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政治邏輯 選舉+協商=人民民主
根據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人成 為新一任的中央領導集體。
兩岸由於存在著政治制度的差異,加上超過半個世紀的人為阻隔,台灣居民向來對大陸政治體制興革諱莫高深,對於包含著「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兩種基本內涵的人民民主制度從未詳加考究,通常是隨著西方媒體起舞,不明究裡的就以「不民主」、「密室政治」來簡單概括。 有鑑於此,本期「當代中國」特別制作了「解碼中國政治邏輯」特輯,相信對台灣讀者理解大陸現行政治體制,應該有所助益。
美國總統大選與中共換屆黨代會在時間上罕見的接近性,很自然地引起了廣泛興趣,一些政治研究專業人員和愛好者紛紛把兩國選舉制度和政治制度進行比較,新聞媒體和普通民衆也表現出濃厚興趣。客觀地說,作爲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政治制度根本不相同,但必定各有特別之處。否則,中國三十多年經濟快速增長、國家面貌巨變和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從邏輯上無法解釋。
政治體制好壞看三條
「中國奇跡」不單單得益於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也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民主法制的不斷完善。不過,在中國人看來,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照搬別國發展模式,民主政治也並非只有一種特定的表現形式,每個國家都應該根據國情採取適合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民主政治發展道路。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曾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政治結構是否正確,關鍵看三條:第一看國家的政局是否穩定,第二看能否增進人民的團結、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産力能否得到持續發展。
在這方面,已有前車之鑒。某些國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有的甚至實行比美國更徹底的直接普選,結果引發族群對立、社會撕裂,導致社會動蕩、經濟停滯或衰退,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甚至事與願違的後果。因此,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辟專章闡述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他強調:「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選舉民主 + 協商民主
中共在探索人民民主制度時,實行的是「選舉民主」加「協商民主」的方式,而協商民主正是西方民主制度設計中所缺乏的。
大陸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十八大期間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民主形式方面的偉大創造。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有助於拓寬有序政治參與渠道,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優勢;有助於把社會各方面分散的意見、願望和要求進行系統、綜合的反映,促進黨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有助於推動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同時,還要深入研究和推進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協調配合,使兩種民主形式更好地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爲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把協商民主這一民主形式建設好、發揮好。
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小學校長王歡對報告中關於「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內容印象深刻。她表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式,這一要求將切實增強民主協商的實效性,有利於廣泛吸納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
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也認爲,把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結合起來,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大事小事靠商量
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下,社會的利益訴求逐漸多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各方的利益訴求如何達成一致,這必須通過民主的方式來協商解決。
例如,在貴州省遵義市新石村村支兩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每月用三天時間把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召集起來開訴求會,村裡該不該修公路,修路占地如何補償,都是通過「黨員群衆集中訴求會議」協商解決;在黑龍江省元寶村,村支部每天都開早會,看看村民有哪些問題要解決。村裡大事小情都依據重要程度,通過村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乃至村民大會討論決定。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黨總支書記支芬是十八大代表。2009年村黨總支換屆,高碑店村成爲朝陽區試點,316名黨員直選總支書記,支芬滿票當選。她說,在基層要想幹成點事,就必須得到廣大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援,否則啥都別想幹。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必須做到爲老百姓的利益著想,辦事公道正派,待人要熱情,要遵守事先定下的規則,重大事項要跟村民代表會和黨員大會討論。
民主選舉向上走
對於中國政治進程的長期觀察者來說,有一個現象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中央領導集體總是把滿足最廣大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始終堅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黨代會代表和人大代表逐級選舉産生,直接選舉層級越來越高,差額提名和差額選舉的差額幅度越來越大,競爭性持續增強。公推公選、公推直選試點逐級向上展開。
例如,江蘇省第一次在省轄市黨政正職層面引入差額擇優選任方法,競爭性選拔向幹部核心層推進;2011年4月,江蘇省無錫、南通、宿遷三市新任市委書記都是經過兩輪推選、逐輪差額的「公推票選」程序産生的。
選舉民主的推進,在過去十年裡還集中表現在人民代表選舉制度的完善上。
2010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選舉法修正案,其中的突破之處主要體現在:提出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實行城鄉「同票同權」;提高一線代表比例,加強與群衆的密切聯繫。
此外,代表和專家們還注意到,報告在談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提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報告在談到「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時指出,要「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誠然,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設仍處在發展階段,有一個不斷完善、成熟和定型的過程。同時,中共最高層的態度也是十分鮮明的,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一定要堅定不移沿著這條道路前進,使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對於國際社會而言,中國的政治體制及其改革成果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其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體現出的務實高效特點,尤其受到稱讚。與此同時,所謂西方政治模式也越來越顯示出其內在的固有弊端,包括其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引起人們反思。
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制度範本。每個國家都應該探索適合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尋找符合本國國情的政治邏輯。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同時還有一句話:「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由此可見,
中國共產黨人所要堅持的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一條立足自身歷史文化傳統,符合本國國情,彰顯中國特色,同時與時俱進,相容並蓄的中國政治發展道路——這應當就是中國的政治邏輯。(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