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地鐵遊上海
■ daisy
時尚而忙碌的上海,經常出差的OL一族,很少有人沒來過這裡,但忙碌的工作經常讓我們來不及停下欣賞,就已錯過好風景。這次來上海仍是出差,但好在不是很忙碌,讓我有閒適的心情到處遊走。
從上大學念書時至今日,來上海的機會有很多次。但每次都匆匆忙忙,只記住了刺眼的陽光、浪漫的外灘和如織的人流。這次,下了決心,不能再留下遺憾。
上海真的很適合搭地鐵窮遊,一方面是驕陽曝曬的酷暑季節嚴重考驗人的體力和意志力,另一方面上海地鐵四通八達,幾乎所有市區景點都可以做地鐵直達,並且每個地鐵站都有明確的路牌指示,出口也很多,方便遊人。
上海地鐵按乘坐的站數購買,但也有一種方便遊客的聯票售賣:三日聯票45元,第一次乘車開始72h內無限次乘坐;一日聯票18元,第一次乘車開始24h內無限次乘坐。
上海的著名景點這裡不想提了,充斥時尚週刊的多是外灘、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一帶,這次只想順著心情丈量世界,並告訴你另一個不一樣的時尚之都。
淮海路的錯覺
在上海的這幾天,我住在徐匯區文定路的酒吧街上,即便夜裡三點鐘回到酒店也不會顯得很冷清,畢竟上海的夜生活還是來得比北京豐富有趣。
掩映在綠樹茵茵下的這條小路,是每天去往1號線上海體育館的必經之路。路兩旁,大片的梧桐讓我想起在大學裡念書的時候,林蔭漫步的閑靜自在,這是工作多年以來難得的閒散時光,要好好抓緊享受。
從酒店步行8分鐘就能到達地鐵1號線,出行很是方便。開始來上海的幾日,都是豔陽天。天上的雲飛得很快,走得很急,貌似颱風登陸前的預兆?
淮海路上,約了老朋友吃飯。休息日那天去的,過往遊客川流不息。上海最能吸引我的,就是舊式洋房與現代樓群的完美共存,相得益彰。
儘管高樓林立,但上海粘膩的氣候和隨處可見的精緻也不會讓你有迷失在他處的錯覺。上海,確實就是上海。它很摩登,卻也不失古韻。
因為有地鐵票,於是常常鑽到地底下,躲開烈日炎炎。走上地面,那種豁然開朗的心境,總有小驚喜,屢試不爽。
朋友還沒來,我一個人閒逛,繁華摩登的淮海路上,隨處可見典型的上海老弄堂,弄堂深處一位爺爺正帶著小孫兒在自家門前玩耍。與之幾米之遙的,就是一幢商圈百貨。生活在這裡的老上海人,似乎已經很習慣霓虹燈的光亮和高跟鞋的腳步聲。可見,老人們平靜安詳的市井生活已經和新上海魔幻浪漫的定位融為一體。
上海和台灣很像,現代女性大都過著快速並且精緻的生活。就連美食,都和台灣遊幾分相似。上海儘管夜生活豐富,霓虹璀璨,但夜市並不多見。
田子坊的熱鬧
一日下午閑來無事,搭地鐵到了打浦橋,出二號口從商場裡面穿出來,過馬路就是田子坊。
喜歡這裡的感覺,類似北京的南鑼鼓巷,但卻比南鑼鼓巷更加擁擠,更顯精緻。進了入口,就開始穿堂走巷,最窄的地方,過道也就2米多點的寬度,往來遊客要錯身而行。
這裡是一片二層或三層舊時樓房改建的時尚領地。不過難能可貴的是,一層琳琅滿目的商鋪並沒有太多影響生活在這些弄堂裡的上海人。
田子坊商鋪的繁忙與光鮮,與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安靜恬適的生活看似沒有太多衝突。反而,是這種反差增加了田子坊對訪客的吸引力
巷子裡店鋪林立,沒有具體的分類,各色餐館與時尚小鋪相互盤踞,互不掩映。
走累了,記得坐下歇歇腳。千萬不要看什麼遊覽路線,即便到了岔口會出現各種選擇,隨心就好。
喝兩杯嗎?一切隨你。既然到了這裡,就要放下匆忙的腳步,用心去感受,才能處處有驚喜。
巷子深處,每天也在見證過往路人的故事。曾幾何時,你是否也曾牽起那雙手,走街串巷漫無目的的遊走。去到哪裡也許並不重要,和誰出發才是至關重要的。
午飯時間已過,趁著用餐的遊客不多,小館裡的大師傅也抽空出來透透氣,抽口煙放鬆一下。或許他還不知道,你的廚藝不僅俘獲了無數人的舌尖,更讓好食的我們愛上了這個錯綜蜿蜒的狹窄巷口。
賣藏飾的店門口,特意擺了一尊佛像,煞有介事。走進去看看,一下子愛上了店裡雅致的香氣,這是木質佛珠散發出來的特有味道,淡淡的舒服極了。店鋪不大,卻展示很多飾品供訪客挑選。佛樂的聲音開的不大不小,剛好合適,既掩蓋了門外嘈雜的腳步聲,又能恰好讓你清楚聽到它的旋律。
儘管店鋪林立,小館若干,卻也還都遵從巷口文化,不會有喧騰浮躁之感。看的出,能在這裡開店的應該都是熱愛生活的人,每家店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讓你流連忘返。
坐下喝杯茶,降降火。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街口總有老人家喝茶聊天。小孩子則從旁玩耍。如今,蝸居在高樓中的我們不常和鄰里講話,有事沒事和朋友閒談也多是互聯網的溝通,街口也會因為改建而車流飛馳,捲起的一陣尾氣帶走了小時候的記憶。
靜安公園的禪境
來上海之前就在網上看到過這個面積很小的街心公園,因是巴厘島風格,便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一定要過去見識一下。
從地鐵7號線鐵靜安寺出來,在久光百貨對面就能看到,這個掩映在綠茵中的「靜安公園」。其實光是聽名字,就有幾分禪味。不由得讓人心生寧靜。
靜安公園以中央大道32棵百年大樹懸鈴木為中心,北部正門入口處為銀杏廣場,東部為歷史人文空間,以古「靜安八景」為素材,採用小中見大,遮隔景深的傳統造園手法,建成「靜安八景園」,東南部為高低起伏的觀賞大草坪;西部開闊區利用地鐵靜安寺站高隆的頂穹與地面的落差,因勢疊山理水,堆砌大型假山瀑布,山坡種植名貴花木,設觀賞平台,具有壯觀的「城市山林」景觀之稱,成為現代大都市感受自然山水的空間。
公園裡人很多,看的出,不少當地居民三五結伴至此散步聊天。去的那天陽光很強烈,但在院子裡基本上感受不到,處處綠樹成蔭。公園鬧中取靜,遠處的摩天高樓更加映襯出院子裡的恬靜安寧。
信步走到公園深處,有一大片開闊地。很多老小在這裡遛彎、下棋。想想看,靜安公園其實不適合遊客,它只是附近鄰里休閒娛樂的場子。一圈轉下來,也就需要15分鐘。
院中圍繞假山荷池,有一家bali風格的餐廳。來這裡就餐的多為三五夥伴,或親密愛侶。不受空間的約束,這裡顯然成為聊天飲茶的好地方。看著店員忙來忙去,生意甚是紅火。
巴厘島因歷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響,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因此島上很多神像,石雕手藝尤其盛行。在靜安公園,類似的石雕神像也有不少。看石像上的青苔,感覺應該是有了歲月打磨的痕跡,並未刻意為之。巴厘島石像之所以出名,重在他們的石像面部表情都很到位,尤其是眼神。好似能看到你心裡。不由讓你心生敬畏。禪意之感呼之欲出。
公園裡貓咪很多。看到專門來喂貓咪的愛心人,隨便抱起一隻,抱抱又親親,好像自己的小孩。細細觀察,公園裡很多小角落都有好心人隔三差五帶來的貓糧。於是,在這個鬧市中,一群幸運的貓咪有了遮風避雨的港灣。
華燈初上,公園裡蟬鳴鳥啼。只覺得舒服。愜意。
杜莎夫人蠟像館
蠟像館的門票可以在網上買,現場也有售賣。館內沒有時間限制,於是,我們瘋癲了5個多小時,去過的人都說不可思議。怎麼那麼能拍呢?所以,回到酒店,累的我渾身都疼。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創建人杜莎夫人,一生經歷有如200年來獲製蠟像的名人般充滿傳奇色彩。從管家的女兒到皇室教師,從塑像製作大師到孜孜不倦的事業女性,從逃過斷頭台厄運到為昔日的皇室友人製作死亡面具,杜莎夫人的傳奇一生儼如一部好萊塢巨著。
一直覺得杜莎夫人是位和善而偉大的女性,直到和她的蠟像合影後,才知道身材矮小的她,原來經歷了如此偉大而傳奇的人生。
不過說實話,蠟像館的很多明星都不是很像,長相和身材也許幾近完美,但是重在神態的刻畫,眼神是否傳情達意,微笑是否感動觀者,能打動內心的蠟像才會觸動人。
蠟像館裡,一些很受歡迎的明星身邊會有一些特別的小道具以方便遊客合影,我有借來中國足球隊比賽服、lady gaga的帽子、《葉問》的戲服、泰森的拳擊手套、威廉王子和戴安娜婚禮捧花來裝扮自己。
蠟像館過了晚上六點一般會很少人,如果想拍的很爽,一定要耗到晚上或者過了白天再過來。蠟像館的光線很柔和,能把人像拍的很立體,所以這裡也是出特寫的好地方。
在蠟像館沒有開閃光,順著射燈打下來的角度選取最佳的拍攝點。不知道香港的蠟像館是否也是如此這般,想著如果看過一個,應該沒有必要重複。
1933創意空間(老場坊)
1933上海老場坊坐落於上海虹口區虹口港、沙涇港交匯處。周家嘴路、溧陽路、海甯路、海倫路、武進路環繞其周圍,並與北外灘遙呼相望。陽光從大劇院頂棚玻璃窗照射進來,半陰半亮,造成內部空間神秘而幽深之感。
1933年,由工部局出資興建,著名英國設計師設計,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築營造商建造的上海工部局宰牲場在上海虹口區沙涇路正式建成。據史料記載,建造這個宰牲場光建築和設備就花費白銀三百三十多萬元。
1933老場坊共有5層高。走進大樓,但見空間佈局奇特,東南西北四棟建築圍成的四方形廠區與中間一座24邊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整個建築高低錯落,廊道盤旋,宛如迷宮,卻又次序分明,加工車間採用「無樑樓蓋」,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建築技術。
我坐地鐵到這裡時是上午9點剛過,1933空曠的水泥建築中只有幾位正在為即將營業的店鋪打掃衛生的女子,走過半個多世紀的1933,因為人煙寥寥更顯得神秘。從一樓沿著狹窄的樓梯蜿蜒而上,直至五層,英國設計師為屠宰場工人設計的逃生樓梯走起來確實費勁,轉角突然,狹窄的只需一人通過,這只不過是擔心當時大隻的牲畜突然對人發起攻擊而進行的人性化設計。
建築的二層和三層有一些交叉的走廊,迷宮般的設計宛若探險,但圓形的建築怎麼走都能回到原點。水泥走廊雖深邃卻不顯蒼老,彷彿設計師早就知道後人會因為紀念而將這裡改建成文化場所。
1933中的商鋪有咖啡館、現代主題的餐廳、精品店和畫廊等,另外這裡也是攝影師津津樂道的場所。半個多世紀的落差在這裡聚首,不突兀,不張揚,交融的如此美好和諧,讓心沉靜。
特別慶倖自己跟僅有過兩面之緣的研究生同學約在這裡見面,原來發燒友的她特別帶了新買的單眼相機過來練手,給自戀的我過足了拍照的癮。
不同於北京的很多文化創意場所,這裡人流量不是很大,走哪就能隨意拍到哪。特別舒心。
在1933裡做生意的店家都也有想法,比如我看到的一家以紅色為主題色調的餐廳,把吧台、沙發搬到室外的茶座,用斑駁的牆壁與俏麗的紅色形成強烈的反差視覺,給人以強大衝擊力,有很強的存在感。我們在這家餐廳門外的茶座上休息了很久,卻沒人來趕我們。店家的室外就餐區似乎已經融入了這裡的景色。坐下歇歇,沒人覺得不自然。
在這裡,傘形柱隨處可見,算是1933的特色建築,加固建築物的堅固性。無意間成就了另外一種堅韌的美麗。
越夜越美麗
上海的霓虹燈很多,點亮了寂寞的夜空。尤其是外灘,霓虹燈閃爍變換的曼妙,神秘而炫目,入眼的都是光亮和美好。
和陌生人一起,夜晚不用怕,因為謊言受月色掩映。
和愛侶一起,夜晚更不用怕,因為美豔受月色襯托。
在夜晚,無論你喜悲,一個轉頭,都能將真實情感侵在黑暗中,就像一層保護的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