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期】專題:中國大陸「簡政」「節檢」的台前幕後 (一)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大陸官方「曬」出權力清單

£¨Í¼±í¡¤Âþ»­£©[½ñÈÕ¹Ø×¢¡¤È¨Á¦Çåµ¥]Ȩ¡°ÏÖ¡±

權「現」
大陸國務院日前向社會公開各部門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接受社會監督,並聽取社會對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意見。(新華社發)

據新華社電,大陸國務院日前向社會公開各部門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專家認為,這是官方首次「曬」出自己的權力清單,目的在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推進簡政放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董克用表示,亮出「清單」,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公眾知道政府的權力邊界。此外,專家表示,明確亮出權力清單也將使推進多年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鎖定改革目標。

事實上,自大陸官方換屆以來,不斷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多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此次發出的通知要求,各部門必須公開本部門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不得在公佈的清單外實施其他行政審批,杜絕隨意新設、邊減邊增、明減暗增等問題。

大陸許多專家表示,改革進入深水期後,容易改的已經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公開權力清單一方面是為了讓公眾進行回饋,探討這些項目該不該由政府審批,以及如何才能讓審批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防止部門為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而不肯「割肉」。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中一個關鍵領域。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便指出,要「逐步建立各級政府的權力清單制度」。因此,「曬」出權力清單的將不僅僅是中央部門。譬如,浙江省已經宣佈今年起將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安徽省也要求試點單位曬出「權力運行圖」。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門已經在向「負面清單」管理方向邁進。

小編筆記

簡政放權不再是「數位遊戲」

針對大陸國務院日前決定,向社會公開各部門目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接受社會監督。此舉讓各部門亮出「權力家底」,乃是為了防止行政審批改革中可能出現的邊減邊增或者明減暗增等問題。

長久以來,大陸行政部門過多過濫的行政審批,不但束縛市場活力,有些還淪為腐敗的溫床。「簡政放權」作為大陸官方的一場自我革命,當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行到「割肉」階段,涉及到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存在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取消的僅僅是一些常年不用的審批項目,或者簡單地把多個專案合併成一個,從數量上看似乎減少了,但這樣的「數字遊戲」並不能使企業和社會真正「鬆綁」。

此次,亮出政府部門的「權力清單」,釐清權力邊界,讓民眾對「哪些該審批,哪些不該審批」不再「雲裡霧裡」,確實有利於民眾更好地進行監督。