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5期】2012年 秋祭慰靈大會 (一)

珍惜和平,營造兩岸共同家園 

2012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犧牲英烈秋祭慰靈大會 

台北馬場町秋祭現場莊嚴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紀念碑。
(李文吉
攝)

10月27日(星期六)下午,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台北市馬場町紀念公園,以「珍惜和平、營造兩岸共同家園」為主題,舉辦2012年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慰靈大會。

來自全台各地近800名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家屬及多位學者、各界社團代表齊聚一同參加了本次秋祭大會。活動在全體與會者向五○年代白色恐怖犧牲烈士默哀後開始,並以獻唱「安息歌」來告慰犧牲烈士。

鄰近台北市新店溪畔的「秋祭」會場所在地,即今天的馬場町紀念公園,是1950年代政治受難人遭到槍決的刑場。其間,有三~四千名以上不分省籍的同胞志士,因為反對內戰、要求和平與民族統一而遭犧牲,更有萬名以上的同胞因此繫獄,其中包括日前逝世的林書揚先生,服刑三十四年又七個月,為戰後台灣坐牢最久的政治犯。
 

秋祭會場高掛著「愛鄉愛國改造社會死而後已」、「和平統一走向富強承先啟後」的大直幅布條,以及一座書寫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台灣人民英雄紀念碑」,別具深刻的歷史與現實意義。主辦單位表示,兩岸關係自2008年以來,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同時帶動兩岸民族再整合、國家再統一的歷史性契機,馬場町已不是當年寒風肅煞、荒煙蔓草的淒涼地。多年哀悼的犧牲英靈更不再只是千夫所指的、「叛亂」的死刑犯,他們不但是革命的烈士,更是人民的英雄!從此,將在馬場町的秋祭會場樹立象徵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用這座紀念碑「紀念死者,鼓舞生者」。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會長吳榮元致詞時表示,今年以「珍惜和平、營造兩岸共同家園」為主題籌備五○年代白色恐怖秋祭慰靈大會。雖然當年先烈為之捨身的「愛國愛鄉改造社會、民主統一走向富強」的理念還有待進一步的奮鬥,但隨著祖國大陸的發展壯盛,對國際政經形勢的影響日益深遠,連帶也改變了兩岸關係發展的進程。時勢所趨,兩岸關係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已是台灣前途指向的正確選擇。
 

吳榮元還指出,近年來美國意圖遏制中國崛起,鼓動亞太周邊國家,尤其是藉日本挑起釣魚台爭議,在這個共禦外侮的歷史時刻,兩岸同胞應以民族大義為重,一致對外,由兩岸大和解來終止內戰歷史所遺留下的敵對與分裂狀態,經營繁榮共同的家園福利民生。
 

夏潮聯合會研究員張鈞凱代表宣讀祭文,文中提到:雖然外在形勢仍然險惡,帝國主義勢力仍虎視耽耽地掣肘中國。但是從近來南海與釣魚島的局勢來看,中國人民展現出了勇氣與信心──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
 

今年「秋祭」,首次就檔案局近期解密、家屬通過申請後才予返還的白色恐怖犧牲者在就義前所寫下的遺書進行現場展覽,並由夏潮青年朗誦隊進行遺書朗誦。提供遺書的家屬之一,犧牲者黃賢忠先生遺孤黃新華女士,代表遺族致詞時表示,六月方從檔案局領回遭到塵封超過六十年的遺書。從父親的遺書中,終於明白父親對人民、對社會的大愛,讓他義無反顧,父親應當是無名英雄!而昔日所謂「匪諜」的女兒,如今應正名為「英雄烈士」的女兒。
 

另一名遺族代表,犧牲者張伯哲先生姪兒張慶民,在致詞中表示,台灣50年代白色恐怖不是孤立的一段歷史,不僅僅是個人的不幸。兩岸人民應該從多災多難的中國近代史中吸取教訓,以喚醒良知,昭示未來,建立政治互信,共同和平發展。敦促台灣執政當局,儘快結束兩岸分割和對立的狀態,進一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繼而全面徹底地平反當年的受難者和犧牲者。
 

秋祭會場上,知名社運工作者、民歌手楊祖珺教授以及和平歌詠隊在現場獻唱〈少年中國〉〈美麗島〉〈工人搖籃歌〉〈青春戰鬥曲〉以及〈英雄贊歌〉等深富意義的歌曲。此外,中國統一聯盟第一副主席王曉波以及多個民間社團、知名學者、文化部人權博物館等亦同時受邀出席活動,並對活動表示熱烈支持。特別是來自日本的「全亞洲反對美日帝國主義侵略與宰制運動聯盟」(AWC)秘書處代表中村良夫先生,也帶來了國際反帝友人的支持與聲援。
 

活動最後,來自社會各界的與會者以及犧牲者家屬、受難者,有序地手持鮮花圍繞著當年烈士遭到槍決犧牲地點之一的馬場町土丘邊,緩緩地將手上的鮮花置放,做為對犧牲者的致敬。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