部分來源。

鐵堡,據點,據點

沿海線,津沙與仁愛之間有地叫「鐵堡」。是利用延伸到海中的花崗岩地形所建,可同時觀測左右的防衛堡壘。從地圖上看,各標明「據點」之處都是防衛機槍堡,你可以順著自己的行進路線選擇去看,撥除蛛網、靠在水泥壁上懷想槍眼所指的目標。有些槍口旁還留著提示哨兵的海岸圖、分解動作口令。

「馬港」不只紅麴炒飯

南竿西側的大澳口是「馬港」,來了就不能不吃上幾碗當地人頂級推薦的「酒槽麵線」、「紅麴炒飯」、「馬祖餛飩」……我就來吃了三次。小小店家家常味兒,絡繹不絕,似是附近人都把這兒當自家廚房。不過只有阿婆在煮,所以有點兒慢。路上還有知名的「馬祖漢堡」,就是把「繼光餅」剖開夾料,因為可以放,我上東莒時就買倆當備餐。

馬港前有幾艘軍船,是活的,有士兵值勤。當年就是從這兒搶灘送物資。而在馬港,就無法不注意身旁遠眺中國大陸的「媽祖巨神像」了,就是「媽祖宗教文化園區」的所在。

曾在《人間雜誌》第四十六期讀過這樣的編按語,「金馬人的夢,不曾被『大後方』的台灣居民所體貼,所理解」。起碼有「媽祖」,使馬祖與臺灣完全可從信仰上連結。但當台灣史派堅定提出三百年移民史,馬祖人卻會說起居住在福建長樂、福清、福州等沿海城村的親人。馬祖人定居雖久,但因資源不足,仍主要由大陸沿海供給日常用品,直至兩岸分斷。1956年後「戰地政務」政策下,「軍人控制地方編列預算的報紙、軍人當縣長、沒有縣議會、酒廠廠長和物資處長等肥缺,全被軍人囊括(《人間》第四十六期,頁113)」,政經壟斷也直接促使馬祖人以傳統人際連帶的方式,親依親,在工業化的年代移往台灣桃園一帶做工、形成馬祖人在台社群。

就是說,即使馬祖人戒嚴、「軍政一元」得比台灣更久、更全面,但「馬祖」同時是主流「解嚴後台灣意識」論述所不能不,且難以面對的尷尬所在。

芙蓉買海蚵

馬港往北的海線標註著「落日步道」,在西尾附近。西尾前的澳口叫「芙蓉澳」,是積滿各種蚌殼、牡蠣殼的海灘。旁邊就是「水產試驗所」,官方網站介紹說有魚類標本,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在此購買新鮮蚵仔。

西尾越過「夫人嶺」的東側澳口山腰上還有一小村,「夫人村」。雖然東岸見不了落日,但由民居修復的旅店「夫人咖啡」卻是島上少數清幽咖啡館,眺望福澳碼頭,做為一日結束算不錯。(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