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風味讓人懷念 家庭溫情令人感動
《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那麼火
(網路圖片) |
沒有大肆宣傳,不在黃金時段,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就這樣火了。
第一集還未播完,大陸微博上已熱議紛紛,「《舌尖上的中國》,看得我垂涎欲滴」。很快,「舌尖上的中國」衝上大陸新浪微博話題榜,在天涯論壇也引起廣泛熱議,受關注度超越近期所有熱播電視劇。
為什麼一部紀錄片能在話題性和口碑度上都輕鬆擊敗熱播劇?除去視覺的饕餮盛宴,《舌尖上的中國》用節制而溫情的語調講述了許許多多和食物有關的人和故事,講的是中國人祖祖輩輩的傳承,家鄉的風味,家庭的溫情。
質樸
以往展現中國美食的影像素材,大多是以烹飪大師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來梳理,展現的是精湛的廚藝和繁複的烹飪過程,能夠看到的電視節目也多以「對壘」形式出現。《舌尖上的中國》則摒棄了「好好吃」「太美味了」這樣空洞的介紹,將更多畫面用於展現勞動者如何捕獵、採掘、加工、製作大自然饋贈的食材。網友「馬德里的星星」讚歎說:「鏡頭集中展示的,並非攝影棚中頂尖大廚和利嘴主持抑或花瓶美女的廚藝,而是將菜肴從材料入手,經由種植、豐收、加工,從一個平凡的家庭廚房中溫情地端出,承載著祖先的文明和天人合一的哲思。有人文的關懷,一種質樸的珍惜態度貫穿其間,這種溫情是絕大多數列舉資料、搬弄文字、炫耀歷史的紀錄片所缺乏的。」
文化
「我們將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感受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質。」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宣傳語。總導演陳曉卿說:「這個片子不完全是美食紀錄片,是通過美食這個視窗更多地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是通過吃食的故事來展示普通中國人的人生況味。」陳曉卿表示,「《舌尖上的中國》,我想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舌尖上的味道,另一個是通過這個味道感受中國的變化。」
有網友評價說看完後有一種別樣的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了美食上。在我未觸及的地方,有許多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在艱辛尋找自然界饋贈的食材、巧妙製作各色美食,在旁白節制而溫情的語調的催化下,一種感動油然而生。《舌尖上的中國》,通過舌尖的那一刻感動,讓觀眾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情感
很多觀眾表示,《舌尖上的中國》讓大家看到的不是精緻的「烹飪教科書」,而是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與草根生活,讓人回味起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味道、故鄉的味道。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誘人口水的饕餮美食,更多是家庭小作坊的勞動者臉上滿足、燦爛的笑容。「鏡頭對準的都是製作平凡的美味佳餚的平凡的人,他們做出的食物戳中我們的胃,他們發自內心的樸實笑容戳中我們心中那方柔軟之地。」(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