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5期】教你看懂中共「十八大」(二)

石磊:人生從鄉間起步

一個「十八大」代表的故事
 

「芝麻村官」石磊  (左一)  (網路圖片)

從清華學子到「芝麻村官」,24歲的南京市棲霞區西花村村支書石磊,這位被村民喊作「小石頭」的大學生「村官」,在瑣碎的鄉村事務中收穫了不一樣的成就和人生。

2008年,年僅20歲的石磊從清華大學畢業。同宿舍8人,3個出國深造,2個去中科院讀研,另外2人一個到外企,一個到國企,都是工資高、福利待遇好的單位。唯有他作出了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選擇,回應大陸政府的號召,做一名大學生「村官」,到基層去磨礪自己。
 

沒有想到的是,這樣一個選擇,讓如此年輕的他能夠帶領一班人,投身於時代發展的第一線,在鄉間開啓不一樣的人生。22歲,很多人還在讀書,他已是一個村莊的帶頭人;24歲,很多人還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毛頭小夥,他已盤活一個村的集體經濟,當選十八大代表,兼任街道辦副主任。
 

石磊當「村官」的第一站是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石埠橋村,做老支書的助理。剛下到農村,躊躇滿志的石磊天天想著轟轟烈烈做大事,卻不想村裡交給他辦的都是些瑣碎小事,整理資料,搞搞宣傳,管理網站。一段時間後,石磊有些茫然了:「天天幹這些,一點技術含量沒有,怎麽去實現人生價值?」
 

就在此時,兩件小事讓他重新認識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小事。一次是老書記讓他去查當天的長江水位。他給水文站打電話,問半天,對方就是不肯說。老書記接過電話,三句兩句就問出來了。另一次是村裡修路,沿線企業照例要分攤費用,石磊負責其中一家石化企業。最後期限到了,別人都完成了任務,就他交了「白卷」。
 

「不管學歷高低,能把村裡這些小事辦好,就是本事。頂著清華學子的光環,也不一定就能當好『芝麻村官』。」石磊說。自此,他跟隨老書記踏踏實實做好一件件瑣碎小事,認識社會,積累本領,鍛煉耐心。2010年6月,石磊報名參加棲霞街道辦西花村黨支部書記的公推直選,結果高票當選。
 

選擇西花,石磊說這是要進一步磨礪自我,檢驗自我。和石埠橋相比,位於山區的西花村要落後許多。全村1200多農村人口僅有300多畝田地,且為土地貧瘠的山地。集體經濟薄弱,主要靠一家只有26名員工的小物業公司。發展規模農業不現實,走鄉鎮工業化老路又太遲,怎麽辦?困難遠比年輕的石磊想像難得多。
 

石磊沒有被困難嚇倒,經過認真調研,他決定一心一意搞好原有的物業公司,以服務換收入。他抓住西花物業公司主要客戶華能金陵電廠擴建機遇,採取軟磨硬泡的辦法,半年多的時間,幾乎天天往電廠跑,找電廠上級單位和有關部門協調,最終將其業務額從原來的82萬元提升到400萬元,安排就業人員從26人增長到150多人。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西花村物業在當地叫響後,承接的業務逐漸增加,集體經濟也開始有起色,年收入從原來約50萬元增加到近200萬元。這就有了為民辦事的基礎,村民享受的「福利」開始多起來,種地有每畝1000元的田畝使用費,60歲以上老人領取的尊老金從50元上升到100元,考上大學的孩子有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獎勵……
 

在西花村隨機走訪時,提起石磊,64歲的馬德松說:「小石頭年紀不大,辦事有一套,做人蠻公道,說話也和藹。」說完還拿出家中的月餅和食用油,這是中秋節前村裡發的慰問品。63歲的閻信春誇讚更直接:「他來了,路燈亮了,道路乾淨了,補貼高了,用水不花錢了。」
 

村裡有個小孩患了白血病,家中困難,石磊不僅主動為其辦理低保、大病救助,還發動村民、附近企業捐款救助,同時設法聯繫報社、紅十字會、慈善總會、人民醫院幫助。村裡有「混江湖」的蓋違法建築,想騙取拆遷補償,一些幹部不敢管,不願惹麻煩,石磊初生之犢不怕虎,堅決予以拆除,刹住歪風,確保拆遷順利進行。
 

初到西花,因為年紀輕、資歷淺,石磊也曾遭遇質疑、輕視。然而,短短兩年,通過辦好點點滴滴的小事,他逐漸成為村民信任的村幹部,說話有人認真傾聽的村莊帶頭人。回顧4年「村官」經歷,已在棲霞娶妻生子的石磊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人生是從鄉間起步,從『村官』起步,從瑣碎繁雜的小事起步。國家選聘大學生『村官』,為我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舞臺。」(新華社記者 朱國亮)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